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更詳細地說,涉及一種與一次要制作的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供應冷凝器材料,能夠同時制造多個冷凝器的方法。
背景技術:一般而言,冰箱具備壓縮機(Compressor)、毛細管(Capillarytube)和蒸發器(Evaporator)依次循環的制冷循環,其中,所述壓縮機把氣體狀態的制冷劑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液體狀態從而提供循環力,而所述毛細管在與外面的空氣實現熱交換(釋放熱量)的同時,使壓縮的制冷劑通過毛細管,以低溫、低壓形成相變,所述蒸發器使低溫、低壓的制冷劑通過,實現熱交換(吸收熱量),相變為氣體狀態,送還到壓縮機。而且,在形成所述制冷循環的各個構成要素中,要求冷凝器和蒸發器具有高的熱交換效率。其中,所述冷凝器作為使從壓縮機送出的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變化成冰冷地冷卻的低溫的液體制冷劑的裝置,用于冰箱或空調等多種制冷空調制品中。如果對此進一步補充說明,因為包含從蒸發器奪走的熱量的氣體制冷劑在通過所述冷凝器的同時被冰冷地冷卻,所以氣體制冷劑變成液體制冷劑的同時,熱量被發散到外部。此時,在空調的室外機或冰箱的后部產生的熱量就是從冷凝器中產生的,在冷凝器的入口,高溫高壓的氣體制冷劑在通過冷凝器內部的期間被冷卻,在冷凝器出口變化成低溫、高壓的液體。如上所述,就冷凝器或蒸發器而言,由于熱交換效率很重要,因而安裝有多個散熱片,使得從流動的高溫、高壓的制冷劑的散熱增加,從而起到增大散熱效率的作用。與這種冷凝器相關的技術已經在授權專利公報第1284450號及公開專利公報第2014-0023580號中提出。下面,作為現有技術,簡要說明授權專利公報第1284450號及公開專利公報第2014-0023580號中公開的冷凝器的釬焊用夾具組裝體及利用其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與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及其制造方法。圖1是示出授權專利公報第1284450號(以下簡稱“現有技術1”)中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1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借助于臨時組裝工具而臨時組裝冷凝器的步驟S10;配置托盤的步驟S20,其將所述冷凝器中除芯之外的部分,上方支撐于所述臨時組裝工具的下側,能夠使所述冷凝器移動;以及對所述冷凝器進行釬焊的步驟S30。其中,所述步驟S10中的所述冷凝器包括:一對集流管,其相對于水平方向放倒并相互隔開地進行配置;多個管,兩個端部插入有所述一對集流管并相互隔開地進行層疊配置;芯,包括配置于所述多個管之間的多個散熱片;流入管及流出管,與所述一側的集流管以連通的方式結合;儲液干燥器,與所述另一側的集流管以連通的方式結合。但是,現有技術1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在使冷凝器材料堆放于托盤之前,在按預定個數配置了管的狀態下,在使散熱片位于其之間后,利用集流管對所述管的兩端進行收尾,從而臨時組裝冷凝器材料,由于是在使所述管按冷凝器及所需個數相應地反復排列后執行,因此隨著作業時間增加,存在與生產率低下直接相關的問題。圖2是示出公開專利公報第2014-0023580號(以下簡稱“現有技術2”)中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現有技術2的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其是這樣一種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制造方法,該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包括:相互間隔配置的一對集流管;多個管,兩個端部插入于所述一對集流管并沿上下方向以具有間隔地相互隔開的方式進行層疊配置;配置于所述多個管之間的多個散熱片。所述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別制造所述多個集流管、所述散熱片和所述管(S11)后進行臨時組裝(S12)從而進行釬焊(S13)的步驟;以及在所述多個集流管與所述散熱片和所述管的表面,利用Cr系組合液體與Zr系組合液體的混合組合液體進行表面處理(S22),形成耐腐蝕性的涂布層的步驟。但是,現有技術2的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也是在制造冷凝器時,將用于使散熱片插入其之間的管,按冷凝器并按所需個數進行反復羅列后執行,因此存在生產率低下的問題。【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韓國授權專利公報第1284450號(專利文獻2)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2014-0023580號
技術實現要素: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而研發的,涉及一種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在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供應的每個管之間,依次插入多個片部和多個非被覆(Nonclad)壓附力維持構件,以使預先設置的各單位管的每個邊界處不進行釬焊(Brazing),在利用與冷凝器的長度對應的集流部對多個管的兩端進行收尾的狀態下進行釬焊后,與各單位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截斷集流部,使得能夠同時加工多個各單位管,從而提高生產率。技術方案為達成如上所述的目的,在利用包括管、片部及集流部的冷凝器材料制造空調用冷凝器的方法中,包括:與一次要制作的n個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依次供應所述管的步驟;在所述管與管之間依次插入經被覆(clad)處理的片部,且在所述多個管中預先設置的各單位多個管的每個邊界處插入非被覆壓附力維持構件的步驟;在所述多個管的兩個末端分別臨時組裝單一集流部的步驟;對所述冷凝器材料進行釬焊的步驟;去除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的步驟;以及,與所述各單位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截斷所述集流部的步驟。此時,在執行供應所述管的步驟之前,可以先執行在所述冷凝器材料的表面涂布助焊劑(Flux)的步驟。另一方面,在執行對所述冷凝器材料進行釬焊的步驟時,由于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得到非被覆處理,從而有可能使釬焊工序未被執行。而且,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可以形成為與所述片部相同或縮小的形狀。另外,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可以以高熔點材質形成。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在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供應的每個管之間,依次插入多個片部及多個非被覆壓附力維持構件,以使預先設置的各單位管的每個邊界處不進行釬焊,在利用與冷凝器的長度對應的集流部對多個管的兩端進行收尾的狀態下進行釬焊后,與各單位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截斷集流部,從而能夠以沒有現有的按單位加工冷凝器材料時發生的移送間隔的方式同時加工多個各單位管,因而具有能夠提高生產率的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現有技術1的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圖2是示出現有技術2的車輛用空調裝置的冷凝器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圖3是圖示本發明的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框圖。圖4是圖示根據本發明的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冷凝器的立體圖。圖5至圖14是圖示本發明的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0:冷凝器20:集流部30:管40:片部50:壓附力維持構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便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實施。但是,本發明可以以各種相異的形態體現,并不限定于在此說明的實施例。在整篇說明書中,針對類似的部分賦予了相同的附圖標記。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圖3是圖示本發明的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框圖,圖4是圖示根據本發明的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冷凝器的立體圖,圖5至圖14是圖示本發明的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本發明的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冷凝器材料準備步驟S100、冷凝器材料助焊劑涂布步驟S110、管供應步驟S120、片部及壓附力維持構件插入步驟S130、集流部臨時組裝步驟S140、釬焊步驟S150、壓附力維持構件去除步驟S160及集流部截斷步驟S170。此時,如圖4所示,根據所述空調用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冷凝器10由集流部20、管30及片部40等構成,其中,所述集流部20,其在左右或上下隔開地安裝;所述管30,其在所述集流部20與集流部20之間以具有間隔地裝配;以及所述片部40,其在所述管30與管30之間進行配置,以具有之字形狀,從而使被傳導的制冷劑的熱量與向外部輸送的空氣相互熱交換。進一步而言,所述片部40例示了在管30與管30之間進行線接合的情形,但并不限定于此,接合部位可以形成為倒角,以便進行面接合。冷凝器材料準備步驟S100是分別準備諸如集流部20、管30及片部40等的冷凝器材料和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步驟,并且是以使壓附力維持構件50位于構成各個冷凝器10的各單位管3的每個邊界處的方式準備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步驟。進一步而言,所述冷凝器材料準備步驟S100可以附加地執行在一部分片部40進行被覆處理的步驟。即,被覆處理是對擬插入在構成各單位管3的管30與管30之間的多個片部40執行的。不過,對擬插入在所述各單位管3的邊界處,即,對擬插入在所述各單位管3與各單位管3的外側的多個管30的相對面的片部40,則以具備未經被覆處理的非被覆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方式進行準備。另一方面,在所述冷凝器材料準備步驟S100中,不對壓附力維持構件50進行被覆處理的原因,是為了使預先設置的各單位管3的每個邊界處不進行釬焊,而插入未經被覆處理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從而使得在連續供應的管30中的多個各單位管3的外廓管30的外壁面與構成多個所述各單位管3的邊界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接觸面不進行釬焊。在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n個)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連續供應的管30中,把按多個進行捆綁而構成為各單位管3,在所述各單位管3的每個邊界處,插入未進行釬焊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這是為了在釬焊過程中,雖然使按冷凝器10構成的經被覆處理的各單位管3與集流部20及片部40進行釬焊,但是所述各單位管3,即,按冷凝器10構成邊界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不進行釬焊。進一步而言,所述冷凝器材料準備步驟S100可以附帶地執行冷凝器材料的表面清潔、冷凝器材料表面的氧化物層去除等步驟。冷凝器材料助焊劑涂布步驟S110是對諸如壓附力維持構件50和集流部20、管30及片部40等的冷凝器材料分別涂布助焊劑的步驟。管供應步驟S120是使在內部形成有通路以便輸送制冷劑的多個管30,通過管供應裝置(圖中未示出),留有間隔的同時按與一次要制作的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間隔大小沿橫向連續供應的步驟。片部及壓附力維持構件插入步驟S130是在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冷凝器的總長度相對應地供應的每根管30之間的空間,把片部40和壓附力維持構件50通過供應裝置(圖中未示出)而沿著與管的供應方向垂直的方向依次插入的步驟。即,所述片部及壓附力維持構件插入步驟S130為了保持管30與片部40的壓附力,在多個各單位管3的每個邊界處插入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50。此時,所述片部及壓附力維持構件的插入步驟S130是在構成各單位管3的管30與管30之間插入經被覆處理的片部40,且在多個所述各單位管3的邊界處,即,在所述各單位管3與各單位管3的外側的多個管30的相對面,插入未經被覆處理的非被覆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步驟。即,所述片部及壓附力維持構件插入步驟S130在一側的各單位管3中的外廓管30的表面和與之相對的另一側的各單位管3中的外廓管30的表面之間,插入未經被覆處理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后進行釬焊,因而使得壓附力維持構件50在相互相對的各單位管3的相對面不進行釬焊工序。另一方面,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50可以形成為與片部40相同的形狀或縮小形狀的之字形態等。進一步而言,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50可以以高熔點材質等形成。這樣,在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50由高熔點材質形成的情況下,雖然在壓附力維持構件50上不進行被覆處理,使得無法進行釬焊,但能夠防止由于釬焊爐的不正常運轉等導致的內部溫度上升而熔融的現象。集流部臨時組裝步驟S140是在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連續供應的多個管30的兩個末端,通過集流部臨時組裝裝置(圖中未示出)分別臨時組裝單一集流部20的步驟。即,所述集流部臨時組裝步驟S140是使管30的兩個端部分別結合于在集流部20的一側面形成的插入孔的步驟。此時,所述集流部20以與一次要制作的冷凝器的長度相對應地連續供應的多個管30的長度對應的長度形成。釬焊步驟S150是使由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冷凝器長的度相對應地供應的集流部20、管30及片部40等構成的冷凝器材料和插入在多個各單位管3的相對面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通過作為連續式爐方式的釬焊爐,從而進行釬焊的步驟。此時,當執行所述釬焊步驟S150時,配置于各單位管3的外廓的多個管30與位于其之間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邊界面,處于未經被覆處理的狀態,因而不進行釬焊。壓附力維持構件去除步驟S160是在執行釬焊步驟S150后,從構成冷凝器10的各單位管3的外廓管30之間,分別去除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步驟。集流部截斷步驟S170是利用截斷機(圖中未示出),與構成各單位冷凝器10的各單位管3的長度相對應地截斷集流部20的步驟,通過截斷,可以生產n個冷凝器10。另一方面,執行所述集流部截斷步驟S170后,可以執行打磨截斷面的步驟。如上所述,本發明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冷凝器10的長度相對應地供應冷凝器材料,且對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50不進行被覆處理,以在預先設置的各單位管3中配置于外廓的管的多個表面,和依次供應插入在其之間并構成各單位管3的邊界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時的所述各單位管3與所述壓附力維持構件50的接觸部位不進行釬焊。即,把與一次要制作的多個冷凝器10的長度相對應地連續供應的管30,在按預先設置的個數而確定的各單位管3的每個邊界處,插入未進行釬焊的壓附力維持構件50后執行釬焊工序,從而工序執行效率比原有方式提高,因而具有生產率增加的優點。如上所述,本發明雖然根據限定的實施例和附圖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非限定于所述的實施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從這種記載進行多樣的修改及變形。因而,本發明的范圍不得局限于說明的實施例而確定,不僅應由所述的專利權利要求書而且還應由與該專利權利要求書均等的內容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