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樂器,尤其涉及了管樂轉調音準改變器。
背景技術:
民族管樂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音質優美、簡單易學,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笛子、簫等一般由竹子制成,也有用其它材料制成的,例如金屬、木材、合成材料等,是在管狀主體上設置吹孔及若干個按音孔制作而成。吹奏時,用手指堵住音孔,從吹孔向管腔內吹入空氣,空氣在管腔內振動,產生聲音。通過手指控制開合不同的音孔可以使聲音呈現出不同的音節,從而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2009年9月9日,泉州南音文化被批準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世界的認可,申請人從小愛好音樂,喜歡制作民族樂器,因此對民族樂器的音準要求很高,在生活實踐中,申請人發現南音的主要樂器中琵琶、二弦、三弦演奏轉調都能夠達到世界級音準,可是洞簫和其他民族管樂在轉調演奏個別音孔都無法達到較好的音準,例如:E-F、B-C、#.b等音調,要保留傳統的音孔數,如六孔南音洞簫等,就很難達到完美的音準,如何在不改變傳統洞簫的音孔數,解決音準問題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經過申請人的長年鉆研、改革和創新,申請人發明了本申請的技術,能夠解決上述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管樂轉調音準改變器,通過轉動外套管角度或推前、拉后移動外套管的方式,改變音孔發音位置,解決南音洞簫等各種管樂在轉調演奏出現的個別音孔無法達到所需音準的難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管樂轉調音準改變器,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上開設有若干個音孔,所述管身包括前不動段、后不動段和調音管;所述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相對固定,所述調音管設于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之間,所述調音管包括內套管和套設在內套管上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相對內套管可轉動或在前不動管和后不動段之間沿軸向相對移動;所述內套管的管壁上沿軸向開設有一穿透管壁的孔槽,所述外套管上開設有若干個位置相錯的音孔,轉動外套管或移動外套管可使得外套管上的任一個音孔單獨與孔槽連通。
優選的,所述內套管的兩端分別插接在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內,所述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的內壁分別環削內凹,環削內凹的厚度等于內套管的管壁厚度;內套管的外徑等于環削內凹處的內徑。
優選的,所述外套管內套設有一襯管,該襯管的外徑等于外套管的內徑,該襯管的內徑等于內套管的外徑。
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
該實施方式與上述實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內套管外套設有一襯管,該襯管的內徑等于內套管的外徑,該襯管的外徑等于外套管的內徑。
通過以上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轉動外套管角度或推前、拉后移動外套管的方式,改變音孔發音位置,解決南音洞簫等各種管樂在轉調演奏出現個別音孔無法達到所需音準的難題。
2、本實用新型使用更加便捷,在各種管樂轉調演奏時只需輕輕轉動或推拉 外套管即可改變音準,使得演奏更加連貫,音準更加完美。
3、本實用新型既能夠不改變傳統洞簫等其他各種管樂的傳統音孔數和外觀結構,使得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真正完整的保留和傳承,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必要時候還可以實現多孔同時改變位置,并且增減孔數,滿足特定演奏曲目音符的需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是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是實施例一的外套管轉動一定角度的機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調音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參照圖1、圖2、圖4、圖5,管樂轉調音準改變器,包括管身,所述管身 上開設有若干個位置相錯的音孔10,所述管身包括前不動段2、后不動段3和調音管4;所述前不動段2和后不動段3相對固定,所述調音管4設于前不動段2和后不動段3之間,所述調音管4包括內套管41和套設在內套管41上的外套管42,所述外套管42相對內套管41可沿內套管周向轉動;所述內套管41的管壁上沿軸向開設有一穿透管壁的孔槽410,所述外套管上開設有若干個音孔,轉動外套管可使得外套管上的任一個音孔單獨與孔槽連通。
所述內套管41的兩端分別插接在前不動段2和后不動段3內,所述前不動段2和后不動段3的內壁分別環削內凹,環削內凹的厚度等于內套管41的管壁厚度;內套管41的外徑等于環削內凹處的內徑。所述外套管42內套設有一襯管(未圖示),該襯管的外徑等于外套管的內徑,該襯管的內徑等于內套管的外徑。所述外套管42與前不動段2和后不動段3的材料相同,所述內套管為金屬管,所述襯管為金屬管。本實用新型中,外套管與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的材料可以為竹、木、塑料、金屬等任意管樂材料。
實施例二
參照圖3、圖4、圖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外套管42可相對內套管41在軸向移動,外套管在前不動管2和后不動段3之間沿軸向相對移動;移動外套管42可使得外套管42上的任一個音孔10單獨或多個音孔同時與孔槽連通。
實施例三
參照圖1–圖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內套管41外套設有一襯管,該襯管的內徑等于內套管41的外徑,該襯管41的外徑等于外套管42的內徑。所述內套管與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的材料相同,所述外套管為金屬管,所述襯管為金屬管。
本實用新型的管樂轉調音準改變器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驟一,根據原各種管樂的制造技術要求,確定該管在轉調時出現音準的音孔位置,并確定所需改變音準的音孔位置和孔數,量好音孔改變段管的長度,把該管分成前不變段管、音孔改變段管和后不變段管并制作內套管和外套管尺寸;
步驟二,根據需要轉調音準的音孔位置和數量確定內套管需要開設音孔槽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然后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開設一穿透管壁的孔槽;
步驟三,將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在其與調音管的內套管連接部的內壁進行環削,形成一環削內凹,環削內凹的厚度等于內套管的管壁厚度;將內套管的一端插入并通過涂抹膠水等方法將內套管固定在前不動段或后不動段上,待膠水干固后,把外套管裝上,然后將內套管的另一端插入在剩下的后不動段或前不動段上;
步驟四,進行轉動或推拉移動測試,通過轉動或推拉外套管,觀察外套管和內套管之間的轉動或推拉配合是否剛好;如遇到配合太緊,可用砂布進一步打磨外套管的任何一端,直到間隙最佳為止;如配合太松,可磨一磨內套管還未上膠的一端,磨到間隙最佳為準;如遇到轉動或推拉不靈活,可磨一磨內套管外表面和外套管的內管面,直至調試靈活為止;
步驟五,把剩下的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的環削內凹位置以及內套管的另一端抹上膠水并將內套管的另一端插入剩下的前不動段和后不動段的環削內凹位置中;
步驟六,待膠水干固后,根據步驟一確定的音孔位置和數量在外套管上初步挖好相應的微小音孔,并轉調依次校對和擴挖修正音孔,使音孔改變段管的 每個音孔的音準達到轉調所需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加工尺寸皆依據管樂的實際情況確定。
本實用新型音準改變器的基本原理是:旋轉音孔改變段,實現改變音孔位置、增減音孔數,基于該原理的管樂轉調設計均為本實用新型的同等技術,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本實用新型音準改變器的的另一實施原理為:即可旋轉,也可移動音孔改變段,實現改變音孔位置、增減音孔數,基于該原理的管樂轉調設計均為本實用新型的同等技術,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