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模具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玻璃模具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玻璃模具的制造工藝,通常包括如下工序:鑄造毛坯(毛坯通常為兩個半模)、對所鑄造毛坯的兩個半模配合面(也稱合縫面)加工、外圓加工、內腔加工(也稱模腔加工)、冷卻孔及保溫孔加工、定位槽以及定位孔加工、平面氣槽加工、平面銑加工、內腔圖案加工、模具外表面以及內腔刻字、模具銑邊和拋光等;由此可知:玻璃模具的加工存在工藝步驟繁多、生產周期長、加工過程需要頻繁更換夾具以及變換定位基準等特點,同時玻璃模具有由兩個半模合模而成的特殊性;因此,玻璃模具的加工工藝過程中,對于定位基準的選擇尤為重要,因為定位基準的選擇不慎,將為極大地影響到玻璃模具配合面的配合精度,配合精度的高低,將極大地影響產品的報廢率。中國專利201110121158.0(公開號為CN102166710)公開了一種瓶罐類玻璃模具的加工方法,其以型坯的外圓面作為定位面對模具配合面進行加工,但是,正如該專利背景技術記載一樣,我們澆鑄成型型坯時,所得到的型坯的外圓面與其型腔之間可能存在偏心,因此,以這樣的外圓面為基準對模具配合面進行加工,顯然會影響到配合面的加工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玻璃模具的加工方法,其在對玻璃模具配合面加工之前,先對玻璃模具的外圓面進行加工,同時,此工序所采用的定位孔是通過特定的方式尋找到的;因此,本發明能夠進一步提高玻璃模具配合面的配合精度,從而有效地增加產品的合格率。為實現以上的技術目的,本發明將采取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玻璃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型坯鑄造:通過澆鑄方式鑄造鑄坯,然后經退火處理后,得到型坯,所述型坯包括兩個半模;(2)型坯外圓面車加工:對兩個半模中其中一個半模的外圓面、端面進行拍照,將所得到的照片進行圖像處理后,提取出型坯外圓面對應的校正外圓型線,所述校正外圓型線為型坯長度方向上半徑最小的外圓型線;然后以校正外圓型線為基準,分別在型坯兩個半模的端面加工定位孔,并以所述定位孔為基準進行型坯兩個半模的外圓面車加工,得到粗坯A,粗坯A的外圓型線與校正外圓型線一致;(3)模具配合面銑加工:以粗坯A的外圓面為定位基準,對模具配合面進行銑加工,得到粗坯B;(4)側面定位基準銑加工:以粗坯B的配合面為定位基準,對粗坯B兩半模在長度方向上的側面進行銑加工,得到粗坯C;(5)噴焊加工:以粗坯C的兩端面為定位基準,夾持住步驟(4)中進行銑加工后的側面,先在粗坯C的配合面加工出噴焊位,然后再采用噴焊裝置對噴焊位進行噴焊加工,得到粗坯D;(6)精加工配合面:以粗坯C的兩端面為定位基準,夾持住步驟(4)中進行銑加工后的側面,對粗坯D配合面進行精加工;(7)模具其他部分加工,最終得到成品。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2)中型坯外圓面車加工、步驟(3)中模具配合面銑加工、步驟(4)中側面定位基準銑加工均存在相應的加工余量。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2)中型坯外圓面車加工的加工余量為3-5mm;步驟(3)中模具配合面銑加工的加工余量為1.5-2.5mm;步驟(4)中側面定位基準銑加工的加工余量為3-4mm。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2)中,分別在型坯兩個半模的端面加工定位孔的數目為兩個。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兩個定位孔之間的距離為:80-100mm;每一個定位孔距離校正外圓型線的間距為:25-35mm;每一個定位孔的深度為:3-5mm。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5)中,噴焊位通過銑加工的方式加工而出,同時噴焊位的表面粗糙度介于30-35;另外,噴焊前,需要對噴焊位進行預加熱處理,預熱溫度保持在400-450℃;噴焊完成后,需要對工件進行保溫處理,保溫溫度為200攝氏度,保溫時間不低于半小時。根據以上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的優點:本發明在型坯鑄造完成后,先對型坯外圓面進行車加工,以消除型坯外圓面在鑄造過程中存在的加工誤差,然后以車加工后的型坯的外圓面為定位基準,進行型坯配合面加工,由此可知,本發明可以進一步提高玻璃模具配合面的配合精度,從而有效地增加產品的合格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各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能認為僅局限于下述具體實施例。對于所述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基本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簡單推演或者等同替換,這些等同替換方案仍然將被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列。本發明所述的玻璃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型坯鑄造型坯外圓面車加工模具配合面銑加工側面定位基準銑加工噴焊加工精加工配合面模具其他部分加工,最終得到成品;其中,各工序步驟具體為:(1)型坯鑄造:通過澆鑄方式鑄造鑄坯,然后經退火處理后,得到型坯,所述型坯包括兩個半模;型坯的尺寸滿足玻璃模具成品尺寸加所留取的加工余量;退火工藝:。將工件加熱到鐵素體全部轉變為奧氏體的溫度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然后隨爐緩慢冷卻,在冷卻過程中奧氏體再次發生轉變,即可使鋼的組織變細;退火目的::①改善或消除鋼鐵在鑄造、鍛壓、軋制和焊接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組織缺陷以及殘余應力,防止工件變形、開裂。②軟化工件以便進行切削加工。③細化晶粒,改善組織以提高工件的機械性能。④為最終熱處理(淬火、回火)作好組織準備;本發明所采用的退火溫度為950℃。(2)型坯外圓面車加工:對兩個半模中其中一個半模的外圓面、端面進行拍照,將所得到的照片進行圖像處理后,提取出型坯外圓面對應的校正外圓型線,所述校正外圓型線為型坯長度方向上半徑最小的外圓型線;然后以校正外圓型線為基準,分別在型坯兩個半模的端面加工定位孔,并以所述定位孔為基準進行型坯兩個半模的外圓面車加工,得到粗坯A,粗坯A的外圓型線與校正外圓型線一致;本發明應用圖像處理技術,得到型坯外圓面對應的校正外圓型線,然后再以此為基準設置定位孔,將校正外圓型線與型坯外圓面之間的差距作為車加工切除量,以解決外圓型面不規整的問題;本工序中:型坯外圓面車加工的加工余量為3-5mm;型坯兩個半模的端面加工定位孔的數目為兩個;兩個定位孔之間的距離為:80-100mm;每一個定位孔距離校正外圓型線的間距為:25-35mm;每一個定位孔的深度為:3-5mm。(3)模具配合面銑加工:以粗坯A的外圓面為定位基準,對模具配合面進行銑加工,得到粗坯B;模具配合面銑加工的加工余量為1.5-2.5mm。(4)側面定位基準銑加工:以粗坯B的配合面為定位基準,對粗坯B兩半模在長度方向上的側面進行銑加工,得到粗坯C;側面定位基準銑加工的加工余量為3-4mm。(5)噴焊加工:以粗坯C的兩端面為定位基準,夾持住步驟(4)中進行銑加工后的側面,先在粗坯C的配合面加工出噴焊位,然后再采用噴焊裝置對噴焊位進行噴焊加工,得到粗坯D;噴焊位通過銑加工的方式加工而出,同時噴焊位的表面粗糙度介于30-35;另外,噴焊前,需要對噴焊位進行預加熱處理,預熱溫度保持在400-450℃;噴焊完成后,需要對工件進行保溫處理,保溫溫度為200攝氏度,保溫時間不低于半小時。(6)精加工配合面:以粗坯C的兩端面為定位基準,夾持住步驟(4)中進行銑加工后的側面,對粗坯D配合面進行精加工。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在型坯鑄造完成后,先對型坯外圓面進行車加工,以消除型坯外圓面在鑄造過程中存在的加工誤差,然后以車加工后的型坯的外圓面為定位基準,進行型坯配合面加工,由此可知,本發明可以進一步提高玻璃模具配合面的配合精度,從而有效地增加產品的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