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地安裝于基準線25之上的位置(如圖1A、圖1B所示)。而第二實施例中光源裝置30中的第二發光元件32或第三發光元件33安排的位置朝向基準線25的前方或后方偏移。該實施例中,光源裝置30的第一發光兀件31、第二發光兀件32及第三發光兀件33的位置關系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存在有下列關系:
[0102]dLEDr = ( Σ ds2+dsll)/dl ;
[0103]dLEDl = ( Σ ds3+dsl2)/d2 ;
[0104]dLEDr>dLEDl
[0105]因此使得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光源裝置30于第一區211中具有較高的光源密度,而使其產生的照明區域60于高亮度區61中具有較高的照度。如圖2A所示的實施例,第三發光元件33安裝的位置位于基準線25的后側,如圖2B所示的實施例,第三發光元件33安裝的位置位于基準線25的前側。圖2A及圖2B所舉實施例是將第三發光元件33安裝于偏離基準線25的前方或后方,其實際運用時,也可以改為將第二發光元件32安裝于偏離基準線25前方或后方的位置,或者是第二發光元件32與第三發光元件33同時偏移。
[0106]第二實施例將第二發光元件32或第三發光元件33安裝于偏離基準線25的前方或后方,主要目的為用以調整本發明的復合光源車燈產生的照明區域60在不同的照明距離的照明強度。
[0107]如圖2C所示,第二發光元件32或第三發光元件33的位置朝向基準線25后側偏移,因此使得第二發光元件32或第三發光元件33產生的光線經由反光罩21反射后,會以與第一發光元件31產生的光線不同角度的路徑通過透鏡10,因此產生不同于第一發光元件31所發出的光線的反射與折射路徑。依照凸透鏡折射原理,因為第一發光元件31的光線是從凸透鏡10的透鏡焦點12處通過透鏡10,因此使得光線通過透鏡10之后會被折射而以與透鏡10的主光軸11平行的方向投射,而圖2C中所示第二發光元件32或第三發光元件33產生的光線的行進路徑是以較第一發光元件31的光線平緩的角度通過透鏡10,因此經由透鏡10的折射,第二發光元件32或第三發光元件33的光線變會以略微朝向下方的角度投射出去,因此使得較為靠近車燈前方地面的區域的照明亮度提高。
[0108]因此,本發明通過將第二發光元件32或第三發光元件33安裝位置朝向基準線25的前側或后側偏移,可使得車燈投射的光線在不同照明距離位置的亮度改變,以達到調整車燈照明光型于各個不同照射距離的照明強度的目的。
[0109]〔第三實施例〕
[0110]如圖3A及圖3B所示,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第三實施例中,包括:一透鏡10、一聚焦裝置20A、一光源裝置30A及一遮蔽構件40。
[0111]如圖3A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透鏡10為一個平凸透鏡,其具有一個主光軸11及一個位于透鏡10后側的透鏡焦點12。該實施例中聚焦裝置20A具有多個半橢球狀的反光罩21A,而光源裝置30A具有多個發光元件,且多個發光元件分別安裝于各個反光罩21A 中。
[0112]其中多個反光罩21A的內側具有一個內焦點22A、一外焦點23A及一個通過內焦點22A與外焦點23A的反射光軸24A。各個反光罩21A的反射光軸24A共同地交會于主光軸11鄰近透鏡焦點12的位置,且每一個反射光軸24A交會的位置位于各個反光罩21A的外焦點23A處。
[0113]由于每一個反光罩21A所反射的光線匯集于外焦點23A與透鏡焦點12A相交會處,因此使得光源裝置30A的每一個發光元件雖然其光線傳遞路徑是位于不同的反光罩21A的反射光軸24A上,然而經由透鏡10的聚焦與匯集,使得沿著各個不同的反射光軸24A傳遞的光線可匯集并相互累加,而形成一個照明光線,且此一照明光線投射于車輛前方形成一照明區域60。同時此一照明區域60以主光軸11為分界,區分為一個高亮度區61與一個低亮度區62,也即在左駕車的系統中,高亮度區61是在右側的前方路面,而低亮度區62在左側的前方路面。相反地,如果在右駕車的系統中,所述的高亮度區是在左側的前方路面,而低亮度區62在右側的前方路面。
[0114]如圖3A及圖3B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每一個反光罩21A的內側空間以反射光軸24A為分界區分為一個與高亮度區61同側的第一區211A及一個與低亮度區62同側的第二區212A (如高亮度區61位于11的右側,則211A也位于24A的右側)。而光源裝置30A中,具有至少一個第一發光元件31A、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元件32A及至少一個第三發光元件33A,該第一發光元件31A設置于聚焦裝置20A的其中一個反光罩21A之中位于內焦點22A與反射光軸24A的交會處。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元件32A是安裝于該聚焦裝置20A的另一反光罩21A內部空間位于第一區的位置,而前述的第三發光元件33A則是安裝于另一反光罩21A的第二區之中。同時第三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元件32A中距離反射光軸24A偏移距離最遠者,與其所安裝的反光罩21A的反射光軸24A的間距為(dl),而第三發光元件33A中距離反射光軸24A偏移距離最遠者,與反射光軸24A的間距為(d2)。
[0115]如圖3B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由于第一發光元件31A、第二發光元件32A及第三發光兀件33A分別裝置于不同的反光罩21A內,所以每一個第一發光兀件31A、第二發光元件32A及第三發光元件33A相對于反射光軸24A的相對距離便可自由安排,同時各該第一發光兀件31A、第二發光兀件32A、第三發光兀件33A相對于反射光軸24A的距離具有下列關系存在:
[0116]dLEDr = ( Σ ds2+dsll)/dl ;
[0117]dLEDl = ( Σ ds3+dsl2)/d2 ;
[0118]dLEDr>dLEDl
[0119]因此使得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裝置30A在各個不同反光罩21A的第一區211A中的發光元件累加形成的光源密度dLEDr大于在各個反光罩21A的第二區212A中的發光元件累加形成的光源密度dLEDl,因此使得第三實施例的復合光源車燈所產生的照明區域60在高亮度區61中的路面照度高于低亮度區62的路面照度,也因此使得本發明的復合光源車燈能夠符合車燈法規及標準所要求的光型及照明強度的規范。
[0120]由于該實施例中光源裝置30A的第一發光元件31A、第二發光元件32A及第三發光元件33A雖然是分別安裝于多個不同的反光罩21A中,然而通過透鏡10的聚焦與匯集作用,使得光源裝置30A的各個LED發光元件的光線可相互累加,因此如圖3B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由聚焦裝置20A的三個反光罩21A及分散裝設于三個不同反光罩21A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發光元件所組成的復合光源車燈,可以視為是將多個發光元件安裝于同一個反光罩內相同的結構,因此如圖3B所7K,該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兀件31A、第二發光兀件32A及第三發光元件33A可以被視為安裝于位于同一個反射光軸24A上鄰近于內焦點22A的位置上。
[0121]綜上所述,第三實施例的復合光源車燈能夠符合車燈法規及標準所要求的光型及照明強度的規范。
[0122]〔第四實施例〕
[0123]如圖3C所示,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該實施例中,聚焦裝置20A具有多個反光罩21A,每一個反光罩21A分別具有一反射光軸24A以及內焦點22A與外焦點23A,且每一個反光罩21A的反射光軸24A共同地交會于主光軸11鄰近透鏡焦點12的位置,且每一個反射光軸24A交會的位置位于各個反光罩21A的外焦點23A處。
[0124]同時各該第一發光元件31A、第二發光元件32A、第三發光元件33A相對于反射光軸24A的距離具有下列關系存在:
[0125]dLEDr = ( Σ ds2+dsll)/dl ;
[0126]dLEDl = ( Σ ds3+dsl2)/d2 ;
[0127]dLEDr>dLEDl
[0128]因此使得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裝置30A在各個不同反光罩21A的第一區211A中的發光元件累加形成的光源密度dLEDr大于在各個反光罩21A的第二區212A中的發光元件累加形成的光源密度dLEDl,因此使得第四實施例的復合光源車燈所產生的照明區域60在高亮度區61中的路面照度高于低亮度區62的路面照度,也因此使得本發明的復合光源車燈能夠符合車燈法規及標準所要求的光型及照明強度的規范。
[0129]該實施例中,每一個反光罩21A分別具有一個與反射光軸24A垂直且通過各個內焦點的基準線25A,而且光源裝置30A的第二發光元件32A或第三發光元件33A的其中至少一個安裝的位置是向前或向后偏離基準線25A。以圖3C及圖3D所示實施例,其中第三發光元件33A的中心點向后偏離基準線25A—間距d3。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將第二或第三發光元件安裝位置朝向基準線25A的前側或后側偏移的目的,與第二實施例相同,都是通過調整第二發光元件32A或第三發光元件33A與基準線25A偏移的距離,調整照明區域60在不同照明距離的照明強度。
[0130]〔第五實施例〕
[0131]如圖4A及圖4B所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聚焦裝置20B具有多個反光罩21B,每一個反光罩21B分別具有一反射光軸24B以及內焦點22B與外焦點23B,且每一個反光罩21B的反射光軸24B共同地交會于主光軸11鄰近透鏡焦點12的位置,且每一個反射光軸24B交會的位置位于各個反光罩21B的外焦點23B處。
[0132]第五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及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第五實施例的光源裝置30B在各個反光罩21B中分別設置有一個以上的發光元件。如圖4A所示,該實施例中,共有三個反光罩21B,而且光源裝置30B具有至少一個第一發光元件31B設置于其中一反光罩21B的內焦點22B與反射光軸24B的交會處,以及至少一個第二發光元件32B分別設置于反光罩21B的第一區211B的區間中,以及至少一個第三發光元件33B設置于第二區212B的區域之中。
[0133]如圖4B所示,各個第二發光元件32B與第三發光元件33B與反射光軸24B的間隔距離分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