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流車,尤其涉及一種設有前燈的純電動物流車。
背景技術:
物流車由底盤和安裝在地盤上的車廂構成。在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103611952、公告號為CN105015556A、名稱為“帶嵌入式駕駛室的連接界面的物流車”的專利文件中即公開了一種現有的物流車。底盤的前方設有駕駛室,駕駛室的前方設有前燈。現有的物流車前燈由于沒有解決散熱問題,所以不能夠采用LED燈作為前燈,只能采用高耗電、使用壽命短的鹵素燈、疝氣燈作為光源,故存在能耗高、使用壽命短的不足;另外車廂同底盤之間的隔振效果差,容易損壞車廂內的物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廂同底盤之間的隔振效果好的設有前燈的純電動物流車,解決了現有的汽車前燈能耗高、使用壽命短和車廂的隔振效果差的問題。
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設有前燈的純電動物流車,包括底盤和車輪,所述底盤的前端設有前燈后端設有可拆卸下的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燈為LED燈,所述底盤的前端設有燈罩和前端開口的外殼,所述外殼和燈罩圍成光源容置腔,所述光源容置腔內設有透光罩、內柱、電源引入頭和驅動所述前燈的驅動器,所述燈罩設有進風口,所述外殼設有出風口,所述透光罩和內柱圍成氣腔,所述前燈通過所述內柱懸置在所述氣腔內,所述內柱的外端同所述電源引入頭固接在一起,所述電源引入頭同所述驅動器電連接在一起,所述電源引入頭和所述外殼可拆卸連接在一起,所述氣腔內充有散熱氣體,所述車廂通過減震結構支撐在所述底盤上。使用時LED燈產生的熱量主要經透光罩內的散熱氣體散失到外殼和燈罩所圍成的空間內,然后從進風口和出風口中散失掉。通過氣體進行散熱,無需散熱器,使得電源引入頭和透光罩能夠直接連接在一起(即搭接在一起),為結構緊湊性的實現奠定了基礎;氣體散熱均勻性好。而前端通常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才開啟,汽車行駛時產生的風經進風口進入流過前燈后從出風口流出,從而使得前燈散失到外殼內的熱量能夠及時快速地散失掉,從而使得LED作為前燈得以實現。如果外殼和燈罩采用現有的封閉結構形式、則不能夠滿足散熱要求、要滿足散熱要求則需要配備散熱器,從而導致結構不緊湊且不利于車的輕量化。車廂通過減振結構同底盤進行連接,隔振效果好。
作為優選,所述氣腔內的氣壓大于1個標準大氣壓,所述內柱設有同所述氣腔連通的氣道、具有開啟位插孔的密封頭、驅動密封頭密封住所述氣道的第一彈簧、插接在開啟位插孔中的定位銷、浮室和依靠所述氣腔內的氣體的壓力作用而移動并驅動定位銷從開啟位插孔中拔出的活塞,所述活塞密封滑動連接在所述浮室內,所述活塞將所述浮室分割為密封腔和同所述氣腔連通的開放腔,所述開放腔位于所述活塞朝向所述定位銷一側。前燈制作過程中當氣腔內的氣壓達到設定值時,密封頭能夠自動封閉氣道,充氣時方便,內部氣壓值的準確性高。定位銷可以依靠定位銷和活塞的自重或其它力而插入到開啟為插孔中。
作為優選,所述密封頭的移動方向同所述氣道的延伸方向交叉,所述氣道設有沿氣道周向延伸的供所述密封頭插入的環形卡槽,所述卡槽通過側壁同所述密封頭密封連接。所述密封頭的移動方向同所述氣道的延伸方向交叉,充氣時的氣壓對密封頭合攏時的干擾小、密封頭能夠更加及時快速地將氣道隔斷、隔斷及時則氣腔內的氣壓的準確性高、氣壓準確則能夠使得燈泡的散熱效果更為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有效地防止密封頭脫開,可靠性好。
作為優選,所述卡槽內設有彈性的儲膠罐,所述卡槽的側壁設有沿所述氣道的周向延伸的環形密封槽,所述儲膠罐設有同所述密封槽連通的出膠嘴。當密封頭合攏時,密封頭會擠壓儲膠罐而使得膠流入到密封槽中,密封槽中的膠固化后將密封頭同內柱密封固接在一起。能夠使得密封頭更為可靠地將氣道隔斷。能夠防止產生漏氣現象,漏氣則會影響燈泡的散熱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卡槽的外側壁,所述卡槽的內側壁設有密封圈。能夠防止密封膠固化時產生的氣體流入到充氣腔內。如果固化時產生的氣體進入氣腔則會影響散熱氣體的純度,散熱氣體純度下降則會導致散熱效果下降。故該技術方案能夠使得前燈的散熱穩定性好。
作為優選,氣道處于開啟狀態時,所述儲膠罐和密封頭分布在卡槽沿密封頭的移動方向的兩端。能夠保證膠不溢流到氣腔中而影響氣腔中散熱氣體的純度。
作為優選,所述浮室設有驅動所述定位銷插入到所述開啟位插孔中的第二彈簧。能夠提高制作時的方便性。如果依靠自重插入則制作時必須使定位銷和活塞位于開啟位插孔的上方。
作為優選,所述前燈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通過連接架連接于所述內柱的內端,所述基板同所述內柱之間斷開,所述前燈安裝于所述基板,所述氣道內端的開口方向線經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設有同所述氣道內端對齊的泄壓孔。基板通過連接架同內柱進行連接,既能夠避免前燈熱量傳遞給內柱的量、同時內柱也不影響前燈的散熱。既能夠保證燈泡的重心和幾何中心基本重合、以防止燈泡連接于燈座時產生沿電源引入頭軸向的扭曲力而導致連接螺紋產生偏磨,又能夠避免給透光罩內充氣時氣流的沖擊力直射向基板而產生電器不良現象和機械連接的松動。
作為優選,所述外殼設有卡接孔,所述燈罩設有卡接頭,所述燈罩通過所述卡接頭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內同所述外殼可拆卸連接在一起,所述卡接頭包括一對彈性卡片,所述一對彈性卡片之間設有形變間隙。組裝拆卸外殼和燈罩時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減震結構包括豎置的阻尼油缸和套設在阻尼油缸上的減震彈簧,所述阻尼油缸包括同所述車廂連接在一起的阻尼油缸缸體和設置于阻尼油缸缸體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過活塞桿同所述底盤連接在一起,所述減震彈簧的一端同所述活塞桿連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阻尼油缸缸體連接在一起,所述阻尼油缸缸體內還設有第二活塞和分離板,所述分離板和第一活塞之間形成第一油腔,所述分離板和第二活塞之間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間設有驅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產生對向移動的電磁力吸合機構,所述分離板設有連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連通孔,所述連通孔鉸接有朝向第二油腔單向開啟的門板和設有使門板關閉上的門板復位機構,所述門板設有若干貫穿門板的主阻尼通道,所述連通孔內設有速度傳感器;當所述速度傳感器檢測到油從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時、所述電磁力吸合機構停止驅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對向移動,當所述速度傳感器檢測到油從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時、所述電磁力吸合機構驅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對向移動。該技術方案的具體減震過程為:當受到振動而導致減震彈簧收縮時,減震彈簧驅動活塞桿驅動第一活塞移動而使得第一油腔縮小,第一油腔縮小驅動阻尼油缸內的油經窗口從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此時門板被推開使得油流經窗口時門板不對油產生阻尼作用且電磁力吸合機構失去對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固定作用使得第二活塞能夠相對于第一活塞自由移動,從而實現了阻尼作用較小而不會導致減震彈簧收縮受阻、也即彈簧能夠及時收縮而降低彈簧收縮行程顛簸,彈簧收縮行程結束后在門板復位機構的作用下,門板重新阻攔在窗口內。然后彈簧伸長復位而釋放能量,伸長的結果導致阻尼油缸缸體和第一活塞產生分離運動使得第二油腔縮小而第一油腔變大,使得阻尼油缸內的油經窗口從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此時電磁力吸合機構將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固定住保持相對位置不變且門板不能夠被推開、使得油能夠在整個彈簧收縮行程中從主阻尼通道通過而產生摩擦阻尼消能,從而降低彈簧伸長行程顛簸。
作為優選,所述主阻尼通道內穿設有阻尼桿,所述阻尼桿球面配合卡接在所述主阻尼通道內,所述阻尼桿設有支阻尼通道。油流過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時將振動能量轉變為熱能而消耗掉的同時會產生阻尼桿的晃動,阻尼桿晃動也會起到將振動能量轉變為熱能而消耗掉的作用。如果振動較小而而只有油的晃動,油晃動時阻尼桿產生晃動也能吸能,設置阻尼桿能夠提高對低幅振動的吸收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阻尼桿的兩端都伸出所述門板,所述阻尼桿的兩個端面都為球面。能夠使得油接受到非阻尼油缸缸體軸向的振動時也能夠驅動阻尼桿運行而吸能。吸能效果好。
作為優選,所述阻尼桿為圓柱形,所述阻尼桿的兩個端面上都設有若干沿阻尼桿周向分布的增阻槽。能夠提高阻尼桿同油的接觸面積,以提高吸能效果和感應靈敏度。
作為優選,所述門板復位機構為設置于門板的轉軸上的扭簧。
作為優選,所述電磁力吸合機構包括設置于第一活塞的電磁鐵和設置于第二活塞的同電磁鐵配合的鐵磁性材料片。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油腔的內徑大于第二油缸的內徑。在彈簧伸長的過程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位移相同,此時第一油腔增大的容積大于第二油腔縮小的容積,從而使得第一油腔相對于第二油腔產生負壓,產生負壓的結果為油更為可靠地經門板流向第一油腔,從而更為可靠地降低彈簧伸長行程顛簸。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將外殼和燈罩圍成的光源容置腔設置進風口和出風口,能夠借助汽車行駛時產生的風對前燈進行散熱,散熱效果好;前燈通過散熱氣體散熱,能夠降低LED產生的熱量對驅動器的影響,散熱均勻性好;利用LED作為光源,節能且使用壽命長;制作過程中能夠方便地使氣腔內的氣壓為設定值;車廂的隔振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內柱連接上前燈時的示意圖。
圖4為圖3的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內柱連接上透光罩時的示意圖。
圖6為氣腔內的氣壓達到設定值時的示意圖。
圖7為圖6的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為裝配上驅動器時的示意圖。
圖9為圖2的D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0為減震結構的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內柱1、驅動器安裝凹坑11、導線12、氣道13、氣道的外端131、氣道內端132、卡槽133、密封圈134、密封槽135、外翻邊14、密封頭15、第一彈簧151、開啟位插孔152、儲膠罐16、出膠嘴161、浮室17、密封腔171、開放腔172、定位銷18、活塞181、第二彈簧182、基板2、連接架21、泄壓孔22、前燈23、密封腔體4、驅動器5、電源引入頭6、外殼7、卡接孔71、出風口72、透光罩73、燈罩3、卡接頭31、彈性卡片311、形變間隙312、進風口32、底盤10、車輪101、光源容置腔10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一種設有前燈的純電動物流車,包括底盤10。底盤10設有車輪101。底盤10的后端設有車廂103。車廂103通過減振結構9支撐在底盤10上。底盤10的前端設有外殼7、前燈23和燈罩3。燈罩3和外殼7連接在一起形成光源容置腔102。前燈23位于光源容置腔102內。
參見圖2,光源容置腔102內還設有內柱1、基板2、透光罩73、驅動器5和電源引入頭6。外殼7的內表面設有發光層。燈罩3設有進風口32。外殼7設有出風口72。
內柱1的外端設有驅動器安裝凹坑11。驅動器安裝凹坑11中設置有導線12和氣道13。氣道的外端131突出于驅動器安裝凹坑11的底壁。內柱1外端設有環形的外翻邊14。氣道13內設有密封頭15。氣道13是通過密封頭15封閉住的。
基板2為導熱材料制作而成,具體為鋁板。基板2為圓形。內柱1的中心線和基板2的中心線的夾角為0°也即平行。基板2同內柱1之間斷開。基板2的一側通過連接架21同內柱1的內端連接在一起。氣道內端132的出口方向線經過基板2,本實施例中氣道內端132的出口方向線即為內柱1的中心線。基板2設有同氣道內端132對齊的泄壓孔22。內柱1內端沿中心線方向即圖中E向的投影全部位于基板2上。內柱1內端沿中心線方向的投影面積小于基板1的面積。前燈23為LED燈。前燈23安裝在基板2遠離內柱的一側。前燈23同導線12是電連接在一起的。
透光罩73的外表面設有光擴散層31。透光罩73和外翻邊14通過密封件密封連接在一起形成氣腔4。內柱1的內端位于氣腔4中使得LED23懸置在氣腔4內。氣腔4內填充有分子量為20以下的散熱氣體。氣腔4內的氣壓為2個標準大氣壓。氣腔4內的氣壓只要為1.6到2.5個大氣壓則散熱效果最好,壓力偏大或偏小都會使散熱效果降低。
驅動器5位于驅動器安裝凹坑11中。驅動器5的輸出端同導線12連接在一起而實現同前燈23即LED的電氣連接。驅動器5的輸入端同電源引入頭6連接在一起。
電源引入頭6為螺口燈頭。電源引入頭6同時套設在驅動器5和透光罩73的開口端上。透光罩73同電源引入頭6搭接并固定在一起。電源引人頭6同外殼7螺紋連接在一起。
制作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法為:
參見圖1,第一步、制作出具有車輪101的底盤10,將外殼7安裝在底盤10的前端設定部位。
參見圖3,第二步、制作出內柱1,將前燈23封裝到基板2上,將基板2通過連接架21連接到內柱1的內端。
參見圖4,氣道13設有卡槽133。卡槽133為沿氣道13周向延伸的環形槽。卡槽133的徑向一端內設有彈性的儲膠罐16。儲膠罐16設有出膠嘴161。密封頭15位于卡槽133的徑向另一端。密封頭15為沿圖中左右方向移動的。氣道13的延伸方向為圖中上下方向。卡槽133的內側壁設有密封圈134。密封圈134沿氣道13的周向延伸。卡槽133的外側壁設有密封槽135。密封槽135為沿氣道13的周向延伸的環形結構。密封槽135同出膠嘴161連通。
內柱1內還設有浮室17、第一彈簧151、定位銷18、活塞181和第二彈簧182。密封頭15設有開啟位插孔152。定位銷18的一端插在開啟位插孔152中、另一端同活塞181連接在一起。定位銷18插在開啟位插孔152中時,密封頭15同氣道13錯開,也即氣道13是開啟的。活塞181密封滑動連接在浮室17內。活塞181將浮室17分割為密封腔171和開放腔172。開放腔172同氣腔4(參見圖1)是連通的。開放腔172位于活塞181朝向定位銷18的一側。第二彈簧182位于密封腔171中,定位銷18是在第二彈簧182的驅動下插入到開啟位插孔152中的。
參見圖5,第三步、將芯1內端穿設到透光罩73內使得前燈23懸置在透光罩73內,將外翻邊14同透光罩73通過密封膠密封連接在一起,透光罩73和內柱1圍成氣腔4。
第四步、經氣道13對氣腔4進行抽真空到設定的真空度;
參見圖6,第五步、經氣道13將散熱氣體注入到氣腔4內。當氣腔4內的壓力上升到設定值(本實施例為2個大氣壓)時
參見圖7,氣腔內的氣體進入開放腔172對活塞181產生的推力克服第二彈簧182的彈力使得定位銷18從開啟位插孔152中拔出,第一彈簧151驅動密封頭15朝向氣道13移動而插入到卡槽133中,密封頭15通過密封圈134同卡槽133的內側壁密封連接在一起,密封頭15還擠壓儲膠罐16使得儲膠罐內的密封膠經出膠嘴161流出到密封槽135中,密封槽135中的密封膠固化后將密封頭15同卡槽133的外側壁密封并固接在一起,使得密封頭15將氣道13隔斷,隔斷的結果為氣腔4形成一個封閉的腔體。
參見圖6,除去氣道13外端的多出的部分。
參見圖8,第六步、將驅動器5安裝到驅動器安裝凹坑11中。驅動器5的輸出端同導線12連接在一起而實現同前燈23的電氣連接。
參見圖2,第七步、將電源引入頭6同時套設在驅動器5和透光罩73的開口端上。透光罩73同電源引入頭6粘接在一起。驅動器5的輸入端同電源引入頭6連接在一起。
第八步、將電源引入頭6螺紋連接到外殼7內;
第九步、將燈罩3同外殼7連接在一起。
參見圖9,外殼7的開口端設有若干卡接孔71,燈罩3的開口端設有若干卡接頭31。卡接頭31包括一對彈性卡片311。一對彈性卡片311之間設有形變間隙312。裝配時使卡接頭31同卡接孔71對齊,然后合攏燈罩3和外殼7,移動彈性卡片311合攏而進入到卡接孔71后再彈開、從而可拆卸地卡接在卡接孔71中而實現燈罩3和外殼7的可拆卸連接。
參見圖2,使用過程中,當車輛行駛時,產生的風經進風口32流入而從出風口72流出,起到增加散熱效果的作用。
參見圖10,減震結構9包括豎置的阻尼油缸91和套設在阻尼油缸上的減震彈簧92。阻尼油缸91包括阻尼油缸缸體911。阻尼油缸缸體911同車廂103連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體911內設有第一活塞912。第一活塞912通過活塞桿913同底盤10連接在一起、具體為活塞桿913同底盤10焊接在一起。減震彈簧92的一端同活塞桿913固接在一起、另一端同阻尼油缸缸體911固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體911內還設有第二活塞914和分離板94。分離板94和阻尼油缸缸體911固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體911和第一活塞912之間形成第一油腔915。分離板94和第二活塞914之間形成第二油腔916。第一油腔915的內徑大于第二油腔916的內徑。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沿上下方向分布。分離板94設有連通孔941。連通孔941連通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
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之間設有電磁力吸合機構95。電磁力吸合機構95包括電磁鐵951和鐵磁性材料片952。電磁鐵951設置于第一活塞912上。鐵磁性材料片952設置于第二活塞914上。
連通孔941設有門板942。
參見圖11,門板942通過門軸9421鉸接在連通孔941內。分離板94設有門板復位機構。門板復位機構為設置于門板的轉軸上的扭簧。門板942僅能朝向第二油腔916單向開啟。連通孔941內設有速度傳感器96。門板942設有若干貫穿門板的主阻尼通道9422。主阻尼通道9422內穿設有阻尼桿9423。阻尼桿9423球面配合卡接在主阻尼通道9422內。阻尼桿9423設有支阻尼通道9424。阻尼桿9423的兩端都伸出門板942。阻尼桿9423的兩個端面都為球面。阻尼桿9423為圓柱形。
參見圖12,阻尼桿9423的兩個端面上都設有若干沿阻尼桿周向分布的增阻槽9425。
參見圖1、圖10、圖11和圖12,使用時,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內填充油等液體。當受到沖擊而導致減震彈簧92收縮時,減震彈簧92驅動活塞桿913驅動第一活塞912移動而使得第一油腔第一油腔915縮小,第一油腔915縮小驅動油經連通孔941從第一油腔915流向第二油腔916、油的該流向被速度傳感器96檢測到,速度傳感器96通過控制系統控制電磁鐵951失電、從而使得電磁力吸合機構95失去對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的固定作用(即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能夠產生相對移動),油流過連通孔941時將門板942推開使得油流經連通孔941直通而進入第二油腔916(即門板942不對油產生阻尼作用),從而實現了阻尼作用較小而不會導致減震彈簧收縮受阻、也即彈簧能夠及時收縮而降低彈簧收縮行程顛簸,彈簧收縮行程結束后在門板復位機構97的作用下(即由于門板保持向下傾斜且密度大于油)而自動轉動而關,門板942重新阻攔在連通孔941內。然后減震彈簧92伸長復位而釋放能量,伸長的結果導致阻尼油缸缸體911和第一活塞912產生分離運動使得第二油腔916縮小而第一油腔915變大,使得油經連通孔941從第二油腔916流向第一油腔915、油的該流向被速度傳感器96檢測到,速度傳感器96通過控制系統控制電磁鐵951得電、電磁鐵951產生磁力從而使得電磁力吸合機構95將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固定住且壓緊在油上,油該方向流道時門板942不能夠被推開、使得油能夠在整個彈簧收縮行程中門板942產生摩擦阻尼現象而吸能、從而降低彈簧伸長行程顛簸。
門板的阻尼吸能減震過程為:油流經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和阻尼桿晃動將振動能量轉變為熱能而消耗掉。如果振動較小而不足以促使盲孔變形時,此時只有油的晃動,油晃動時阻尼桿產生晃動而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