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平面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 屏。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背光模組已廣泛應用于液晶顯示器及電視機中。現有的背光模組通常包括 直下式背光模組和側入式背光模組,直下式背光模組成本較低,但是厚度較厚;側入式背光 模組厚度較薄,但是成本較高。
[0003] 為了使直下式背光模組更有競爭力,一般的做法是減小直下式背光模組的厚度, 受成本限制,不能大幅度地增加直下式背光模組的LED數量,由于需要兼顧中心亮度及畫面 均勻性,因此容易出現邊緣暗影暗角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旨在解決使用直下式背光模 組的液晶顯示屏邊緣暗影暗角的問題。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背板、背光源及擴散 板,所述背板包括與所述擴散板平行設置的底板,以及圍設于所述底板邊緣的側板,所述背 板與所述擴散板圍合成用于混光的混光空間,所述背光源容置于所述混光空間且安裝在所 述背板上;
[0006] 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組還包括容置于所述混光空間內且圍設于所述底板邊緣的棱 鏡片,所述棱鏡片的第一端與所述擴散板抵接、所述棱鏡片的第二端與所述底板抵接,所述 棱鏡片與所述擴散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棱鏡片朝向所述擴散板的表面設有由數條棱 柱組成的棱柱狀微結構,所述棱柱的長度方向與所述棱鏡片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相 垂直。
[0007] 優選地,所述棱鏡片與所述擴散板之間的夾角為15°-50°。
[0008] 優選地,所述棱鏡片包括PET層和形成于PET層上的所述棱柱狀微結構,所述棱鏡 片的厚度為〇. 215-0.28mm,所述PET層的厚度為0.18-0.26mm,所述棱柱狀微結構的相鄰兩 條所述棱柱的間距為0.2-0.6mm,所述棱柱狀微結構的棱棱角為90° ±5°。
[0009]優選地,直下式背光模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底板與所述背光源之間的反射片。
[0010] 優選地,所述反射片呈矩形設置,所述棱鏡片有四片,四片所述棱鏡片分別與所述 反射片的四條邊沿拼接設置。
[0011] 優選地,所述背光源還包括PCB板和數個LED燈珠,數個所述LED燈珠陣列排布并電 性連接于所述PCB板。
[0012] 優選地,所述反射片對應數個所述LED燈珠的位置開設通孔,所述反射片設于所述 PCB板上,所述LED燈珠由所述通孔伸出以設于所述反射片上方。
[0013] 優選地,所述背光源還包括包裹所述LED燈珠的透鏡,所述LED燈珠和所述透鏡由 所述通孔伸出以設于所述反射片上方。
[0014] 優選地,直下式背光模組還包括設于所述擴散板上方的光學膜片組及扣于光學膜 片組上并與側板相連接的膠框。
[0015]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液晶顯示屏,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組 包括背板、背光源及擴散板,所述背板包括與所述擴散板平行設置的底板,以及圍設于所述 底板邊緣的側板,所述背板與所述擴散板圍合成用于混光的混光空間,所述背光源容置于 所述混光空間且安裝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組還包括容置于所述混光空間內且 圍設于所述底板邊緣的棱鏡片,所述棱鏡片的第一端與所述擴散板抵接、所述棱鏡片的第 二端與所述底板抵接,所述棱鏡片與所述擴散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所述棱鏡片朝向所述 擴散板的表面設有由數條棱柱組成的棱柱狀微結構,數條所述棱柱沿所述棱鏡片的第一端 指向第二端的方向排列。
[0016]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用了棱鏡片,并將棱鏡片圍設于底板邊緣,棱鏡片的第一 端與擴散板抵接、棱鏡片的第二端與底板抵接,棱鏡片與擴散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因此背 光模組的邊緣位置的光線都可以經過棱鏡片折射,而棱鏡片上設有棱柱狀微結構,基于棱 柱的折射特性,棱鏡片可以將由背光源射到側板處的大視角的發散光,聚攏在與棱鏡片朝 向擴散板的表面約呈70°的范圍內出射,從而增加了棱鏡片朝向擴散板的表面的亮度,因此 能夠有效提高背光模組邊緣位置的亮度,解決使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屏的邊緣暗影暗 角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7]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 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 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 圖1為本實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組一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0019] 圖2為圖1中直下式背光模組的棱鏡片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3為圖2中棱鏡片另一視角的結構不意圖;
[0021]圖4為圖1中直下式背光模組的棱鏡片和反射片的分解示意圖。
[0022] 附圖標號說明:
[0024]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 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6] 需要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 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 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0027]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 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 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人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 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8]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
[0029] 參照圖1至圖4,圖1為本實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組一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圖2為 圖1中直下式背光模組的棱鏡片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2中棱鏡片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直下式背光模組的棱鏡片和反射片的分解示意圖。
[0030]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請參閱圖1至圖3,該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背板100、背光 源200及擴散板300,背板100包括與擴散板300平行設置的底板120,以及圍設于底板120邊 緣的側板140,背板100與擴散板300圍合成用于混光的混光空間,背光源200容置于混光空 間且安裝在背板100上;
[0031]直下式背光模組還包括容置于混光空間內且圍設于底板120邊緣的棱鏡片400,棱 鏡片400的第一端與擴散板300抵接、棱鏡片400的第二端與底板120抵接,棱鏡片400與擴散 板300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棱鏡片400朝向擴散板300的表面設有由數條棱柱420組成的棱 柱狀微結構,棱柱420的長度方向與棱鏡片400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相垂直。
[0032]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用了棱鏡片400,并將棱鏡片400圍設于底板120邊緣,棱鏡 片400-端與擴散板300抵接、另一端與底板120抵接,棱鏡片400與擴散板300之間的夾角為 銳角,因此背光模組的邊緣位置的光線都可以經過棱鏡片400折射,而棱鏡片400上設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