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自動化機械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鉆孔設備是必備的機械設備,現有的鉆孔設備有鉆床等,現有的鉆孔設備在作業過程中也達到了自動化的效果,鉆孔的效果比傳統鉆孔設備的鉆孔效果優勝許多,但是現有鉆孔設備在對工件進行化多孔同時鉆孔時,其孔眼的精確度較低,在現有技術中,底座上設有立柱,立柱上活動設有旋轉臂,旋轉臂上設有鉆孔電機,立柱頂端活動設有旋轉座,旋轉座上設有水箱和循環泵,鉆孔電機外圍設有冷卻水管,冷卻水管一端與水箱底端相連通,另一端通過循環泵與水箱側壁相連通,位于旋轉臂下方的立柱上還設有自動調節擋板,該專利雖然提高了安全性能,但在實際工作時,工件不能連續性進行加工,且孔眼的精確度較低,不能滿足工件的加工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動化機械加工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這種機械加工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右側活動安裝有控制器,所述工作箱的內部頂端安裝有鉆孔加工機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接料臺和置料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心處安裝有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第一旋轉輥,所述第一旋轉輥的右側設有第二旋轉輥,所述第一旋轉輥通過皮帶與第二旋轉輥相連,所述第二旋轉輥的正面安裝有第一伺服電機,所述第一伺服電機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皮帶的上表面安裝有斜坡卡板,所述斜坡卡板通過固定螺桿與皮帶相連,所述固定螺桿的頂端安裝有固定螺帽,所述斜坡卡板與皮帶的連接處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壓緊墊、彈簧墊和平墊,所述斜坡卡板的正面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發射器,所述工作箱的內壁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接收器,所述紅外傳感發射器與紅外傳感接收器分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置料臺的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內側設有距離調節板,所述距離調節板通過伸縮調節桿與固定板相連,所述距離調節板的內側設有斜度板,所述斜度板通過連接氣缸桿與距離調節板相連,所述距離調節板的右側頂端固定安裝有橫板,所述斜度板的左側底端設有調節板,所述橫板的底端旋轉連接有旋轉螺桿,所述旋轉螺桿的底端設有轉盤,所述轉盤的圓周安裝有球齒,所述調節板的內側設有調節槽,所述調節槽與球齒相配合,所述距離調節板的內部底端設有插腔,所述斜度板的右側內部設有圓形卡腔,所述圓形卡腔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轉球。
優選的,所述工作箱的內部底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斜坡板槽,所述斜坡板槽的內側底端安裝有下料管,所述底座的內部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斜板,所述底座的內部底端安裝有廢料槽。
優選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安裝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內側安裝有擋料板,所述擋料板通過定位調節導軌與框架相連。
優選的,所述置料臺的正面底端安裝有置料標識板。
優選的,所述導料臺的頂端設有穩定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機械加工裝置,通過輸送裝置、紅外傳感接收器和紅外傳感發射器的配合,第二伺服電機通過連接旋轉輥帶動頂折型旋轉桿和旋轉凸形臺進行圓周往復旋轉將工件輸送至輸送裝置上,使輸送裝置工作將置料臺處的工件可持續移動至工作箱內,當紅外傳感接收器接收到紅外傳感發射器發射處的信號后第一伺服電機停止轉動,鉆孔加工機組對工件進行鉆孔工作,提高了孔眼的精確度,滿足工件的加工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輸送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鉆孔加工機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進給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底折型旋轉桿位置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置料臺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斜度板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轉盤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斜坡卡板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導料臺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圖。
圖中:1、接料臺,2、工作箱,3、控制器,4、輸送裝置,401、第一旋轉輥,402、皮帶,403、第二旋轉輥,404、第一伺服電機,5、進給裝置,501、第二伺服電機,502、第一連軸器,503、外殼,504、連接旋轉輥,505、固定套,506、第一旋轉件,507、旋轉凸形臺,508、底折型旋轉桿,509、穩定架,510、頂折型旋轉桿,511、第二旋轉件,6、底座,7、鉆孔加工機組,8、紅外傳感接收器,9、下料管,10、廢料槽,11、斜坡板槽,12、斜板,13、置料臺,14、固定板,15、斜度板,16、伸縮調節桿,17、框架,18、距離調節板,19、定位調節導軌,20、擋料板,21、置料標識板,22、旋轉螺桿,23、橫板,24、插腔,25、圓形卡腔,26、轉球,27、連接氣缸桿,28、調節板,29、調節槽,30、球齒,31、轉盤,32、成品槽,33、紅外傳感發射器,34、固定螺帽,35、斜坡卡板,36、壓緊墊,37、彈簧墊,38、固定螺桿,39、平墊,40、第三伺服電機,41、導料臺,42、穩定槽,43、軸承,44、第二連軸器,45、移動套,46、螺紋套筒,47、固定架,48、絲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1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自動化機械加工裝置,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工作箱2,所述工作箱2的正面右側活動安裝有控制器3,所述工作箱2的內部頂端安裝有鉆孔加工機組7,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接料臺1和置料臺13,所述接料臺1的左側設有固定架47,所述固定架47的內側設有絲杠48,所述絲杠48通過軸承43與固定架47相連,所述固定架47的頂端安裝有第三伺服電機40,所述第三伺服電機40通過第二連軸器44與絲杠48相連,所述第三伺服電機40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絲杠48的外壁套接有移動套45,所述移動套45通過螺紋套筒46與絲杠48轉動連接,所述移動套45的右側安裝有導料臺41,所述導料臺41的頂端設有穩定槽42,加工后的工件放置在導料臺41上,第三伺服電機40帶動絲杠48旋轉在固定架47的內側,所述導料臺41通過移動套45和螺紋套筒46的配合上下移動在固定架47上將加工后的工件移動到成品槽32處,減少了工作的勞動量,所述固定架47的右側底端安裝有成品槽32,所述置料臺13的正面底端安裝有置料標識板21,所述工作箱2的內部底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斜坡板槽11,所述斜坡板槽11的內側底端安裝有下料管9,所述底座6的內部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斜板12,所述底座6的內部底端安裝有廢料槽10,工作時產生的廢削通過下料管9和斜板12的遮擋流入廢料槽10內,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中心處安裝有輸送裝置4,輸送裝置4工作將置料臺13處的工件移動至工作箱2內由鉆孔加工機組7進行加工,所述輸送裝置4包括第一旋轉輥401,所述第一旋轉輥401的右側設有第二旋轉輥403,所述第一旋轉輥401通過皮帶402與第二旋轉輥403相連,所述第二旋轉輥403的正面安裝有第一伺服電機404,所述第一伺服電機404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皮帶402的上表面安裝有斜坡卡板35,通過設置斜坡卡板35對工件在皮帶402上的放置位置進行限定,所述斜坡卡板35通過固定螺桿38與皮帶402相連,所述固定螺桿38的頂端安裝有固定螺帽34,所述斜坡卡板35與皮帶402的連接處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壓緊墊36、彈簧墊37和平墊39,通過壓緊墊36、彈簧墊37和平墊39的配合提高了斜坡卡板35的穩定性,所述斜坡卡板35的正面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發射器33,所述工作箱2的內壁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接收器8,當紅外傳感接收器8接收到紅外傳感發射器33發射處的信號后通過連接線傳輸給控制器3,控制器3通過連接線控制第一伺服電機404停止轉動,所述紅外傳感發射器33與紅外傳感接收器8分別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置料臺13的右側安裝有進給裝置5,所述進給裝置5包括外殼503,所述外殼503的內腔設有旋轉凸形臺507,所述旋轉凸形臺507通過底折型旋轉桿508與外殼503相連,所述底折型旋轉桿508與外殼503和旋轉凸形臺507的連接處均安裝有第二旋轉件511,所述外殼503的內部頂端安裝有固定套505,所述固定套505通過穩定架509與外殼503相連,所述固定套505通過頂折型旋轉桿510與旋轉凸形臺507相連,所述頂折型旋轉桿510與旋轉凸形臺507的連接處安裝有第一旋轉件506,所述固定套505的頂端固定安裝有第二伺服電機501,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連接旋轉輥504與頂折型旋轉桿510相連,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第一連軸器502與連接旋轉輥504相連,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連接旋轉輥504帶動頂折型旋轉桿510和旋轉凸形臺507進行圓周往復旋轉將工件輸送至輸送裝置4上,底折型旋轉桿508對旋轉凸形臺507進行進旋轉支撐,所述置料臺13的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內側設有距離調節板18,所述距離調節板18通過伸縮調節桿16與固定板14相連,通過距離調節板18和伸縮調節桿16的配合對工件的進入位置進行調節,所述距離調節板18的內側設有斜度板15,所述斜度板15通過連接氣缸桿27與距離調節板18相連,所述距離調節板18的右側頂端固定安裝有橫板23,所述斜度板15的左側底端設有調節板28,所述橫板23的底端旋轉連接有旋轉螺桿22,所述旋轉螺桿22的底端設有轉盤31,所述轉盤31的圓周安裝有球齒30,所述調節板28的內側設有調節槽29,所述調節槽29與球齒30相配合,所述距離調節板18的內部底端設有插腔24,所述斜度板15的右側內部設有圓形卡腔25,所述圓形卡腔25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轉球26,轉動旋轉螺桿22通過調節槽29和球齒30的配合帶動調節板28和斜度板15的距離進行調節,進一步對工件的進入位置進行調節,通過設置轉球26提高工件的進入效果,避免與斜度板15發生摩擦而影響進入效果,所述固定板14的底端安裝有框架17,所述框架17的內側安裝有擋料板20,所述擋料板20通過定位調節導軌19與框架17相連,擋料板20與定位調節導軌19的配合進行高度調節,避免頂端的工件跟隨進入輸送裝置4上。
將未加工的工件碼放在置料臺13上,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連接旋轉輥504帶動頂折型旋轉桿510和旋轉凸形臺507進行圓周往復旋轉將工件輸送至輸送裝置4上,底折型旋轉桿508對旋轉凸形臺507進行進旋轉支撐,輸送裝置4工作將置料臺13處的工件移動至工作箱2內,距離調節板18和伸縮調節桿16的配合對工件的進入位置進行調節,轉動旋轉螺桿22通過調節槽29和球齒30的配合帶動調節板28和斜度板15的距離進行調節,進一步對工件的進入位置進行調節,通過設置轉球26提高工件的進入效果,避免與斜度板15發生摩擦而影響進入效果,當紅外傳感接收器8接收到紅外傳感發射器33發射處的信號后通過連接線傳輸給控制器3,控制器3通過連接線控制第一伺服電機404停止轉動,鉆孔加工機組7對工件進行鉆孔工作,工作時產生的廢削通過下料管9和斜板12的遮擋流入廢料槽10內,鉆孔完畢后輸送裝置4將工件輸送至接料臺1上,加工后的工件放置在導料臺41上,第三伺服電機40帶動絲杠48旋轉在固定架47的內側,所述導料臺41通過移動套45和螺紋套筒46的配合上下移動在固定架47上將加工后的工件移動到成品槽32處,減少了工作的勞動量。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