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球泡燈,尤其涉及一種免打膠、免定位、防轉,適合人工組裝或自動化組裝,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燈罩與燈杯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燈罩及燈杯的連接方式一般是通過單純的扣合連接在一起,例如在燈罩的邊緣上設置凹部或彈性鉤體,在燈杯的邊緣上設置與其相對應的凸部或凹部,從而使兩者快速地扣合連接。然而,上述這種方式在扣合前需要對燈罩進行定位,并且這只是對燈罩及燈杯的中心軸方向進行限位,在連接后,所述燈罩仍然能夠自轉;若要使燈罩與燈杯完全固定,則需要對燈罩進行打膠固定;但是,上述這些操作會使球泡燈組裝復雜化,不利于自動化生產,更會降低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燈罩與燈杯的安裝結構,具有免打膠、免定位、防轉的優點,適合人工組裝或自動化組裝,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燈罩與燈杯的安裝結構,燈罩的下邊緣周向設有齒位,燈杯的上邊緣內側周向設有卡位,所述齒位與所述卡位卡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燈罩的下邊緣周向設置齒位,在燈杯的上邊緣內側周向設置卡位,通過齒位與卡位卡合的形式使所述燈罩與燈杯結合,由于任一齒位與任一卡位都可以組合,因此,在安裝燈罩時,無需要對燈罩進行定位,在安裝燈罩后齒位與卡齒的相互嚙合又可以防止燈罩自轉,免去打膠的步驟,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適合人工組裝或自動化組裝,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較佳地,所述燈杯的上邊緣內側向內延伸出若干肋條,相鄰兩所述肋條之間形成所述卡位,所述齒位的根部之間相間距一容置所述肋條的間隙。通過設置所述肋條,所述肋條可以插接于兩所述齒位之間,從而在安裝后有效地限定所述燈罩的位置,達到防轉的目的。
具體地,所述齒位的頂部兩側設有引導所述肋條插于兩所述齒位之間的導向斜面。設置所述導向斜面可以使所述燈罩在任意角度都能與所述燈杯直接結合,免去安裝前定位的步驟。
具體地,所述肋條的頂部兩側設有與所述導向斜面配合的配合斜面。
較佳地,所述燈杯包括外套及內環,所述外套與內環之間形成安裝槽,所述肋條設置于所述安裝槽,以使所述卡位形成于所述安裝槽內。
較佳地,所述燈罩的下邊緣的外側周向地設有呈向外延伸的凸筋,所述燈杯的上邊緣內側周向設有卡扣,所述卡扣與所述凸筋扣合。通過設置所述凸筋及所述卡扣,可以使所述燈罩與所述燈杯快速扣合,從而實現所述燈罩與燈杯的快速連接,有利于自動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燈罩與燈杯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燈罩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燈杯的結構圖。
圖4是圖2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圖3中B部分的放大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燈罩與燈杯的剖視圖。
圖7是圖6中C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的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燈罩1與燈杯2的安裝結構,所述燈罩1的下邊緣周向設有齒位11,所述燈杯2的上邊緣內側周向設有卡位21,所述齒位11與所述卡位21卡合。
再請參閱圖3至圖5,所述燈杯2包括外套22及內環23,所述內環23位于所述外套22的內部上方處,所述外套22與內環23之間形成圓環形的安裝槽24,在所述燈杯2的安裝槽24的內側向內延伸出若干肋條25,所述肋條25位置于所述安裝槽24內,相鄰兩所述肋條25之間形成所述卡位21,以使所述卡位21也位于所述安裝槽24內。所述齒位11的根部之間相間距一容置所述肋條25的間隙12。通過設置所述肋條25,所述肋條25可以插接于兩所述齒位11之間,從而在安裝后有效地限定所述燈罩1的位置,達到防轉的目的。所述齒位11的頂部兩側設有引導所述肋條25插于兩所述齒位11之間的導向斜面11a。所述肋條25的頂部兩側設有與所述導向斜面11a配合的配合斜面25a。設置所述導向斜面11a可以使所述燈罩1在任意角度都能與所述燈杯2直接結合,免去安裝前定位的步驟。
再如圖6及圖7所示,所述燈罩1的下邊緣的外側周向地設有呈向外延伸的凸筋13,所述燈杯2的上邊緣內側周向設有卡扣26,所述卡扣26與所述凸筋13扣合。通過設置所述凸筋13及所述卡扣26,可以使所述燈罩1與所述燈杯2快速扣合,從而實現所述燈罩1與燈杯2的快速連接,有利于自動化生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燈罩1的下邊緣周向設置齒位11,在燈杯2的上邊緣內側周向設置卡位21,通過齒位11與卡位21卡合的形式使所述燈罩1與燈杯2結合,由于任一齒位11與任一卡位21都可以組合,因此,在安裝燈罩1時,無需要對燈罩1進行定位,在安裝燈罩1后齒位11與卡齒的相互嚙合又可以防止燈罩1自轉,免去打膠的步驟,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適合人工組裝或自動化組裝,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