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照度均勻的透光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透光罩,尤其涉及利于照度均勻的透光罩。
【背景技術】
[0002]目前,LED燈管的光源發出燈光后,一般需要經過透光罩來保護光源和線路,并不改變光路,但是,目前的透光罩普遍存在照區(如桌面)內的照度(光照強度的簡稱)不均,即在同一光照截面內,垂直于發光平面軸線方向(燈具垂線方向)上及其鄰近的區域光強最強,照度最高,遠離燈具垂線的區域,照度逐漸降低。
[0003]例如,如圖1示出的采用光滑內表面的第一種透光罩,如圖2示出的采用尖銳波浪形內表面的第二種透光罩,如圖3示出的采用矩形齒狀內表面的第三種透光罩,如圖4示出的采用圓弧過渡的波浪形內表面的第四種透光罩,根據以上透光罩的各圖中的光路分析可知,圖1并不能改變光路,圖2、圖3、圖4使光線更為發散,減少了照射區域各點照度,增加了燈管安裝后打在燈盤上的反射光,增加了光損。
[0004]此外,半峰光束角的概念是:在通過光束軸線的平面上的兩條給定的直線之間的夾角,這兩條直線分別通過模塊的正面中心和發光強度為中心光強50%的發光點,一般地,燈管120度以外仍有光,而燈管安裝在燈管內120度以外的光是要折射才能起到照明作用,而且,燈管正下方的中心光強較強,這會使燈管正下方的照度高于其他位置,這會影響整體照明效果。
[0005]對于上述照度不均的燈具在室內照明中很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因此需配置多個燈具來均勻室內各區域的照度,但這又將增加能耗和成本。
【發明內容】
[0006]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于照度均勻的透光罩,能對光源提供合理(內部向外發散,120°以外的外部向內收攏)的折射光路,使照區內照度更均勻,避免反射產生的光損,從而提高照度。
[0007]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8]利于照度均勻的透光罩,包括用于圍罩光源的罩體,該罩體為薄殼狀的部球弧體,該罩體的內表面朝罩體的中心凸出有第一折射部,該第一折射部的上表面設為第一內凹弧面;第一折射部的兩側的罩體內表面分設有向罩體的中心凸出的第二折射部、第三折射部、第四折射部和第五折射部,第二折射部、第三折射部、第四折射部和第五折射部沿遠離第一折射部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二折射部的上表面設為第二內凹弧面,第三折射部的上表面凸出形成有第一尖角,第四折射部的上表面設為沿遠離第一折射部的方向依次銜接的第一弧形外凸部和第二弧形外凸部,第五折射部的上表面凸出形成有第二尖角。
[0009]優選地,位于第一內凹弧面兩側的第一折射部上形成有第一折角部。
[0010]優選地,位于遠離第一折射部的第二內凹弧面一側形成有第二折角部。
[0011]優選地,第一尖角高出于第一折射部、第二折射部和第四折射部。
[0012]優選地,第二尖角高出于第一折射部、第二折射部和第四折射部。
[0013]優選地,第一折射部位于罩體中心的正下方。
[0014]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發明的第二折射部、第三折射部、第四折射部、第五折射部依次分設于第一折射部兩側,首先令位于罩體中心的光線得以形成外擴的折射光路,通過第一內凹弧面可令集中在光源垂線方向上的光路進行折射分散,以均勻該垂線方向及相鄰區域的照度而形成均勻的光照,第二內凹弧面與第一內凹弧面有近似的作用;更進一步地,第一尖角、第一弧形外凸部增加了光線向外區折射,從而增加外區的照度。第二弧形外凸部和第二尖角將原本打在燈盤反光罩上的光線向內收攏,避免反射損失,提高整體照度。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有第一種透光罩的光路示意圖;
[0017]圖2為現有第二種透光罩的光路示意圖;
[0018]圖3為現有第三種透光罩的光路示意圖;
[0019]圖4為現有第四種透光罩的光路不意圖;
[0020]圖5本發明利于照度均勻的透光罩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本發明利于照度均勻的透光罩光路示意圖。
[0022]圖中:1、罩體;11、第一折射部;111、第一內凹弧面;112、第一折角部;12、第二折射部;121、第二內凹弧面;122、第二折角部;13、第三折射部;131、第一尖角;14、第四折射部;141、第一弧形外凸部;142、第二弧形外凸部;15、第五折射部;151、第二尖角;2、照區。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0024]如圖5所示的利于照度均勻的透光罩,包括用于圍罩光源的罩體1,該罩體I為薄殼狀的球弧體,該罩體I的內表面朝罩體I的中心凸出有第一折射部11,該第一折射部11的上表面設為第一內凹弧面111 ;第一折射部11的兩側的罩體I內表面分設有向罩體I的中心凸出的第二折射部12、第三折射部13、第四折射部14和第五折射部15,第二折射部12、第三折射部13、第四折射部14和第五折射部15沿遠離第一折射部11的方向依次排布,第二折射部12的上表面設為第二內凹弧面121,第三折射部13的上表面凸出形成有第一尖角131,第四折射部14的上表面設為沿遠離第一折射部11的方向依次銜接的第一弧形外凸部141和第二弧形外凸部142,第五折射部15的上表面凸出形成有第二尖角151。
[0025]其中,作為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內凹弧面111的弧度為0.483 Ji ;第二內凹弧面121的弧度為0.191 JT。第一內凹弧面111的圓弧半徑小于第二內凹弧面121的圓弧半徑。
[0026]由于第二折射部12、第三折射部13、第四折射部14、第五折射部15依次分設于第一折射部11兩側,首先令位于罩體I中心的光源得以形成外擴的折射光路,通過第一內凹弧面111可令集中在光源垂線方向上的光路進行折射分散,以均勻該垂線方向及相鄰區域的照度而形成均勻的光照,第二內凹弧面121與第一內凹弧面111有近似的作用;更進一步地,第一尖角131、第一弧形外凸部141增加了光線向外區折射,從而增加外區的照度。第二弧形外凸部142和第二尖角151將原本打在燈盤反光罩上的光線向內收攏,避免反射損失,提高整體照度。
[0027]其中,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