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載行李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塞芯設備及抽芯設備。
背景技術:
車載行李架通常由車載行李架本體及設于該車載行李架本體兩端的底座構成。目前很多車型風格不同,車載行李架需要滿足整車需求,而受到所用型材的限制,車載行李架本體在拉彎成型時容易出現表面塌陷的風險。為確保在拉彎成型過程中車載行李架本體的表面外觀不塌陷,通常需要在拉彎成型前向車載行李架本體的內腔塞入與其仿形的芯棒;而芯棒與車載行李架本體內壁間隙很小,且在拉彎成型之后,車載行李架本體的兩端會產生較大的弧度變形,這就導致芯棒的塞入和拔出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現有技術中,還是通過工作人員徒手完成前述的“塞入”和“拔出”,效率極為低下,因此難以適應車載行李架工業化量產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塞芯設備,用于在拉彎成型前將芯棒自動塞入車載行李架本體的內腔;相應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抽芯設備,用于在拉彎成型之后,將車載行李架本體內的芯棒自動取出;以提高車載行李架生產效率,進而適應車載行李架工業化量產的需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塞芯設備,它包括底座、芯棒、左側限位機構、左側限位機構、Z軸向壓力機構、型材固定機構及芯棒推進裝置;所述左側限位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一限位臺,所述右側限位機構包括第二氣缸和第二限位臺;
所述底座上具有橫向設置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臺和第二限位臺相對設于該限位槽的兩邊;所述芯棒對應設置于該限位槽的上方,并由所述的第一限位臺及第二限位臺共同支撐;所述第一限位臺與第二限位臺的外側分別設有第一滾輪架和第二滾輪架;所述第一滾輪架具有開口朝向第一限位臺的第一槽口,該第一槽口內活動連接有若干左側滾輪,所述左側滾輪的側面輪廓線與芯棒的一側面相配合;所述第一氣缸設于第一滾輪架的外側,其活塞桿與該第一滾輪架相連,用于驅動該第一滾輪架相對芯棒伸縮;所述第二滾輪架具有開口朝向第二限位臺的第二槽口,該第二槽口內活動連接有若干右側滾輪,所述右側滾輪的側面輪廓線與芯棒的另一側面相配合;所述第二氣缸設于第二滾輪架的外側,其活塞桿與該第二滾輪架相連,用于驅動該第二滾輪架相對芯棒伸縮;
所述Z軸向壓力機構包括壓力機架、壓塊及第三氣缸;所述壓力機架設于第二氣缸的上方,該壓力機架的頂部具有用于固定第三氣缸的氣缸固定板,該氣缸固定板上設有第三活塞桿通孔;所述第三氣缸的活塞桿穿過前述第三活塞桿通孔并與壓塊固定連接,該第三活塞桿通孔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導向孔,該導向孔內設有與其相配合的導柱,該導柱的下端與壓塊固定連接;所述壓塊與芯棒對應設置,用于將彎曲的芯棒壓平;
所述型材固定機構包括型材支撐模塊、壓桿、轉接塊、擋塊、壓緊模塊及第四氣缸;所述擋塊、型材支撐模塊依次設于限位槽的前方,該型材支撐模塊用于支撐待拉彎的車載行李架本體,并對該車載行李架本體進行側向限位;所述轉接塊設于型材支撐模塊的一側并與壓桿鉸接,該轉接塊的外側設有第四活塞桿通孔,所述第四氣缸固定于底座的下方,其活塞桿穿過該第四活塞桿通孔并與壓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壓緊模塊設于壓桿的另一端,用于壓緊車載行李架本體;
所述芯棒推進裝置包括推進塊及固定于底座下方的第五氣缸,該第五氣缸與型材支撐模塊對應設置,其活塞桿的端部設有與所述限位槽滑動配合的限位塊;所述推進塊與該限位塊的上端相連,且與芯棒的后端對應設置;
所述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三氣缸、第四氣缸及第五氣缸均與PLC相連。
相應的,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抽芯設備,它包括第一底座、拉桿、第六氣缸、第七氣缸、第七氣缸固定架、第二型材固定機構及對稱設于拉桿兩側的兩根線性滑軌;所述第一底座上具有橫向設置的第一限位槽,該第一限位槽內設有與其滑動配合的第一限位塊;所述第六氣缸固定于第一底座的下方,且其活塞桿與第一限位塊的下端相連;該第一限位塊的上端與拉桿的一端相連,該拉桿的另一端與第七氣缸固定架相連;所述第七氣缸倒置固定于第七氣缸固定架上,其活塞桿的下端設有用于卡住芯棒的夾頭;所述第七期氣缸固定架與所述的兩根線性滑軌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底座的端部還設有可上下旋轉的第二底座;
所述第二型材固定機構包括第二壓桿、第二轉接塊、第二擋塊、第二壓緊模塊、第八氣缸、第二型材支撐模塊及第三型材支撐模塊;所述第二擋塊與第二型材支撐模塊依次設于第七氣缸固定架的一側,第三型材支撐模塊固定于第二底座上;所述的第二型材支撐模塊及第三型材支撐模塊用于支撐拉彎后的車載行李架本體,并對該車載行李架本體進行側向限位;所述第二轉接塊設于第二型材支撐模塊的一側并與第二壓桿的鉸接,該第二轉接塊的外側設有第八活塞桿通孔,所述第八氣缸固定于第一底座的下方,其活塞桿穿過該第八活塞桿通孔并與第二壓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壓緊模塊設于第二壓桿的另一端,用于壓緊車載行李架本體;所述第六氣缸、第七氣缸及第八氣缸均與PLC相連。
本發明提出的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塞芯設備,用于在拉彎成型前將芯棒自動塞入車載行李架本體的內腔;本發明提出的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抽芯設備,用于在拉彎成型之后,將車載行李架本體內的芯棒自動取出;所述的塞芯設備及抽芯設備可以顯著提高車載行李架的拉彎合格及車載行李架的總體率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塞芯設備的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位置的剖面圖。
圖3為圖2中B-B位置的剖面圖。
圖4為圖2中C-C位置的剖面圖。
圖5為本發明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抽芯設備的俯視圖。
圖6圖5中D-D位置的剖面圖。
圖7圖6中E-E位置的剖面圖。
圖中:1-底座,2-芯棒,3-壓塊,4-第一氣缸,5-左側滾輪,6-第一滾輪架,7-第二氣缸,8-右側滾輪,9-第二滾輪架,10-第三氣缸,11-氣缸固定板,12-導柱,13-壓力機架,14-第五氣缸,16-限位塊,17-推進塊,18-第四氣缸,19-壓桿,20-壓緊模塊,21-擋塊,22-型材支撐模塊,23-車載行李架本體,24-轉接塊,101-限位槽,102-第一限位臺,103-第二限位臺;
01-第一底座,02-第二底座,03-第六氣缸,04-第一限位塊,05-拉桿,06-第七氣缸,07-第七氣缸固定架,08-夾頭,09-線性滑軌,010-第一限位槽,013-第二型材支撐模塊,014-第二擋塊,015-第三型材支撐模塊,016-第二壓桿,017-第二壓緊模塊,018-第二轉接塊,019-第八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至4,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塞芯設備,它包括底座1、芯棒2、左側限位機構、左側限位機構、Z軸向壓力機構、型材固定機構及芯棒推進裝置;所述左側限位機構包括第一氣缸4和第一限位臺102,所述右側限位機構包括第二氣缸7和第二限位臺103;
所述底座1上具有橫向設置的限位槽101,所述第一限位臺102和第二限位臺103相對設于該限位槽101的兩邊;所述芯棒2對應設置于該限位槽101的上方,并由所述的第一限位臺102及第二限位臺203共同支撐;所述第一限位臺102與第二限位臺103的外側分別設有第一滾輪架6和第二滾輪架9;所述第一滾輪架6具有開口朝向第一限位臺102的第一槽口,該第一槽口內活動連接有若干左側滾輪5,所述左側滾輪5的側面輪廓線與芯棒的一側面相配合;所述第一氣缸4設于第一滾輪架6的外側,其活塞桿與該第一滾輪架相連6,用于驅動該第一滾輪架6相對芯棒2伸縮;所述第二滾輪架9具有開口朝向第二限位臺103的第二槽口,該第二槽口內活動連接有若干右側滾輪8,所述右側滾輪8的側面輪廓線與芯棒2的另一側面相配合;所述第二氣缸7設于第二滾輪架9的外側,其活塞桿與該第二滾輪架相連,用于驅動該第二滾輪架9相對芯棒2伸縮;上述左側滾輪5和右側滾輪8分別與芯棒2的左右兩側對應設置,用于對該芯棒2的左右兩側進行限位,并可以減小芯棒2在塞入車載行李架本體內腔過程所受的阻力。
所述Z軸向壓力機構,包括壓力機架13、壓塊3及第三氣缸10;所述壓力機架13設于第二氣缸7的上方,該壓力機架13的頂部具有用于固定第三氣缸10的氣缸固定板11,該氣缸固定板11上設有第三活塞桿通孔;所述第三氣缸10的活塞桿穿過前述第三活塞桿通孔并與壓塊3固定連接,該第三活塞桿通孔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導向孔,該導向孔內設有與其相配合的導柱12,該導柱12的下端也與壓塊3固定連接;所述壓塊3與芯棒2對應設置,且在第三氣缸10的作用下可以將彎曲的芯棒2進行縱向矯正;
所述型材固定機構包括型材支撐模塊22、壓桿19、轉接塊24、擋塊21、壓緊模塊20及第四氣缸18;所述擋塊21、型材支撐模塊22依次設于限位槽101的前方,該型材支撐模塊22用于支撐待拉彎的車載行李架本體23,并對該車載行李架本體23進行側向限位;所述轉接塊24設于型材支撐模塊22的一側并與壓桿19鉸接,該轉接塊24的外側設有第四活塞桿通孔,所述第四氣缸固18定于底座1的下方,其活塞桿穿過該第四活塞桿通孔并與壓桿19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壓緊模塊20設于壓桿19的另一端,用于壓緊車載行李架本體23;
所述芯棒推進裝置包括推進塊17及固定于底座下方的第五氣缸14,該第五氣缸14與型材支撐模塊22對應設置,其活塞桿的端部設有與所述限位槽101滑動配合的限位塊16;所述推進塊17與該限位塊的上端相連,且與芯棒2的后端對應設置;
所述第一氣缸4、第二氣缸7、第三氣缸10、第四氣缸18及第五氣缸14均與PLC相連,并在PLC的控制下進行伸縮。
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5、6、7,一種用于車載行李架本體拉彎成型的抽芯設備,該抽芯設備用于將芯棒2從拉彎成型后的車載行李架本體中抽出,它包括第一底座01、拉桿05、第六氣缸03、第七氣缸06、第七氣缸固定架07、第二型材固定機構及對稱設于拉桿兩側的兩根線性滑軌09;所述第一底座01上具有橫向設置的第一限位槽010,該第一限位槽010內設有與其滑動配合的第一限位塊04;所述第六氣缸03固定于第一底座01的下方,且其活塞桿與第一限位塊04的下端相連;該第一限位塊04的上端與拉桿05的一端相連,該拉桿05的另一端與第七氣缸固定架07相連;所述第七氣缸06倒置固定于第七氣缸固定架07上,其活塞桿的下端設有用于卡住芯棒2的夾頭;所述第七氣缸固定架07與所述的兩根線性滑軌09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底座01的端部還設有可上下旋轉的第二底座02;
所述第二型材固定機構用于固定拉彎成型后的車載行李架本體23,以便于芯棒2可以被順利抽出,它包括第二壓桿016、第二轉接塊018、第二擋塊014、第二壓緊模塊017、第八氣缸019、第二型材支撐模塊013及第三型材支撐模塊015;所述第二擋塊014與第二型材支撐模塊013依次設于第七氣缸固定架07的一側,第三型材支撐模塊015固定于第二底座02上;所述的第二型材支撐模塊013及第三型材支撐模塊015用于支撐拉彎后的車載行李架本體23,并對該車載行李架本體23進行側向限位;所述第二轉接塊018設于第二型材支撐模塊013的一側并與第二壓桿016的鉸接,該第二轉接塊018的外側設有第八活塞桿通孔,所述第八氣缸019固定于第一底座01的下方,其活塞桿穿過該第八活塞桿通孔并與第二壓桿016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壓緊模塊013設于第二壓桿016的另一端,用于壓緊車載行李架本體23;所述第六氣缸03、第七氣缸06及第八氣缸019均與PLC相連,并在PLC的控制下進行伸縮。
上述塞芯設備及抽芯設備所分別具備的塞芯和抽芯功能,主要體現為各個氣缸在PLC的控制下所完成的自動塞芯及自動拔芯的兩道前后對應的工序;在實際應用時,工作人員只需通過觸摸屏進行自行數字化操控即可。
以上對發明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并非想將本發明的范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里所披露的實施例進行其它變形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