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創造屬于沖壓模具機械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化精密組合模具。
背景技術:
餐具的加工生產中,通常采用沖壓模具進行加工,現有技術中,生產餐具的沖壓模具一般是一體的,只能生產一種餐具如果需要生產其他品種的餐具時則需要更換整套的沖壓模具,如果需要生產多種餐具則需要準備多種不同的沖壓模具,這樣會給廠家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創造旨在提出一種自動化精密組合模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生產餐具的沖壓模具只適合加工一種餐具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自動化精密組合模具,包括上刀盤和下刀盤,所述上刀盤上設置有沖壓剪切刀,沖壓剪切刀固接在第一鑲嵌件上,第一鑲嵌件可拆卸的嵌在上刀盤內;
所述下刀盤上設置有與沖壓剪切刀相配合的凹模,凹模設置在第二鑲嵌件上,第二鑲嵌件可拆卸的嵌在上刀盤內。
進一步的,所述凹模與沖壓剪切刀分別設置有多個,每個凹模的形狀相同或者不同,所述凹模的形狀相同或者不同,相應的第一鑲嵌件和第二鑲嵌件設置有多個,所述凹模交錯設置,所述第一鑲嵌件分別緊鄰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鑲嵌件外側的端面上設置有對稱設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別設置在第二鑲嵌件的外側端面與對稱的側壁的相鄰處。
進一步的,所述上刀盤上設置有與上刀盤垂直的彈簧,所述彈簧突出于上刀盤的平面且朝向下刀盤延伸,上刀盤下降到極限位置時,所述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鑲嵌件的下方設置有與其配合的第三鑲嵌件,第三鑲嵌件可拆卸的嵌在下刀盤內部,第二鑲嵌件與第三鑲嵌件的總高度等于下刀盤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上刀盤和下刀盤分別可拆卸的固定在上模架和下模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上刀盤與上模架之間固接有上墊塊,下刀盤與下模架之間固接有下墊塊,所述下模架的四個角分別對稱設置有四個突出于下模架的大導向柱,所述上模架上設置有與大導向柱對應的大導向套。
進一步的,所述上模架上設置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大導向柱和導向套,所述下模架上設置有與上模架的大導向柱和大導向套配合的大導向柱和大導向套。
進一步的,所述上刀盤上設置有四個對稱設置的小導向柱,下刀盤上設置有與小導向柱配合的小導向套,所述小導向套嵌在下刀盤內部。
進一步的,所述上刀盤上設置有防止過沖壓的壓力感應裝置,所述壓力感應裝置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用于給上刀盤提供動力的動力裝置連接。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創造所述的自動化精密組合模具具有以下優勢:
(1)本發明創造采用組合結構,如果加工不同的餐具只需要更換第一鑲嵌塊和第二鑲嵌塊,適用范圍更加的廣泛,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可以大大的減輕加工廠的經濟壓力;
(2)本發明創造的上刀盤上增加了彈簧裝置,防止下料板在加工的過程中和上刀盤黏連;
(3)本發明創造可以同時加工多個或者多種產品,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更加充分的利用下料板,在大大的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
(4)本發明創造的上模架和下模架可以適用于多種模具的上刀盤和下刀盤;
(5)本發明創造設置有大導向柱和小導向柱兩組導向機構,使得模具的對位更加的精準、便捷。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創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創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創造,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創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的上模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的下模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的沒有下刀盤的下模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的下模部分仰視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上刀盤;2-下刀盤;3-沖壓剪切刀;4-第一鑲嵌件;5-第二鑲嵌件;51-凹模;52-第一凹槽;6-彈簧;7-第三鑲嵌件;8-上墊塊;9-下墊塊;10-大導向柱;11-大導向套;12-小導向柱;13-小導向套;14-通孔;15-上模架;16-下模架。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創造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明創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創造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創造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創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創造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創造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創造。
如圖1至圖4所示,自動化精密組合模具,包括上刀盤1和下刀盤2,上刀盤1上設置有沖壓剪切刀3,沖壓剪切刀3固接在第一鑲嵌件4上,第一鑲嵌件4可拆卸的嵌在上刀盤1內。下刀盤2上設置有與沖壓剪切刀3相配合的凹模51,凹模51設置在第二鑲嵌件5上,第二鑲嵌件5可拆卸的嵌在上刀盤1內。凹模51與沖壓剪切刀3分別設置有多個(本實施例中設置了兩個),每個凹模51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下料板和提高生產效率,把凹模51的形狀設置成需要的不同的形狀。相應的第一鑲嵌件4和第二鑲嵌件5設置有多個。第一鑲嵌件4之間緊鄰設置,第二鑲嵌件5之間也緊鄰設置。凹模51交錯設置,如圖2中,凹模51的形狀為勺子型,為了充分利用下料板,兩個凹槽交錯設置,由于勺子手柄處面積小,所以兩個凹模51的手柄部分相鄰。為了第二鑲嵌件5拿出的時候更加的方便,第二鑲嵌件5外側的端面上設置有對稱設置的第一凹槽52,第一凹槽52分別設置在第二鑲嵌件5的外側端面與對稱的側壁相鄰處的第二鑲嵌件5的外側端面上。
上刀盤1上設置有與上刀盤1垂直的彈簧6,彈簧6突出于上刀盤1的平面且朝向下刀盤2延伸,上刀盤1下降到極限位置時,彈簧6處于壓縮狀態。第二鑲嵌件5的下方設置有與其配合的第三鑲嵌件7,第三鑲嵌件7可拆卸的嵌在下刀盤2內部,第二鑲嵌件5與第三鑲嵌件7的總高度等于下刀盤2的高度。第二鑲嵌件5的上平面與下刀盤2的上平面齊平。所述上刀盤1和下刀盤2分別可拆卸的固定在上模架15和下模架16上。上刀盤1與上模架15之間可拆卸的固接有上墊塊8,下刀盤2與下模架16之間固接有下墊塊9。為了方便沖壓后的產品掉落,下刀盤2、下墊塊9和第三鑲嵌件7上與凹模51對應的位置分別開設有橫截面面積大于凹模51橫截面面積的通孔14。
下模架16的四個角分別對稱設置有四個突出于下模架16的大導向柱10,上模架15上設置有與大導向柱10對應的大導向套11。有時候為了機械手操作方便,在上模架15上設置兩個對稱設置的大導向柱10和大導向套11,在下模架16上分別設置與上模架15的大導向柱10和大導向套11配合的大導向柱10和大導向套11。同時為了導向更加的精準,上刀盤1上設置有四個對稱設置的小導向柱12,下刀盤2上設置有與小導向柱12配合的小導向套13,小導向套13嵌在下刀盤2內部。
上刀盤1上設置有防止過沖壓的壓力感應裝置,壓力感應裝置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用于給上刀盤1提供動力的動力裝置連接。為了保證下料板走向精準,下刀盤2上設置有用于給下料板限位的可調節的限位裝置(圖中未示)。
本發明創造的工作原理:
首先根據加工的需求,將需要的凹模51的第二鑲嵌件5固定在下刀盤2上,將帶有與凹模51對應的沖壓剪切刀3的第一鑲嵌件4固定在上刀盤1上。啟動沖壓模具對下料板進行沖壓,上刀盤1帶動沖壓剪切刀3對下料板進行沖壓,上刀盤1下降到極限位置時,沖壓完畢,沖壓完成后上刀盤1升起,彈簧6起到了防止下料板在沖壓的過程中與上刀盤1黏連的作用,下料板在彈簧6的彈力作用下回到下刀盤2上,收卷機將下料板收卷,為下一次的沖壓做好準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創造,凡在本發明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