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鍛造技術領域,涉及TC17鈦合金葉片等溫β鍛的鍛造方法。
背景技術:
TC17合金是一種富β穩定元素的α-β型兩相鈦合金,其名義成分為Ti-5Al-2Sn-2Zr-4Mo-4Cr,主要用于制造要求高強度的、大截面的航空發動機風扇盤、壓氣機盤、軸、離心葉輪和直升機槳榖、盤片整體件等轉動零部件,淬透厚度達150mm。該合金既可以在β區變形,也可以在α+β區變形,并隨后進行相應的熱處理。通過熱處理可以調整強度、塑性和韌性的匹配。與通用的兩相鈦合金相比有更高的強度、淬透性和抗蠕變能力;與β鈦合金相比有低的密度和高的彈性模量、抗蠕變能力。同時,該合金能采用各種焊接方式進行焊接。
本鍛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目前TC17整體葉盤鍛造對工藝要求高的問題。TC17整體葉盤鍛造工藝要求高,鍛件在機械加工環節中,對機械加工要求極高。如果機在加工葉片時,由于加工失誤,就造成整個葉盤鍛件報廢,費時費力,經濟費用高。現采用輪盤與葉片分離的鍛造方式,葉片與壓氣機整體葉盤采用相同的等溫β鍛造方法,無論是鍛造成形難度、還是對后續加工都有極大的幫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TC17整體葉盤鍛造對工藝要求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TC17鈦合金葉片等溫β鍛的鍛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根據需要,切取相應長度的鈦合金棒材料段,棱角倒圓角r,根據料段直徑尺寸大小,選r=10~25mm;
步驟2:將步驟1料段加熱并保溫,由自由鍛錘進行局部鐓粗和拔長鍛造,最終鍛至T型荒坯,每個方向的變形量達到25%以上;
步驟3:將步驟2的荒坯加熱并保溫,模鍛錘分兩火進行模鍛,并保證每火次的變形量為30~40%,進行冷卻;
步驟4:將等溫鍛K3型模進行加熱:以電爐功率為10%~20%的速率升溫至200℃保溫300min,以電爐功率為20%~30%的速率升溫至400℃保溫180min,然后以電爐功率為40%的速率升溫至600℃保溫240min,再以電爐功率為60%~70%的速率升溫至 750℃保溫300min,最后以電爐功率為90%~100%的速率升溫至相變點下40℃保溫300min;
步驟5:將預鍛件按規定噴涂的要求噴涂后再進行加熱保溫,隨后由等溫鍛設備進行等溫β鍛造,保證葉片榫頭部位的變形量為40%以上,葉片型面部分變形量為50%~75%,最后進行冷卻;
步驟6:葉片鍛件熱處理后,由專用測具和樣板進行檢測,再進行探傷,最后完成鍛造。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
在等溫條件下研究了線性摩擦焊風扇整體葉盤用TC17葉片鍛件等溫β鍛造方法。通過等溫鍛造設備嚴格控制鍛造溫度和葉片整體的變形量分布,可以得到均勻的網籃組織,并且原始β晶界破碎,α相的形貌和尺寸均符合要求;通過等溫鍛造的模具設計,可以保證模具型腔的填充性,同時保證葉片外形尺寸;由于葉片與輪盤的分離式鍛造,使得直接鍛造葉片的總體經濟性要好,而且葉片具有可替換性。
附圖說明
圖1為荒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預鍛荒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1.前期基礎研究
在計算機模擬仿真的基礎上,分別研究坯料不同幾何參數和工藝參數配合下的實際生產試驗結果。不同的幾何參數和工藝參數有:絕對變形量;相對變形量;保溫時間;鍛壓速度,并且在鍛壓過程中可以進行混合使用,冷卻方式。
2.預制坯尺寸、形狀設計
在確定了基本鍛造參數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來設計和調整預制坯尺寸和形狀。
3.鈦合金葉片等溫模鍛
根據工廠關于等溫鍛造的模具設計手冊以及葉片鍛造的特點,合理設計等溫鍛模具。
4.鈦合金葉片等溫鍛件的熱處理工藝的制定
對于葉片的等溫鍛造的熱處理方案,鑒于與以前生產方式的比較,此處還是采用標準規定的熱處理工藝規范。
具體鍛造步驟如下所示:
1.下料:
1.1設備:鋸床
1.2標刻:熔煉爐號(或代號)
1.3打磨:磨去毛料表面缺陷及端面毛刺,
檢驗:檢測工具:卷尺或卡尺、R規
檢測內容:檢查坯料表面質量、標刻內容,測量下料實際尺寸
2.坯料機加:車床
2.1倒角:棒料兩端面倒角R8~R10
檢驗:檢測工具:R規
檢測內容:檢查倒角質量
3.制坯:
3.1加熱:電爐應符合GJB904AⅢ及以上的要求
3.1.1加熱技術要求
1)加熱規范:加熱溫度為相變點下40℃,保溫時間105分鐘(保溫系數:0.6~0.8mm/min)。
按附圖1荒形尺寸鍛造
L1、L2——荒型端部長、寬尺寸,尺寸分別控制在為150~170mm、120~130mm范圍內;
L3——荒型總長度為260~275mm;
L4——荒型桿部長度(205~215mm);
L5——荒型桿部直徑
R1、R2——荒型過渡圓角半徑(分別控制在:R20、R5)。
3.2.1鍛造技術要求:
1)轉移時間30秒
2)終鍛溫度≥750℃
3)允許2火內完成
3.3冷卻:空冷
3.4標刻:熔煉爐號(或代號)、錠節號
3.5吹砂:清除荒形表面污物。
3.6打磨:排除表面缺陷并光滑過渡,打磨寬深比大于6
檢驗:檢測工具:卡尺、卷尺
檢測內容:鍛件荒形尺寸、標刻內容
4.預鍛:
4.1噴涂防護潤滑劑:將干凈坯料置于100~150℃的電爐中預熱10~20分鐘,出爐噴涂潤滑劑。涂層要均勻,涂后標刻原有標記。
潤滑劑:FR35。
4.2加熱設備:電爐4.2.1加熱技術要求:
1)坯料加熱規范:加熱溫度為相變點下40℃,保溫時間90分鐘,第二火次保溫60分鐘(保溫系數:0.6~0.8mm/min)
2)其余同工序3.1.2
4.3鍛造:5T模鍛錘
模具預熱200℃~350℃,預熱時間≥12小時,
模具潤滑:機油+石墨或石墨乳
模鍛時,注意調整荒形的擺放位置
4.3.1鍛造技術要求
4.3.1.2轉移時間≤30秒。
4.3.1.3鍛造時坯料應放正,先輕擊1~3錘,然后重擊。
4.3.1.4鍛造過程中,如發現折疊、裂紋等缺陷,應立即停鍛,排傷。
4.3.2終鍛溫度>750℃
4.3.3鍛造火次分為兩火鍛造,第一火是荒坯定位同時留有欠壓40~50mm量,第二火鍛造至附圖2形狀及尺寸
注:葉型采用專用數據,其與榫頭一周過渡的R控制位20~30mm,榫頭鍛造至L6(175~180mm)、L7(100~110mm)及L8(50~60mm)
L6、L7、L8——葉片預鍛荒型榫頭部分的長、寬、高方向尺寸;
4.4冷卻:空冷
4.5標刻:熔煉爐號、錠節號
4.6銑毛邊:火次間要求機加去除毛邊,殘留毛邊3~5mm;最終火次殘留毛邊≤2mm。
4.7吹砂:去除鍛件表面污物
4.8打磨:排除表面缺陷
檢驗:檢測工具:卡尺、卷尺
檢測內容:根據預鍛模熱鍛件圖檢查鍛件尺寸、標刻內容
5坯料表面清理:
5.1吹砂:清理干凈坯料表面污漬,以利于缺陷的發現;
5.2打磨:排除鍛坯表面裂紋等缺陷
檢驗:檢查坯料表面質量
6.坯料噴涂
6.1預熱:將坯料放入300±50℃的電爐中預熱保溫5~8min
6.2噴涂:選用FR35對坯料表面進行噴涂或刷涂,涂層應均勻,涂層厚度0.2~0.3mm
6.3標識:恢復錠節號、爐代號
檢驗:檢查坯料表面噴涂潤滑劑質量及標識
7等溫模鍛
7.1模具安裝及加熱:模具加熱時在上、下模之間加放數顯表監測爐溫
1)模具采用專用等溫鍛K3型模。
2)模具加熱設備:電爐
3)以電爐功率為10%~20%的速率升溫至200℃保溫300min,以電爐功率為20%~30%的速率升溫至400℃保溫180min,然后以電爐功率為40%的速率升溫至600℃保溫240min,再以電爐功率為60%~70%的速率升溫至750℃保溫300min,最后以電爐功率為90%~100%的速率升溫至相變點下40℃保溫300min。
7.2坯料加熱
7.2.1加熱技術要求
1)坯料加熱規范:加熱溫度為相變點上30℃,保溫時間60分鐘(保溫系數:0.6~0.8mm/min)
2)加熱過程采用巡檢儀或數顯表檢測爐溫,并根據此溫度調節爐溫(調整范圍±5℃)
3)加熱時坯料底部加墊耐火磚使坯料與爐底分開。
7.3等溫模鍛:10000t油壓機
7.3.1鍛造技術要求
1)轉移過程用高溫棉覆蓋坯料,轉移時間≤30s
2)鍛壓最大壓力設定:2000t;鍛件下壓量約為50mm,前40mm,速度按0.1mm/s控制,后10mm,速度按0.05mm/s控制;
3)一火完成
7.4標刻:錠節號、爐代號
7.5鍛后冷卻:散開空冷(必須采用專用冷卻支架使葉片處于豎立狀態進行冷卻)
7.6機加毛邊:機加去除鍛件毛邊,允許殘余毛邊≤5mm
7.7吹砂、打磨:排除鍛坯表面缺陷
檢驗:檢測工具:鋼板尺、卡鉗
檢測內容:鍛件最終尺寸、加熱溫度、標刻內容
8.熱處理:按熱處理專用工藝及技術協議執行(裝爐時,必須采用專用支架使葉片處于豎立狀態);
9.理化:理化項目:化學成分、力學性能、高倍組織、低倍組織;
10.拋光:進行拋光;
11檢驗:用專用量具按鍛件交付圖測量尺寸;
12探傷:按技術協議要求進行探傷;
13終檢:按鍛件圖及技術條件驗收;
14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