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大功率led光路散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功率led光路散熱組合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大功率led光路與液冷風冷散熱組合系統。
背景技術:
led作為一種新型的固態冷光源,具有體積小,壽命長,發光效率高,節能環保等優點。大功率led是近幾年來研究應用的熱點之一,尤其是大功率led芯片出現以后,大功率led應用于照明領域大有替代傳統照明的趨勢。但目前led仍然面臨驅動電源設計、光路設計和散熱設計方面的問題。
散熱方面,大功率led光源的傳熱是物質在溫度差作用下所發生的熱量傳遞過程,無論在一個物體內部或者一些物體之間,只要存在溫差,熱量就將以某一種或某幾種方式自發地從高溫處傳向低溫處。熱量傳遞有三種基本方式:熱傳導(導熱)、熱對流、熱輻射。與傳統光源相比,led的突出特點是體積小、結構緊湊、方便嵌入各種燈具,作為光源的載體,燈具的散熱設計對led發揮其優勢至關重要。若燈具的散熱效率設計較高,不但可以延長led的使用壽命,還可以減輕燈具的重量,拓展其應用范圍。反之,則會影響led優勢的發揮,甚至成為其應用的瓶頸。
我們目前知道的散熱方式通常有兩種:第一種是主動式散熱,即通過外加風扇、水冷或者熱管回路、微通道致冷、半導體致冷等強迫致冷的方法等來進行散熱,其特點是散熱效率高,散熱器體積小,結構緊湊;缺點是會增加額外的功耗,并且考慮到燈具有防護等級等要求,還會增加燈具設計的難度,該種散熱方式中現多以風冷(外加風扇)的方法較為常見,水冷散熱的方式由于燈具體積及結構的限制應用較少。第二種是被動式散熱,主要依靠空氣的自然對流,通過散熱片將熱源產生的熱量自然散發到空氣中,其散熱的效果與散熱片大小相關;這種方式結構簡單,但散熱效率比較低,但是對于照明系統來說,由于該種散熱方式容易和燈具結構相結合,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并且不需要額外的功耗,同時出于加工、材料成本,維護系數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所以使用被動散熱的整體成本相對較低,因此目前主流方向還是采取第二種方式,通過合理設計散熱器來最大限度的滿足照明系統的散熱要求,同時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
目前,燈具行業使用熱管散熱器對led光源(包括集成光源和模組光源)進行散熱的方式已經非常普遍,然而,隨著led光源功率的不斷提升,熱管散熱器技術如需滿足超大功率led光源散熱就只有增加熱管數量和散熱片面積來滿足,促使得熱管散熱器的長、寬、高及重量度都相應增加,進一步的影響到燈具的體積和整體成本等諸多方面。因此亟須研究一種全新的散熱方式以適應大功率led光源發展的需要。
以下對比文件公開了幾種通過液冷進行散熱的方式:
對比文件1:cn101986202a公開一種lcd投影機液冷散熱系統,包括光學主體,還包括密封所述光學主體并傳導所述光學主體產生熱量的密封體,所述密封體包括密封盒體、導熱裝置和連接所述導熱裝置的液冷散熱裝置;所述液冷散熱裝置包括液冷散熱器、冷卻液泵以及連接所述液冷散熱器和冷卻液泵的冷卻管路。
對比文件2:cn101986198a一種lcos投影機液冷散熱系統,包括光學主體,還包括密封所述光學主體并傳導所述光學主體所產生熱量進行散熱的密封體,所述密封體包括殼體和散熱裝置,所述殼體中設置與所述散熱裝置相適配的熱交換孔,所述散熱裝置置于所述熱交換孔中,包括吸熱器、液冷散熱器、連接吸熱器和液冷散熱器的冷卻管路以及設置在所述冷卻管路上的液泵。
上述兩項對比文件公開了兩種液冷散熱系統,但都是應用于投影機的散熱,由于大功率led燈具結構的限制,并不適用于大功率led燈具的散熱。
對比文件3:cn106151982a公開了一種大功率led液冷散熱系統,包括水泵、散熱器以及外表面布置有led光源模塊的熱沉模塊;熱沉模塊相對的兩側均設置有兩個進出口,其中一側的兩個進出口為第一進出口和第二進出口,另一側的兩個進出口為第三進出口和第四進出口;水泵的出口分別通過管道與熱沉模塊的第一進出口和第四進出口連接,所述熱沉模塊的第二進出口和第三進出口分別通過管道連接散熱器的進口,散熱器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水泵的進口。
上述對比文件3公開的大功率led液冷散熱系統相比傳統的風冷散熱,散熱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能耗上也較高。且該對比文件提供的液冷散熱系統只設置熱沉模組,熱沉模組可以將led的熱量傳導到熱沉內部,在循環水的作用下,將熱量帶走,對于大功率的led其散熱效率仍然有限。
此外,一款性能優異的大功率led燈具,其照射效果主要取決于其光路系統的設計,同時散熱也會對燈具的光照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通過光路系統與散熱系統的結合,提高聚光燈的使用壽命和光照效果,對led聚光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大功率led的光路與液冷風冷散熱組合系統,在提高散熱效率的同時,還能提高大功率led燈具的光照效果和使用壽命。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大功率led光路散熱組合系統,包括光路系統與散熱系統;
所述散熱系統為液冷風冷組合散熱系統,具體包括:吸熱裝置、液冷散熱器、風扇、液冷管路、液循環泵;
所述吸熱裝置的內部為空心結構并帶有導流槽,外部設吸熱裝置進液接口和吸熱裝置出液接口;
所述風扇固定安裝在液冷散熱器底部,組成液冷風冷散熱模塊,用于增加液冷散熱器的散熱降溫能力;
所述液冷散熱器設有密封的液循環管路,并設有散熱器進液接口和散熱器出液接口;
所述液循環泵為液泵與灌液箱一體的結構,包括液泵與灌液箱,所述灌液箱中設有超導液,所述液循環泵設有液泵出液接口和液泵進液接口;
所述液循環泵內還設有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超導液溫度,從而控制液泵的流量與風扇的轉速;
所述溫度傳感器也可以設置在吸熱裝置或液冷散熱器的進液接口或出液接口。
所述液循環泵、吸熱裝置、液冷散熱器之間依次通過若干液冷管路連接,所述液冷管路具體包括管路一、管路二、管路三;所述液循環泵與吸熱裝置之間通過管路一連接,所述管路一的一端對接液泵出液接口,另一端對接吸熱裝置進液接口;所述液循環泵與液冷散熱器之間通過管路二連接,所述管路二的一端對接液泵進液接口,另一端對接散熱器出液接口;所述吸熱裝置與液冷散熱器之間通過管路三連接,所述管路三的一端對接吸熱裝置出液接口,另一端對接液冷散熱器進液接口,組成一個密閉的循環回路。
工作時,液泵將灌液箱的超導液抽出并傳輸至吸熱裝置(動力源泉,使超導液流動);然后,超導液經過吸熱裝置將模組光源的熱量帶走并傳送至液冷散熱器,起到轉移模組光源熱量的作用;其次,經過吸熱裝置的熱液(超導液)通過液冷散熱器散熱降溫變成冷液,起到降溫作用,同時液冷散熱器在通過設置在其底部的風扇強制散熱后,其整體散熱能力提升80%左右;經過散熱后的冷液回流到液泵,如此循環,其實質就是一個液體循環散熱的過程。
進一步地,
所述液循環泵底部固定設置有液泵減震墊,用于減震、降噪。
進一步地,
所述吸熱裝置包括吸熱裝置主體和蓋板,吸熱裝置主體和蓋板兩者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吸熱裝置進液接口和吸熱裝置出液接口設置在蓋板上;吸熱裝置主體內設有凸臺圓柱體,所述導流槽為設置在蓋板內側的環形導流槽,所述凸臺圓柱體與環形導流槽相匹配,兩者相嵌后形成互聯互通的液體流道。一方面凸臺圓柱體和環形導流槽可增加腔體內的散熱面積,另一方面可將超導液進行分流,從而使超導液更加充分的帶走熱量。
進一步地,作為另一種優選方案,
上述吸熱裝置的蓋板內側的環形導流槽也可以設置成凹槽圓柱體,吸熱裝置主體內的凸臺圓柱體與蓋板內側的凹槽圓柱體形成互聯互通的液體流道。一方面凸臺圓柱體、凹槽圓柱體能增加腔體內的散熱面積,另一方面可將超導液進行分流,從而使超導液更加充分的帶走熱量。
進一步地,
所述液冷散熱器具體包括:液腔一、液腔二、循環管道及若干散熱片,循環管道的一端連接液腔一,其另一端連接液腔二,從而形成一個密封的液循環管路,所述若干散熱片緊密貼合在循環管道外側,優選地,所述散熱片為齒條狀大面積散熱片,所述液冷散熱器還設有散熱器進液接口和散熱器出液接口;所述散熱器進液接口和散熱器出液接口設置在液腔一的外壁上。
進一步地,
所述液冷散熱器可以采用單排或者多排(雙排、三排、n排)液冷散熱器,相對應地設置在液冷散熱器底部的風扇個數也對應遞增,可滿足不同功率散熱。
進一步地,
所述吸熱裝置也可以采用單排或多排吸熱裝置,所述多排吸熱裝置為多個吸熱裝置通過吸熱裝置進液接口、吸熱裝置出液接口依次串聯組成,以滿足不同功率的散熱需要。
進一步地,
所述液冷散熱器的循環管道可以為塑膠軟管或者金屬管道,所述金屬管道可以是鋁管或銅管等適用于傳熱的金屬管,也可以為塑膠軟管與金屬管道對接搭配的管道。
進一步地,
當所述液冷散熱器的循環管道設置成金屬管道時,可根據實際的需要設計成不同形狀的金屬循環管道;也可以設置成金屬管道與散熱翅片相嵌或者將金屬管或循環管道與型材散熱器相嵌的組合管道。
循環管道可根據液泵的揚程范圍加長,有利于循環冷液的散熱。
考慮到光路系統與散熱系統的工作過程中,超導液循環流動通過液冷散熱器和風扇的散熱,也會有部分導液帶有少量溫度,加長管道距離或設置循環管道,或將金屬管道與翅片組合,或將金屬管道與型材散熱器組合相嵌,都能從導液回路上散發一部分熱量,提升整套系統散熱能力。
進一步地,
所述光路系統包括:模組光源、擋光筒、光源透鏡組件、光源支架組件、光源固定板;
所述模組光源通過光源支架組件進行定限位并固定在光源固定板上,所述吸熱裝置設置在模組光源與光源固定板之間;所述擋光筒的一端對接光源支架組件,擋光筒另一端對接光源透鏡組件,形成光路系統;
在所述光源支架組件上設置有臺階,可保障擋光筒與光源支架組件對接后,無漏光。
用作成像燈光源時,模組光源的出光口至光源透鏡組件的透鏡平面距離為160±0.5mm(透鏡凸面朝光源方向),光圈距離透鏡平面距離25≤0.5mm,配以不同角度的透鏡組可以滿足不同角度的光斑成像。
用作聚光燈時,模組光源匹配不同尺寸菲涅爾透鏡或平凸鏡,形成光路可達到最佳光斑效果。
進一步地,
所述光路散熱組合系統還包括開關電源;驅動模塊;主控顯示模塊;所述驅動模塊及主控顯示模塊通過支架三與驅動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驅動安裝板通過支架二與光源固定板連接,所述開關電源,和液冷散熱器及風扇組成的液冷散熱模塊固定在支架二底部,從而實現驅動模塊,主控顯示模塊,與光路系統及散熱系統的連接。
進一步地,
所述支架二下面還設有底基板,所述底基板與支架二之間通過兩個支架一連接;底基板的后端與支架三連接;所述底基板上設有進風口,所述支架二上設有出風口,所述風扇的底端和頂端分別對應進風口、出風口。
進一步地,
所述主控顯示模塊包括后蓋板、控制主板、顯示模塊和若干插線接頭;控制主板、顯示模塊和若干插線接頭均以后蓋板為載體安裝固定在后蓋板上;支架三與后蓋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
當所述模組光源為多色模組光源時,在模組光源的出光口設置勻光片。
多色光源是指紅、綠、藍、白四種顏色芯片或者是紅、綠、藍、橙紅、深藍、琥珀、白七種顏色芯片封裝成一體,來達到所需色彩效果的光源。
本發明應用液冷散熱系統對led光源進行散熱,同時結合風冷散熱系統對led光源進行散熱,不僅可以提升散熱效率,同時,還能從很大程度上節省空間,減少設計成本。
本發明的吸熱裝置緊貼模組光源設置,能及時將模組光源散發的熱量吸收并傳送到液冷散熱器,將熱量及時散發。
本發明中風扇設置在液冷散熱器的下方,風扇將冷空氣從底基板的進風口吸入,通過液冷散熱器,進行熱交換之后,熱空氣從支架二的出風口排出;由于熱氣流是往上升的,因此能產生由上而下順氣流的主動式空氣流,將液冷散熱器管道上產生的熱量帶到空氣中,從而保障led光源模組產生的熱量能及時快速地散發。
在本發明中,擋光筒具有三個作用:1)防止漏光;2)隔絕光輻射的熱量,熱量通過光輻射出去,分擔散熱器散熱的壓力。
本發明提供的光路散熱組合系統各模塊之間相對獨立,便于拆裝檢修和維護。
本發明提供的光路散熱組合系統具有很好的散熱效率,能廣泛運用于大功率led成像燈及聚光燈中。
本發明是一種拆裝方便、方便檢修、高光效、低成本、散熱能力佳且使用壽命長的光路液冷風冷組合散熱系統。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立體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整體結構剖面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液冷風冷散熱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吸熱裝置的立體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吸熱裝置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1吸熱裝置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1液冷散熱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1雙排液冷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1液冷散熱器的循環管道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2液冷散熱器的循環管道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2吸熱裝置的剖面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2吸熱裝置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對比實施例風冷熱管散熱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上述附圖標記說明:
吸熱裝置101;吸熱裝置主體1011;凸臺圓柱體10111;密封圈1012;蓋板1013;凹槽圓柱體10131;環形導流槽10131’;螺釘1015;吸熱裝置進液接口1016;吸熱裝置出液接口1017;
風扇102;液冷散熱器103;液腔一1031;液腔二1032;循環管道1033;散熱片1034;金屬管道10331;散熱翅片10332;散熱器進液接口1035;散熱器出液接口1036;
管路一1041;管路二1042;管路三1043;
液循環泵105;液泵進液接口1051;液泵出液接口1052;液泵減震墊106;
模組光源201、擋光筒202、光源透鏡組件204、光源支架組件203、光源固定板205;
開關電源3;驅動模塊4;主控顯示模塊5;驅動安裝版401;
支架一601;支架二602;支架三603;底基板7;進風口701;
熱管散熱器1’;熱管散熱風扇2’;基板3’;加熱塊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發明進一步說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9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大功率led光路散熱組合系統,包括光路系統與散熱系統;
所述散熱系統為液冷風冷組合散熱系統,具體包括:吸熱裝置101、風扇102、液冷散熱器103、液冷管路104、液循環泵105;
本實施例中的吸熱裝置101的內部為帶有導流槽的空心結構,外部設吸熱裝置進液接口106和吸熱裝置出液接口107;具體包括:吸熱裝置主體1011和蓋板1013,吸熱裝置主體1011和蓋板1013兩者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012并通過螺釘1015固定連接,在蓋板上設置有吸熱裝置進液接口1016和吸熱裝置出液接口1017;在吸熱裝置主體1011內的凸臺圓柱體10111,凸臺圓柱體10111與設置在蓋板1013內側的凹槽圓柱體10131相匹配,兩者相嵌后形成互聯互通的液體流道,一方面凸臺圓柱體10111和凹槽圓柱體10131可增加腔體內的散熱面積,另一方面可將超導液進行分流,從而使超導液更加充分的帶走熱量。
風扇102固定安裝在液冷散熱器103底部,組成液冷風冷散熱模塊,用于增加液冷散熱器103的散熱降溫能力;
本實施例中的液冷散熱器103設有密封的液循環管路,液冷散熱器103具體包括:液腔一1031、液腔二1032、循環管道1033及若干散熱片1034,循環管道1033的一端連接液腔一1031,其另一端連接液腔二1032,從而形成一個密封的液循環管路,所述若干散熱片1034緊密貼合在循環管道1033外側,散熱片1034為齒條狀大面積散熱片,液冷散熱器1033還設有散熱器進液接口1035和散熱器出液接口1036;散熱器進液接口1035和散熱器出液接口1036設置在液腔一1031的外壁上。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液冷散熱器的循環管路1033設置成金屬管道10331與散熱翅片10332相嵌的形式。
當然,作為其他優選實施例,也可以為單純的塑膠軟管或鋁管、銅管等金屬管道或者為塑膠軟管與鋁管、銅管等金屬管道對接搭配的管道。
循環管道可根據液泵的揚程范圍加長,有利于循環冷液的散熱。考慮到光路系統與散熱系統的工作過程中,超導液循環流動通過液冷散熱器和風扇的散熱,也會有部分導液帶有少量溫度,加長管道距離或設置循環管道,或將金屬管道與翅片組合,或將金屬管道與型材散熱器組合相嵌,都能從導液回路上散發一部分熱量,提升整套系統散熱能力。
液循環泵105為液泵與灌液箱一體的結構,包括液泵與灌液箱,所述灌液箱中設有超導液,液循環泵105設有液泵進液接口1051和液泵出液接口1052;液循環泵105內還設有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超導液溫度,從而控制液泵與風扇102的轉速;溫度傳感器與主控模塊連接;
液循環泵105、吸熱裝置101、液冷散熱器103之間依次通過若干液冷管路連接,液冷管路具體包括管路一1041、管路二1042、管路三1043;液循環泵105與吸熱裝置101之間通過管路一1041連接,管路一1041的一端對接液泵出液接口1052,另一端對接吸熱裝置進液接口1016;液循環泵105與液冷散熱器103之間通過管路二1042連接,管路二1042的一端對接液泵進液接口1051,另一端對接散熱器出液接口1036;吸熱裝置101與液冷散熱器103之間通過管路三1043連接,管路三1043的一端對接吸熱裝置出液接口1017,另一端對接液冷散熱器進液接口1035,組成一個密閉的循環回路。
工作時,液泵將灌液箱的超導液抽出并傳輸至吸熱裝置101(動力源泉,使超導液流動);然后,超導液經過吸熱裝置101將模組光源201的熱量帶走并傳送至液冷散熱器103,起到轉移模組光源201熱量的作用;其次,經過吸熱裝置101的熱液(超導液)通過液冷散熱器103散熱降溫變成冷液,起到降溫作用,同時液冷散熱器103在通過設置在其底部的風扇102強制散熱后,其整體散熱能力提升80%左右;經過散熱后的冷液回流到液泵,如此循環,其實質就是一個液體循環散熱的過程。
本實施例中液循環泵105底部固定設置有液泵減震墊106,用于減震、降噪。
本實施例中的液冷散熱器103可以采用單排或者多排(雙排、三排、n排)液冷散熱器。如圖8所示,雙排液冷散熱器即相對應地設置在液冷散熱器103底部的風扇102個數也遞增為兩個;以此類推,可以采用三排或n排的液冷散熱器,以滿足不同功率散熱。
本實施例中的吸熱裝置101也可以采用單排或多排吸熱裝置,所述多排吸熱裝置為多個吸熱裝置101通過吸熱裝置進液接口1016、吸熱裝置出液接口1017依次串聯組成。
本實施例中的光路系統包括:模組光源201、擋光筒202、光源透鏡組件204、光源支架組件203、光源固定板205;
模組光源201通過光源支架組件204進行定限位并固定在光源固定板205上,吸熱裝置101設置在模組光源201與光源固定板205之間;擋光筒202的一端對接光源支架組件203,擋光筒204另一端對接光源透鏡組件204,形成光路系統;
在光源支架組件204上設置有臺階,可保障擋光筒與光源支架組件對接后,無漏光。
用作成像燈時,模組光源的出光口至光源透鏡組件的透鏡平面距離為160±0.5mm(透鏡凸面朝光源方向),光圈距離透鏡平面距離25≤0.5mm,配以不同角度的透鏡組可以滿足不同角度的光斑成像。
用作聚光燈時,模組光源匹配不同尺寸菲涅爾透鏡或平凸鏡,形成光路可達到最佳光斑效果。
本實施例提供的光路散熱組合系統還包括:開關電源3;驅動模塊4;主控顯示模塊5;驅動模塊4及主控顯示模塊5通過支架三603與驅動安裝板401固定連接,驅動安裝板401通過支架二602與光源固定板205連接,開關電源3,和液冷散熱器103及風扇102組成的液冷散熱模塊固定在支架二602底部,從而實現驅動模塊4,主控顯示模塊5,與光路系統及散熱系統的連接。
支架二602下面還設有底基板7,底基板7與支架二602之間通過兩支架一601進行限位連接;底基板7的后端與支架三603連接;底基板7上設有進風口701,支架二602上設有出風口6021,風扇102的底端和頂端分別對應進風口701、出風口6021。
主控顯示模塊5包括后蓋板、控制主板、顯示模塊和若干插線接頭;控制主板、顯示模塊和若干插線接頭均以后蓋板為載體安裝固定在后蓋板上;支架三603與后蓋板固定連接。
模組光源201為多色模組光源時,可在模組光源的出光口設置勻光片。
本實施例應用液冷散熱系統對led光源進行散熱,同時結合風冷散熱系統對led光源進行散熱,不僅可以提升散熱效率,同時,還能從很大程度上節省空間,減少設計成本。
吸熱裝置101緊貼模組光源201設置,能及時將模組光源201散發的熱量吸收并傳送到液冷散熱器103,將熱量及時散發。
本實施例中風扇102設置在液冷散熱器103的下方,風扇102將冷空氣從底基板7的進風口701吸入,通過液冷散熱器103,進行熱交換之后,熱空氣從支架二602的出風口6021排出;由于熱氣流是往上升的,因此能產生由上而下順氣流的主動式空氣流,將液冷散熱器103管道上產生的熱量帶到空氣中,從而保障led光源模組產生的熱量能及時快速地散發。
在本實施例中,擋光筒202具有三個作用:1)防止漏光;2)隔絕光輻射的熱量,熱量通過光輻射出去,分擔散熱器散熱的壓力。
本實施例提供的光路散熱組合系統各模塊之間相對獨立,便于拆裝檢修和維護。
本實施例提供的光路散熱組合系統具有很好的散熱效率,能廣泛運用于大功率led成像燈及聚光燈中。
本實施例是一種拆裝方便、方便檢修、高光效、低成本、散熱能力佳且使用壽命長的光路液冷風冷組合散熱系統。
實施例2
如圖10-1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
當循環管路1033采用鋁管或銅管等金屬管道時,可根據實際的需要,設置成如圖10所示的不同形狀的金屬循環管道;或者,將金屬管或循環管路與型材散熱器相嵌的組合管道。
實施例1中吸熱裝置101的蓋板1013內側的凹槽圓柱體10131也可以設置成環形導流槽10131’,吸熱裝置主體1011內的凸臺圓柱體10111與蓋板1013內側的環形導流槽10131’形成互聯互通的流道。一方面凸臺圓柱體10111、環形導流槽10131’能增加腔體內的散熱面積,另一方面可將超導液進行分流,從而使超導液更加充分的帶走熱量。相比實施例1中的凹槽圓柱體10131,環形導流槽10131’更能突顯導液進入吸熱裝置101內的導流作用。
對比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風冷熱管散熱系統,如圖13所示,具體包括:熱管散熱器1’;熱管散熱風扇2’、基板3’和加熱塊4’。所述熱管散熱器由散熱片和熱管組成,熱管的一端嵌入基板3’中,基板3’設置在加熱塊4’下面,熱管散熱風扇2’設置在熱管散熱器1’下面。
加熱塊4’靠基板3’和嵌入基板3’的熱管將熱量傳導到另一端,熱管散熱風扇2’在另一端的散熱片底部強制散熱。
將上述對比實施例與本發明的實施例1進行散熱能力測試,具體的測試條件、測試工具及測得的數據如表1、表2:
表1對比實施例的風冷熱管散熱系統的散熱能力數據情況表
表2實施例1的液冷風冷組合散熱系統的散熱能力數據情況表
結論:
加熱塊的溫度t1與環境溫度t2的溫差越小,則表示散熱越快,即散熱系統的散熱能力越好;從表1和表2中的數據對比可以得知:
表1對比實施例的風冷熱管散熱系統的溫度差在35℃左右,表2本發明實施例1的液冷風冷組合散熱系統的溫度差在30℃左右,顯然,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液冷風冷組合散熱系統的散熱能力高于對比實施例提供的風冷熱管散熱系統。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