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照明裝置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液晶顯示裝置由于其使用的液晶面板自身不發光,因此另外需要作為照明裝置的背光源裝置,背光源裝置根據其機構的不同大致分為直下型和邊光型。其中作為邊光型的背光源裝置的一例,已知下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背光源裝置。在該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構成,具有:箱體;導光板,其收納于箱體且整體上呈方形;光源,其配置成與導光板的側面相對并接近;以及支撐構件,其設置于箱體內并用于定位導光板,導光板在導光板的一端以變動自如的方式開放的狀態下收納于箱體。根據專利文獻1,為了使導光板向光源方向的熱膨脹導致的伸展變小,而在導光板的最佳位置設置切口,從而能夠將針對導光板的約束力最佳化,能夠控制熱變形時導光板的移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2-164507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上述專利文獻1是以設為方形的導光板為前提的,這種導光板由于外周端面具有相互正交的2個邊,因此在要實現沿著其板面的方向的定位的情況下,通過將上述2個邊用作定位的基準,能夠容易地實現高精度的定位。然而,在導光板的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的端面的構成的情況下,將該曲線狀的端面用作定位的基準是困難的,因此定位精度往往會變低。
本發明是基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光學構件的定位精度下降。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照明裝置具備:光源;光學構件,其呈片狀,用于對來自上述光源的光賦予光學作用,外周端面至少包括平面形狀設為曲線狀的曲線狀端面;定位部,其用于在沿著上述光學構件的板面的方向定位上述光學構件,包括定位孔和定位突部,上述定位孔在厚度方向貫通上述光學構件,上述定位突部穿過上述定位孔而抵接到上述定位孔的內面;以及轉動限制部,其限制上述光學構件以上述定位部為中心的轉動,包括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光學構件側凸部,并包括抵接部,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是使上述光學構件的上述外周端面在上述光學構件的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凹部,上述光學構件側凸部是從上述光學構件的上述外周端面在上述光學構件的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凸部,上述抵接部抵接到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上述光學構件側凸部。
這樣,從光源發出的光被呈片狀的光學構件賦予光學作用且向外部出射。通過使定位突部穿過構成定位部的定位孔,從而可實現光學構件在沿著其板面的方向的定位。
在此,例如在定位孔設為圓形的情況或在定位孔與定位突部之間產生了間隙的情況下,光學構件有可能以定位部為中心轉動而產生位置偏差。對此,通過使構成轉動限制部的抵接部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光學構件側凸部,限制了光學構件以定位部為中心的轉動,因此其不易產生位置偏差。
該光學構件由于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因此將該曲線狀端面用作定位的基準是困難的,本來定位精度往往會下降。關于這一點,如上所述,光學構件通過定位部實現了定位,并且通過轉動限制部實現了限制轉動,因此,即使是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的構成,也可抑制定位精度的下降。
作為本發明的照明裝置的實施方式,優選如下構成。
(1)上述光學構件的上述外周端面除包括上述曲線狀端面以外,還包括平面形狀設為直線狀的直線狀端面,上述定位部和上述轉動限制部隔著穿過上述光學構件中的上述直線狀端面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而分別配置于一側和另一側。這樣,與將定位部和轉動限制部相對于穿過光學構件中的直線狀端面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一同配置于單側的情況相比,可較長地確保從定位部的中心到轉動限制部的距離。由此,能夠以進一步高的精度通過轉動限制部實現限制轉動,因而能夠更適當地抑制光學構件的定位精度的下降。
(2)上述轉動限制部配置于上述光學構件中的上述直線狀端面的端位置。這樣,與將轉動限制部配置于比光學構件中的直線狀端面的端位置離法線更近的位置的情況相比,可更長地確保從定位部的中心到轉動限制部的距離。由此,能夠以更進一步高的精度通過轉動限制部實現限制轉動,因而能夠進一步適當地抑制光學構件的定位精度的下降。
(3)上述定位突部具有與上述定位孔連通的連通孔。這樣,在構成定位部的定位突部具有與定位孔連通的連通孔,因此,能夠通過在光學構件的厚度方向貫通上述光學構件的定位孔以及與定位孔連通的連通孔,良好地看到例如相對于該照明裝置配置于與出光側相反的一側的物體。
(4)上述光學構件至少包括導光板,上述導光板具有構成上述外周端面的一部分并且入射來自上述光源的光且平面形狀設為直線狀的光入射面和構成一側板面并且使光出射的光出射面,在上述導光板設有:上述定位孔;以及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上述光學構件側凸部。這樣,通過使定位突部穿過設于導光板的定位孔,并且使抵接部抵接到設于導光板的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光學構件側凸部,從而可實現導光板的定位和限制轉動。由此,能夠抑制導光板的定位精度下降,因此,從光源入射到導光板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穩定,并且不易在從光出射面出射的光中發生亮度不勻。
(5)在上述導光板,以使上述光入射面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有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這樣,由于以使導光板的光入射面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有光學構件側凹部,因此可更高地確保光入射面相對于光源的位置精度。由此,從光源入射到導光板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更穩定。
(6)沿著上述光入射面的延伸方向隔開間隔排列配置有多個上述光源,在上述導光板,以使上述光入射面中的與配置于端處的上述光源相比在上述延伸方向更靠端側的部分凹陷的形式設有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這樣,從沿著光入射面的延伸方向隔開間隔排列的多個光源中的配置于端處的光源入射到光入射面的光由于不易被光學構件側凹部妨礙入射,因此其利用效率良好。在此,在導光板中的光入射面的延伸方向的端側,來自光源的光的入射光量往往會變少,因此,通過如上所述使從配置于端處的光源入射到光入射面的光的利用效率良好,不易在導光板中的光入射面的延伸方向的端側產生暗部,因而能夠抑制亮度不勻的發生。
(7)上述光學構件至少包括:導光板,其具有構成上述外周端面的一部分并且入射來自上述光源的光的光入射面和構成一側板面并且使光出射的光出射面;以及光學片,其以與上述導光板重疊的形式配置于上述光出射面側,在上述導光板和上述光學片分別設有:上述定位孔;以及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上述光學構件側凸部。這樣,通過使定位突部穿過導光板和光學片各自所設置的定位孔,并且使抵接部抵接到導光板和光學片各自所設置的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光學構件側凸部,可實現導光板和光學片各自的定位和限制轉動。由此,能夠抑制導光板和光學片的定位精度下降,因此,從光源入射到導光板的光入射面的光的入射效率穩定,并且不易在從光出射面出射的光中產生亮度不勻,而且從導光板的光出射面出射的光向光學片高效地入射,光的利用效率優良。
(8)具備將上述光學構件的上述定位孔的孔緣部固定于上述定位突部的固定部。這樣,通過固定部將光學構件的定位孔的孔緣部固定于定位突部,由此,即使光學構件隨著熱膨脹或熱收縮而伸縮,在光學構件中的定位孔的周邊也不易發生彎曲或皺折并且不易發生摩擦。由此,在光學構件中的定位孔的周邊,在出射光中不易發生亮度不勻。
(9)具備從與出光側相反的一側支撐上述光學構件的支撐構件,在上述支撐構件設有上述定位突部和上述抵接部。這樣,通過使設于支撐構件的定位突部穿過光學構件的定位孔,并且使設于支撐構件的抵接部抵接到光學構件的光學構件側凹部或者光學構件側凸部,可實現光學構件相對于支撐構件的定位和限制轉動。
接著,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具備:上述記載的照明裝置;以及顯示面板,其相對于上述照明裝置配置于出光側,并且利用來自上述照明裝置的光進行顯示。
根據上述構成的顯示裝置,可抑制照明裝置所具備的光學構件的定位精度的下降,因此可良好地發揮光學構件的光學性能,因而能夠實現顯示質量優良的顯示。
作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實施方式,優選如下構成。
(1)上述定位突部具有與上述定位孔連通的連通孔,在上述顯示面板設有與上述定位孔及上述連通孔連通并且沿著厚度方向貫通的面板側貫通孔。這樣,由于沿著厚度方向貫通顯示面板的面板側貫通孔是以與設于照明裝置的光學構件的定位孔及定位突部的連通孔連通的形式配置的,因此,例如能夠相對于顯示面板從出光側通過面板側貫通孔、定位孔和連通孔看到相對于該照明裝置配置于與顯示面板側相反的一側的物體。
(2)上述顯示面板至少具備:一對基板,其分別設有上述面板側貫通孔;液晶,其被夾持在上述一對基板之間;外周側密封部,其通過包圍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一對基板的外周端部之間來密封上述液晶;以及貫通孔側密封部,其通過包圍上述面板側貫通孔并且介于上述一對基板的上述面板側貫通孔的孔緣部之間來密封上述液晶。這樣,夾持在構成顯示面板的一對基板之間的液晶被介于一對基板的外周端部之間的外周側密封部密封。并且,即使在一對基板設有面板側貫通孔,液晶也會被介于一對基板的面板側貫通孔的孔緣部之間的貫通孔側密封部密封。
(3)具備:外周側保持構件,其在與上述照明裝置之間夾著并保持上述顯示面板的外周端部;以及貫通孔側保持構件,其在與上述照明裝置之間夾著并保持上述顯示面板的上述面板側貫通孔的孔緣部,上述貫通孔側保持構件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這樣,顯示面板的外周端部被夾在照明裝置與外周側保持構件之間,并且面板側貫通孔的孔緣部被夾在照明裝置與貫通孔側保持構件之間,由此可實現對顯示面板的保持。而且,由于貫通孔側保持構件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因此不易從出光側直接看到顯示面板的面板側貫通孔的孔緣部。由此,在顯示面板中的面板側貫通孔的周邊不易在顯示圖像中發生顯示不良。
(4)在上述顯示面板的與上述光學構件側凸部或者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俯視時重疊的位置設有面板側凸部或者面板側凹部,上述抵接部包括抵接到上述光學構件側凸部或者上述光學構件側凹部的光學構件用抵接部和抵接到上述面板側凸部或者上述面板側凹部的面板用抵接部,而上述定位突部包括穿過上述定位孔的光學構件用插通部和穿過上述面板側貫通孔的面板用插通部。這樣,通過使構成定位突部的光學構件用插通部穿過光學構件的定位孔,使構成定位突部的面板用插通部穿過顯示面板的面板側貫通孔,可實現光學構件和顯示面板的定位。而另一方面,通過使構成抵接部的光學構件用抵接部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凸部或者光學構件側凹部,使構成抵接部的面板用抵接部抵接到面板側凸部或者面板側凹部,可實現對光學構件和顯示面板的轉動的限制。由此,能夠抑制光學構件和顯示面板的定位精度下降,因此,被光學構件賦予了光學作用的光高效地入射到顯示面板,因而顯示質量更良好。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光學構件的定位精度下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液晶顯示裝置所具備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將液晶顯示裝置沿著圖2的A-A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4是將液晶顯示裝置沿著圖2的B-B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5是將液晶顯示裝置沿著圖2的C-C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背光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9是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1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6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1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7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13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8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14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9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15是將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穿過定位部且沿著X軸方向的切斷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16是將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穿過轉動限制部且沿著X軸方向的切斷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17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0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18是將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穿過定位部且沿著X軸方向的切斷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19是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1的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穿過定位部且沿著X軸方向的切斷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20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2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21是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3的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穿過定位部且沿著Y軸方向的切斷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22是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4的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穿過定位部且沿著Y軸方向的切斷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23是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5的液晶顯示裝置沿著穿過定位部且沿著Y軸方向的切斷線切斷的截面圖。
圖24是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式(1)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25是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式(2)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圖26是本發明的其它實施方式(3)的背光源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利用圖1至圖5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在本實施方式中,示例出具備作為顯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的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10。此外,在一部分附圖中示出X軸、Y軸和Z軸,各軸方向被描畫成各附圖中示出的方向。另外,上下方向以圖3至圖5為基準,且將三個圖上側設為表側并且將三個圖下側設為里側。
如圖1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0整體上呈大致半圓形,至少具備:能夠顯示圖像的液晶面板(顯示面板)11、相對于液晶面板11配置于里側并且對液晶面板11供應用于顯示的光的背光源裝置(照明裝置)12、以及在與背光源裝置12之間保持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的外框(外周側保持構件)13。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10例如組裝于汽車的前圍擋板而使用,構成儀表板的一部分,并且能夠顯示儀表板的一部分儀表、各種警告圖像、汽車導航系統的地圖圖像、車載攝像頭的拍攝圖像等。
首先,詳細說明液晶面板11。如圖1所示,液晶面板11整體上俯視時呈大致半圓形(中心角為約180°的扇形)。如圖3所示,液晶面板11至少具備:一對基板11a、11b,其用玻璃制成,大致透明且具有優良的透光性;液晶11c,其被夾持在兩個基板11a、11b之間,包含作為隨著施加電場而光學特性發生變化的物質的液晶分子;外周側密封部11d,其通過包圍液晶11c并且介于一對基板11a、11b的外周端部之間來密封液晶11c;以及一對偏振板11e、11f,其貼附于兩個基板11a、11b的外表面側。一對基板11a、11b和一對偏振板11e、11f各自的平面形狀設為大致半圓形。另外,外周側密封部11d以仿照一對基板11a、11b的外形的方式俯視時呈大致半圓形的框形。
如圖1所示,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面包括平面形狀設為直線狀的直線狀端面11L和平面形狀設為曲線狀(圓弧狀)的曲線狀端面(圓弧狀端面)11C。直線狀端面11L呈沿著X軸方向以直線延伸的直線狀,而曲線狀端面11C以將直線狀端面11L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接的形式俯視時呈半圓的圓弧狀。直線狀端面11L的長度尺寸與呈大致半圓形的液晶面板11的直徑大致相等,而曲線狀端面11C的長度尺寸與將直線狀端面11L的長度尺寸的1/2(液晶面板11的半徑)乘以圓周率而得到的大小大致相等。該液晶面板11具有:配置于畫面中央側并顯示圖像的大致半圓形的顯示區域(有源區域);以及配置于畫面外周側并呈包圍顯示區域的大致半圓形的邊框狀(框狀)并且不顯示圖像的非顯示區域(無源區域)。液晶面板11能夠利用從背光源裝置12供應的光在顯示區域中顯示圖像,其表側設為出光側。此外,液晶面板11的直線狀端面11L的延伸方向與X軸方向一致,直線狀端面11L的法線方向與Y軸方向一致,而且,液晶面板11的厚度方向(與板面正交的方向)與Z軸方向一致。
構成液晶面板11的兩個基板11a、11b中的表側(正面側)設為CF基板11a,里側(背面側)設為陣列基板11b。其中,如圖1和圖3所示,陣列基板11b的沿著曲線狀端面11C的曲線狀端部與CF基板11a的曲線狀端部呈齊平狀,而沿著直線狀端面11L的直線狀端部以比CF基板11a的直線狀端部更向外側突出的形式配置,在該突出的直線狀端部分別安裝有用于驅動液晶面板11的驅動器(面板驅動部)14以及對驅動器14供應各種信號的未圖示的柔性基板。其中,驅動器14直接以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的方式安裝于陣列基板11b的上述直線狀端部,能夠處理經由柔性基板從未圖示的面板驅動電路基板供應的各種輸入信號而將其供應到后述的顯示區域內的TFT。
說明液晶面板11的顯示區域中的內部結構(均省略圖示)。在陣列基板11b的內面側(液晶11c側、與CF基板11a相對的相對面側),作為開關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體管)和像素電極矩陣狀(行列狀)地排列設置有多個,并且在這些TFT和像素電極的周圍,以包圍的方式配設有呈格子狀的柵極配線和源極配線。由驅動器14分別對柵極配線和源極配線供應與圖像有關的信號。配置于被柵極配線和源極配線包圍的方形區域的像素電極包括ITO(Indium Tin Oxide:銦錫氧化物)或者ZnO(Zinc Oxide:氧化鋅)這樣的透明電極。
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的內面側,在與各像素對應的位置排列設置有多個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設為R、G、B的三色交替地排列的配置。在各彩色濾光片之間形成有用于防止混色的遮光層(黑矩陣)。在彩色濾光片和遮光層的表面設有與陣列基板11b側的像素電極相對的相對電極。該CF基板11a設為比陣列基板11b小一圈的大小。另外,分別在兩個基板11a、11b的內面側形成有用于使液晶11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未圖示)。
接著,在背光源裝置12之前說明外框13。外框13包括金屬材料(例如鋁),如圖1所示,整體上呈大致半圓形的框狀。外框13如圖3和圖4所示,包括:面板按壓部13a,其在整周上從表側按壓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以及外筒部13b,其從面板按壓部13a的外周端部朝向里側突出并且從外周側包圍背光源裝置12。面板按壓部13a俯視時呈大致半圓形的框狀,包括俯視時呈直線狀的直線狀部13a1和俯視時呈曲線狀(圓弧狀)的曲線狀部(圓弧狀部)13a2。直線狀部13a1呈沿著X軸方向以直線延伸的直線狀,而曲線狀部13a2以將直線狀部13a1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接的形式俯視時呈半圓的圓弧狀。面板按壓部13a的直線狀部13a1的延伸方向與X軸方向一致,該直線狀部13a1的法線方向與Y軸方向一致。外筒部13b包括俯視時呈直線狀的直線狀部13b1和俯視時呈曲線狀(圓弧狀)的曲線狀部(圓弧狀部)13b2。直線狀部13b1呈沿著X軸方向以直線延伸的直線狀,而曲線狀部13b2以將直線狀部13b1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接的形式俯視時呈半圓的圓弧狀。液晶面板11被該外框13夾著保持在外框13與背光源裝置12之間,并且被后述的面板固定膠帶(面板固定部)22固定于背光源裝置12。面板固定膠帶22用合成樹脂制成且整體上是沿著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對呈大致半圓形的框狀的基材的雙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面板固定膠帶22的基材的表面呈黑色從而具有遮光性,由此可防止來自背光源裝置12的漏光透射過液晶面板11的非顯示區域。此外,該面板固定膠帶22與外框13的面板按壓部13a同樣包括俯視時呈直線狀的直線狀部和俯視時呈曲線狀的曲線狀部。
然后,詳細說明背光源裝置12的構成。背光源裝置12整體上與液晶面板11同樣俯視時呈大致半圓形的大致塊狀。如圖1至圖3所示,背光源裝置12至少具備:底座(支撐構件)15,其呈朝向液晶面板11側開口的大致箱型;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17,其為光源;LED基板(光源基板)18,其上安裝有LED17;以及光學構件16,其用于對來自LED17的光賦予光學作用而使其向液晶面板11出射。光學構件16至少包括:導光板(光學構件)19,其引導來自LED17的光;多個光學片(光學構件)20,其層疊配置于導光板19的表側;以及反射片(光學構件、反射構件)21,其層疊配置于導光板19的里側。該背光源裝置12設為將LED17(LED基板18)以偏置的形式靠背光源裝置12和液晶面板11的具有直線狀端面11L的直線狀端部配置從而僅從單側對導光板19入射光的單側入光類型的邊光型(側光型)。背光源裝置12通過光學構件16的光學作用將來自LED17的光轉換為面狀的光且使其從底座15的開口部位朝向表側的液晶面板11出射。即,背光源裝置12的表側成為出光側。以下依次說明背光源裝置12的構成部件。
底座15包括金屬材料(例如鋁),如圖1至圖3所示,呈朝向表側開口的大致箱型從而在其內部收納LED基板18或光學構件16。底座15包括:底板部15a,其與液晶面板11同樣俯視時為大致半圓形;以及側板部15b,其從底板部15a的外周端部朝向表側立起。底板部15a的板面與液晶面板11及光學構件16的各板面并行,從里側支撐在底座15內收納的光學構件16。底板部15a的外周端部中的俯視時呈直線狀的直線狀端部的延伸方向與X軸方向一致,該直線狀端部的法線方向與Y軸方向一致。側板部15b以從外周側包圍在底座15內收納的光學構件16的形式配置,從而整體上呈大致半圓形的框狀。側板部15b包括俯視時呈直線狀的直線狀側板15b1和俯視時呈曲線狀(圓弧狀)的曲線狀側板(圓弧狀側板)15b2。直線狀側板15b1呈沿著X軸方向以直線延伸的直線狀,而曲線狀側板15b2以將直線狀側板15b1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接的形式俯視時呈半圓的圓弧狀。側板部15b被外框13的外筒部13b從外周側包圍。在這些側板部15b和外筒部13b分別設有未圖示的保持結構,底座15和外框13以組裝的狀態被該保持結構保持。另外,面板固定膠帶22的外周端部的里側的面固定于側板部15b的頂端部。
如圖1至圖3所示,LED17是利用樹脂材料將作為半導體發光元件的LED芯片(LED元件)密封到固定于LED基板18的板面的基板部上的構成。安裝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發光波長為1種,具體地說,使用的是發藍色單色光的LED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樹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被從LED芯片發出的藍色光激勵而發出規定顏色的光的熒光體,整體上大致發白色光。該LED17設為與相對于LED基板18的安裝面相鄰的側面為發光面17a的所謂的側面發光型。該LED17的光軸與相對于發光面17a的法線方向即Y軸方向并行。此外,此處所說的“光軸”是指來自LED17的發光(配光分布)中的發光強度最高的光的行進方向。
如圖1至圖3所示,LED基板18LED基板18具有用絕緣材料制成且具有可撓性的膜狀(片狀)的基板部(基材),其板面與液晶面板11及光學構件16的各板面并行。在LED基板18的里側的板面(與液晶面板11側相反的一側的板面、朝向導光板19側的板面),表面安裝有上述的LED17,并且圖案化有用于對LED17供電的配線圖案(未圖示)。LED基板18設為如下構成:其呈沿著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直線狀端部的延伸方向(X軸方向)延伸的長方形,并且沿著其延伸方向以間斷地排列的形式安裝有多個LED17。LED基板18的長邊尺寸比底板部15a的直線狀端部的長度尺寸小,而短邊尺寸比側板部15b中的直線狀側板15b1與導光板19之間具有的間隔大。因而,LED基板18的短邊方向(Y軸方向)的導光板19側的部分以與導光板19重疊的形式配置于表側。如圖3所示,LED基板18在Z軸方向相對于液晶面板11配置在里側,并且通過面板固定膠帶22固定于液晶面板11。
接著,說明光學構件16的共同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光學構件16俯視時呈大致半圓形的片狀,其板面與液晶面板11及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板面并行。光學構件16的外周端面包括平面形狀設為直線狀的直線狀端面16L和平面形狀設為曲線狀(圓弧狀)的曲線狀端面(圓弧狀端面)16C。直線狀端面16L呈沿著X軸方向以直線延伸的直線狀,而曲線狀端面16C以將直線狀端面16L的延伸方向的兩端部之間連接的形式俯視時呈半圓的圓弧狀。直線狀端面16L的長度尺寸與呈大致半圓形的光學構件16的直徑大致相等,而曲線狀端面16C的長度尺寸與將直線狀端面16L的長度尺寸的1/2(光學構件16的半徑)乘以圓周率而得到的大小大致相等。光學構件16的直線狀端面16L的延伸方向與X軸方向一致,直線狀端面16L的法線方向與Y軸方向一致,而且,光學構件16的厚度方向(與板面正交的方向)與Z軸方向一致。此外,在圖2中,用單點劃線圖示出穿過直線狀端面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
如圖1至圖3所示,構成光學構件16的導光板19呈比底座15的底板部15a小一圈的大致半圓形的板狀。導光板19以其周圍被側板部15b包圍的形式收納在底座15內,并且配置于液晶面板11和光學片20的正下位置。導光板19的外周端面包括作為直線狀端面16L的導光板側直線狀端面19L和作為曲線狀端面16C的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導光板側圓弧狀端面)19C。導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導光板側直線狀端面19L與LED17呈相對狀,并且構成來自LED17的光所入射的光入射面(光源相對端面)19a。而導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19C設為與LED17不相對的LED非相對端面(光源非相對端面)。另外,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19C構成導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與光入射面19a相反的一側的端面(相反端面)。另一方面,導光板19的表里一對板面中的朝向表側(液晶面板11側)的板面設為使光朝向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9b。而導光板19的朝向里側的板面設為與光出射面19b相反的一側的相反板面19c。根據上述構成,LED17和導光板19的排列方向與Y軸方向一致,而光學片20(液晶面板11)和導光板19的排列方向與Z軸方向一致,兩個排列方向為相互正交的方向。并且,導光板19具有如下功能:將從LED17大致沿著Y軸方向發出的光從光入射面19a導入,并且使該光在內部傳播且以朝向光學片20側(表側、光出射側)的方式立起而從作為表側的板面的光出射面19b出射。在該導光板19的相反板面19c形成有包括光反射部的光反射圖案(未圖示),上述光反射部用于通過使導光板19內的光朝向光出射面19b反射從而促進其從光出射面19b出射。將該光反射圖案的光學設計最佳化,由此,來自導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b的出射光的亮度均勻性良好。在此,由于該導光板19具有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19C,因此,從LED17的發光面17a到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19C的Y軸方向的直線距離按沿著X軸方向排列的多個LED17中的每一個LED17而不同,與以往那種呈方形的導光板相比,光反射圖案的光學設計復雜。
如圖1至圖3所示,構成光學構件16的光學片20與導光板19同樣俯視時呈大致半圓形的片狀。光學片20載置于導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b的表側并配置為介于液晶面板11與導光板19之間,從而使來自導光板19的出射光透射過并且對該透射光賦予規定的光學作用且使其朝向液晶面板11出射。光學片20的外周端面包括作為直線狀端面16L的光學片側直線狀端面20L和作為曲線狀端面16C的光學片側曲線狀端面(光學片側圓弧狀端面)20C。本實施方式的光學片20包括1個擴散片20a和2個棱鏡片20b、20c(第1棱鏡片20b和第2棱鏡片20c)總共3個片。其中,擴散片20a是在大致透明的合成樹脂制的基材中分散混合有多個用于使光擴散的擴散顆粒的構成。擴散片20a重疊在導光板19的正上,在光學片20中配置得離導光板19最近。2個棱鏡片20b、20c是在大致透明的合成樹脂制的基材的一側板面上使沿著與該板面并行的第1方向延伸的單位棱鏡以沿著與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排列多個的形式配置而成的,在作為單位棱鏡的排列方向的第2方向上對出射光選擇性地賦予聚光作用(各向異性聚光作用)。2個棱鏡片20b、20c中的重疊在擴散片20a的正上的棱鏡片設為第1棱鏡片20b,重疊在其正上并且配置得離液晶面板11最近的棱鏡片設為第2棱鏡片20c。另外,面板固定膠帶22的里側的面固定于第2棱鏡片20c的外周端部。
如圖1和圖3所示,構成光學構件16的反射片21以覆蓋導光板19中的里側即與光出射面19b相反的一側的相反板面19c的形式配置。該反射片21包括表面呈光反射性優良的白色的合成樹脂制的片材,因此能夠使在導光板19內傳播而從相反板面19c出射的光朝向表側(光出射面19b)高效地立起。反射片21與導光板19及光學片20同樣俯視時呈大致半圓形的片狀。反射片21的外周端面包括作為直線狀端面16L的反射片側直線狀端面21L和作為曲線狀端面16C的反射片側曲線狀端面(反射片側圓弧狀端面)21C。反射片21以其中央側的大部分被夾在導光板19與底座15的底板部15a之間的形式配置。反射片21的外周端部比導光板19的外周端面更向外側延伸,特別是,LED基板18側即反射片側直線狀端面21L側的端部從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延伸至超過LED17的位置,因此能夠通過該延伸部分使來自LED17的光高效地反射而入射到光入射面19a。
此外,在以往的液晶顯示裝置所具備的背光源裝置中,光學構件呈方形,其外周端面具有相互正交的2個邊,因此在沿著板面的方向定位光學構件的情況下,通過將上述2個邊用作定位的基準而能夠容易地實現高精度的定位。然而,在如本實施方式這樣光學構件16的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16C的構成的情況下,將該曲線狀端面16C用作定位的基準是困難的,因此定位精度往往會變低。而且,在使用了具有曲線狀端面16C的光學構件16的背光源裝置12中,與以往的使用方形的光學構件的情況相比,用于保持出射光的亮度均勻性的光學設計(例如光反射圖案的光學設計等)復雜,因此存在當光學構件16的位置精度下降而產生位置偏差時出射光的亮度均勻性易于較大地受損的傾向。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2所示,背光源裝置12設為如下構成,具備:定位部23,其用于在沿著光學構件16的板面的方向定位光學構件16;以及轉動限制部24,其限制光學構件16以定位部23為中心的轉動。定位部23包括在厚度方向貫通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和穿過定位孔25而抵接到定位孔25的內面的定位突部26。根據該定位部23,通過使定位突部26穿過定位孔25而能實現光學構件16在沿著其板面的方向的定位。該定位孔25俯視時呈圓形,其孔緣部呈無端環狀,而定位突部26呈俯視時呈圓形的大致圓筒狀。因此,光學構件16有可能通過以定位部23為中心轉動的形式產生位置偏差。在定位孔25與定位突部26之間產生了間隙的情況下,也可能會產生該位置偏差。
對此,如圖1和圖2所示,轉動限制部24包括使光學構件16的外周端面在其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光學構件側凹部27和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27的抵接部28。根據該轉動限制部24,抵接部28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27,由此可限制上述那種光學構件16以定位部23為中心的轉動,因而光學構件16不易產生位置偏差。這樣,光學構件16通過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以高精度被定位,因此可抑制由于光學構件16的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16C所致的定位精度的下降。接下來,說明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的詳細構成。
如圖2所示,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隔著穿過光學構件16的直線狀端面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分開而分別配置于一側區域和另一側區域。具體地說,定位部23相對于上述法線NL在X軸方向配置于圖2所示的右側,而轉動限制部24相對于上述法線NL在X軸方向配置于圖2所示的左側即與定位部23側相反的一側。若將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設為這種配置,則與將定位部和轉動限制部相對于上述法線NL一同配置于單側(右側或者左側)的情況相比,可較長地確保從定位部23的中心到轉動限制部24的距離。由此,能夠以進一步高的精度通過轉動限制部24實現限制轉動,因而能夠更適當地抑制光學構件16的定位精度的下降。而且,轉動限制部24配置于光學構件16的直線狀端面16L的端位置。具體地說,光學構件16具有直線狀端面16L的兩端部與曲線狀端面16C的兩端部分別交叉而構成的2個角部,轉動限制部24配置于該2個角部中的相對于上述法線NL配置于與定位部23側相反的一側的角部。若將轉動限制部24設為這種配置,則與將轉動限制部配置于光學構件16中的比直線狀端面16L的端位置離上述法線NL更近的位置的情況相比,可更長地確保從定位部23的中心到轉動限制部24的距離。由此,能夠以更進一步高的精度通過轉動限制部24實現限制轉動,因而能夠進一步適當地抑制光學構件16的定位精度的下降。另外,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均設為與法線NL不重疊的配置。
如圖2所示,定位部23在X軸方向配置于從法線NL到直線狀端面16L的端部(圖2所示的右側端部)的大致中間位置,并且在Y軸方向配置于比法線NL與直線狀端面16L的交點離法線NL與曲線狀端面16C的交點更近的位置。構成定位部23的定位孔25俯視時呈圓形,其內周面呈無端環狀。如圖3和圖4所示,定位孔25是以分別在厚度方向(Z軸方向)貫通構成光學構件16的導光板19、光學片20和反射片21的形式設置的。具體地說,定位孔25包括貫通導光板19的導光板側定位孔19H、貫通各光學片20的光學片側定位孔20H以及貫通反射片21的反射片側定位孔21H。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光學片側定位孔20H和反射片側定位孔21H的直徑尺寸設為相互大致相等的尺寸,當設為相互成為同心的配置時,內周面彼此呈大致齊平狀。
如圖1和圖2所示,構成定位部23的定位突部26呈與定位孔25的平面形狀相符的圓筒狀,其外周面與定位孔25的內周面并行。定位突部26通過將其外徑尺寸設為比定位孔25的直徑尺寸小的大小而允許對定位孔25的插通。在定位突部26穿過定位孔25的狀態下,定位突部26的外周面抵接到定位孔25的內周面。在定位突部26的中心側,以沿著其軸線方向(Z軸方向)貫通定位突部26的形式設有與定位孔25連通的連通孔29。連通孔29包括呈圓筒狀的定位突部26的內周面,其平面形狀與定位孔25同樣設為大致圓形。在底座15的底板部15a以貫通于其厚度方向的形式設有底座側貫通孔15H,該底座側貫通孔15H設為與定位孔25連通的配置。如圖3和圖4所示,定位突部26以從底板部15a的底座側貫通孔15H的孔緣部沿著Z軸方向朝向表側立起的形式一體設置。因而,定位突部26的連通孔29與貫通底板部15a的底座側貫通孔15H連通。定位突部26的高度尺寸與將構成光學構件16的導光板19、3個光學片20和反射片21各自的厚度尺寸相加而得到的值大致相等。因而,定位突部26的突出頂端面與光學構件16中的配置于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20c的表側的板面呈大致齊平狀。
如圖1和圖2所示,構成轉動限制部24的光學構件側凹部27是通過將光學構件16的2個角部中的圖2所示的左側(與定位部23側相反的一側)的角部切口為俯視時的大致方形而設置的。如圖2所示,光學構件側凹部27由俯視時呈L字型的2個邊部規定,該2個邊部包括與直線狀端面16L并行的第1邊部27a以及與法線NL并行的第2邊部27b。光學構件側凹部27在厚度方向(Z軸方向)貫通光學構件16,并且在X軸方向和Y軸方向這2個方向開口。如圖1和圖5所示,該光學構件側凹部27包括將導光板19的角部切口而設置的導光板側凹部19CO1、將各光學片20的角部切口而設置的光學片側凹部20CO1以及將反射片21的角部切口而設置的反射片側凹部21CO1。在導光板19、光學片20和反射片21的各定位孔19H、20H、21H的周面彼此對齊的狀態下,導光板側凹部19CO1、光學片側凹部20CO1和反射片側凹部21CO1各自的第1邊部27a及第2邊部27b相互呈大致齊平狀(參照圖2)。其中的導光板側凹部19CO1是以使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置的。而且,在導光板19中,導光板側凹部19CO1比沿著光入射面19a(導光板側直線狀端面19L)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個LED17中的配置于最端處的LED17靠上述延伸方向的進一步端側配置。這樣,能以高的位置精度定位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和LED17,并且要從端處的LED17入射到光入射面19a的光由于不易被導光板側凹部19CO1妨礙入射,所以光的利用效率良好。
如圖1和圖2所示,構成轉動限制部24的抵接部28呈具有與光學構件側凹部27的平面形狀相符的平面形狀的棱柱狀,其外表面與光學構件側凹部27的各邊部27a、27b并行。在定位突部26穿過導光板19、光學片20和反射片21的各定位孔19H、20H、21H的狀態下,抵接部28的外表面抵接到導光板側凹部19CO1、光學片側凹部20CO1和反射片側凹部21CO1的各邊部27a、27b。由此,能夠限制導光板19、光學片20和反射片21以定位部23為中心的轉動。抵接部28呈從底座15的側板部15b的內面向內側突出的凸狀。抵接部28延續到側板部15b中的曲線狀側板15b2的圖2所示的左側的端部附近。抵接部28以除與側板部15b相連以外還與底板部15a相連的形式設置。即,抵接部28以從底板部15a沿著Z軸方向立起的形式設置,其高度尺寸與將構成光學構件16的導光板19、3個光學片20和反射片21各自的厚度尺寸相加而得到的值大致相等。因而,抵接部28的突出頂端面與光學構件16中的配置于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20c的表側的板面呈大致齊平狀。并且,抵接部28的突出頂端面固定于面板固定膠帶22的里側的面。
在此,如圖3和圖4所示,在液晶面板11設有與上述的定位孔25、連通孔29及底座側貫通孔15H連通的面板側貫通孔30。面板側貫通孔30配置于液晶面板11中的與定位孔25、連通孔29及底座側貫通孔15H俯視時重疊的位置。并且,這些面板側貫通孔30、定位孔25、連通孔29和底座側貫通孔15H相對于液晶顯示裝置10配置于里側且配置于與儀表板所具備的機械式的儀表等物體O俯視時重疊的位置。由此,能夠從液晶顯示裝置10的表側通過面板側貫通孔30、定位孔25、連通孔29和底座側貫通孔15H看到該物體O。此外,在圖3和圖4中,用雙點劃線圖示出物體O。這些面板側貫通孔30、定位孔25、連通孔29和底座側貫通孔15H在厚度方向以物理的方式貫通液晶顯示裝置10,因此,例如與使構成液晶顯示裝置10的具有透光性的構件(例如液晶面板11的基板11a、11b、偏振板11e、11f、或者背光源裝置12的光學構件16)的一部分不被貫通的情況相比,能夠清晰且可靠地看到上述物體,并且還能將物體O等直接置于面板側貫通孔30、定位孔25、連通孔29和底座側貫通孔15H。
如圖3和圖4所示,面板側貫通孔30與定位孔25同樣俯視時呈圓形且其內周面呈無端環狀,并且以分別在厚度方向貫通構成液晶面板11的一對基板11a、11b和一對偏振板11e、11f的形式設置。具體地說,面板側貫通孔30是將貫通各基板11a、11b的基板側貫通孔11aH、11bH與貫通各偏振板11e、11f的偏振板側貫通孔11eH、11fH相互連通而成的。以介于一對基板11a、11b中的基板側貫通孔11aH、11bH的孔緣部之間的形式設置有貫通孔側密封部31,通過該貫通孔側密封部31實現了對液晶11c的密封。
而且,如圖3和圖4所示,背光源裝置12具備用于將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的孔緣部固定于定位突部26的固定膠帶(固定部)32。固定膠帶32是對合成樹脂制的基材的雙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的。因而,固定膠帶32的里側的面固定于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的孔緣部和定位突部26,而表側的面固定于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如圖1和圖2所示,固定膠帶32俯視時呈圓環狀(環型),其寬度尺寸比定位突部26的厚度尺寸大。此外,在圖2中,用雙點劃線圖示出固定膠帶32。具體地說,固定膠帶32的內徑尺寸設為與定位孔25的直徑尺寸及定位突部26的內徑尺寸大致相等,而外徑尺寸比定位突部26的外徑尺寸大。因而,固定膠帶32以跨于定位突部26的突出頂端面的整個范圍和作為配置于最表側的光學構件16的第2棱鏡片20c的光學片側定位孔(定位孔25)20H的孔緣部的形式固定于這兩者。固定膠帶32的基材通過使其表面呈黑色而具有遮光性。由此,在光從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的內周面漏出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固定膠帶32吸收該漏光,因此不易發生定位孔25的孔緣部被局部作為亮部看到的事態。因而,能夠抑制隨著設置定位孔25而發生亮度不勻。
而且,如圖3和圖4所示,該液晶顯示裝置10具備在與背光源裝置12之間夾著并保持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的蓋構件(貫通孔側保持構件)33。蓋構件33與外框13同樣用金屬制成,與面板側貫通孔30及定位孔25連通的蓋側連通孔(保持構件側連通孔)34以沿著Z軸方向貫通的形式設于蓋構件33的中心。蓋構件33包括:按壓部33a,其從表側即與背光源裝置12側相反的一側抵接到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以及插通部(軸部)33b,其穿過面板側貫通孔30和定位突部26的連通孔29。按壓部33a俯視時呈圓環狀(環型),其寬度尺寸為與固定膠帶32的寬度尺寸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插通部33b呈大致圓筒狀,其外徑尺寸比面板側貫通孔30的直徑尺寸小且比定位突部26的連通孔29的直徑尺寸小。由此,可允許插通部33b插通面板側貫通孔30和連通孔29。蓋構件33的插通部33b的外周面抵接到定位突部26的內周面。未圖示的保持結構分別設于相互連接的插通部33b和定位突部26,蓋構件33與具有定位突部26的底座15以組裝的狀態被該保持結構保持。另外,插通部33b的高度尺寸為與液晶顯示裝置10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大小。這樣,由于蓋構件33由金屬制成,其表面具有遮光性,因此,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被按壓部33a覆蓋,從而不易從出光側直接看到該后緣部。由此,在液晶面板11中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周邊不易在顯示圖像中發生顯示不良。
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10是如上所示的結構,接下來說明其作用。在預先制造液晶面板11并且制造背光源裝置12的構成部件后進行液晶顯示裝置10的組裝。背光源裝置12的構成部件中的各光學片20例如通過用模具沖裁輥狀的母材來制造,因此在用于該沖裁的模具上設置轉印光學片側定位孔20H和光學片側凹部20CO1的部位,從而在制造光學片20時能夠容易且以低成本設置光學片側定位孔20H和光學片側凹部20CO1。此外,也可與光學片20同樣地制造反射片21。背光源裝置12的構成部件中的導光板19例如通過注射成型來制造,因此若在其成型模具的成型面上預先形成用于轉印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和導光板側凹部19CO1的轉印形狀,則能夠在制造導光板19時設置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和導光板側凹部19CO1。
在組裝液晶顯示裝置10時,首先,在底座15內按規定的順序收納構成光學構件16的反射片21、導光板19和各光學片20(圖1)。具體地說,首先,當將反射片21收納在底座15內時,定位突部26穿過反射片側定位孔21H,并且抵接部28穿過反射片側凹部21CO1(圖3至圖5)。此時,定位突部26的外周面抵接到反射片側定位孔21H的周面,從而使反射片21在X軸方向和Y軸方向相對于底座15被定位。并且,抵接部28的外表面抵接到反射片側凹部21CO1的各邊部27a、27b,由此能夠限制反射片21以反射片側定位孔21H和定位突部26為中心的轉動。即,可實現防止反射片21的轉動。由此,反射片21盡管具有反射片側曲線狀端面21C,也能夠以充分高的精度被定位。
接著,當將導光板19收納在底座15內時,定位突部26穿過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并且抵接部28穿過導光板側凹部19CO1(圖3至圖5)。此時,定位突部26的外周面抵接到導光板側定位孔19H的周面,從而使導光板19在X軸方向和Y軸方向相對于底座15被定位。并且,抵接部28的外表面抵接到導光板側凹部19CO1的各邊部27a、27b,由此能夠限制導光板19以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和定位突部26為中心的轉動。即,可實現防止導光板19的轉動。由此,導光板19盡管具有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19C,也能夠以充分高的精度被定位。
接下來,當將各光學片20收納在底座15內時,定位突部26穿過各光學片側定位孔20H,并且抵接部28穿過各光學片側凹部20CO1(圖3至圖5)。此時,定位突部26的外周面抵接到各光學片側定位孔20H的周面,從而使各光學片20在X軸方向和Y軸方向相對于底座15被定位。并且,抵接部28的外表面抵接到各光學片側凹部20CO1的各邊部27a、27b,由此能夠限制各光學片20以各光學片側定位孔20H和定位突部26為中心的轉動。即,可實現防止各光學片20的轉動。由此,各光學片20盡管分別具有光學片側曲線狀端面20C,也能夠以充分高的精度被定位。
接下來,進行固定膠帶32的安裝。固定膠帶32以跨于光學構件16中的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20c的光學片側定位孔20H的孔緣部和定位突部26的突出頂端面的形式安裝,由此可實現第2棱鏡片20c的上述孔緣部和定位突部26的固定(圖3至圖5)。此外,該固定膠帶32也可以與后述的面板固定膠帶22同樣先貼附于液晶面板11側。
接著,將面板固定膠帶22的表側的面貼附到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的里側的面,并且將LED基板18貼附到面板固定膠帶22中的一短邊部(大寬度的短邊部)。在該狀態下將液晶面板11從表側覆蓋底座15。這樣,面板固定膠帶22的里側的面貼附于底座15的側板部15b和光學構件16中的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20c的外周端部,由此,LED基板18和LED17收納于底座15內,并且液晶面板11固定于背光源裝置12。之后,將外框13和蓋構件33安裝于底座15。隨著外框13的安裝,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被面板按壓部13a從表側按壓,并且外筒部13b由未圖示的保持結構保持為安裝于底座15的側板部15b的狀態。隨著蓋構件33的安裝,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被按壓部33a從表側按壓,并且插通于面板側貫通孔30和定位突部26的連通孔29的插通部33b由未圖示的保持結構保持為安裝于定位突部26的狀態。如上組裝的液晶顯示裝置10進一步被組裝到汽車的前圍擋板來使用。在液晶顯示裝置10組裝于前圍擋板的狀態下,如圖3和圖4所示,在從正面觀看液晶顯示裝置10時,定位孔25、底座側貫通孔15H、連通孔29、面板側貫通孔30和蓋側連通孔34與儀表板所具備的機械式的儀表等物體O重疊配置,因此能夠通過這些定位孔25、底座側貫通孔15H、連通孔29、面板側貫通孔30和蓋側連通孔34清晰且可靠地看到物體O。
當將如上組裝的液晶顯示裝置10的電源接通時,通過未圖示的面板控制電路來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驅動,并且通過未圖示的LED驅動電路來控制LED基板18的LED17的驅動。如圖3所示,來自點亮的LED17的光入射到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后被反射片21反射等而在導光板19內傳播,然后從光出射面19b出射。從導光板19出射的光被各光學片20賦予規定的光學作用,由此可作為均勻的面狀光照射到液晶面板11,從而可在液晶面板11的顯示區域中顯示規定的圖像。
在此,從LED17入射到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導光板側直線狀端面19L)的光的入射效率取決于LED17與光入射面19a之間的距離。對此,由于導光板19如上所述被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以高的位置精度定位,因此光入射面19a相對于LED17的位置關系以高的精度被確定。由此,從LED17入射到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的光的入射效率高且穩定,因此來自光出射面19b的出射光成為高亮度且不易在該出射光中發生亮度不勻。特別是,在如本實施方式這樣導光板19具有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19C的構成中,用于確保來自光出射面19b的出射光的亮度均勻性的光反射圖案的設計復雜,當LED17與光入射面19a之間的距離(位置關系)從設計值發生變動時,來自光出射面19b的出射光的亮度均勻性易于劣化,可允許的誤差范圍極窄。關于這一點,如上所述,導光板19以高的精度被定位,由此能夠容易地使LED17與光入射面19a之間的距離的值收于誤差范圍內,因而來自光出射面19b的出射光的亮度均勻性不易發生劣化。
而且,如上所述,光學片20被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以高的位置精度定位,因此從導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b出射的光向光學片20高效地入射,并且光從里側的光學片20向表側的光學片20高效地入射。由此,光的利用效率高,照射到液晶面板11的出射光的亮度高。這樣,由于光學構件16被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以高的位置精度定位,從而不易伴隨著位置偏差而發生光學性能的劣化,因而能夠良好地發揮本來的光學性能。
另外,由于在各光學構件16設有定位孔25,因此有可能從其內周面或孔緣部發生漏光,但是由于具有遮光性的固定膠帶32從表側固定于配置在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20c的光學片側定位孔20H的孔緣部,因此能夠通過該固定膠帶32吸收上述漏光。由此,可抑制發生如下亮度不勻:定位孔25的周邊被作為亮部看到。同樣,由于在液晶面板11設有面板側貫通孔30,因此有可能從其內周面或孔緣部發生漏光,但是由于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被具有遮光性的蓋構件33的按壓部33a從表側覆蓋,因此能夠通過該按壓部33a遮擋上述漏光。由此,可抑制發生如下亮度不勻:面板側貫通孔30的周邊被作為亮部看到。
另外,當接通液晶顯示裝置10的電源時,由于LED17點亮等而會產生發熱,因此特別是背光源裝置12的溫度環境會高溫化。另一方面,當關斷液晶顯示裝置10的電源時,由于LED17熄滅等,高溫化的背光源裝置12的溫度環境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低溫化。若背光源裝置12的溫度環境這樣變動,則在背光源裝置12中,作為熱膨脹率大的樹脂部件的光學構件16也會發生與熱膨脹或者熱收縮相伴的伸縮。即使在光學構件16發生了伸縮的情況下,由于定位突部26抵接到定位孔25的內面,因此也可限制在光學構件16中的定位孔25的周邊伴隨著伸縮的移位。由此,在光學構件16中的定位孔25的周邊不易發生彎曲或皺折并且不易發生摩擦。若光學構件發生彎曲或皺折,則出射光的面內分布會產生偏倚,因此,通過抑制這種彎曲或皺折的發生,在背光源裝置12的出射光中不易發生亮度不勻。另外,由于在光學構件16中不易發生摩擦,所以在光學構件16中不易發生刮削,因此可抑制由刮削屑導致發生亮度不勻。根據上述,在液晶面板11中顯示的顯示圖像的顯示質量高。
如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裝置(照明裝置)12具備:LED(光源)17;光學構件16,其呈片狀,用于對來自LED17的光賦予光學作用,外周端面至少包括平面形狀設為曲線狀的曲線狀端面16C;定位部23,其用于在沿著光學構件16的板面的方向定位光學構件16,包括在厚度方向貫通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和穿過定位孔25而抵接到定位孔25的內面的定位突部26;以及轉動限制部24,其限制光學構件16以定位部23為中心的轉動,包括使光學構件16的外周端面在光學構件16的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光學構件側凹部27和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27的抵接部28。
這樣,從LED17發出的光被呈片狀的光學構件16賦予光學作用且向外部出射。通過使定位突部26穿過構成定位部23的定位孔25,可實現光學構件16在沿著其板面的方向的定位。
在此,例如在定位孔25設為圓形的情況或在定位孔25與定位突部26之間產生了間距的情況下,光學構件16有可能以定位部23為中心轉動而產生位置偏差。對此,通過使構成轉動限制部24的抵接部28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27,限制了光學構件16以定位部23為中心的轉動,因此其不易產生位置偏差。
該光學構件16由于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16C,因此將該曲線狀端面16C用作定位的基準是困難的,本來定位精度往往會下降。關于這一點,如上所述,光學構件16通過定位部23實現了定位,并且通過轉動限制部24實現了限制轉動,因此,即使是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16C的構成,也可抑制定位精度的下降。
另外,光學構件16的外周端面除包括曲線狀端面16C以外,還包括平面形狀設為直線狀的直線狀端面16L,定位部23和轉動限制部24隔著穿過光學構件16中的直線狀端面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而分別配置于一側和另一側。這樣,與將定位部和轉動限制部相對于穿過光學構件16中的直線狀端面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一同配置于單側的情況相比,可較長地確保從定位部23的中心到轉動限制部24的距離。由此,能夠以進一步高的精度通過轉動限制部24實現限制轉動,因而能夠更適當地抑制光學構件16的定位精度的下降。
另外,轉動限制部24配置于光學構件16中的直線狀端面16L的端位置。這樣,與將轉動限制部配置于光學構件16中的比直線狀端面16L的端位置離法線NL更近的位置的情況相比,可更長地確保從定位部23的中心到轉動限制部24的距離。由此,能夠以更進一步高的精度通過轉動限制部24實現限制轉動,因而能夠進一步適當地抑制光學構件16的定位精度的下降。
另外,定位突部26具有與定位孔25連通的連通孔29。這樣,由于構成定位部23的定位突部26具有與定位孔25連通的連通孔29,因此,能夠通過在光學構件16的厚度方向貫通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以及與定位孔25連通的連通孔29,良好地看到例如相對于該背光源裝置12配置于與出光側相反的一側的物體O。
另外,光學構件16至少包括導光板19,導光板19具有構成外周端面的一部分并且入射來自LED17的光且平面形狀設為直線狀的光入射面19a和構成一側板面并且使光出射的光出射面19b,在導光板19設有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定位孔25)和導光板側凹部19CO1(光學構件側凹部27)。這樣,通過使定位突部26穿過設于導光板19的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并且使抵接部28抵接到設于導光板19的導光板側凹部19CO1,可實現導光板19的定位和限制轉動。由此,能夠抑制導光板19的定位精度下降,因此,從LED17入射到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的光的入射效率穩定,并且在從光出射面19b出射的光中不易發生亮度不勻。
另外,在導光板19,以使光入射面19a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有導光板側凹部19CO1(光學構件側凹部27)。這樣,由于以使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置有導光板側凹部19CO1,因此可更高地確保光入射面19a相對于LED17的位置精度。由此,從LED17入射到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的光的入射效率更穩定。
另外,沿著光入射面19a的延伸方向隔開間隔排列配置有多個LED17,在導光板19,以使光入射面19a中的與配置于端處的LED17相比在延伸方向更靠端側的部分凹陷的形式設有導光板側凹部19CO1(光學構件側凹部27)。這樣,從沿著光入射面19a的延伸方向隔開間隔排列的多個LED17中的配置于端處的LED17入射到光入射面19a的光由于不易被導光板側凹部19CO1妨礙入射,因此其利用效率良好。在此,在導光板19中的光入射面19a的延伸方向的端側,來自LED17的光的入射光量往往會變少,因此通過如上所述使從配置于端處的LED17入射到光入射面19a的光的利用效率良好,不易在導光板19中的光入射面19a的延伸方向的端側產生暗部,因而能夠抑制亮度不勻的發生。
另外,光學構件16至少包括:導光板19,其具有構成外周端面的一部分并且入射來自LED17的光的光入射面19a和構成一側板面并且使光出射的光出射面19b;以及光學片20,其以與導光板19重疊的形式配置于光出射面19b側,在導光板19和光學片20分別設有: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和光學片側定位孔20H(定位孔25);以及導光板側凹部19CO1和光學片側凹部20CO1(光學構件側凹部27)。這樣,通過使定位突部26穿過導光板19和光學片20各自所設置的導光板側定位孔19H和光學片側定位孔20H,并且使抵接部28抵接到導光板19和光學片20各自設置的導光板側凹部19CO1和光學片側凹部20CO1,可實現導光板19和光學片20各自的定位和限制轉動。由此,能夠抑制導光板19和光學片20的定位精度下降,因此,從LED17入射到導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的光的入射效率穩定,并且在從光出射面19b出射的光中不易發生亮度不勻,而且,從導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b出射的光高效地向光學片20入射,光的利用效率優良。
另外,具備將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的孔緣部固定于定位突部26的固定膠帶(固定部)32。這樣,通過固定膠帶32將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的孔緣部固定于定位突部26,由此,即使光學構件16隨著熱膨脹或熱收縮而伸縮,在光學構件16中的定位孔25的周邊也不易發生彎曲或皺折并且不易發生摩擦。由此,在光學構件16中的定位孔25的周邊不易在出射光中發生亮度不勻。
另外,具備從與出光側相反的一側支撐光學構件16的底座(支撐構件)15,在底座15設有定位突部26和抵接部28。這樣,通過使設于底座15的定位突部26穿過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并且使設于底座15的抵接部28抵接到光學構件16的光學構件側凹部27,可實現光學構件16相對于底座15的定位和限制轉動。
而且,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10具備:背光源裝置12;以及液晶面板(顯示面板)11,其相對于背光源裝置12配置于出光側,并且利用來自背光源裝置12的光進行顯示。根據這種構成的液晶顯示裝置10,可抑制背光源裝置12所具備的光學構件16的定位精度的下降,所以可良好地發揮光學構件16的光學性能,因而能夠實現顯示質量優良的顯示。
另外,定位突部26具有與定位孔25連通的連通孔29,在液晶面板11設有與定位孔25及連通孔29連通并且沿著厚度方向貫通的面板側貫通孔30。這樣,由于沿著厚度方向貫通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是以與設于背光源裝置12的光學構件16的定位孔25及定位突部26的連通孔29連通的形式配置的,所以能夠相對于液晶面板11從出光側通過面板側貫通孔30、定位孔25和連通孔29看到例如相對于該背光源裝置12配置于與液晶面板11側相反的一側的物體O。
另外,液晶面板11至少具備:一對基板11a、11b,其分別設有面板側貫通孔30;液晶11c,其被夾持在一對基板11a、11b之間;外周側密封部11d,其通過包圍液晶11c并且介于一對基板11a、11b的外周端部之間來密封液晶11c;以及貫通孔側密封部31,其通過包圍面板側貫通孔30并且介于一對基板11a、11b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之間來密封液晶11c。這樣,夾持在構成液晶面板11的一對基板11a、11b之間的液晶11c被介于一對基板11a、11b的外周端部之間的外周側密封部11d密封。并且,即使在一對基板11a、11b設有面板側貫通孔30,液晶11c也會被介于一對基板11a、11b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之間的貫通孔側密封部31密封。
另外,具備:外框(外周側保持構件)13,其在與背光源裝置12之間夾著并保持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以及蓋構件(貫通孔側保持構件)33,其在與背光源裝置12之間夾著并保持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蓋構件33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這樣,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被夾在背光源裝置12與外框13之間并且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被夾在背光源裝置12與蓋構件33之間,由此可實現對液晶面板11的保持。而且,由于蓋構件33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因此不易從出光側直接看到液晶面板11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孔緣部。由此,在液晶面板11中的面板側貫通孔30的周邊不易在顯示圖像中發生顯示不良。
<實施方式2>
利用圖6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在該實施方式2中,示出變更了定位部123的配置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定位部123配置于光學構件116的與穿過直線狀端面1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俯視時重疊的位置。即,定位部123設為上述法線NL橫穿定位部123的配置。具體地說,定位部123的中心123C相對于上述法線NL配置于圖6所示的右側即與轉動限制部124側相反的一側。因而,可以說定位部123和轉動限制部124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隔著法線NL分開配置于一側區域和另一側區域。由此,光學構件116被定位部123和轉動限制部124以充分高的位置精度定位。此外,隨著如上所述變更定位部123的配置,也同樣會變更底座側貫通孔、面板側貫通孔和蓋構件(均省略圖示)等的配置。
<實施方式3>
利用圖7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在該實施方式3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變更了定位部223的設置數量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定位部223隔著穿過光學構件216的直線狀端面2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而分別配置于一側區域和另一側區域,設有總共2個。定位部223包括相對于法線NL配置于圖7所示的左側即轉動限制部224側的定位部和相對于法線NL配置于圖7所示的右側即與轉動限制部224側相反的一側的定位部。2個定位部223配置于關于法線NL對稱的位置。如此,光學構件216被2個定位部223和1個轉動限制部224以更高的位置精度定位。另外,在汽車的儀表板所具備的機械式的儀表等物體(未圖示)是具備2個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定位孔225和定位突部226的連通孔229等看到這2個物體。此外,隨著如上所述變更定位部223的設置數量,也同樣會變更底座側貫通孔、面板側貫通孔和蓋構件(均省略圖示)等的設置數量。
<實施方式4>
利用圖8或者圖9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在該實施方式4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將轉動限制部324的凹凸關系顛倒過來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8和圖9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轉動限制部324包括:光學構件側凸部35,其以從光學構件316的外周端面在光學構件316的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設置;以及抵接部328,其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凸部35。光學構件側凸部35以從曲線狀端面316C向外側突出的形式設于光學構件316的2個角部中的圖9所示的左側的角部附近,俯視時呈方形(四邊形)。光學構件側凸部35在其外表面具有與直線狀端面316L并行的一對第1邊部35a以及與法線NL并行的第2邊部35b。光學構件側凸部35包括:導光板側凸部319CO2,其以從導光板319的角部突出的形式設置;光學片側凸部320CO2,其以從各光學片320的角部突出的形式設置;以及反射片側凸部321CO2,其以從反射片321的角部突出的形式設置。在導光板319、光學片320和反射片321的各定位孔319H、320H、321H的周面彼此對齊的狀態下,導光板側凸部319CO2、光學片側凸部320CO2和反射片側凸部321CO2各自的第1邊部35a及第2邊部35b相互呈大致齊平狀。
通過使底座315的側板部315b(曲線狀側板315b2)的內面在其周向局部地凹陷,而將抵接部328形成為凹狀。抵接部328配置于曲線狀側板315b2的圖9所示的左側的端部附近。抵接部328俯視時呈方形,其內面包括與光學構件側凸部35的第1邊部35a及第2邊部35b并行的3個面。在定位突部326穿過導光板319、光學片320和反射片321的各定位孔319H、320H、321H的狀態下,抵接部328的內面抵接到導光板側凸部319CO2、光學片側凸部320CO2和反射片側凸部321CO2的各邊部35a、35b。由此,能夠限制導光板319、光學片320和反射片321以定位部323為中心的轉動。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光學構件側凸部35的外表面具有一對第1邊部35a,它們分別抵接到抵接部328的內面,由此能夠限制光學構件316以定位部323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中的任何一方向的轉動。
如以上說明的,根據本實施方式,背光源裝置(照明裝置)312具備:LED317;光學構件316,其呈片狀,用于對來自LED317的光賦予光學作用,外周端面至少包括平面形狀設為曲線狀的曲線狀端面316C;定位部323,其用于在沿著光學構件316的板面的方向定位光學構件316,包括在厚度方向貫通光學構件316的定位孔325和穿過定位孔325而抵接到定位孔325的內面的定位突部326;以及轉動限制部324,其限制光學構件316以定位部323為中心的轉動,包括從光學構件316的外周端面在光學構件316的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光學構件側凸部35和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凸部35的抵接部328。
這樣,從LED317發出的光被呈片狀的光學構件316賦予光學作用且向外部出射。通過使定位突部326穿過構成定位部323的定位孔325,可實現光學構件316在沿著其板面的方向的定位。
在此,例如在定位孔325設為圓形的情況或在定位孔325與定位突部326之間產生了間隙的情況下,有可能光學構件316以定位部323為中心轉動而產生位置偏差。對此,通過使構成轉動限制部324的抵接部328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凸部35,限制了光學構件316以定位部323為中心的轉動,因此其不易產生位置偏差。
該光學構件316在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316C,因此將該曲線狀端面316C用作定位的基準是困難的,本來定位精度往往會下降。關于這一點,如上所述,由于光學構件316通過定位部323實現了定位,并且通過轉動限制部324實現了限制轉動,因此,即使是在外周端面包括曲線狀端面316C的構成,也可抑制定位精度的下降。
<實施方式5>
利用圖10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在該實施方式5中,示出將上述實施方式3、4組合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3、4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0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定位部423隔著穿過光學構件416的直線狀端面4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而分別配置于一側區域和另一側區域,設置有總共2個。構成轉動限制部424的光學構件側凸部435是以從光學構件416的曲線狀端面416C的周向的中央部向外側突出的形式設置的,設為與上述法線NL俯視時重疊的配置。構成轉動限制部424的抵接部428是以使構成底座415的側板部415b的曲線狀側板415b2的內面的周向的中央部凹陷的形式設置的,設為與上述法線NL俯視時重疊的配置。即使是這種構成,也能夠與上述實施方式3、4同樣,用2個定位部423和1個轉動限制部424以更高的位置精度定位光學構件416,并且能夠限制光學構件416以定位部423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中的任何一方向的轉動。
<實施方式6>
利用圖11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6。在該實施方式6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3的基礎上使2個定位部523的大小不同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3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1所示,將本實施方式的2個定位部523設為大小不同的定位部。具體地說,隔著穿過光學構件516的直線狀端面5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配置于圖11所示的右側的定位部523的直徑尺寸相對大,而隔著法線NL配置于圖11所示的左側的定位部523的直徑尺寸相對小。即使是這種構成,也能夠與上述實施方式3同樣,用2個定位部523和1個轉動限制部524以更高的位置精度定位光學構件516。
<實施方式7>
利用圖12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7。在該實施方式7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變更了導光板側凹部619CO1和反射片側凹部621CO1的形狀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板側凹部619CO1和反射片側凹部621CO1分別設為在厚度方向(Z軸方向)貫通導光板619和反射片621并且在X軸方向開口但在Y軸方向不開口的形狀。即,導光板側凹部619CO1和反射片側凹部621CO1具有一對在X軸方向并行的第1邊部627a。因而,通過使導光板側凹部619CO1和反射片側凹部621CO1的各一對第1邊部627a分別抵接到抵接部628的外表面,限制了導光板619和反射片621以定位部623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中的任何一方向的轉動。
<實施方式8>
利用圖13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8。在該實施方式8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變更了轉動限制部724的設置數量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轉動限制部724隔著穿過光學構件716的直線狀端面716L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NL而分別配置于一側區域和另一側區域,設置有總共2個。轉動限制部724包括相對于法線NL配置于圖13所示的左側即與定位部723側相反的一側的轉動限制部和相對于法線NL配置于圖13所示的右側即定位部723側的轉動限制部。2個轉動限制部724分別配置于光學構件716的2個角部附近并且配置于關于法線NL對稱的位置。因而,通過圖13所示的左側的轉動限制部724限制了光學構件716以定位部723為中心向逆時針方向的轉動,并且通過圖13所示的右側的轉動限制部724限制了光學構件716以定位部723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的轉動。
<實施方式9>
利用圖14至圖16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9。在該實施方式9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實現光學構件816以及液晶面板811的定位和限制轉動。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4和圖15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定位突部826設為除穿過光學構件816的定位孔825外還穿過液晶面板811的面板側貫通孔830。即,可以說定位突部826具有穿過光學構件816的定位孔825的光學構件用插通部826a和穿過液晶面板811的面板側貫通孔830的面板用插通部826b。定位突部826具有使其突出頂端面與液晶面板811的表側的板面呈齊平狀這樣的高度尺寸。在定位突部826穿過定位孔825和面板側貫通孔830的狀態下,光學構件用插通部826a的外周面抵接到定位孔825的內周面,面板用插通部826b的外周面抵接到面板側貫通孔830的內周面。由此,能夠在X軸方向和Y軸方向定位光學構件816和液晶面板811。即,定位突部826的光學構件用插通部826a和定位孔825構成用于定位光學構件816的定位部823,而定位突部826的面板用插通部826b和面板側貫通孔830構成用于定位液晶面板811的面板定位部36。
另一方面,如圖14和圖16所示,在液晶面板811,以使其外周端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有面板側凹部37。面板側凹部37是將液晶面板811中的直線狀端面811L的兩端部與曲線狀端面811C的兩端部分別交叉而構成的2個角部中的與面板側貫通孔830側相反的一側的角部切口而形成的。面板側凹部37配置于與光學構件816的光學構件側凹部827俯視時重疊的位置。并且,抵接部828設為除抵接到光學構件816的光學構件側凹部827外,還抵接到液晶面板811的面板側凹部37。即,可以說抵接部828具有抵接到光學構件816的光學構件側凹部827的光學構件用抵接部828a和抵接到液晶面板811的面板側凹部37的面板用抵接部828b。抵接部828具有使其突出頂端面與液晶面板811的表側的板面呈齊平狀這樣的高度尺寸。在抵接部828穿過光學構件側凹部827和面板側凹部37的狀態下,光學構件用抵接部828a的外表面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827的內面,面板用抵接部828b的外表面抵接到面板側凹部37的內面。由此,能夠限制光學構件816和液晶面板811以定位部823為中心的轉動。即,抵接部828的光學構件用抵接部828a和光學構件側凹部827構成用于限制光學構件816的轉動的轉動限制部824,而抵接部828的面板用抵接部828b和面板側凹部37構成用于限制液晶面板811的轉動的面板轉動限制部38。
如以上說明的,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液晶面板811的與光學構件側凹部827俯視時重疊的位置設有面板側凹部37,抵接部828包括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827的光學構件用抵接部828a和抵接到面板側凹部37的面板用抵接部828b,而定位突部826包括穿過定位孔825的光學構件用插通部826a和穿過面板側貫通孔830的面板用插通部826b。這樣,通過使構成定位突部826的光學構件用插通部826a穿過光學構件816的定位孔825,使構成定位突部826的面板用插通部826b穿過液晶面板811的面板側貫通孔830,可實現光學構件816和液晶面板811的定位。而另一方面,通過使構成抵接部828的光學構件用抵接部828a抵接到光學構件側凹部827,使構成抵接部828的面板用抵接部828b抵接到面板側凸部或者面板側凹部37,可實現對光學構件816和液晶面板811的轉動的限制。由此,能夠抑制光學構件816和液晶面板811的定位精度下降,因此被光學構件816賦予了光學作用的光高效地入射到液晶面板811,因而顯示質量更良好。
<實施方式10>
利用圖17或者圖18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0。在該實施方式10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將取代固定膠帶的卡合爪39設置于定位突部926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7和圖18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定位突部926,一體地設有從表側(出光側)與光學片920的光學片側定位孔920H(定位孔925)的孔緣部卡合的卡合爪(固定部)39。由此,與上述實施方式1相比,可實現部件數量的削減和組裝工時的削減。卡合爪39設于定位突部926的從底座915的底板部915a突出的頂端部,并且以比定位突部926的外周面更向外側伸出的形式配置。卡合爪39在各隔開約90°的角度間隔的位置配置有總共4個。各卡合爪39從表側與光學片920中的配置于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920c的光學片側定位孔920H的孔緣部卡合,由此能夠實現相互層疊的光學片920、導光板919和反射片921的固定。另外,設于液晶面板911的面板側貫通孔930設于與背光源裝置912的定位孔925以及卡合爪39俯視時重疊的范圍。此外,在圖17中,用雙點劃線圖示出面板側貫通孔930。
如以上說明的,根據本實施方式,具備底座(支撐構件)915,底座915從與出光側相反的一側支撐光學片(光學構件)920并且設有與定位孔925連通的底座側貫通孔(支撐構件側貫通孔)915H,定位突部926以連通孔929與底座側貫通孔915H連通的形式設于底座915,而固定部包括設于定位突部926并從出光側與光學片920的光學片側定位孔920H(定位孔925)的孔緣部卡合的卡合爪39。這樣,光學片920被底座915從與出光側相反的一側支撐,并且設于底座915的定位突部926所設置的形成固定部的卡合爪39從出光側與光學片側定位孔920H的孔緣部卡合,從而實現光學片920的固定。與將固定部設為獨立于定位突部926的部件的情況相比,能夠削減部件數量,并且能夠削減制造該背光源裝置912時的組裝工時,因此能夠實現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實施方式11>
利用圖19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1。在該實施方式11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9的基礎上變更了定位突部1026的形狀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9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19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定位突部1026設為直徑尺寸為2級的構成。具體地說,定位突部1026中的穿過各光學構件1016的定位孔1025的光學構件用插通部1026a的外徑尺寸相對大,而穿過液晶面板1011的面板側貫通孔1030的面板用插通部1026b的外徑尺寸相對小。與此相應地,各光學構件1016的定位孔1025的直徑尺寸雖然是比光學構件用插通部1026a的外徑尺寸稍小的程度,但是比液晶面板1011的面板側貫通孔1030的直徑尺寸大。并且,光學構件用插通部1026a的表側的面與光學片1020中的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1020c的板面呈齊平狀,并且固定有固定膠帶1032。由此,能夠實現光學構件1016的固定。
<實施方式12>
利用圖20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2。在該實施方式12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變更了光學構件1116的外形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20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光學構件1116的外周端面包括沿著X軸方向以直線狀延伸的直線狀端面1116L、以曲線狀延伸的曲線狀端面1116C以及沿著Y軸方向以直線狀延伸的一對第2直線狀端面1116L2。第2直線狀端面1116L2的延伸方向與直線狀端面1116L的延伸方向正交,延伸方向的一端部延續到直線狀端面1116L,另一端部延續到曲線狀端面1116C。即,第2直線狀端面1116L2配置為介于直線狀端面1116L與直線狀端面1116L之間。轉動限制部1124配置于光學構件1116中的配置于與定位部1123側相反的一側的第2直線狀端面1116L2的端部與直線狀端面1116L的端部交叉而構成的角部附近。構成轉動限制部1124的光學構件側凹部1127以使光學構件1116中的配置于與定位部1123側相反的一側的第2直線狀端面1116L2在其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置。此外,隨著如上所述變更光學構件1116的外形,關于底座1115或液晶面板和外框等未圖示的各構件,也設為同樣的外形。
<實施方式13>
利用圖21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3。在該實施方式13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變更了液晶面板1211的面板側貫通孔1230的形成范圍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2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211中,面板側貫通孔1230選擇性地設于一對基板1211a、1211b和里側的偏振板1211f。即,面板側貫通孔1230是僅未設于表側的偏振板1211e的構成。面板側貫通孔1230是將貫通各基板1211a、1211b的基板側貫通孔1211aH、1211bH與貫通里側的偏振板1211f的偏振板側貫通孔1211fH相互連通而成的。
<實施方式14>
利用圖22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4。在該實施方式14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變更了液晶面板1311的面板側貫通孔1330的形成范圍的情況。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2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311中,面板側貫通孔1330選擇性地僅設于里側的偏振板1311f。即,面板側貫通孔1330是未設于一對基板1311a、1311b和表側的偏振板1311e的構成。該液晶面板1311由于在一對基板1311a、1311b中沒有設置面板側貫通孔,因此成為不具有上述實施方式1所記載的貫通孔側密封部的構成,從而可實現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實施方式15>
利用圖23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5。在該實施方式15中,示出在上述實施方式1的基礎上不在液晶面板1411中設置面板側貫通孔的構成。此外,針對與上述實施方式1同樣的結構、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2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411設為沒有形成上述實施方式1所記載的面板側貫通孔的構成。
<其它實施方式>
本發明不限于利用上述記述和附圖說明的實施方式,例如如下實施方式也包括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中。
(1)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定位部的平面形狀設為圓形的情況,但除此以外還能適當地變更定位部的平面形狀。例如圖24所示,能夠將定位部23-1的平面形狀設為四邊形。這樣,構成定位部23-1的定位突部26-1的外周面的各邊部抵接到定位孔25-1的內周面的各邊部,由此,光學構件16-1不易轉動。此外,即使是由于在定位孔25-1與定位突部26-1之間可能產生的間距而導致光學構件16-1可能會發生轉動的情況下,也可通過轉動限制部24-1限制其轉動。
(2)除上述(1)以外,例如圖25所示,還能將定位部23-2的平面形狀設為橢圓形。除此以外,作為定位部的平面形狀,還能設為半圓形、長圓形等。
(3)除上述(1)、(2)以外,例如圖26所示,還能將定位部23-3的平面形狀設為三角形。除此以外,作為定位部的平面形狀,也能設為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五邊形以上的多邊形等。
(4)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轉動限制部的平面形狀設為方形的情況,但除此以外,也能適當地變更轉動限制部的平面形狀。例如能將轉動限制部的平面形狀設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半圓形、半橢圓形、半長圓形、菱形、五邊形以上的多邊形等。
(5)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定位部的中心與穿過光學構件的直線狀端面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不重疊的配置的情況,但也可以設為定位部的中心與上述法線重疊的配置。另外,定位部和轉動限制部也可以相對于上述法線一同配置于單側。除此以外,還能適當地變更定位部的平面配置。
(6)在上述各實施方式(除實施方式4、5以外)中,示出了轉動限制部與多個LED中的位于端處的LED相比進一步靠端側的配置的情況,但也可以設為轉動限制部與位于端處的LED在直線狀端面的延伸方向疊合的配置。除此以外,也可以是轉動限制部以位于相鄰的LED之間的形式配置。
(7)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轉動限制部配置于光學構件的角部附近或者曲線狀端面的中央部的情況,但也可以是轉動限制部配置于從光學構件的角部到曲線狀端面的中央部之間的位置。
(8)在上述各實施方式(除實施方式4、5以外)中,示出了構成轉動限制部的光學構件側凹部以使光學構件的外周端面中的直線狀端面和曲線狀端面凹陷的形式設置的情況,但也可以是光學構件側凹部以僅選擇性地使光學構件的直線狀端面凹陷的形式設置。相反地,也可以是學構件側凹部以僅選擇性地使光學構件的曲線狀端面凹陷的形式設置。
(9)在上述實施方式4、5中,示出了構成轉動限制部的光學構件側凸部以從光學構件的外周端面中的曲線狀端面突出的形式設置的情況,但也可以是光學構件側凸部以從光學構件的外周端面中的直線狀端面突出的形式設置。另外,也可以是光學構件側凸部以從光學構件的曲線狀端面和直線狀端面分別突出的形式設置。
(10)除上述(6)~(9)以外,也能適當地變更轉動限制部的平面配置。
(11)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定位部的設置數量設為1個或者2個的情況,但也能將定位部的設置數量設為3個以上。在該情況下,既可以將3個以上的定位部全部設為相同的大小,也可以將其設為全部不同的大小。另外,也可以是3個以上的定位部中包括2個以上相同大小的定位部。
(12)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轉動限制部的設置數量設為1個或者2個的情況,但也能將轉動限制部的設置數量設為3個以上。
(13)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跨于定位突部和光學片的定位孔的孔緣部的形式固定的固定膠帶的表里兩面具有遮光性的情況,但也能使用表里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的固定膠帶。具體地說,作為固定膠帶,能夠使用將固定到定位突部和光學片的面設為使光反射的反射面而將作為其相反側的面的固定到液晶面板的面設為遮擋光的遮光面的固定膠帶。在該情況下,優選將反射面設為光的反射性優良的白色,將遮光面設為遮光性優良的黑色。若使用這種構成的固定膠帶,則在光從光學構件的定位孔的內面漏出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固定膠帶的反射面反射該光而使該光返回到光學構件側而被再利用,并且由于固定膠帶的遮光面,而不易直接看到光學構件的定位孔的孔緣部。
(14)作為上述實施方式6的變形例,還能使相對于穿過光學構件的直線狀端面的延伸方向的中央的法線配置于轉動限制部側的定位部相對大,而使相對于法線配置于與轉動限制部側相反的一側的定位部相對小。
(15)作為上述實施方式7的變形例,還能將光學片側凹部的平面形狀設為與導光板側凹部及反射片側凹部同樣。
(16)在上述實施方式8中,示出了2個轉動限制部的平面形狀設為相同的情況,但也可以設為2個轉動限制部的平面形狀相互不同。另外,在將轉動限制部的設置數量設為3個以上的情況下,既可以包括多個設為相同平面形狀的轉動限制部,也可以是全部轉動限制部的平面形狀均不同。
(17)作為上述實施方式8的變形例,還能將2個轉動限制部設為非對稱的配置。另外,還能將2個轉動限制部設為對稱的配置且將其配置于光學構件的角部附近以外的位置。
(18)作為上述實施方式9的變形例,也可以與實施方式4同樣在光學構件設置光學構件側凸部,并且以從液晶面板的外周端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設置面板側凸部,使這些光學構件側凸部和面板側凸部抵接到抵接部,從而實現對光學構件和液晶面板的轉動的限制。
(19)除上述實施方式10以外,還能適當地變更構成定位部的定位突部的卡合爪的設置數量、平面配置、平面形狀、截面形狀等。
(20)還能將上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多個技術事項適當地組合使用。例如能夠將上述實施方式4與實施方式9組合,具體地說,能夠以使液晶面板的外周端面在其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設置面板側凸部(轉動限制部),將該面板側凸部設為與光學構件的光學構件側凸部俯視時重疊的配置,并且以使外框的外筒部的內面在其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設置抵接到面板側凸部的面板用抵接部(轉動限制部)。通過這種構成,也能夠實現對光學構件和液晶面板的轉動的限制。另外,作為上述呈凹狀的面板用抵接部的變形例,也可以將底座的側板部延長到其內面與液晶面板的外周端面呈相對狀的高度為止,在該延長部分的內面設置呈凹狀的面板抵接部。
(21)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構成定位部的定位突部形成為在內部具有連通孔的筒狀的情況,但定位突部也可以形成為不具有連通孔的實心柱狀。
(22)除上述各實施方式以外,也能夠適當地變更光學構件和液晶面板的平面形狀。例如光學構件和液晶面板也可以是半橢圓形、扁平的半圓形。除此以外,還能將光學構件和液晶面板的平面形狀設為中心角不到180°的扇形或者中心角超過180°的扇形。在這樣變更光學構件和液晶面板的平面形狀的情況下,只要與此相伴地針對底座和外框等關聯構件也同樣變更平面形狀即可。
(23)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構成光學構件的各光學片、導光板和反射片全都設有定位孔和光學構件側凹部(光學構件側凸部)的情況,但也能夠采用例如僅在光學片中不設置定位孔和光學構件側凹部(光學構件側凸部)的構成、或僅在光學片所包含的一部分光學片(例如最表側的第2棱鏡片)中不設置定位孔和光學構件側凹部(光學構件側凸部)的構成。
(24)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定位突部從里側穿過光學構件的定位孔的構成,但也能夠設為定位突部從表側穿過光學構件的定位孔的構成。具體地說,也能將在各實施方式中記載的底座的定位突部省略,使蓋構件穿過光學構件的定位孔而作為“定位突部”使用。
(25)除上述各實施方式以外,還能適當地變更光學片的具體的個數、種類、層疊順序等。例如,光學片的個數既可以是2個以下,另外也可以是4個以上。在光學片中既可以僅包括1個棱鏡片,另外也可以包括3個以上的棱鏡片。光學片也可以包括2個以上的擴散片。作為光學片還能使用反射型偏振片。
(26)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具備穿過面板側貫通孔的蓋構件的情況,但也能夠省略蓋構件。在該情況下,優選將圓環狀的遮光膠帶從表側貼附于液晶面板的面板側貫通孔的孔緣部,對面板側貫通孔的孔緣部進行遮光。
(27)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外框、蓋構件和底座是用金屬制成的情況,但也可以將外框、蓋構件和底座中的任一者或者全部用合成樹脂制成。
(28)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例示了LED基板包括膜狀的基材的情況,但也能夠設為LED基板的基材呈具有一定的厚度的板狀的構成。
(29)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作為光源例示了LED,但作為光源也可以使用有機EL等。
(30)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將液晶面板所具有的彩色濾光片的著色部設為R、G、B的3色,但也能夠將著色部設為4色以上。
(31)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例示了搭載于汽車的前圍擋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但在其它用途的液晶顯示裝置中也能應用本發明。例如能夠在作為一種游戲機的老虎機所使用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應用本發明。具體地說,只要設為將液晶顯示裝置相對于老虎機的旋轉卷軸配置于游戲者側(近前側)并且將光學構件的定位孔和液晶面板的面板側貫通孔與旋轉卷軸對齊的配置,則游戲者能夠通過定位孔和面板側貫通孔清晰且可靠地看到旋轉卷軸。
(32)除上述各實施方式以外,還能在具備觸摸面板、視差屏障面板、玻璃罩等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應用本發明。
(33)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例示了透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除此以外,還能在半透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應用本發明。
(34)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開關元件,使用了TFT,但還能應用于使用了TFT以外的開關元件(例如薄膜二極管(TFD))的液晶顯示裝置,除進行彩色顯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以外,還能應用于進行黑白顯示的液晶顯示裝置。
(35)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像素電極配置于液晶面板的陣列基板側并且相對電極配置于CF基板側的情況,但也能使用像素電極和相對電極均配置于陣列基板側的構成的液晶面板。這種液晶面板優選采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邊緣場開關)模式。
(36)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為顯示面板的情況,例如還能使用利用來自背光源裝置的光顯示圖像的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顯示面板。在該MEMS顯示面板中,構成顯示像素的微小的機械式快門以矩陣狀平面配置有多個,通過單獨地控制各機械式快門的打開關閉,按每一顯示像素調整來自背光源裝置的光的透射光量,從而能夠顯示規定灰度級的圖像。
附圖標記說明
10: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11、811、1011、1211、1311、1411:液晶面板(顯示面板);11a、1211a、1311a:CF基板(基板);11b、1211b、1311b:陣列基板(基板);11c:液晶;11d:外周側密封部;12、312、912:背光源裝置(照明裝置);13:外框(外周側保持構件);15、315、415、915、1115:底座(支撐構件);16、116、216、316、416、516、716、816、1016、1116、16-1:光學構件;16C、316C、416C、1116C:曲線狀端面;16L、116L、216L、316L、416L、516L、716L、1116L:直線狀端面;17、317:LED(光源);19、319、619、919:導光板(光學構件);19a:光入射面;19b:光出射面;19C:導光板側曲線狀端面(曲線狀端面);19CO1、619CO1:導光板側凹部(光學構件側凹部);19H、319H:導光板側定位孔(定位孔);19L:導光板側直線狀端面(直線狀端面);20、320、920、1020:光學片(光學構件);20a:擴散片(光學片、光學構件);20b:第1棱鏡片(光學片、光學構件);20c、920c、1020c:第2棱鏡片(光學片、光學構件);20C:光學片側曲線狀端面(曲線狀端面);20CO1:光學片側凹部(光學構件側凹部);20H、320H、920H:光學片側定位孔(定位孔);20L:光學片側直線狀端面(直線狀端面);21、321、621、921:反射片(光學構件);21C:反射片側曲線狀端面(曲線狀端面);21CO1、621CO1:光學片側凹部(光學構件側凹部);21H、321H:反射片側定位孔(定位孔);21L:反射片側直線狀端面(直線狀端面);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1123、23-1、23-2、23-3:定位部;24、124、224、324、424、524、724、824、1124、24-1:轉動限制部;25、225、325、825、925、1025、25-1:定位孔;26、226、326、826、926、1026、26-1:定位突部;27、827、1127:光學構件側凹部;28、328、428、628、828:抵接部;29、229、929:連通孔;30、830、930、1030、1230、1330:面板側貫通孔;31:貫通孔側密封部;32、1032:固定膠帶(固定部);33:蓋構件(貫通孔側保持構件);35、435:光學構件側凸部;39:卡合爪(固定部);319CO2:導光板側凸部(光學構件側凸部);320CO2:光學片側凸部(光學構件側凸部);321CO2:反射片側凸部(光學構件側凸部);826a、1026a:光學構件用插通部;826b、1026b:面板用插通部;828a:光學構件用抵接部;828b:面板用抵接部;NL: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