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薄型背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系有關于一種背光模塊,尤其指一種組成結構中不包含軟性電路基板與遮光片的薄型背光模塊。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穿戴式裝置等,都須要具備基本的發光功能,作為指示、照明、發光等用途,由于背光模塊(Back Light Module,BLM)具有薄型化、能夠產生面光源等優點,因此BLM開始被大量與廣泛的用在各種電子裝置上作為發光源,尤其是包含有背光模塊的各種行動裝置,例如: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平板電話、鍵盤保護蓋、觸控保護蓋、鍵盤背蓋、觸控背蓋以及背光鍵盤等。
[0003]圖1a揭示常用發光輸入設備之側視結構示意圖,發光輸入設備I包括背光模塊10與輸入模塊19,背光模塊10中還包括導光板11、光源模塊12、遮光薄膜13以及反射片14等構件,光源模塊12還包含軟性電路基板(FPC) 15與發光二極管(LED) 16,遮光薄膜13上還涂布有一層黑色遮光層17或者白色反光層18,發光二極管16發出的光源,進入導光板11之后,經導光板11之引導、擴散與混光,再經過反射片14的反射后,最終從出光面S出光而形成面光源L,為輸入模塊19提供照明。
[0004]圖1b揭示常用光源模塊之俯視結構示意圖,光源模塊12包括軟性電路基板15與設置在軟性電路基板15上的多個發光二極管16,軟性電路基板15上有多條導電線路21,導電線路21接收來自電力輸入端22提供的電力,并傳輸給多個發光二極管16,以驅動發光二極管16發光。
[0005]即常用背光模塊主要包含四層結構,由上而下分別為:遮光薄膜、導光板、反射片及光源模塊等結構,但隨著電子裝置微型化、薄型化與輕量化的潮流,這樣的四層結構,無論在厚度、重量與成本方面,似乎都還存在有改進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有關背光模塊的新結構,將原本常用的光源模塊(FPC withLEDs)改為配置到反射片上,因此在背光模塊中完全不使用到光源模塊與FPC,且集合輸入模塊中的不透光結構體來取代背光模塊中的遮光片,因此在背光模塊中完全不使用到遮光片。
[0007]本實用新型薄型背光模塊能夠有效減少裝置層數與厚度,不僅能提升背光模塊整體的發光效率、簡化制造程序,也能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可簡易生產出相對常用背光模塊更為薄的新式背光模塊。
[000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薄型背光模塊,包括:
[0009]—導光膜,其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一輸入模塊,其中所述輸入模塊包括一個以上不透光結構體,所述不透光結構體在所述輸入模塊內界定出一個以上透光區域;
[0010]一反射片,其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位置上,并包括靠近所述導光膜的一上表面;
[0011]—導電層,其形成于所述上表面的部分表面上并傳導電力;以及
[0012]—個以上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配置于所述導電層上并與所述導電層電連接,每一個所述發光單元接收所述導電層所提供之所述電力以發出光源,所述光源經構型以通過所述導光膜與所述反射片,而從所述第一表面射出并形成面光源進入所述輸入模塊,其中所述面光源在所述輸入模塊內所述不透光結構體的遮蔽作用下從所述透光區域中射出發光。
[0013]可選地,還包括:
[0014]兩個以上邊緣區;
[0015]—個以上發光區,每一所述發光區均配置有所述發光單元,并且每一所述發光區彼此相互獨立運作,并通過兩個以上交界區彼此分隔;
[0016]不透光密封部,形成在所述交界區和所述邊緣區上;
[0017]所述導光膜還包括一個以上透孔以供容置所述發光單元,通過此構型使所述光源通過所述導光膜與所述反射片。
[0018]可選地,所述反射片還包括相對于所述上表面的一下表面;
[0019]所述導電層設置于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下表面,以作為傳導所述電力的電導線層;
[0020]所述第一表面為所述薄型背光模塊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輸入模塊。
[0021]可選地,所述不透光密封部為由不透光膠形成的密封結構。
[0022]可選地,所述導光膜的部分表面上形成有一遮光層。
[0023]可選地,所述不透光結構體包括一框架、一電路層、一遮光層、一反光層或其組合。
[0024]可選地,所述不透光結構體之集合形成一不透光結構體總成,透過所述不透光結構體總成界定出所述透光區域。
[0025]可選地,所述輸入模塊為一發光鍵盤、一發光按鍵或者一薄膜按鍵。
[0026]可選地,所述輸入模塊的按鍵鍵帽上形成有透光部、半透光部或者熒光部,所述面光源從所述透光區域中射出發光并透過所述透光部、半透光部或者熒光部形成發光樣式。
[0027]可選地,所述薄型背光模塊應用于一背光鍵盤模塊、一移動電話、一智能型手機、一平板計算機、一平板電話、一鍵盤保護蓋、一觸控保護蓋、一鍵盤背蓋、一觸控背蓋或者一筆記本電腦。
[0028]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
[002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薄型背光模塊能夠有效減少裝置層數與厚度,不僅能提升背光模塊整體的發光效率、簡化制造程序,也能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可簡易生產出相對常用背光模塊更為薄的新式背光模塊。
【附圖說明】
[003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31]圖1a揭示常用背光模塊之側視結構示意圖;
[0032]圖1b揭示常用光源模塊之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3]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薄型背光模塊第一實施例之側視結構示意圖;
[0034]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薄型背光模塊第二實施例之側視結構示意圖。
[0035]圖示說明:
[0036]I發光輸入設備
[0037]10背光模塊
[0038]11導光板
[0039]12光源模塊
[0040]13遮光薄膜
[0041]14反射片
[0042]15軟性電路基板
[0043]16發光單元
[0044]17黑色遮光層
[0045]18白色反光層
[0046]19輸入模塊
[0047]21導電線路
[0048]22電力輸入端
[0049]L面光源
[0050]S出光面
[0051]B底面
[0052]F正面
[0053]R背面
[0054]200薄型背光模塊
[0055]300輸入模塊
[0056]202導光膜
[0057]2021第一表面
[0058]2022第二表面
[0059]2023透孔
[0060]204反射片
[0061]2041上表面
[0062]2042下表面
[0063]206發光單元
[0064]206A發光單元
[0065]206B發光單元
[0066]208導電層
[0067]301框架
[0068]3011框架開口
[0069]302 第一薄膜
[0070]3021第一電路層
[0071]3022第一遮光層
[0072]3023第一反光層
[0073]3024第一薄膜開口
[0074]303間隙物層
[0075]304 第二薄膜
[0076]3041第二電路層
[0077]3042第二遮光層
[0078]3044第二薄膜開口
[0079]305 鍵帽
[0080]306剪刀腳式回復機構
[0081]307彈片式回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