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碰鈴。
背景技術:
碰鈴,廣泛用于中國歌舞、戲曲音樂伴奏及民間器樂合奏中的打擊樂器。亦稱碰鐘、雙磬、鈴鈸等,其用響銅或黃銅制做,形如呈傘形,鈴底有孔系繩穿連,兩只互擊發音,亦有單鈴置于棍端,用金屬簽擊奏,然而現有的碰鈴采用翻砂鑄造,砂眼多,結構粗糙,成品率在70%左右,發音短且音色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碰鈴,采用精密制造,結構緊密且光滑,發音長且音色佳,深受用戶歡迎。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碰鈴,其包括:呈碗形且內部中空的中心部、與中心部一體相連且向外并向下延伸的邊緣部,其中中心部和邊緣部為錫青銅。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所述邊緣部的外直徑為3-9厘米,且邊緣部的軸向長度大于中心部的軸向長度,以保證發音長且音色佳。
所述中心部的厚度小于邊緣部的厚度,以保證發音長且音色佳。
所述中心部與邊緣部之間通過弧形部進行相連,而邊緣部的末端至少部分朝向邊緣部的軸向靠攏,以保證發音長且音色佳。
所述中心部和邊緣部表面至少部分為弧形光滑表面,以保證發音長且音色佳。
所述邊緣部距離軸向最大距離是中心部距離軸向最大距離的1.3-3倍,以保證發音長且音色佳。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采用精密制造,結構緊密且光滑,成品率在95%以上,發音長且音色佳,深受用戶歡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考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碰鈴的具體實施例,其包括:呈碗形且內部中空的中心部10、與中心部10一體相連且向外并向下延伸的邊緣部20,其中中心部10和邊緣部20為經過澆鑄打磨的錫青銅,邊緣部20的外直徑為3-9厘米。中心部10的厚度小于邊緣部20的厚度。中心部10與邊緣部20之間通過弧形部12進行相連,而邊緣部20的末端22至少部分朝向邊緣部20的軸向靠攏。錫青銅含銅量超過85%,有利于產品的精密制造且發音純正。
本實用新型采用精密制造,結構緊密且光滑,成品率在95%以上,發音長且音色佳,深受用戶歡迎。
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