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預設間距的對光面30上。
[0100] 距離入光面10預設距離的對光面30上形成V-⑶T圖案310的原因在于,在對光 面30的全面形成V-⑶T圖案時不出現熱點,但在光源5前端產生漏光引起畫面不均勻。因 此,使V-CUT圖案與入光面10以預設距離分離,能夠改善光源5前端發生的漏光和熱點現 象。
[0101] V-⑶T圖案或者圓點圖案優選形成在距離光射入的入光面10預設間距的對光面 30上,以確保同時改善熱點和漏光。
[0102] 優選地,V-⑶T圖案或者圓點圖案在距離入光面10預設距離的對光面30上均勻 地形成。
[0103] 在此,V-⑶T圖案或者圓點圖案距離入光面10優選為0. 2-5mm,該距離可根據導光 板1的全部面積進行調整。
[0104] 以下參照圖9至圖19,通過實施例和比較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具體說明。
[0105] 〈第一實施例〉
[0106] 導光板的下面形成有具有不同直徑和深度的第一圓點和第二圓點。
[0107] 第一圓點210由第一槽211和第一凸出部213構成,第一槽211從下部面20向上 凹入形成,所述第一凸出部213在所述第一槽211內超出第一槽211的深度向下凸出形成, 第二圓點220由第二凸出部223構成,第二凸出部223從下部面20向下凸出形成。
[0108] 〈第一比較例〉
[0109] 圓點由從導光板的下面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構成,第一凸出部和第二 凸出部的具有不同的長度的直徑。
[0110] 如圖9(a)所示,在第一比較例中,導光板和反射膜之間的微小異物質在顯示器 上以斑點的形式顯示在顯示器上。如圖9(b)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導光板和反射膜之 間的微小異物質,在顯示器顯示數量減少,從而斑點現象得到改善。
[0111] 如圖10(a)和(b)所示,比較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和沒有使用本實用新 型的第一比較例,顯示器上發生的畫面不均勻的現象得到改善。
[0112] 圖11圖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圓點,以及第一圓點的第一凸出 部和第一槽的形狀。
[0113] 如圖12所示,加工第二凸出部時,發生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重疊的現象,如 圖13(a)所示,在第一比較例中,一般地情況下圓點重疊出現白點,如圖13(b)所示,在第一 實施例中,圓點重疊沒有引起白點出現。
[0114] 即,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具有不同的直徑和深度,加工第二凸 出部時,第一凸出部能夠收容第二凸出部,即使發生圓點重疊,也不會出現白點現象。
[0115] 〈第三實施例〉
[0116] 如圖14所示,入光面10沒有形成鋸齒狀圖案,僅增加入光面10表面的粗糙度,對 光面30的全面形成有V-⑶T圖案。
[0117] 〈第二比較例〉
[0118] 如圖16所示,入光面10形成有鋸齒狀圖案,對光面30的全面形成有V-⑶T圖案。
[0119] 表1顯示根據導光板的對光面有無 V-⑶T圖案(上面圖案)濁度測定值。
[0120]
[0121] 【表1】
[0122] 根據表1,對光面形成有圖案時,由于濁度高可具有遮蔽異物的效果。
[0123] 此外,如圖14所示,第三實施例中,沒有出現交叉現象,沒有出現熱點,畫面良好。
[0124] 如圖15所示,圖15(a)為入光部表面的粗糙度不足200nm時,光源發射的光以較 小的入射角入射導光板,出現熱點現象,畫面變為不均勻。圖15(b)為入光部表面粗糙度超 出200nm時,光源發射的光以較寬的入射角入射導光板,熱點現象得到改善。
[0125] 如圖16所示,第二比較例中,由于入光面10的鋸齒狀圖案和對光面30的V-⑶T 圖案310,入光面出現交叉形象,出現明線現象。
[0126] 〈第四實施例〉
[0127] 如圖17所示,入光面10表面粗糙度增強,在距離入光面預定間距的對光面30上 形成有V-⑶T圖案。
[0128] 〈第三比較例〉
[0129] 如圖18所示,入光面10表面粗糙度增強,對光面30全面形成有V-⑶T圖案。
[0130] 表2顯示在入光面表面粗糙度范圍內熱點和漏光是否得到改善。
[0131] 如圖17所示,距離入光面10預定間距位置的對光部30上形成有V-⑶T圖案310 時,光源5前端即,入光部m處沒有出現漏光。
[0132] 如圖18所示,距離入光面10沒有間距地在對光部30上形成V-⑶T圖案310時, 光源5前端即,入光部η處出現漏光。
[0133] 表2顯示在入光面表面粗糙度范圍內,熱點和漏光是否得到改善。
[0134]
[0135] 【表2】
[0136] 如表2和圖19所示,入光面表面粗糙度為200-700nm范圍內,熱點和入光部漏光 現象得到改善。
[0137] 由第四實施例和第三比較例可知,通過使入光面變得粗糙,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在 對光部形成V-⑶T圖案,可改善熱點現象,通過在距離入光部預定間距的位置上形成V-⑶T 圖案,可改善入光部漏光現象,從而可同時改善熱點和入光部漏光的現象。
[0138] 從所述的實驗結果可知,在導光板的下部面形成多個具有不同直徑的兩種圓點, 從而可以改善顯示器畫面不均勻現象和斑點現象。
[0139] 此外,通過在導光板的下部面形成具有不同直徑和深度的兩種圓點,能夠改善由 于圓點重疊引起的白點現象。
[0140] 此外,通過增加入光面的粗糙度,在距離入光面預定間距的對光面上形成圖案,能 夠同時改善熱點現象和漏光現象,從而能夠改善畫面不均勻現象。
[0141]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導光板聲明不局限于所述具體一個例子,在不超出 本實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圍內,可以通過各種變形來實施,該實施也屬于本實用新型。
【主權項】
1. 一種復合圖案導光板,包括 用于接收光的入光面; 與所述入光面連接的下部面;及 朝向所述下部面并用于放出光的對光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面包括多個第一圓點和多個第二圓點并形成圓點圖案,所述第二圓點的直徑 小于所述第一圓點的直徑。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圓點由第一槽和第一凸出部構成,所述第一槽由所述下部面凹入而形成,所 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內并高出所述第一槽的深度而凸出,所述第二圓點由凸出于 所述下部面的第二凸出部構成。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下部面為起點,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凸出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凸出高 度hi。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下部面為起點,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凸出高度H1為1μπι-6μπι,所述第二凸出部 的凸出高度hi為0. 1μm-3μm。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圓點由第一槽和第一凸出部構成,所述第一槽由所述下部面凹入而形成,所 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內并高出所述第一槽的深度而凸出;所述第二圓點由第二槽 和第二凸出部構成,所述第二槽由所述下部面凹入而形成,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二 槽內并高出所述第二槽的深度而凸出。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的深度h小于所述第一槽的深度H。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的深度Η為1μm-6μm,所述第二槽的深度h為0. 1μm-3μm。8.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橫斷面為圓形,從所述下部面觀察,所述第二槽的直徑d小于所述第一槽的直徑D。9.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橫斷面為圓形,從所述下部面觀察,所述第二槽的直徑d小于所述第一槽的直徑D,其差值為10-90%。10.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橫斷面為圓形,從所述下部面觀察,所述第一槽的直徑D為25μm-100μm,所述第二槽的直徑d為15μm_90μm。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面的表面粗糙度Ra為200nm-700nm。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對光面形成有V-CUT圖案或者圓點圖案。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復合圖案導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ν-CUT圖案或者圓點圖案形成在距離所述入光面預設間距的所述對光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復合圖案導光板,包括用于接收光的入光面10、與所述入光面10連接的下部面20及朝向所述下部面20并用于射出光的對光面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面包括多個第一圓點210和多個第二圓點220并形成圓點圖案,所述第二圓點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圓點的直徑。本實用新型能夠改善斑點的形成而且能夠改善熱點和漏光現象,從而具有能夠改善畫面不均勻的優點。
【IPC分類】G02B6/00
【公開號】CN205139417
【申請號】CN201520803975
【發明人】趙宰亨, 白綠灁, 金鐘光
【申請人】高一智股份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