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殼體的加工方法、加工模具,以及由該加工方法得到的殼體和包含該殼體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的手機等電子終端產品普遍追求金屬質感,多采用金屬材質制作外殼。在現有技術中,手機等電子終端產品的外殼主要有兩種加工方式:全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加工,或者,金屬沖壓或鍛壓后再CNC加工,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方式都需要進行大量的CNC加工,加工效率低、成本高。
現有技術中,電子終端產品的外殼還具有其他加工方法:采用薄片金屬沖壓形成外觀面,內部配合結構采用塑膠注塑成型來完成,使得整個殼體零件的CNC時間大大減少。但因為沖壓工藝的特性,使得殼體四周金屬壁厚一致,當產品需要在側壁開孔時,開孔后結構強度降低,使得整機軟壓及可靠性實驗不理想。
綜上,現有技術中的電子終端或裝置的殼體加工方法存在加工效率低、成本高、殼體開孔后結構強度低、可靠性不理想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殼體加工方法,可提高產品的結構強度。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殼體加工方法,可提高加工效率。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殼體加工方法,可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種殼體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使殼體材料初成型至少具有壁部的坯件,所述坯件的壁部帶有補強材料;
使所述坯件由其壁部的一側被定位;
使所述補強材料被擠壓,并使所述坯件由其壁部的另一側被限位,通過限位用模具在所述壁部的一側形成加強部。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殼體加工模具,包括:
定位部,設置于殼體坯件的壁部的一側,用于對所述坯件進行定位;
擠壓部,用于對所述坯件的補強材料進行擠壓,以使所述坯件的壁部被擠壓;
型芯部,具有對應于所述壁部的底部的型腔,所述型芯部設置于所述坯件的壁部的另一側,用于對所述坯件進行限位,當所述坯件的壁部被擠壓時,于所述型腔內形成加強部。
再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根據所述方法加工得到的殼體,以及包含該殼體的電子裝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殼體加工方法首先是在殼體初步成型時預留增強材料,然后通過模具擠壓增強材料,在殼體的壁部的一側成型加強部,如此,在殼體加工過程中減少CNC步驟,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對于殼體的后續加工,例如開孔等,由于加強部的存在提高了產品結構強度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坯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落料后的殼體材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坯件加工的第一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坯件加工的第二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坯件;11、底部;12、第一壁部;13、第二壁部;14、第三壁部;15、第四壁部;16、補強材料;17、加強部;
2、本體;3、余料;4、定位部;5、擠壓部;
6、型芯部;61、型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和達到的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殼體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使殼體材料初成型至少具有壁部的坯件,所述坯件的壁部帶有補強材料;
使所述坯件由其壁部的一側被定位;
使所述補強材料被擠壓,并使所述坯件由其壁部的另一側被限位,通過限位用模具在所述壁部的一側形成加強部。
該加工方法在殼體初加工時預留余料作為補強材料,然后對初加工得到的殼體坯件通過從一側定位,從另一側限位,并擠壓補強材料,從而達到在產品內側形成加強部,保證了后續加工殼體的結構強度和產品的可靠性;另外,通過本方法可有效減少CNC加工步驟,可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殼體坯件的結構示意圖。于本示例中,殼體材料初成型形成的坯件1具有一底部11、呈相對設置的第一壁部12和第二壁部13、呈相對設置的第三壁部14和第四壁部15。需要指出的是,本發明的殼體坯件結構包括但不限于圖示示例中的結構,例如,于本發明的其他示例中,坯件1包括四個首尾依次連接的壁部,或者,三個依次連接的壁部,或者,三個依次連接的壁部以及與所述壁部連接的底部等。
繼續參見圖1,其中的第一壁部12、第二壁部13、第三壁部14和第四壁部15上均設置有補強材料16,即在殼體坯件1的壁部設置一圈補強材料16。通過所述設計,在殼體坯件1的壁部上設置一圈補強材料16可以便于加工。可以理解的是,于本發明其他示例中,也可僅在第一壁部12、第二壁部13、第三壁部14、第四壁部15其中之一設置補強材料16。
補強材料16設置于第一壁部12、第二壁部13、第三壁部14和第四壁部15的頂端。優選地,補強材料16與所述壁部均呈一體結構。本發明將補強材料與坯件的壁部設置為一體結構,也即壁部自帶補強材料的目的在于后續擠壓補強材料帶動壁部被擠壓,從而實現壁部的再次成型,并保證再次成型的壁部的結構完整性和強度。為實現所述的壁部與補強材料的一體結構,于本發明優選的示例中,殼體材料在落料時預先留有余料,如此,初成型后直接形成壁部及其補強材料。
于本發明的示例中,殼體材料采用金屬材料,例如,鋁金屬,可以理解的是,于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殼體材料也可以采用合金材料或塑膠材料。
所述殼體材料通過金屬沖壓初成型坯件。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落料后的殼體材料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2,殼體材料采用金屬板材通過落料模具加工,該殼體材料包括本體2和余料3,其中,本體2通過沖壓成型坯件1的底部11、第一壁部12、第二壁部13、第三壁部14和第四壁部15,余料3成型補強材料16。根據圖示的示例,可以理解的是,余料3位于本體2上的位置對應于成型后的壁部位置,更具體地,對應于第一壁部12、第二壁部13、第三壁部14和第四壁部15的頂端位置,如此設計,當殼體材料通過沖壓初成型后,得到的坯件的壁部則帶有補強材料。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坯件加工的第一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坯件加工的第二狀態示意圖。參見圖3、4,首先從所述坯件1壁部的一側定位,然后擠壓所述補強材料16,并從所述坯件1壁部的另一側限位,沿圖示箭頭方向擠壓所述補強材料16以使所述坯件1的壁部被擠壓,如此,可于所述壁部的一側底部(圖示位置的內側底部)的型腔內形成加強部17。
為了配合本發明的殼體加工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殼體加工模具,請繼續參考圖3、4,該模具包括:
定位部4,設置于殼體坯件1的壁部的一側,用于對所述坯件1進行定位;
擠壓部5,用于對所述坯件1的補強材料16進行擠壓,以使所述坯件1的壁部被擠壓;
型芯部6,具有對應于所述壁部的底部的型腔61,所述型芯部6設置于所述坯件1的壁部的另一側,用于對所述坯件1進行限位,當所述坯件1的壁部被擠壓時,于所述型腔61內形成加強部17。
于本發明優選的示例中,所述模具的擠壓部5與型芯部6為一體結構。通過所述設計,可以使得對坯件的擠壓和限位同時進行,即在對補強材料16擠壓的同時,對坯件1進行了限位,確保坯件1的壁部材料被擠壓到型腔61內形成加強部17。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將擠壓部5與型芯部6分別單獨設置,當擠壓部5對補強材料擠壓時,型芯部6及時的對坯件進行限位,同樣可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參考圖5,通過所述加工方法加工后得到的殼體的壁部的內側底部位置均設置有加強部17,即殼體的壁部的內側底部位置形成一圈加強部17。該殼體被用于電子裝置,例如,手機、手機的電池蓋、平板電腦等。
相對于傳統技術,采用厚度較厚的金屬材料沖壓,用以保證殼體的強度,但是,如此做法需要在沖壓后通過CNC加工殼體的端面,以去除多余金屬材料,從而方便殼體對外連接配合,而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加工,于殼體內側底部形成加強部,一方面使殼體結構強度得以加強,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殼體端面材料多余需要再去除的缺陷,減少了CNC加工步驟,提高了效率。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