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齒輪內孔面自潤滑沖孔裝置,屬于齒輪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齒輪零件內孔加工時,大多采用車后轉磨削工序的生產工藝,個別技術先進企業有采用擠孔裝置加工內孔。這種生產工藝方式,雖然具有工藝簡單、無需專用設備投入和價格低廉的優勢。但其一則車后轉磨削加工工序長,內孔面為切削加工,不易形成零件加工流水線生產的特性,二則擠孔時須要人工涂抹潤滑液,存在人工涂抹不均勻的缺陷,影響了齒輪零件的內孔加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勞動強度且適宜加工流水線生產的齒輪內孔面自潤滑沖孔裝置。
其技術方案是:一種齒輪內孔面自潤滑沖孔裝置,包括沖床、上模板、上墊板、儲液圈、螺栓、凸模套板、圓銷、沖孔凸模、密封圈、彈簧銷、彈簧、內墊圈、潤滑液、進液管、出液管、螺母構成。其特征在于:上模板安裝在沖床上;上墊板、儲液圈依次由螺栓固定在上模板上;凸模套板固定在儲液圈上;上墊板、儲液圈、凸模套板依次由圓銷定位;沖孔凸模活動聯接于凸模套板、儲液圈中間孔的位置,其位于儲液圈內的一端外圓設有密封圈;彈簧銷一端固定于沖孔凸模上下釘身結合處形成的一臺階端面,另一端活動穿進儲液圈內設的彈簧;儲液圈中間孔固定有內墊圈,儲液圈內空間為潤滑液通道;進液管、出液管對應固定于儲液圈外圓的兩面,并由螺母緊固。
其技術效果是:與傳統加工內孔面相比,本發明的一種齒輪內孔面自潤滑沖孔裝置,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涂刷人員,而且潤滑效果好,從根本上解決了人工涂抹不均的缺陷,有效的提高了沖孔效率;且其適宜于對齒輪內沖孔實現流水線加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點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齒輪內孔面自潤滑沖孔裝置,由沖床、上模板、上墊板、儲液圈、螺栓、凸模套板、圓銷、沖孔凸模、密封圈、彈簧銷、彈簧、內墊圈、潤滑液、進液管、出液管、螺母構成。
上模板12通過另配的模柄與沖床的上工作臺101連接。上模板的下面依次聯接上墊板8、儲液圈4,并由螺栓13固定在上模板上。凸模套板3由螺栓聯接儲液圈上。圓銷7依次穿過上模板、上墊板、儲液圈、凸模套板,起到定位銷的作用。
儲液圈為一面內凹、中間有通孔,并中間通孔外沿圓周等分開設有四個裝有彈簧的通孔。內凹處為潤滑液14通道,內凹處外圓面上對稱開設有兩個通孔。儲液圈中間通孔一端開設有口端向下的凹腔,內墊圈10頂端為凸形,鑲入與之匹配的中間通孔凹腔中,與上墊板相抵。內墊圈開設有通氣孔。其通氣孔與上墊板、上模板所設的孔對齊。
如圖1的A點放大圖所示,凸模套板為中間圓弧面的內孔,圓弧面的內端開設有一道內環槽。內環槽孔邊沿圓周等分開設有若干個小孔,且小孔中心線均傾斜相向于沖孔凸模的外圓面,以利于潤滑液的均勻噴涂。沖孔凸模1上釘身直徑與儲液圈中間通孔直徑相同,并伸入儲液圈中間通孔內,且上釘身外徑上設有兩道密封圈2,以防止沖孔凸模工作時潤滑液進入儲液圈的中間通孔。沖孔凸模下釘身直徑與凸模套板中間的內孔直徑相同。上釘身與下釘身之間的結合處形成一臺階端面。臺階的一端面為圓弧外圓形,與凸模套板相對應的圓弧內孔面活動相抵。臺階的一端面固定聯接有四只彈簧銷11,彈簧銷外圓上穿有彈簧9,彈簧的另一面活動聯接于儲液圈開設的四個通孔中,與上墊板相抵。
上述儲液圈外圓的兩面,對應由螺母6緊固的進液管5、出液管15,進液管、出液管的一端分別與儲液圈內凹處外圓上的兩個通孔相聯,另一端并入另配的潤滑液循環系統中,利于潤滑液的循環使用。
其工作過程:首先,將上述裝置安裝在沖床上模工作臺101,安裝另配的下模并調節好沖床滑塊行程。并同步啟動另配的潤滑液循環系統。此時潤滑液14充滿在儲液圈4內凹處,沖孔凸模1上下釘身形成的結合處一端面的外圓弧面,在另一端面固定的彈簧銷11上所設的彈簧9彈性下,壓緊了與凸模套板3相對應的內圓弧面。此時的潤滑液由進液管5進入儲液圈內凹處,并由出液管15流出。
開動沖床,沖孔凸模1下釘身接觸工件,并在工件的沖孔后作用力下,沖孔凸模向上推進,松開了壓緊的凸模套板3內圓弧面,潤滑液由內圓弧面流出并匯聚于內環槽,并由若干個小孔均勻的噴涂于沖孔凸模下釘身。
隨著沖床繼續下壓,沖孔凸模繼續向上推進,沖孔凸模上釘身伸入儲液圈4中間通孔,與內設的內墊圈10相抵。沖孔凸模壓入工件至沖床滑塊到達下死點,完成一個工件的沖壓工作。
當沖床回程時,工件脫開沖孔凸模下釘身,沖孔凸模的外圓弧面在彈性下繼續壓緊凸模套板的內圓弧面,潤滑液從出液管流出,從而完成了一個工作循環。
隨著沖床的連續工作,沖孔凸模所設的圓弧面繼續完成上述的壓緊、松開的循環動作,實現了潤滑液自動噴涂的循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