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絲折彎設備。
背景技術:
在鋼絲加工領域的繞線工序中,需要首先對鋼絲的端部進行彎折,然后將彎折的端部卡入焊絲軸上的固定孔內使鋼絲的端部固定住以后再進行繞線。傳統方法中,是將鋼絲的端部彎折成直角狀,然后將直角狀的鋼絲端部穿入焊絲軸上的固定孔內進行繞線。這種直角狀的鋼絲端部形狀簡單,缺少合理的彎折角度,在實際使用中穿入固定孔后對焊絲軸的抓持不牢固,會導致以下問題發生:一方面,向一個新的焊絲軸繞線時,在繞線的開始階段,鋼絲受到牽拉力就很容易將直角狀的鋼絲端部從焊絲軸的固定孔內抽出,造成生產中斷;另一方面,將焊絲軸上的鋼絲進行放線時,當焊絲軸上的鋼絲還剩下的圈數較少時,鋼絲會變松弛,這時鋼絲的直角狀端部也很容易從焊絲軸的固定孔內抽出,使鋼絲的端部脫離機器,影響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美觀、操作方便、扣接穩定牢固、工作效率高、避免鋼絲端部從焊絲軸上脫開、提高工作效率的鋼絲折彎設備,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鋼絲折彎設備,包括折彎機構以及驅動折彎機構運動的旋轉機構和推進機構,所述折彎機構包括一限位座和與限位座配合的一折彎芯,限位座安裝于一L形連接板的豎板上,L形連接板的橫板固定于一水平連接板上,水平連接板安裝于一豎直調節板上,豎直調節板安裝于推進機構上;在L形連接板的豎板中部設有一連接板圓孔,折彎芯的前端穿過連接板圓孔后嵌設于限位座內,折彎芯的后端與旋轉機構相連,旋轉機構安裝于L形連接板的橫板上。
所述折彎芯包括一圓臺,在圓臺的前端表面上沿逆時針方向設有第一折彎塊和第二折彎塊,第一折彎塊和第二折彎塊相對的兩內側面之間形成供鋼絲穿過的折彎塊穿道,所述限位座包括設于一固定板中部前側表面的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相對的兩內側面之間形成供鋼絲穿過的限位座穿道,在第一限位座的內側面上設有一與第一折彎塊相形配的第一凹槽,在第二限位座的內側面上設有一供第一折彎塊和第二折彎塊逆時針旋轉進入的第二凹槽,在固定板的中部設有一固定板圓孔,圓臺上的第一折彎塊和第二折彎塊依次穿過連接板圓孔、固定板圓孔后分別嵌設于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旋轉氣缸,旋轉氣缸的旋轉軸與折彎芯的后端鍵連接。
所述推進機構包括一雙桿氣缸,豎直調節板安裝于雙桿氣缸的安裝前板上。
在豎直調節板的上部和下部兩側分別設有一腰型孔,所述豎直調節板的兩側通過螺栓固定于腰型孔上。
旋轉氣缸的兩側分別通過一連接架安裝于L形連接板的橫板兩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鋼絲折彎設備,通過推進機構的動作將鋼絲卡入折彎機構的折彎芯之間,并通過旋轉機構使折彎芯旋轉,通過折彎芯與限位座的配合將鋼絲的端部彎折成Z字形結構,利用Z字形結構的彎折形狀,使鋼絲端部扣入焊絲軸上的固定孔內,結構緊湊美觀、操作方便、扣接穩定牢固、工作效率高、避免鋼絲端部從焊絲軸上脫開,使生產連續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L形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限位座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折彎芯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7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裝配后的限位座與折彎芯彎鉤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裝配后的限位座與折彎芯彎鉤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L形連接板,2、水平連接板,3、豎直調節板,4、連接板圓孔,5、圓臺,6、第一折彎塊,7、第二折彎塊,8、折彎塊穿道,9、固定板,10、第一限位座,11、第二限位座,12、限位座穿道,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固定板圓孔,16、旋轉氣缸,17、雙桿氣缸,18、腰型孔,19、連接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圖8中所示,該鋼絲折彎設備,包括折彎機構以及驅動折彎機構運動的旋轉機構和推進機構,所述折彎機構包括一限位座和與限位座配合的一折彎芯,限位座安裝于一L形連接板1的豎板上,L形連接板1的橫板固定于一水平連接板2上,水平連接板2安裝于一豎直調節板3上,豎直調節板3安裝于推進機構上;在L形連接板1的豎板中部設有一連接板圓孔4,折彎芯的前端穿過連接板圓孔4后嵌設于限位座內,折彎芯的后端與旋轉機構相連,旋轉機構安裝于L形連接板1的橫板上。
所述折彎芯包括一圓臺5,在圓臺5的前端表面上沿逆時針方向設有第一折彎塊6和第二折彎塊7,第一折彎塊6和第二折彎塊7相對的兩內側面之間形成供鋼絲穿過的折彎塊穿道8,所述限位座包括設于一固定板9中部前側表面的第一限位座10和第二限位座11,第一限位座10和第二限位座11相對的兩內側面之間形成供鋼絲穿過的限位座穿道12,在第一限位座11的內側面上設有一與第一折彎塊6相形配的第一凹槽13,在第二限位座11的內側面上設有一供第一折彎塊6和第二折彎塊7逆時針旋轉進入的第二凹槽14,在固定板9的中部設有一固定板圓孔15,圓臺5上的第一折彎塊6和第二折彎塊7依次穿過連接板圓孔4、固定板圓孔15后分別嵌設于第一限位座10和第二限位座11上的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內。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旋轉氣缸16,旋轉氣缸17的旋轉軸與折彎芯的后端鍵連接。
所述推進機構包括一雙桿氣缸18,豎直調節板4安裝于雙桿氣缸17的安裝前板上。
在豎直調節板4的上部和下部兩側分別設有一腰型孔18,所述豎直調節板3的兩側通過螺栓固定于腰型孔18上。
旋轉氣缸16的兩側分別通過一連接架19安裝于L形連接板1的橫板兩側。
本實用新型鋼絲折彎設備,采用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1)使限位座和折彎芯的相對位置呈圖7中狀態,然后上下移動水平連接板2的高度,使折彎塊穿道8以及限位座穿道12與鋼絲的放線高度齊平后,使用螺栓將水平連接板2固定在豎直調節板3上的腰型孔18上;
(2)啟動雙桿氣缸17,雙桿氣缸17將推動旋轉機構以及折彎機構向鋼絲方向移動,將鋼絲卡入折彎塊穿道8以及限位座穿道12內;
(3)啟動旋轉氣缸16,旋轉氣缸16帶動折彎芯相對限位座逆時針旋轉,鋼絲夾持在第一折彎塊6和第二折彎塊7之間的同時,第一折彎塊6和第二折彎塊7旋轉進入第二凹槽14內呈圖8中狀態,該旋轉運動使鋼絲被折彎成Z字形結構,剪斷鋼絲,將鋼絲端部的Z字形結構卡入焊絲軸上的固定孔內即可進行下一步工序操作。
本實用新型鋼絲折彎設備,將鋼絲的端部彎折成Z字形結構,利用Z字形結構的彎折形狀,使鋼絲端部扣入焊絲軸上的固定孔內,結構緊湊美觀、操作方便、扣接穩定牢固、工作效率高、避免鋼絲端部從焊絲軸上脫開,使生產連續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