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床下模,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自動限位的沖床下模。
背景技術:
沖床下模是整副沖模的下半部,即安裝于壓力機工作臺面上的沖模部分。
一般的沖床需要人工將沖件送到下模本體上進行沖壓,需要手拿著并將其持平,這樣就會容易導致定位不準確或者沖件傾斜,從而帶來沖壓變形等不良影響。
公開號為CN201702962U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沖床下模改良結構,其技術要點是:一種沖床下模改良結構,主要包括機架、齒輪機、第一電磁閥、第一汽缸、上模和下模,第一電磁閥控制第一汽缸,第一汽缸控制上模的升降,齒輪機隨著上模的升降而轉動,機架上設有導軌,所述下模能夠相對該導軌做往返直線運動。
上述方案中解決了下模更換不方便的問題,但是由于沒有定位裝置容易導致定位不準確,對沖壓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限位的沖床下模,通過在下模本體上設置有若干個限位柱,將工件放到下模上后可以通過限位柱的滑動將工件固定住。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自動限位的沖床下模,包括下模本體,還包括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位于下模本體內,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兩對橫向相對設置的限位柱,每對限位柱之間形成用于放置工件的空腔,所述限位柱之間連接有用于將每對限位柱向中間收緊的調節裝置,所述下模本體上開有供限位柱向中間收緊的限位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模本體內設置有限位機構,限位機構是由限位柱構成,且限位柱之間連接有用于調節距離的調節裝置,當工件放到下模本體上時,可以通過調節裝置將工件固定住,避免人工操作時定位不準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柱包括底座、限位軸,所述底座和限位軸之間連接有壓縮彈簧,所述限位軸的上部轉動套裝有限位套。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位柱包括底座、限位軸,底座和限位軸之間連接有壓縮彈簧,限位軸的上部轉動套裝有限位套,底座可以在下模本體本體上的限位槽里滑動,當沖床上模向下沖壓時,可以將限位套以及限位軸一同向下壓,在沖床上模對工件進行沖壓時不會形成障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柱設置有五個分別為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第四限位柱和第五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成對設置于下模本體的兩側,所述第五限位柱設置于下模本體的后部,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第四限位柱、第五限位柱之間通過調節裝置連接,調節裝置使得工件向前推動第五限位柱時,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均向中間收緊卡住工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分別設置于下模本體的兩側,第五限位柱設置于下模本體的后部,第五限位柱起到控制作用,當工件被放到下模本體上時,將工件向前推動,當工件推動第五限位柱向前移動時,第五限位柱會通過調節裝置帶動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向中間鎖緊從而將工件固定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裝置為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和第四連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交叉轉動連接,且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的限位軸上,第三連桿和第四連桿的一端分別轉動連接在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的限位軸上,另一端共同轉動連接在第五限位柱的限位軸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連桿機構對限位柱的連接,當向前推動第五限位柱時,連桿機構可以帶動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向中間鎖緊并將工件固定,防止工件在沖壓過程中滑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節裝置為鎖緊彈簧,所述鎖緊彈簧連接在位于同一限位槽內的限位柱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位柱的底座之間連接有鎖緊彈簧,當工件輸送到下模本體上時,由于限位套是可以沿限位軸轉動的,工件易于滑進兩限位柱之間,此時鎖緊彈簧會處于拉伸狀態,拉伸彈簧會帶動限位軸向中間有一個力將工件鎖緊,由于限位套可以轉動,使得工件易于前后滑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模本體上開設有供限位柱滑動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滑動安裝在限位槽里,所述壓縮彈簧壓縮時,限位套頂端正好與下模本體上表面齊平。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模本體上開設有供限位柱滑動的限位槽,限位柱滑動安裝在限位槽里,壓縮彈簧壓縮時,限位套頂端正好與下模本體上表面齊平,由于限位柱會根據工件的大小而移動,限位槽可以將限位柱限定在特定的滑道內,當沖床上摸對工件進行沖壓時,會將限位套同時向下壓,此時壓縮彈簧還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模本體上安裝有若干個滾珠,下模本體上開設有供滾珠鑲嵌的凹槽,在滾珠下部和凹槽底部之間連接有壓縮彈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模本體上安裝有若干個滾珠,工件在下模本體上前后滑動時,由于設置了滾珠可以減小摩擦力,從而使得工件前后移動更加平順。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模本體安裝有吹風機,所述吹風機正對沖件安裝。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對工件的沖壓力非常大,如果有雜物將對工件造成很大的損傷,在沖床臺面上安裝吹風機,可以及時吹走工作臺上的雜物,避免對工件造成損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在下模本體上設置限位機構,可以有效將工件固定鎖緊,避免了工件在沖壓過程中偏移造成沖壓變形等;
其二,在限位柱上設置了壓縮彈簧,在沖床上模向下沖壓時可以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減小沖擊震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主要用于表現調控機構和下模本體的結構和安裝關系;
圖2為本實施例一的調控機構示意圖,主要用于表現調控機構的內部結構;
圖3為本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主要用于表現調控機構和下模本體的結構和安裝關系;
圖4為本實施例二的調控機構示意圖,主要用于表現調控機構的內部結構。
圖中:1、下模本體;2、限位柱;3、第一限位柱;4、第二限位柱;5、第三限位柱;6、第四限位柱;7、第五限位柱;8、連桿機構;9、第一連桿;10、第二連桿;11、第三連桿;12、第四連桿;13、底座;14、壓縮彈簧;15、限位軸;16、限位套;17、鎖緊彈簧;18、滾珠;20、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一種自動限位的沖床下模,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下模本體1上設置有限位柱2,第一限位柱3、第二限位柱4、第三限位柱5和第四限位柱6分別位于下模本體1兩側,第五限位柱7安裝于下模本體1后部,限位柱2包括底座13和限位軸15,限位軸15通過壓縮彈簧14連接在底座上,限位套16轉動套裝在限位軸15上,連桿機構8又包括第一連桿9、第二連桿10、第三連桿11和第四連桿12,第一連桿9和第二連桿10交叉轉動連接于固定的限位軸15上,第一連桿9和第二連桿10的兩端分別轉動連接在第一限位軸3、第二限位軸4、第三限位軸5和第四限位軸6上,第三連桿11和第四連桿12的一端分別轉動連接在第三限位軸5和第四限位軸6上,另一端共同轉動連接在第五限位軸7上,在下模本體1上開設有供限位柱2移動的限位槽20,在下模本體上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凹槽,凹槽里通過壓縮彈簧連接有滾珠18。
當沖床工作時,將工件推到下模本體1上,當推到第五限位柱7時,第五限位柱7會向后移動,同時帶動連桿機構8將第一限位柱3、第二限位柱4、第三限位柱5和第四限位柱6向中間移動并將工件卡住固定,此時沖床上模向下沖壓,由于限位柱2是凸出于下模本體1表面的,所以上模沖壓的時候會將限位套16一同壓下,由于限位柱2設有壓縮彈簧14,壓縮彈簧14可以對上模的沖壓起到緩沖的作用,減小沖壓震動。
實施例二:一種自動限位的沖床下模,如圖3和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的不同點在于:調節裝置為鎖緊彈簧17,在第一限位柱3和第二限位柱4、第三限位柱5和第四限位柱6之間連接有鎖緊彈簧17,且鎖緊彈簧17安裝在限位軸15上。
當沖床工作時,將工件推到下模本體上,由于限位套16是可以沿限位軸15轉動的,工件易于滑進兩限位柱2之間,此時鎖緊彈簧17會處于拉伸狀態,鎖緊彈簧17會帶動限位軸2向中間有一個力將工件鎖緊,由于限位套16可以轉動,使得工件易于前后滑動,這樣就實現了對工件的定位固定,防止工件在沖壓過程中移位導致沖壓變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