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框照明裝置及其導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提高出光均勻度的無邊框照明裝置及其導光板。
【背景技術】
[0002]導光板除常見應用于顯示器或顯示面板外,基于導光板可將點光源形成均勻面光源的優點,故導光板亦常應用于照明燈具中。已知應用導光板的照明燈具,包括一背框、一導光板及至少一光源。背框包括底板、側板以及頂板,頂板及底板呈相對設置并開設有開孔,以利光線射出,側板則連接于頂板及底板間,以透過背框將導光板及光源設置于內。導光板的出光面系對應頂板及開孔設置,入光面則對應側板設置。光源對應導光板入光面設置,以相對導光板形成側向入光。藉此,光源自入光面進入導光板后,受其導引而自出光面射出,同時經由頂板的開孔出光以達照明效果。為了提升照明燈具的出光效果,亦可增設一擴散板,其設置于背框的頂板上,并覆蓋于開孔。擴散板的一表面與導光板的出光面相面對,使光線由出光面射出后,接著經由表面射入擴散板,經擴散板折射擴散后而自擴散板的表面射出照明燈具。
[0003]但是,常用照明燈具由于須遮蓋光源于導光板入光側產生的出光不均現象,一般來說實際產品會于入光側增設一邊框來遮蓋亮暗區域,如此即會造成出光面積減縮。此外,目前使用者對于照明燈具出光效果與外觀美化要件等需求,逐漸朝向擴大出光均勻面積以省略邊框設置,對于制造廠商而言,若摒棄邊框則可降低產品成本,因此目前對于應用導光板的照明燈具也逐漸朝此一方向設計與構思。但如前述,在省略邊框元件的限制條件下,勢必得使照明燈具的出光均勻度提升。
[0004]中國臺灣專利申請TW201341723公開了一種照明燈具與照明設備,包含一背框、一導光元件、至少一光源及一擴散板。該照明燈具利用背框的連結件,調整擴散板與導光元件間的混光距離,藉此以提高照明燈具的出光均勻度而改善亮點現象(Hot Spot),以形成無邊框照明效果。此一技術建立于傳統應用導光板的照明燈具結構上,即藉由背框側面連結件使擴散板與導光元件具有混光空間,以在實際出光前先進行混光。但是,以實際產品來說,該方式于生產、時間及制程方面,仍有所不便與成本高昂的缺點,故在提升照明裝置出光均勻度的需求下,同步設計降低產品成本以及穩定生產的結構特征,此一課題仍為各廠商致力研究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生產、時間及制程方面有所不便及成本高昂的缺陷,提供一種無邊框照明裝置及其導光板,利用調整光源位置及導光板結構,同時解決出光面具有的亮點現象及亮帶區域,提升導光板出光時的整體均勻度,并可快速且穩定地量產。
[0006]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7]—種無邊框照明裝置,其特點在于,其包括:
[0008]一導光板,具有一出光的上表面、一內縮的下表面,及至少兩側面凹部結構,該些側面凹部結構連接該上表面與該下表面;及
[0009]至少兩燈條,分別設置于該些側面凹部結構;
[0010]其中,該些側面凹部結構各具有鄰接該下表面的一入光面,及鄰接該上表面的一斜面,該些入光面分別供對應的該些燈條安裝,且該些斜面用以將對應的該些燈條所提供的光線反射至該上表面。通過將導光板下表面內縮并使燈條設置于偏導光板下方位置,而促使上表面整體區域皆可形成出光,達到無邊框照明之的效果。
[0011]較佳地,該入光面為弧面。光線進入導光板時因弧形結構而產生散射,進而減輕上表面光線集中于某區的現象,進一步提升上表面的出光均勻度,降低亮帶產生幾率。
[0012]較佳地,該入光面為與該下表面夾一銳角的傾斜面。光線進入導光板時會先朝向下表面前進,反彈后再于導光板內傳遞至上表面出光。
[0013]較佳地,該下表面為一弧形反射面,以將光線有效反射回導光板內部進行導引出光,避免光線先行傳遞至下表面而形成部分光線折射至外界之的情況,而導致光線能量耗損。
[0014]較佳地,該無邊框照明裝置還包括一遮光凹槽,位于該斜面與該入光面間。該遮光凹槽供以填充一遮光結構體,以阻擋燈條朝其正上方射出的光線影響上表面出光均勻度,避免上表面對應燈條正上方區域產生亮點現象(Hot Spot)。
[001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無邊框照明裝置的導光板,其特點在于,其包括:
[0016]—上表面,供以形成出光;
[0017]一下表面,呈內縮結構;
[0018]至少兩側面凹部結構,連接該上表面與該下表面;其中,各該側面凹部結構具有鄰接該下表面的一入光面,及鄰接該上表面的一斜面,該入光面設有一體成形的多個定位柱;
[0019]至少一遮光凹槽,位于該斜面與該入光面間;及
[0020]至少一遮光結構體,對應該些定位柱一體成形設有多個第一定位孔,通過將該些定位柱穿設于對應的該些第一定位孔中,進而使該遮光結構體固定于該遮光凹槽內。通過定位柱與第一定位孔的設置,在組裝遮光結構體時可達快速定位安裝的效果,以提升制程的穩定性與速度,降低所需時間成本。
[0021]較佳地,該遮光結構體安裝于該遮光凹槽后,通過熱熔方式使該些定位柱熔平于該遮光結構體的一側。熱熔消除定位柱可防止定位柱于導光板組裝完畢后影響光線導引效能,以及提升定位柱的設計裕度,并加強了遮光結構體與導光板的連接強度,同時提升導光板整體剛性。
[0022]較佳地,各該側面凹部結構供以設置一燈條,該入光面用于供對應的該燈條安裝,該斜面用于將光線反射至該上表面,各該燈條并對應該些定位柱具有多個第二定位孔,該些定位柱依序穿設該些第一定位孔及該些第二定位孔以安裝該遮光結構體與該燈條。通過定位柱與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可快速組裝燈條與遮光結構體。
[0023]較佳地,該遮光結構體及該燈條安裝后,通過熱熔方式使該些定位柱熔平于該燈條的一側,以增強遮光結構體及燈條與導光板的連接強度。
[0024]較佳地,各該燈條包括多個發光源及一基板,該些第二定位孔穿設于該基板,該些發光源安裝于該基板并與該等第二定位孔呈交錯排列。確保于設有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的區域與發光源錯開,以利光線自入光面進入導光板中,避免遮光結構體于入光面影響燈條光線進入導光板。
[0025]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上述各優選條件,可任意組合,即得本實用新型各較佳實例。
[0026]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0027](I)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無邊框照明裝置及其導光板,利用導光板的結構與燈條設置位置,使上表面全域形成出光,并搭配各結構特征調整出光效果,使導光板獲得最佳的出光均勻度;
[0028](2)在制造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定位柱與定位孔結構有助于快速及準確地安裝遮光結構體于遮光凹槽內,并可沿用至導光板與燈條的組裝,使導光板及后續衍生應用的照明裝置具有穩定與快速的量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第一實施樣式的側視圖。
[003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第二實施樣式的側視圖。
[0031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第三實施樣式的側視圖。
[003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丨第四實施樣式的側視圖。
[0033]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第五實施樣式的側視圖。
[0034]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第一實施樣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35]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第一實施樣式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36]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第二實施樣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37]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第二實施樣式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38]附圖標記說明:
[0039]1:無邊框照明裝置
[0040]10、2:導光板[0041 ] 101、20:上表面
[0042]102、21:下表面
[0043]103、22:側面凹部結構
[0044]1031、221:入光面
[0045]1032、222:斜面
[0046]11、3:燈條
[0047]12、23:遮光凹槽
[0048]13、24:遮光結構體
[0049]223:定位柱
[0050]241:第一定位孔[0051 ] 242:容置空間
[0052]30:第二定位孔
[0053]31:發光源
[0054]32:基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55]下面通過較佳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0056]實施例1
[0057]如圖1所示,其為實施例1的第一實施樣式的側視圖。該無邊框照明裝置I,包括一導光板10及至少兩燈條11。該導光板10具有一上表面101、一下表面102及至少兩個側面凹部結構103,該上表面101供以形成出光,該下表面102呈內縮結構,而側面凹部結構103則連接于上表面101及下表面102之間。該等燈條11分別設置于側面凹部結構103中,以使光線入射至導光板10并于上表面101出光。
[0058]其中,側面凹部結構103各具有鄰接下表面102的一入光面1031,以及鄰接上表面101的一斜面1032。入光面1031分別供對應的燈條11安裝,以利光線進入導光板10內,斜面1032則用以將對應的燈條11所提供的光線反射至上表面101,而在上表面101形成出光。其中,為使無邊框照明裝置I的出光呈現更為完善,該上表面101也可布設有多個微結構,以針對上表面101各區域中所分布的光線能量進行調整,提升上表面101的出光均勻度。
[0059]如圖2?5所示,其為實施例1第二至第五實施樣式的側視圖。考慮到實際應用上對于光線利用率以及均勻度要求,該導光板10也可因應需求而具有多種變化。如圖2所示,本實施樣式中,該入光面1031為一弧面,從而使得燈條11的光線自入光面1031進入導光板10時,即可因對應入光面1031的弧形態樣而使光線產生散射,避免光線最終抵達上表面時,部分光線能量過于集中而產生亮帶區域影響出光均勻度。如圖3所示,該入光面1031也可為與下表面102夾設為銳角的傾斜面,從而使得燈條11光線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