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異形件固定治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異形件多通過專用的固定治具固定,通常是將異形件放置于與該異形件相適應的定位凹槽內,并通過夾板壓緊。如圖1所示,當異形件為殼體結構時,夾板之間的夾緊力較大時,會導致該異形件變形;若夾板之間的夾緊力較小時,該異形件不能被固定,容易在加工時發生位置偏移。同時定位凹槽只能適用于形狀比該定位凹槽小的工件。
因此,如何提出一種適用于殼體類的異形件固定治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異形件不能較好的被固定,是本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異形件固定治具,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異形件不能較好的被固定的問題。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異形件固定治具,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設置的平臺、底座、載物臺以及壓塊,所述載物臺上設置有壓塊用以將異形件壓緊,所述底座底部設置有凹槽,所述底座的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一通氣孔與所述凹槽形成的腔室連通,所述底座頂部還設置有多個第二通氣孔與所述凹槽連通,所述載物臺上還設置有第三通氣孔,所述第三通氣孔與所述第二通氣孔同軸設置;
還包括導氣管,所述導氣管一端穿過所述第二通氣孔與第三通氣孔,另一端與凹槽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載物臺上還設置有第一導向孔,所述底座對第一導向孔設 置有第一導向柱。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上還設置有第二導向柱,所述第二導向柱與壓塊上的第二導向孔、載物臺上的第三導向孔配合。
作為優選,所述載物臺兩側分別設置有置物槽,所述第三通氣孔設置于所述置物槽底壁上,多個所述第三通氣孔等距排列。
作為優選,所述壓塊為“T”形塊,所述壓塊與所述載物臺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通氣孔與所述凹槽的連通處還設置有密封墊,所述密封墊下端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與所述平臺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凹槽內還設置有分隔條,且所述分隔條位于兩第二通氣孔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通氣孔外側還連接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與氣泵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壓塊將異形件壓緊,壓塊使異形件受到向下的壓力。同時充氣泵通過第一通氣孔向凹槽內充氣,氣體通過導氣管進入到異形件內,進而使異形件受到向上的力。上述結構能夠使異形件被固定在治具上且異形件與壓塊接觸的部分不會被壓塊擠壓發生形變。進而使異形件能被很好的固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提供的異形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異形件固定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異形件固定治具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仰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載物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平臺;2、底座;21、凹槽;22、第一通氣孔;23、第二通氣孔;24、第一導向柱;25、第二導向柱;3、壓塊;31、導向孔;4、導氣管;5、密封墊;6、壓縮彈簧;7、通氣管;8、載物臺;81、第三通氣孔;82、第一導向孔;83、置物槽;84、第三導向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異形件固定治具,如圖1-5所示,該治具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設置的平臺1、底座2、載物臺8以及壓塊3,其中所述載物臺8上設置有壓塊3用以將異形件壓緊,且壓塊3與載物臺8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所述底座2底部設置有凹槽21,所述底座2的側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通氣孔22,所述第一通氣孔22與所述凹槽21形成的腔室連通,所述底座2頂部(即頂壁)還設置有多個第二通氣孔23與所述凹槽21連通,載物臺8上還設置有第三通氣孔81,所述第三通氣孔81與所述第二通氣孔23同軸設置;還包括導氣管4,所述導氣管4一端穿過所述第二通氣孔23與第三通氣孔81,另一端與凹槽21連通。本實施例中異形件為殼體結構,該異形件底部與載物臺8接觸,且導氣管4伸入到異形件殼體的內部。底座2上還設置有用于容置密封圈的環形凹槽,所示環形凹槽與所述第二通氣孔23同軸。
為了便于安裝載物臺8,本實施例中載物臺8上還設置有第一導向孔82,所述底座2對應第一導向孔82設置有第一導向柱24。
如圖2、3所示,由于壓塊3用來壓緊異形件,為了防止壓塊在安裝是發生位置偏移,本實施例中底座2上還設置有第二導向柱25,所述第二導向柱25與 壓塊3上的第二導向孔31、載物臺8上的第三導向孔84配合。該種結構便于安裝壓塊3。
如圖5所示,由于壓塊3位于異形件的上方,為了更好的將該異形件壓緊,載物臺8兩側分別設置有置物槽83,異形件安裝在置物槽83上,且與置物槽83底壁接觸;所述第三通氣孔81設置于所述置物槽83底壁上,多個第三通氣孔83等距排列。每個異形件至少對應一個第三通氣孔81。作為優壓塊3為“T”形塊,所述壓塊3與所述載物臺8固定連接。這樣能夠使一個壓塊同時至少壓緊兩個異形件。減少了固定壓塊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且第三通氣孔81為錐形孔,該種結構能夠進一步的保證治具的氣密性。
為了防止對異形件加工時由于氣密性原因導致異形件被壓塊壓變形,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二通氣孔23與所述凹槽21的連通處還設置有密封墊5,所述密封墊5下端設置有壓縮彈簧6,所述壓縮彈簧6與所述平臺1連接,同時壓縮彈簧6處于壓縮狀態且密封墊與第二通氣孔23抵接。
如圖4所示,進一步的,為了防止密封墊失效,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21內還設置有分隔條211將凹槽21分成若干獨立的較小的凹槽,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一個密封墊失效導致凹槽21整體氣密性差的問題,且所述分隔條211位于兩第二通氣孔23之間。同時對應分隔條211的數量,第一通氣孔22的數量應比分隔條211的數量多一個。
由于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通氣孔22向凹槽21內充氣,為此所述第一通氣孔21外側還連接有通氣管7,所述通氣管7與氣泵連接。
本實施例中平臺1與底座2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具體位置處于平臺1與底座2相互接觸的部分。設置密封圈是為了更好地保證該治具的氣密性。
使用時,將異形件置于第三通氣孔81上,需要注意的是異形件的邊緣與第三通氣孔81不接觸,然后將壓塊壓在異形件上方,同時充氣泵向通氣管7內充氣,氣體從導氣管4出氣,向異形件腔體內充氣,使異形件被壓緊的同時,不會由于夾緊力而發生變形。此時異形件被壓緊后,即可對異形件進行機加工處理。
注意,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實施方式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