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包含一前框、液晶顯示屏、背光模組以及若干驅動電路板。常見 的背光模組有直下式和側入光式兩種,側入光式背光模組在厚度上較直下式背光模組薄, 更有利于薄型化液晶顯示裝置的造型設計。
[0003] 現有的側入光式背光模組主要包含一后殼、反射片、導光板、若干光學膜片、散熱 支架和LED燈條(LB)。通常一條LB上只設置有一行LED燈珠,并將其安置在導光板的端 面,令其發出的光線可射入導光板內部進行混光。然而,由于導光板端面所能放置的LED顆 數有限,且液晶顯示裝置尺寸越大時所需要的LED顆數越多,因此通常在大尺寸液晶顯示 裝置設計時會采用雙側入光或者多側入光的方式來增加LED放置的顆數。具體而言,即在 導光板的兩個側面或多個側面上放置LB,以增加LED放置的顆數,從而滿足大尺寸液晶顯 示裝置所需要的光通量。
[0004] 但是LED燈條(LB)的增加,會導致LED散熱支架也會隨之對應的增加,所以其散 熱成本上升,且不利于產品造型設計。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可以在保證液 晶顯示裝置的光通量的情況下,降低產品零件成本。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背光模組,該背光 模組包括:第一導光板,第一導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第一底面和第一出光面,第一出光面 平行于第一底面,第一入光面連接第一出光面和第一底面;第二導光板,設置在第一導光板 的下方,其包括第二入光面、第二出光面和第二底面,第二入光面連接第二出光面和第二底 面且與第一入光面在豎直方向上齊平設置,第二出光面鄰接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在遠離第 二入光面的方向上朝向第二出光面傾斜;光源,提供入射光束,入射光束經由第一入光面和 第二入光面在第一導光板和第二導光板中傳輸后由第一出光面出射;散熱支架,設置在光 源外側,用于散除光源產生的熱量。
[0007] 其中,光源包括分別與第一入光面對應和第二入光面對應設置的第一燈條和第二 燈條。
[0008] 其中,第二底面朝向第二出光面傾斜的角度滿足以下關系:
[0009]
[0010] 其中,A為第二底面向第二出光面傾斜的角度,B為光源的發光半角,n為第二導光 板的折射率。
[0011] 其中,第二底面在遠離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與第二出光面連接。
[0012] 其中,第二導光板還包括與第二入光面相對設置的連接面,連接面在遠離第二入 光面的方向上連接第二出光面和第二底面。
[0013] 其中,第二出光面的寬度小于第一底面的寬度,第二出光面的寬度小于第二底面 的寬度。
[0014] 其中,背光模組進一步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與第一底面平 行且覆蓋第一底面的露出第二導光板的區域,第二反射片與第二底面平行且覆蓋第二底 面。
[0015] 其中,背光模組還包括:散熱支架,設置在光源外側,用于散除光源產生的熱量。
[0016] 其中,第二出光面與第一底面通過透明膠體粘合,透明膠體包括光學UV膠。
[0017]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該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前文所述的任一項的背光模組。
[0018]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的背光模組包括第一導光 板和設置在第一導光板下方的第二導光板,其中,第一導光板的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導光板 的第二入光面在豎直方向上齊平設置,其均接收來自光源提供的入射光束。進一步的,第 二導光板的第二底面在遠離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朝向第二出光面傾斜,使得可以引導第二 導光板的第二入光面接收到的入射光束往第一導光板的方向傳導,并最終由第一導光板出 射。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在入射光束側設置了兩個入光面,使得只在兩個入光面側設置LB 即可達到大尺寸的液晶顯示裝置所需的光通量,因此只需要在兩個入光面側設置散熱支架 來對LB進行散熱即可,從而降低了產品零件成本。
【附圖說明】
[0019]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是圖1所示的背光模組中的第二導光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是圖1所示的背光模組中的第二導光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2] 圖4是圖1所示的背光模組中的光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請參考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 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包括背光模組1〇〇、液晶面板200、前框300、背框 400以及中框500。前框300和背框400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間,以收容背光模組100、液晶面 板200以及中框500。其中,背光模組100設置在背框400上,中框500壓持背光模組100, 并且承接液晶面板200,使得液晶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組100的出光方向上。
[0024] 其中,背光模組100包括第一導光板11、第二導光板12、光源13以及散熱支架14。 第一導光板11具有第一入光面110、第一底面111和第一出光面112。第一出光面112平 行于第一底面111,第一入光面110連接第一出光面112和第一底面111。本實施例中,第 一導光板11優選為矩形結構,第一入光面110均與第一出光面112和第一底面111垂直設 置。
[0025] 第二導光板12設置在第一導光板11的下方,第二導光板12包括第二入光面120、 第二出光面121和第二底面122,第二入光面120連接第二出光面121和第二底面122且與 第一入光面110在豎直方向上齊平設置,第二出光面121鄰接第一底面111,第二底面122 在遠離第二入光面120的方向上朝向第二出光面121傾斜,使得第二導光板12為一楔形結 構。
[0026] 光源113提供入射光束,該入射光束經由第一入光面110和第二入光面120在第 一導光板11和第二導光板12中傳輸后由第一出光面112出射。本實施例的光源13可為 LED光源。
[0027] 散熱支架14設置在光源13外側,用于散除光源13產生的熱量。
[0028] 因此,本實施例中,由于設置了第一導光板11和第二導光板12來接收入射光束, 使得本發明能夠滿足大尺寸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光通量。進一步的,本發明實施例只在第一 入光面110和第二入光面120的一側設置光源13,使得只需在第一入光面110和第二入光 面120的一側散熱支架14,相比于現有技術的要在導光板的兩側或多側設置散熱支架的技 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降低了產品零件成本,并且優化了背光模組100的入光結構。
[0029] 更進一步的,因為液晶顯示裝置10所用的導光板一般為厚度均勻的板材,其入光 面寬度和其板材厚度一致,若選用直接增加導光板入光面的寬度則需選用更厚的導光板原 材,導致液晶顯示裝置10整體的厚度增加,不利于薄型化設計。本發明實施例在光源13的 入光處設置第一導光板11和第二導光板12這雙層導光板。其中第一導光板11為大板體, 作為主要導光的元件。本發明實施例可在不增加導光板大板體厚度的情況下增加入光面的 寬度,在不增加液晶顯示裝置10整體厚度的情況下可獲得更多的入光光通量。
[0030] 本實施例中,第二出光面121與第一底面111平行,并且第二出光面121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