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工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電器元件的自動化裝配設備。
背景技術:
電器元件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日常生活,其結構精巧、尺寸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在工業控制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尤其是動電極,由于尺寸小巧,可以壁厚之后0.5mm,容易發生變形,最重要的是,由于結構復雜,成c字型的結構導致送料非常困難。長久以來,動電極都依靠手工裝配實現生產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應用在電器產品的觸點機構的生產裝配過程中,利用分度機構將動態夾具輸送至不同的工位,再配合其它的工業機器人、機械手等自動化機構,可以將各個零部件抓取到動態夾具中,對殼體的方向進行校正,利用動態夾具對各個零部件實現固定,并對觸點機構中的鉚釘實現鉚接,能夠確保觸點機構的裝配質量和生產效率,在鉚接作業時避免將壓力作用于動態夾具和分度機構上,使動態夾具和分度機構擁有長久的使用壽命,實現了對薄壁彈性零件的有序輸出,有效避免疊料、卡料的發生。
一種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用于實現觸點機構的自動化裝配,所述觸點機構包括:左觸點、右觸點、墊圈、靜電極、動電極、殼體、鉚釘,所述鉚釘包括左鉚釘、右鉚釘,所述左觸點、靜電極和殼體通過所述左鉚釘實現固連,所述右觸點、墊圈、電極和殼體通過所述右鉚釘實現固連,所述靜電極和電極相匹配;
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包括:工作臺、用于安裝觸點機構的動態夾具、用于驅動所述動態夾具運動的分度機構、用于裝配所述動電極的動極安裝機構、用于裝配所述殼體的殼體安裝機構;所述分度機構固連于所述工作臺,所述動態夾具均布于所述分度機構上,所述觸點機構連接于所述動態夾具上,所述動極安裝機構、殼體安裝機構固連于所述工作臺上;
所述殼體安裝機構包括:殼體振動盤、殼體上料機械手、殼體校正機構,所述殼體振動盤用于輸出所述殼體至所述殼體校正機構,所述殼體上料機械手從所述殼體校正機構中夾持到所述殼體并將所述殼體放置到所述動態夾具中;
所述殼體校正機構包括:殼體送料支架、接料氣缸、接料拖板、接料板、校正下壓氣缸、下壓滑塊、下壓彈簧、校正軸、校正電機、套筒、回轉支架、波珠螺絲,所述殼體送料支架固連于所述工作臺,所述接料板固連于所述殼體送料支架,所述接料板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殼體的接料口,所述接料口和所述殼體振動盤的軌道相連;所述接料拖板活動連接于所述接料板,所述接料板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殼體的接料槽,所述接料槽和接料口相匹配,所述接料氣缸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接料板;所述回轉支架固連于所述殼體送料支架,所述套筒活動連接于所述回轉支架,所述校正電機的輸出軸固連于所述套筒,在所述套筒的四周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殼體的所述波珠螺絲;在所述套筒的上部設置有所述校正軸,所述校正軸活動連接于所述下壓滑板,所述下壓滑板活動連接于校正支架,所述校正下壓氣缸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校正支架,所述校正下壓氣缸的活塞桿固連于所述下壓滑板,在所述校正軸的上部設置有所述下壓彈簧,所述校正軸的校正平面和所述殼體的臺階面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動極安裝機構包括:動極支架、動極水平滑臺、動極豎直滑臺、動極吸嘴、用于輸送動電極的動極入口軌道、動極橫移軌道、動極接料塊、動極出料塊、動極推料氣缸、動極推料桿、底部橫移塊、底部橫移氣缸、動極橫移氣缸、動極壓緊氣缸、動極退出氣缸、動極退出桿、導向塊,所述動極水平滑臺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所述動極豎直滑臺固連于所述動極水平滑臺,所述動極吸嘴固連于所述動極豎直滑臺,所述動極吸嘴位于所述動極出料塊的上部;
所述動極入口軌道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所述底部橫移氣缸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所述底部橫移塊活動連接于所述動極支架,所述底部橫移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
所述動極橫移氣缸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所述動極橫移軌道活動連接于所述底部橫移塊,所述動極橫移氣缸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所述動極接料塊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
所述動極出料塊和動極退出氣缸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所述動極退出桿活動連接于所述動極出料塊,所述動極退出氣缸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動極退出桿;所述動極壓緊氣缸固連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的上部;所述動極推料氣缸的氣缸體和導向塊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所述動極推料桿活動連接于所述導向塊,所述動極推料氣缸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動極推料桿的一端,所述動極推料桿和所述動極接料塊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動態夾具包括:夾具體、橫向滑動板、橫向彈簧、左定銷、右定銷、前擋板、后擋板、縱向滑板、下擋板、動銷釘,所述夾具體固連于所述分度機構,所述前擋板、后擋板固連于所述夾具體的前后兩端,所述橫向滑動板活動連接于所述夾具體,在所述橫向滑板和后擋板之間設置有所述橫向彈簧;所述下擋板固連于所述夾具體的下部,所述縱向滑板活動連接于所述夾具體,在所述縱向滑板和下擋板之間設置有縱向彈簧,所述動銷釘固連于所述縱向滑板,所述動銷釘和夾具體上的前銷釘孔相匹配;當所述橫向滑動板靠于所述前擋板時,所述動銷釘、前銷釘孔和橫向滑動板的鉚釘孔相匹配;當所述橫向滑動板靠于所述后擋板時,所述動銷釘和前銷釘孔相匹配,所述鉚釘孔和夾具體上的后銷釘孔相匹配;所述鉚釘孔和鉚釘相匹配;所述橫向滑動板上固連有所述左定銷和右定銷,所述;所述動銷釘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和所述殼體的四號孔、九號孔相匹配;所述鉚釘孔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和所述殼體的四號孔、九號孔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波珠螺絲的數量為四個并均勻布置于所述套筒的四周。
優選地,所述校正軸只能沿所述下壓滑塊上下滑動,所述校正軸不能相對所述下壓滑塊做周向轉動;所述校正軸布置于所述套筒的正上方。
優選地,所述殼體上料機械手包括:殼體水平送料滑臺、殼體豎直送料滑臺、一號殼體手爪、二號殼體手爪,所述殼體水平送料滑臺固連于所述殼體送料支架,所述殼體豎直送料滑臺固連于所述殼體水平送料滑臺,所述一號殼體手爪、二號殼體手爪固連于所述殼體豎直送料滑臺,所述一號殼體手爪、二號殼體手爪成并排布置。
優選地,所述動極入口軌道上設置有和所述動電極的外形相匹配的曲面料槽;所述動電極容納于所述曲面料槽中。
優選地,所述動極壓緊氣缸固連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的上部,所述動極壓緊氣缸的活塞桿伸出可以將所述動電極固定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上。
優選地,所述動極接料塊上設置有和所述動電極相匹配的第一道承接面,所述動極推料桿和所述第一道承接面的上表面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動極出料塊上設置有和所述動電極相匹配的第二道承接面,在所述第二道承接面相鄰位置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動電極的動極等待區;所述動極退出桿和所述第二道承接面的上表面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動極入口軌道的送料方向和所述動極橫移軌道的運動方向相互垂直。
優選地,所述第一道承接面和第二道承接面相匹配。
優選地,當所述動極橫移氣缸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的時候,所述曲面料槽和所述動極橫移軌道上的首道承接面相匹配;當所述動極橫移氣缸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同時,所述底部橫移氣缸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的時候,所述首道承接面和第一道承接面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底部橫移氣缸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的時候,所述首道承接面、第一道承接面和第二道承接面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動極退出氣缸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時,所述動極退出桿連接至所述第二道承接面,所述動極退出桿位于所述動極等待區的上部。
優選地,所述分度機構包括:分割器、分度電機、大轉盤,所述分度電機的輸出軸連接于所述分割器的輸入軸,所述分割器的輸出法蘭上固連有所述大轉盤,所述動態夾具固連于所述大轉盤上。
優選地,所述前銷釘孔、后銷釘孔的內徑大于所述動銷釘的內徑。
優選地,所述橫向彈簧的數量為兩個。
優選地,所述縱向彈簧的數量為兩根。
優選地,所述左鉚釘、右鉚釘的材料為黃銅材料。
優選地,所述動銷釘的材料為高速鋼材料。
優選地,所述左觸點的一號孔、二號孔分別和所述左定銷、動銷釘處于過渡配合狀態。
優選地,所述右觸點的五號孔、六號孔分別和所述動銷釘、右定銷處于過渡配合狀態。
優選地,所述橫向彈簧和縱向彈簧處于受壓狀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觸點機構在拆裝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觸點機構在裝配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觸點機構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6、7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殼體上料機械手和殼體校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殼體校正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分度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11、12、13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動態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14、15、16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1左觸點、2右觸點、3墊圈、4靜電極、5動電極、6殼體、7左鉚釘、8右鉚釘、9動態夾具、10分度機構、11分割器、12分度電機、13大轉盤、14觸點機構、15夾具體、16橫向滑動板、17橫向彈簧、18左定銷、19右定銷、20前擋板、21后擋板、22縱向滑板、23下擋板、24動銷釘、25一號孔、26二號孔、27三號孔、28四號孔、29五號孔、30六號孔、31七號孔、32八號孔、33九號孔、34縱向彈簧、35前銷釘孔、36后銷釘孔、37鉚釘孔、64動極支架、65動極水平滑臺、66動極豎直滑臺、67動極支架、68動極入口軌道、69動極橫移軌道、70動極接料塊、71動極出料塊、72動極推料氣缸、73動極推料桿、74底部橫移塊、75底部橫移氣缸、76動極橫移氣缸、77動極壓緊氣缸、78動極退出氣缸、79動極退出桿、80動極等待區、81第一道承接面、82第二道承接面、83曲面料槽、84導向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應用在電磁繼電器中的觸點機構的生產裝配過程中,本發明用于將觸點機構各個零部件以合理化地方式放置到動態夾具中,以實現觸點機構的可靠裝配。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利用分度機構將動態夾具輸送至不同的工位,再配合其它的工業機器人、機械手等自動化機構,可以將各個零部件抓取到動態夾具中,對殼體的方向進行校正,利用動態夾具對各個零部件實現固定,并對觸點機構中的鉚釘實現鉚接,能夠確保觸點機構的裝配質量和生產效率,在鉚接作業時避免將壓力作用于動態夾具和分度機構上,使動態夾具和分度機構擁有長久的使用壽命,實現了對薄壁彈性零件的有序輸出,有效避免疊料、卡料的發生。
圖1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觸點機構在拆裝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觸點機構在裝配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觸點機構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6、7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殼體上料機械手和殼體校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殼體校正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分度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0、11、12、13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動態夾具的結構示意圖,圖14、15、16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結構示意圖,圖17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一種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用于實現觸點機構14的自動化裝配,所述觸點機構14包括:左觸點1、右觸點2、墊圈3、靜電極4、動電極5、殼體6、鉚釘,所述鉚釘包括左鉚釘7、右鉚釘8,所述左觸點1、靜電極4和殼體6通過所述左鉚釘7實現固連,所述右觸點2、墊圈3、電極5和殼體6通過所述右鉚釘8實現固連,所述靜電極4和電極5相匹配;
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包括:工作臺38、用于安裝觸點機構的動態夾具9、用于驅動所述動態夾具9運動的分度機構10、用于裝配所述動電極5的動極安裝機構63、用于裝配所述殼體6的殼體安裝機構;所述分度機構10固連于所述工作臺38,所述動態夾具9均布于所述分度機構10上,所述觸點機構14連接于所述動態夾具9上,所述動極安裝機構63、殼體安裝機構固連于所述工作臺38上;
所述殼體安裝機構包括:殼體振動盤39、殼體上料機械手40、殼體校正機構41,所述殼體振動盤39用于輸出所述殼體6至所述殼體校正機構41,所述殼體上料機械手40從所述殼體校正機構41中夾持到所述殼體6并將所述殼體6放置到所述動態夾具9中;
所述殼體校正機構41包括:殼體送料支架42、接料氣缸47、接料拖板48、接料板49、校正下壓氣缸52、下壓滑塊53、下壓彈簧54、校正軸55、校正電機56、套筒57、回轉支架58、波珠螺絲59,所述殼體送料支架42固連于所述工作臺38,所述接料板49固連于所述殼體送料支架42,所述接料板49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殼體6的接料口50,所述接料口50和所述殼體振動盤39的軌道相連;所述接料拖板48活動連接于所述接料板49,所述接料板49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殼體6的接料槽51,所述接料槽51和接料口50相匹配,所述接料氣缸47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接料板49;所述回轉支架58固連于所述殼體送料支架42,所述套筒57活動連接于所述回轉支架58,所述校正電機56的輸出軸固連于所述套筒57,在所述套筒57的四周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殼體6的所述波珠螺絲59;在所述套筒57的上部設置有所述校正軸55,所述校正軸55活動連接于所述下壓滑板53,所述下壓滑板53活動連接于校正支架62,所述校正下壓氣缸52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校正支架62,所述校正下壓氣缸52的活塞桿固連于所述下壓滑板53,在所述校正軸55的上部設置有所述下壓彈簧54,所述校正軸55的校正平面60和所述殼體6的臺階面61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動極安裝機構63包括:動極支架64、動極水平滑臺65、動極豎直滑臺66、動極吸嘴67、用于輸送動電極5的動極入口軌道68、動極橫移軌道69、動極接料塊70、動極出料塊71、動極推料氣缸72、動極推料桿73、底部橫移塊74、底部橫移氣缸75、動極橫移氣缸76、動極壓緊氣缸77、動極退出氣缸78、動極退出桿79、導向塊84,所述動極水平滑臺65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64,所述動極豎直滑臺66固連于所述動極水平滑臺65,所述動極吸嘴67固連于所述動極豎直滑臺66,所述動極吸嘴67位于所述動極出料塊71的上部;
所述動極入口軌道68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64;所述底部橫移氣缸75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64,所述底部橫移塊74活動連接于所述動極支架64,所述底部橫移氣缸75的活塞桿的端部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74;
所述動極橫移氣缸76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74,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活動連接于所述底部橫移塊74,所述動極橫移氣缸76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所述動極接料塊70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74;
所述動極出料塊71和動極退出氣缸78的氣缸體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64,所述動極退出桿79活動連接于所述動極出料塊71,所述動極退出氣缸78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動極退出桿79;所述動極壓緊氣缸77固連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的上部;所述動極推料氣缸72的氣缸體和導向塊84固連于所述底部橫移塊74,所述動極推料桿73活動連接于所述導向塊84,所述動極推料氣缸72的活塞桿的末端固連于所述動極推料桿73的一端,所述動極推料桿73和所述動極接料塊70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動態夾具9包括:夾具體15、橫向滑動板16、橫向彈簧17、左定銷18、右定銷19、前擋板20、后擋板21、縱向滑板22、下擋板23、動銷釘24,所述夾具體15固連于所述分度機構10,所述前擋板20、后擋板21固連于所述夾具體15的前后兩端,所述橫向滑動板16活動連接于所述夾具體15,在所述橫向滑板16和后擋板21之間設置有所述橫向彈簧17;所述下擋板23固連于所述夾具體15的下部,所述縱向滑板22活動連接于所述夾具體15,在所述縱向滑板22和下擋板23之間設置有縱向彈簧34,所述動銷釘24固連于所述縱向滑板22,所述動銷釘24和夾具體15上的前銷釘孔35相匹配;當所述橫向滑動板16靠于所述前擋板20時,所述動銷釘24、前銷釘孔35和橫向滑動板16的鉚釘孔37相匹配;當所述橫向滑動板16靠于所述后擋板21時,所述動銷釘24和前銷釘孔35相匹配,所述鉚釘孔37和夾具體15上的后銷釘孔36相匹配;所述鉚釘孔37和鉚釘相匹配;所述橫向滑動板16上固連有所述左定銷18和右定銷19,所述;所述動銷釘24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和所述殼體6的四號孔28、九號孔33相匹配;所述鉚釘孔37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和所述殼體6的四號孔28、九號孔33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波珠螺絲59的數量為四個并均勻布置于所述套筒57的四周。
更具體地,所述校正軸55只能沿所述下壓滑塊53上下滑動,所述校正軸55不能相對所述下壓滑塊53做周向轉動;所述校正軸55布置于所述套筒57的正上方。
更具體地,所述殼體上料機械手40包括:殼體水平送料滑臺43、殼體豎直送料滑臺44、一號殼體手爪45、二號殼體手爪46,所述殼體水平送料滑臺43固連于所述殼體送料支架42,所述殼體豎直送料滑臺44固連于所述殼體水平送料滑臺43,所述一號殼體手爪45、二號殼體手爪46固連于所述殼體豎直送料滑臺44,所述一號殼體手爪45、二號殼體手爪46成并排布置。
更具體地,所述動極入口軌道68上設置有和所述動電極5的外形相匹配的曲面料槽83;所述動電極5容納于所述曲面料槽83中。
更具體地,所述動極壓緊氣缸77固連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的上部,所述動極壓緊氣缸77的活塞桿伸出可以將所述動電極5固定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上。
更具體地,所述動極接料塊70上設置有和所述動電極5相匹配的第一道承接面81,所述動極推料桿73和所述第一道承接面81的上表面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動極出料塊71上設置有和所述動電極5相匹配的第二道承接面82,在所述第二道承接面82相鄰位置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動電極5的動極等待區80;所述動極退出桿79和所述第二道承接面82的上表面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動極入口軌道68的送料方向和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的運動方向相互垂直。
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道承接面81和第二道承接面82相匹配。
更具體地,當所述動極橫移氣缸76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的時候,所述曲面料槽83和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上的首道承接面85相匹配;當所述動極橫移氣缸76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同時,所述底部橫移氣缸75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的時候,所述首道承接面85和第一道承接面81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底部橫移氣缸75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的時候,所述首道承接面85、第一道承接面81和第二道承接面82相匹配。
更具體地,所述動極退出氣缸78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時,所述動極退出桿79連接至所述第二道承接面82,所述動極退出桿79位于所述動極等待區80的上部。
更具體地,所述分度機構10包括:分割器11、分度電機12、大轉盤13,所述分度電機12的輸出軸連接于所述分割器11的輸入軸,所述分割器11的輸出法蘭上固連有所述大轉盤13,所述動態夾具9固連于所述大轉盤13上。
更具體地,所述前銷釘孔35、后銷釘孔36的內徑大于所述動銷釘24的內徑。
更具體地,所述橫向彈簧17的數量為兩個。
更具體地,所述縱向彈簧34的數量為兩根。
更具體地,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的材料為黃銅材料。
更具體地,所述動銷釘24的材料為高速鋼材料。
更具體地,所述左觸點1的一號孔25、二號孔26分別和所述左定銷18、動銷釘24處于過渡配合狀態。
更具體地,所述右觸點2的五號孔29、六號孔30分別和所述動銷釘24、右定銷19處于過渡配合狀態。
更具體地,所述橫向彈簧17和縱向彈簧34處于受壓狀態。
以下結合圖1至17,進一步描述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
接下來描述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動態夾具9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
所述動態夾具9處于初始狀態時,所述橫向滑動板16靠于所述前擋板20,所述動銷釘24、前銷釘孔35和橫向滑動板16的鉚釘孔37相匹配,所述動銷釘24在所述縱向彈簧34的驅動下穿過所述前銷釘孔35、鉚釘孔37。此時,所述動銷釘24、前銷釘孔35和橫向滑動板16的鉚釘孔37處于同軸狀態。
接著,將所述左觸點1、右觸點2放置于所述橫向滑板16上,所述左觸點1的一號孔25、二號孔26分別和所述左定銷18、動銷釘24相匹配;所述右觸點2的五號孔29、六號孔30分別和所述動銷釘24、右定銷19相匹配。所述左定銷18、動銷釘24可以準確地確定所述左觸點1的位置;所述右定銷19、動銷釘24可以準確地確定所述右觸點2的位置。從而保證所述左觸點1、右觸點2是準確、牢固放置的。
接著,將所述靜電極4放置于所述左觸點1的上方,所述靜電極4的三號孔27和所述動銷釘24相匹配;將所述墊圈3放置于所述右觸點2的上方,所述墊圈3的八號孔32和所述動銷釘24相匹配;將所述殼體6放置于所述橫向滑板16上,所述四號孔28、九號孔33和所述動銷釘24相匹配。通過所述動銷釘24,可以確定所述墊圈3、靜電極4、動電極5、殼體6的位置。從而可以保證裝配精度。
接著,將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穿過所述四號孔28、九號孔33后壓入到所述鉚釘孔37中,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和所述鉚釘孔37處于過盈連接。在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進入所述鉚釘孔37中的過程中,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推動所述動銷釘24從所述觸點機構14上退出。現對于所述觸點機構14而言,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的進入和所述動銷釘24的退出是同時發生的,前后銜接的,有利于保持所述觸點機構14上各個零部件的相對位置不會發生偏差,保證了所述觸點機構14的裝配精度。
接著:由于鉚接作業需要巨大的壓力,才能使鉚釘發生變形,如果這個壓力直接作用于所述動態夾具9上,將使所述動態夾具9和分度機構10發生嚴重變形而失效。因此,步驟e將實現如何避免所述動態夾具9和分度機構10發生變形并完成鉚接作業。將所述動銷釘24脫離所述鉚釘孔37,使所述橫向滑動板16靠于所述后擋板21,所述鉚釘孔37和夾具體15上的后銷釘孔36相匹配;壓鉚機構從所述鉚釘孔37中伸入后,作用于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的下端;同時,壓鉚機構從所述殼體6的上部伸入后,作用于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的上端,進而實現鉚接作業。所述壓鉚機構通過壓力直接作用于左鉚釘7、右鉚釘8的上下兩端,從而使所述左鉚釘7、右鉚釘8發生變形并完成鉚接作用。由于所述壓鉚機構并未直接將壓力作用于所述動態夾具9和分度機構10,從而保證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使用精度和使用壽命。
接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殼體安裝機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
所述殼體6從所述殼體振動盤39中輸出后,所述殼體6進入至所述殼體校正機構41。所述殼體6在所述殼體振動盤39中輸出時,所述殼體6并不具備協調一致的方向,所述殼體校正機構41完成對所述殼體6的方向的校正,使所述殼體6放置于所述動態夾具9上時,所述四號孔28、九號孔33可以剛好和兩枚所述動銷釘24相匹配;所述殼體上料機械手40從所述殼體校正機構41中夾持到所述殼體6并將所述殼體6放置到所述動態夾具9中,使所述殼體6和所述動銷釘24相匹配。
所述接料氣缸47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殼體6從所述殼體振動盤39輸出后,經過所述接料口50,進入到所述接料槽51中;接著,所述接料氣缸47的活塞桿伸出,所述殼體6隨所述接料槽51運動至所述一號殼體手爪45的下部。所述殼體上料機械手40驅動所述一號殼體手爪45,將所述殼體6從所述接料槽51中移動至所述套筒57中,所述波珠螺絲59用于保持所述殼體6在所述套筒57中的位置。
接著所述校正下壓氣缸52驅動所述校正軸55下降,使所述校正軸55頂在所述殼體6的上部。由于所述校正軸55有所述下壓彈簧54輸出柔和的彈性力,所以所述校正軸55并不會壓死所述殼體6。所述校正電機56驅動所述套筒57轉動,所述套筒57帶動所述殼體6轉動,當所述校正平面60和所述臺階面61相匹配的時候,所述校正軸55會再次下降一個高度,所述校正軸55會保持所述殼體6的方向,防止所述殼體6隨所述套筒57繼續轉動,從而完成對所述殼體6的方向的校正。所述波珠螺絲59的內部設置一個彈簧在彈簧的頂部設置一枚鋼珠,由于所述波珠螺絲59的物理結構的性質,因此所述波珠螺絲59不會鎖死所述殼體6。
接著,所述二號殼體手爪46將所述殼體6從所述殼體校正機構41中抓取到所述動態夾具9中。
接下來描述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動極安裝機構63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
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用于實現所述動電極5的自動化供料,將所述動電極5從振動盤62輸出后經過一系列的軌道輸送過程達到所述動極等待區80,然后由所述動極吸嘴67將所述動電極5從所述動極等待區80中吸附并移動至所需要的位置。為實現所述動電極5的自動化裝配做好準備。
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所述動極水平滑臺65固連于所述動極支架64,所述動極豎直滑臺66固連于所述動極水平滑臺65,所述動極吸嘴67固連于所述動極豎直滑臺66,所述動極吸嘴67位于所述動極出料塊71的上部。當所述動電極5到達所述動極等待區80中后,在所述動極豎直滑臺66的驅動下,所述動極吸嘴67下降、吸附、上升,然后在所述動極水平滑臺65的驅動下將所述動電極5移動至所需要的位置。
所述動電極5在振動盤中有序輸出后進入到所述動極入口軌道68,所述動電極5沿所述曲面料槽83的延伸方向向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運動。所述底部橫移氣缸75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動極橫移氣缸76的活塞桿處于縮回狀態,所述曲面料槽83和首道承接面85相匹配,所述動電極5進入到所述首道承接面85上;接著所述動極壓緊氣缸77的活塞桿伸出將所述動電極5壓于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上,使所述動電極5在所述動極橫移軌道69上保持不動。接著,所述動極橫移氣缸76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所述首道承接面85和第一道承接面81相匹配。接著,所述底部橫移氣缸75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所述首道承接面85、第一道承接面81和第二道承接面82相匹配,此時,所述動電極5還是位于所述首道承接面85上。接著,所述動極壓緊氣缸77脫離于所述動電極5,所述動極退出氣缸78的活塞桿處于伸出狀態,所述動極退出桿79連接至所述第二道承接面82,所述動極退出桿79位于所述動極等待區80的上部,所述動極推料氣缸72驅動所述動極推料桿73將所述動電極5經過所述第一道承接面81和第二道承接面82,到達所述動極退出桿79的上部。接著,所述動極退出桿79從所述動極出料塊71中抽走,所述動電極5從所述動極退出桿79上落至所述80動極等待區。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發明電子產品智能化裝配成套裝備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