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全自動卷帶點焊生產流水線,屬于自動化領域。
背景技術:
點焊通常分為雙面點焊和單面點焊兩大類。雙面點焊時,電極由工件的兩側向焊接處饋電。典型的雙面點焊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這時工件的兩側均有電極壓痕。大焊接面積的導電板做下電極,這樣可以消除或減輕下面工件的壓痕。同時焊接兩個或多個點焊的雙面點焊,使用一個變壓器而將各電極并聯,這時,所有電流通路的阻抗必須基本相等,而且每一焊接部位的表面狀態、材料厚度、電極壓力都需相同,才能保證通過各個焊點的電流基本一致采用多個變壓器的雙面多點點焊。
現有線圈點焊產品的生產,一般包括有線圈擺放,點焊熔接、裁切邊角等工序。在這種生產工藝里面,由于是人工操作把線圈擺放在治具中,存在著線圈擺放困難、點焊產品不良率高、點焊效率低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提供一種能夠滿足將導片和線圈點焊要求的設備,提高生產效率,以及保證產品合格率。本發明提出一種全自動卷帶點焊生產流水線。
全自動卷帶點焊生產流水線,包括治具板移動機構、第一治具板軌道和治具板,治具板移動機構包括治具板移動機構直線導軌、水平運動氣缸和進給頭,治具板移動機構直線導軌和水平運動氣缸連接,進給頭與水平運動氣缸連接;治具板包括多個進給孔;多個治具板安裝在第一治具板軌道的內槽中,治具板移動機構上的進給頭通過進給孔使治具板在第一治具板軌道滑動;該結構有利于將需要焊接的線圈放置在治具板上,通過治具板移動機構帶動治具板在第一治具板軌道中移動,即焊接完成后是治具板能夠移動,完成下一個位置的點焊。
進一步的,治具板兩端設置有開口方向相反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第一治具板軌道中,治具板通過第二凹槽與相鄰治具板的第一凹槽卡合;通過治具板上的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使多個治具板連在一起,治具板移動機構通過控制一個治具板的運動,完成相連的多個治具板運動。
進一步的,還包括繞線機構;該繞線機構將繞制好的線圈放在治具板上,使治具板載著線圈。
進一步的,還包括點焊機構;此處為完成線圈和導片的點焊工藝,故需要設置點焊機;根據一個線圈需要完成多個點焊位置,此處也能夠設置多個點焊機。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二治具板軌道,第二治具板軌道與第一治具板軌道垂直連接;該結構有利于治具板的移動,治具板從第二治具板軌道進入第一治具板軌道時,其第二凹槽直接與第一治具板軌道中的治具板的第一凹槽卡合。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治具板推進機構;治具板在第二治具板軌道中的運動分步完成。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三治具板軌道,第三治具板軌道與第一治具板軌道垂直連接;便于治具板從第一治具板軌道進入第三治具板軌道。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二治具板推動機構。
進一步的,還包括第四治具板軌道;第四治具板軌道將治具板傳送到放置線圈的位置,放置好線圈后,完成治具板循環過程。
進一步的,還包括皮帶傳送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發明的結構能夠實現線圈和導片自動完成點焊工藝,此過程保證了點焊產品合格率、提高了點焊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流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治具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繞線圈安裝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第一治具板軌道結構示意圖;
圖5為治具板移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6為點焊結構示意圖;
圖7為第一上點焊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8為固定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9為壓緊塊結構示意圖;
圖10為第一下點焊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11為第二治具板推進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12為繞線機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2中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4為繞線機構傳動結構示意圖;
圖15為繞線治具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16為繞線夾子結構示意圖。
其中:100‐全自動卷帶點焊生產流水線;20‐治具板移動機構;21‐水平運動氣缸;22‐治具板移動機構直線導軌;23‐治具板移動機構安裝架;24‐豎直移動氣缸;25‐進給頭;30‐第一治具板軌道;31‐軌道限位條;311‐第一軌道限位條;3111‐第一限位槽;312‐第二軌道限位條;3121‐第二限位槽;40‐治具板;401‐第一凹槽;402‐第二凹槽;403‐治具板第一端;404‐治具板第二端;405‐治具板第一邊;406‐治具板第二邊;41‐進給孔;42‐線圈放置部;421‐線圈繞柱;422‐線圈第一引腳放置槽;423‐線圈第二引腳放置槽;424‐線圈第二引腳電極孔;425‐線圈第一引腳電極孔;50‐點焊機構;51‐第一上點焊機構;511‐第一上點焊氣壓缸;512‐第一上點焊氣壓缸伸出軸;513‐第一上點焊氣壓缸預緊彈簧;514‐第一上點焊直線導軌;515‐第一絕緣層;516‐第一上點焊導電極;517‐第一上點焊夾頭;518‐第一上點焊電極;519‐第一上點焊接線柱;52‐第二上點焊機構;53第一下點焊機構;531‐第一下點焊移動電機;532‐第一下點焊直線導軌;533‐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4‐第一下點焊絕緣層;535‐第一下點焊電極板;536‐第一下點焊夾頭;537‐第一下點焊電極;54‐第二下點焊機構;55‐固定機構;551‐固定氣壓缸連接頭;552‐固定氣壓缸;553‐固定氣壓缸移動塊;554‐固定塊;555‐壓緊塊;5551‐點焊孔;5552‐導片壓緊邊;5553‐壓緊塊安裝孔;5554‐導片通過孔;556‐固定頭;56‐機架;60‐第三治具板軌道;601‐第二治具板推進機構;6011‐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2‐第二治具板滑動塊;6013‐第二治具板推拉板;60131‐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2‐第二治具板推板;6014‐第二治具板牽引塊;6015‐第二治具板直線導軌;6016‐推進機構皮帶;6017‐皮帶牽引電機;6018‐第一皮帶牽引帶輪;6019‐第二皮帶牽引帶輪;70‐第二治具板軌道;701‐第一治具板推進機構;80‐第四治具板軌道;90‐卷帶收集機構;95‐繞線機構;950‐升降電機;9501‐螺旋升降軸;951‐繞線電機;9511‐皮帶;952‐抽芯氣缸;953‐夾子氣缸;954‐繞線連接板;955‐軸承固定體;955‐軸承固定體;956‐繞線治具主體;9561‐繞線夾子;95611‐內芯孔;95612‐鉸接孔;95613‐夾線端;95614‐彈簧安裝端;9562‐繞線彈簧;9563‐彈簧安裝孔;9564‐夾子鉸接孔;9565‐夾子安裝槽;9566‐第一通孔;9567‐第二通孔;957‐內芯套;958‐內芯;9580‐外芯;;96‐卷帶;97‐第一推進氣缸;98‐第二推進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結合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中,將導片預留在料帶中,料帶為帶狀結構,點焊好后將導片(焊接有線圈)從料帶上剪下即可。
如圖1,全自動卷帶點焊生產流水線100包括第一治具板軌道30、第二治具板軌道70、第三治具板軌道60以及第四治具板軌道80,第四治具板軌道80包括皮帶傳動帶801;第一治具板軌道30與第二治具板軌道70垂直連接,第一治具板軌道30與第三治具板軌道60垂直連接;繞線機構95將繞制好的線圈放置到治具板40上,該載有線圈的治具板40由第一推進氣缸97推入第二治具板軌道70;而后由第一治具板推進機構701將該載有線圈的治具板40推入第一治具板軌道30;卷帶96上的導片與治具板40上的線圈隨著治具板移動機構20的動作而前進,當載有線圈的治具板40到達點焊位置后,治具板移動機構20定位固定,點焊機構50完成點焊工序;當點焊工序完成后,點焊好的線圈和導片連在一體,隨著卷帶96在卷帶收集機構90上纏繞,治具板40上的線圈與治具板40分開;線圈與導片一起纏繞到卷帶收集機構90中,治具板40繼續在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上前進,直到治具板40的前進端與第三治具板軌道60接觸;第二推進氣缸98將與第三治具板軌道60接觸的治具板40推進第三治具板軌道60,第二推進氣缸98離開后,第二治具板推進機構601將該治具板40推進第四治具板軌道80;進入第四治具板軌道80的治具板40在皮帶傳送帶801的作用下,進入放置線圈的位置。
導片在卷帶96上,卷帶96的一端在卷帶收集機構90上隨著治具板40在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上前進而纏繞。
如圖2治具板40包括治具板第一端403、治具板第二端404、治具板第一邊405和治具板第二邊406,治具板第一邊405連接治具板第一端403和治具板第二端404,治具板第二邊406連接治具板第一端403和治具板第二端404,所述治具板40兩端設置有開口方向相反的第一凹槽402和第二凹槽402,治具板第一端403設置有第一凹槽401,第一凹槽401的開口方向背離治具板40放置線圈的面;治具板第二端404設置有第二凹槽402,第二凹槽402的開口方向朝向治具板40放置線圈的面;治具板40靠近治具板第一邊405設置有多個進給孔41。
如圖2和圖3,治具板40還設置有線圈放置部42,線圈放置部42包括線圈繞柱421、線圈第一引腳放置槽422、線圈第二引腳放置槽423、線圈第二引腳電極孔424和線圈第一引腳電極孔425。
如圖1和圖4,第一治具板軌道30包括軌道限位條31,軌道限位條31包括第一軌道限位條311和第二軌道限位條312,第一軌道限位條311設置有第一限位槽3111,第二軌道限位條312設置有第二限位槽3121;如圖4,將第一軌道限位條311和第二軌道限位條312平行安裝到工作臺上,第一限位槽3111和第二限位槽3121均向內;使用時,保證治具板40在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中滑動時,治具板第一邊405貼合第一限位槽3111,且治具板第二邊406貼合第二限位槽3121。
如圖1和圖5,治具板移動機構20包括水平運動氣缸21、治具板移動機構直線導軌22、治具板移動機構安裝架23、豎直移動氣缸24以及多個進給頭25;治具板移動機構安裝架23固定在工作臺上,治具板移動機構直線導軌22沿豎直方向安裝在治具板移動機構安裝架23上,水平運動氣缸21與治具板移動機構直線導軌22相對固定;豎直移動氣缸24安裝在工作臺上,豎直移動氣缸24的輸出軸與水平運動氣缸21移動,豎直移動氣缸24的輸出軸伸長和縮短帶動水平運動氣缸21在沿著治具板移動機構直線導軌22滑動;水平運動氣缸21在水平方向伸縮從而帶動進給頭25移動;治具板移動機構20帶動治具板40沿著第一治具板軌道30運動的過程為,通過調節豎直移動氣缸24和水平運動氣缸21,使進給頭25插入治具板40的進給孔41中,調節水平運動氣缸21,使治具板40沿著第一治具板軌道30滑動,當滑動到合適的距離后,調節豎直移動氣缸24,使進給頭25與進給孔41分離;而后調節水平運動氣缸21,使進給頭25移動到下一組進給孔41的正上方;當需要治具板40移動時,調節調節豎直移動氣缸24,使進給頭25插入進給孔41,重復上述的過程,完成治具板40沿第一治具板軌道30前進過程。
如圖1和圖6,點焊機構50包括第一上點焊機構51、第一下點焊機構53、第二上點焊機構52、第二下點焊機構54、固定機構55和機架56。機架56包括四部分,第一上點焊機構51和第一下點焊機構53組成一組完成一個工位的點焊工藝;第二上點焊機構52和第二下點焊機構54組成一組完成一個工位的點焊工藝;固定機構55用于在點焊時將導片與治具板40上的線圈貼合,保證了較好的點焊質量。
如圖6和圖7,第一上點焊機構51包括第一上點焊氣壓缸511、第一上點焊氣壓缸伸出軸512、第一上點焊氣壓缸預緊彈簧513、第一上點焊直線導軌514、第一絕緣層515、第一點焊導電極516、第一點焊夾頭517、第一上點焊電極518、第一上點焊接線柱519、第一上點焊連接塊520;第一上點焊氣壓缸511安裝固定在機架56上,第一上點焊氣壓缸伸出軸512與第一上點焊連接塊520連接,在第一上點焊連接塊520與第一上點焊氣壓缸511之間安裝有纏繞第一上點焊氣壓缸伸出軸512的第一上點焊氣壓缸預緊彈簧513,第一上點焊氣壓缸預緊彈簧513保證了第一上點焊連接塊520在第一上點焊氣壓缸伸出軸512的最遠處;第一上點焊直線導軌514安裝在機架56上,第一點焊導電極516與第一上點焊連接塊520和第一上點焊直線導軌514通過第一絕緣層515連接,保證第一點焊導電極516上的電流不傳導到第一上點焊連接塊520和第一上點焊直線導軌514,又能保證第一點焊導電極516在第一上點焊氣壓缸511的作用下能夠沿著第一上點焊直線導軌514滑動。第一點焊夾頭517上安裝第一上點焊電極518,第一點焊夾頭517與第一點焊導電極516連接,第一上點焊接線柱519與第一點焊導電極516連接;第一上點焊接線柱519與點焊電源正極(或負極)連接,電流通過第一上點焊接線柱519傳導給第一點焊導電極516,通過第一點焊導電極516傳導給第一點焊夾頭517,再通過第一點焊夾頭517傳導給第一上點焊電極518。當第一上點焊電極518與第一上點焊電極518相對應的第一下點焊電極537卡緊導片和線圈時,放電完成點焊。
如圖6和圖8,固定機構55包括固定氣壓缸連接頭551、固定氣壓缸552、固定氣壓缸移動塊553、固定塊554、壓緊塊555、固定頭556;固定氣壓缸連接頭551與機架56連接,固定氣壓缸連接頭551與固定氣壓缸552連接,固定氣壓缸移動塊553與固定塊554連接,固定塊554連接有壓緊塊555,固定塊554連接有固定頭556;固定氣壓缸552與固定氣壓缸移動塊553的相對運動通過調節固定氣壓缸552完成。當需要點焊時,需要該固定機構55壓緊導片和線圈,此時通過控制固定氣壓缸552,使固定氣壓缸移動塊553向治具板40靠近,固定頭556插入治具板40的進給孔41固定治具板40;固定頭556將導片壓緊并貼合治具板40,保證的導片和線圈在一定的位置完成點焊。
如圖8和圖9,壓緊塊555包括多個點焊孔5551、兩個導片壓緊邊5552、多個壓緊塊安裝孔5553和導片通過孔5554,壓緊塊555通過壓緊塊安裝孔5553與固定塊554固定;當固定機構55壓緊導片時,依靠兩個導片壓緊邊5552壓緊導片的兩邊,是導片與治具板40上的線圈貼合,便于焊接;點焊電極通過點焊孔5551完成點焊。
如圖6和圖10,第一下點焊機構53包括第一下點焊移動電機531、第一下點焊直線導軌532、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3、第一下點焊絕緣層534、第一下點焊電極板535、第一下點焊夾頭536和第一下點焊電極537,第一下點焊移動電機531和第一下點焊直線導軌532固定在機架56上,第一下點焊移動電機531的伸出軸與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3固定,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3固定安裝在第一下點焊直線導軌532,使第一下點焊移動電機531的伸出軸帶動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3在第一下點焊直線導軌532上沿軌道滑動;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3與第一下點焊電極板535之間安裝有第一下點焊絕緣層534,該結構保證了第一下點焊電極板535能夠隨著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3移動,但第一下點焊電極板535上的電流不傳導到第一下點焊安裝塊533;第一下點焊電極板535與第一下點焊夾頭536連接,第一下點焊夾頭536連接有第一下點焊電極537,第一下點焊電極板535上的電流通過第一下點焊夾頭536傳導到第一下點焊電極537,第一下點焊電極537與對應的第一上點焊電極518卡緊導片和線圈時,放電完成點焊。
如圖6,第一上點焊機51和對應的第一下點焊機構53構成一組點焊,還設置了第二組點焊,第二組點焊包括第二上點焊機構52和第二下點焊機構54。其中,第二上點焊機構52的結構與第一上點焊機51結構相同,第二下點焊機構54的結構與第一下點焊機構53結構相同;兩組點焊均完成點焊,作為完成一個點焊工序。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繞線機構95將繞制好好的線圈放置到治具板40上,線圈放置在線圈繞柱421上,線圈的兩個引腳分別放置在線圈第一引腳放置槽422和線圈第二引腳放置槽423中,第一推進氣缸97將載有線圈的治具板40推入第二治具板軌道70,由于第一推進氣缸97的推進行程較小,不能將治具板40直接推入第一治具板軌道30,故需要第一治具板推進機構701將在第二治具板軌道70中的治具板40推入第一治具板軌道30;在第一治具板推進機構701將載有線圈的治具板40推進第一治具板軌道30的過程中,該載有線圈的治具板40的第二凹槽402與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中的治具板40的第一凹槽401卡合,使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中治具板40通過第一凹槽401與相鄰治具板40的第二凹槽402卡合,以及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中治具板40通過第二凹槽402與相鄰治具板40的第一凹槽401卡合,通過該種連接方式,使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中的治具板40在治具板移動機構20的作用下,沿著第一治具板軌道30的第一限位槽3111和第二限位槽3121移動。
如圖1、圖11,第一治具板推進機構701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與第二治具板推進機構601相似,下面就第二治具板推進機構601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第二治具板推進機構601包括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第二治具板滑動塊6012、第二治具板推拉板6013、第二治具板牽引塊6014、第二治具板直線導軌6015、推進機構皮帶6016、皮帶牽引電機6017、第一皮帶牽引帶輪6018、第二皮帶牽引帶輪6019,第二治具板推拉板6013包括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1和第二治具板推板60132;第二治具板推拉板6013與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連接,通過調節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使第二治具板推拉板6013沿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的伸出軸方向運動;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與第二治具板滑動塊6012連接;第二治具板滑動塊6012連接到第二治具板直線導軌6015,使第二治具板滑動塊6012能夠沿著第二治具板直線導軌6015的導軌滑動;第二治具板牽引塊6014與第二治具板滑動塊6012固定,第二治具板牽引塊6014由推進機構皮帶6016牽引滑動,推進機構皮帶6016依靠第一皮帶牽引帶輪6018和第二皮帶牽引帶輪6019預緊伸展開,第一皮帶牽引帶輪6018與皮帶牽引電機6017的輸出軸連接,皮帶牽引電機6017帶動第一皮帶牽引帶輪6018轉動,第一皮帶牽引帶輪6018帶動推進機構皮帶6016運動,推進機構皮帶6016的運動通過第二治具板牽引塊6014帶動第二治具板滑動塊6012沿著第二治具板直線導軌6015的導軌滑動。當治具板40在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中,在第二推進氣缸98的作用下推進第三治具板軌道60,當第二推進氣缸98退回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一側后,通過控制皮帶牽引電機6017和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使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1位于治具板40靠近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一側;調節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使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1與治具板40接觸,且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1位于治具板40靠近第一治具板軌道一側,調節皮帶牽引電機6017,使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1拉著治具板40在第三治具板軌道60中向第四治具板軌道80滑動;治具板40滑動在第三治具板軌道60上滑行一段距離后,控制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使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1遠離治具板40;而后調節皮帶牽引電機6017,使第二治具板推板60132運動到治具板40靠近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一側,控制第二治具板推進氣缸6011,使第二治具板推板60132作用于治具板40靠近第一治具板軌道30一側;控制皮帶牽引電機6017使第二治具板推板60132推著治具板40沿著第三治具板軌道60向第四治具板軌道80運動;由于本實施例中設置的第三治具板軌道60較長,完全依靠第二推進氣缸98不足以完成將治具板40從第一治具板軌道30推出,通過第三治具板軌道60到達第四治具板軌道80的動作,故將治具板40在第三治具板軌道60中的運動過程分步完成;此處還能夠通過改變推進機構皮帶6016和第二治具板直線導軌6015的行程,直接通過第二治具板拉板60131完成將治具板40直接推入第四治具板軌道80的步驟。
如圖1,治具板40在皮帶傳送帶801的作用下,治具板40運動到繞線機構95放置線圈的位置。
如圖1、圖12、圖13和圖14,繞線機構95包括升降電機950、螺旋升降軸9501、繞線電機951、抽芯氣缸952、夾子氣缸953、繞線連接板954、軸承固定體955、繞線治具主體956、繞線夾子9561、繞線彈簧9562、芯套957、內芯958、外芯9580;內芯958與外芯9580同軸,內芯958穿過外芯9580的貫通孔;繞線連接板954與螺旋升降軸9501螺紋連接,升降電機950通過螺旋升降軸9501控制繞線連接板954升降;繞線電機951通過皮帶9511帶動繞線治具主體956旋轉,此處的皮帶9511為同步帶,平帶由于存在打滑現象,不易保證繞制的線圈為設定的圈數及角度精度;抽芯氣缸952提升內芯,用于將繞制的線圈放置到治具板40上;夾子氣缸953不與內芯958連接,夾子氣缸953控制外芯9580,是外芯9580能產生軸向的相對于內芯958的滑動;繞線治具主體956包括第一通孔9566和第二通孔9567,第一通孔9566與第二通孔9567同軸,且第一通孔9566正對第二通孔9567,保證內芯958能夠同時穿過第一通孔9566和第二通孔9567;將內芯孔95611放置在第一通孔9566和第二通孔9567之間,內芯孔95611為橢圓形通孔,使繞線夾子9561能夠相對于內芯958在通過軸線的平面內旋轉,鉸接孔95612與夾子鉸接孔9564鉸接,夾子鉸接孔9564穿過夾子安裝槽9565,繞線夾子9561位于夾子安裝槽9565中,使繞線夾子9561能夠繞著該鉸接處旋轉;彈簧安裝端95614正對彈簧安裝孔9563,將彈簧9562安裝在彈簧安裝端95614和彈簧安裝孔9563之間,繞線治具主體956在遠離第一通孔9566一端安裝有內芯套957,內芯958穿過內芯套957,內芯套957平行于軸線的一端與繞線夾子9561的夾線端95613配合;外芯9580一端頂住內芯孔95611遠離夾線端95613的一面;繞線治具主體956由皮帶9511帶動旋轉,軸承固定體955固定在繞線連接板954上;繞制線圈時,夾子氣缸953運動,將外芯9580向繞線夾子9561擠壓,外芯9580作用于繞線夾子9561,由于鉸接孔95612與繞線治具主體956上的夾子鉸接孔9564鉸接,繞線夾子9561不能沿著外芯9580的軸線方向運動,由于內芯孔95611為橢圓形圓孔,以及彈簧安裝端95641連接有彈簧9562,使彈簧9562壓縮,繞線夾子9561繞鉸接孔95612旋轉,夾線端95613與內芯套957分開;將線圈的線頭放置在靠近內芯套957與夾線端95613貼合處,夾子氣缸953作用,使外芯9580向遠離繞線夾子9561的方向移動,繞線夾子9561在彈簧9562的作用下使繞線夾子9561運動,使夾線端95613貼合內芯套957,并將繞線線頭夾在夾線端95613和內芯套957之間,實現將繞線開始時將線頭夾住;繞線電機951帶動繞線治具主體956旋轉,將繞線繞在內芯958上;當設置的繞線圈數足夠時,繞線電機951停止,將繞線治具主體956移動到治具板40上方,使內芯958正對應治具板40的線圈繞柱421,通過夾子氣缸953將夾線端95613與內芯套957分離,再通過抽芯氣缸952抽芯,使繞制好的線圈放置在治具板40上,線圈繞柱421的直徑小于內芯958的直徑,線圈繞制時內芯958的位置換為線圈繞柱421,線圈的兩個引腳分別對應放在線圈第一引腳放置槽422和線圈第二引腳放置槽423中。
以上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應當理解,本實施例用于解釋和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該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在理解了本發明的基礎上,所做的非創造性變形和改進應該也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