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眼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體眼鏡。
【背景技術】
[0002]立體眼鏡作為虛擬現實設備,通常包括殼體、于殼體一端的兩個并列的放大透鏡、設置于殼體另一端的顯示裝置,殼體內具有隔斷,將兩個透鏡到顯示裝置的光路分割為兩眼互不干擾的兩個腔體。顯示裝置對應兩個透鏡顯示兩個不同的畫面,用戶的兩只眼睛通過兩個透鏡看到不同的畫面,從而使得用戶所看到的內容呈現出立體的效果。
[0003]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在申請號為201420788390.9的專利公開文本中提出了一種立體眼鏡,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齒輪-齒條傳動結構實現雙目透鏡機構的瞳距調節,該雙目透鏡調節機構結構較復雜且不能對雙目透鏡機構固定在調節范圍內的任意位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對透鏡進行有效定位的立體眼鏡。
[0005]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立體眼鏡,包括主體支架、設置于該主體支架內的雙目透鏡機構,所述主體支架包括相對置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雙目透鏡機構夾持在前述兩殼體之間,在前述任一殼體上設有用于按壓所述雙目透鏡機構使其抵接在另一殼體上的彈性件。
[0006]采用上述結構,調節所述雙目透鏡機構的瞳距時,所述彈性件始終抵接在所述雙目透鏡機構上并對其施加一壓力,這樣,無論雙目透鏡機構最終停留在任何位置,通過所述彈性件都能對其進行有效地定位,使雙目透鏡機構固定到在調節范圍內的任意位置,避免雙目透鏡機構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晃動而導致瞳距改變,有利于提高雙目透鏡機構的定位穩定性,進而確保立體眼鏡始終維持與使用者相匹配的瞳距。
[0007]優選的,所述雙目透鏡機構包括單目透鏡及用以安裝該單目透鏡的透鏡支架,所述彈性件為一端形成于所述任一殼體上另一端與所述透鏡支架相抵接的彈性臂。
[0008]采用上述結構,調節所述雙目透鏡機構的瞳距時,所述彈性臂的末端始終抵接在所述透鏡支架上并對該透鏡支架施加一壓力,這樣,無論雙目透鏡機構最終停留在任何位置,通過與其抵接的彈性臂都能對其進行有效地定位,使透鏡固定到在調節范圍內的任意位置,避免雙目透鏡機構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晃動而導致瞳距改變,有利于提高雙目透鏡機構的定位穩定性,進而確保立體眼鏡始終維持與使用者相匹配的瞳距。
[0009]優選的,在所述第一殼體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彈性臂的一端與該第一安裝孔的壁部形成于一體,其剩余部分與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壁部斷開設置并朝向所述透鏡支架所在一側傾斜設置,所述彈性臂的另一端與所述透鏡支架相抵接。
[0010]采用上述結構,使所述彈性臂具有較好的彈性,從而更好地對所述雙目透鏡機構進行定位,同時還有利于提高所述彈性臂的使用壽命。
[0011]優選的,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開設有沿左右方向設置的長形滑道,在所述透鏡支架上設有一端與所述透鏡支架連接另一端從所述長形滑道伸出形成一操作部的透鏡調節件。
[0012]采用上述結構,使用者可通過操作所述透鏡調節件沿長形滑道在左右方向移動,使雙目透鏡機構的一對透鏡在左右方向上相對或相向移動,進而調節雙目透鏡機構的瞳距以適應不同的使用者。上述雙目透鏡調節機構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眼鏡的俯視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眼鏡的仰視圖;
[0015]圖3為圖1所示立體眼鏡的左視圖;
[0016]圖4為立體眼鏡的主體支架的剖視斜視立體圖;
[0017]圖5為立體眼鏡的前板正視圖;
[0018]圖6為立體眼鏡的前板沿圖5所示A-A向的剖視斜視立體圖;
[0019]圖7為第一調節部的立體圖;
[0020]圖8為第二調節部的立體圖;
[0021]圖9為圖5所示前板的后視斜視立體圖;
[0022]圖10為構成圖4所示主體支架的第一殼體的后視斜視立體圖;
[0023]圖11為齒輪傳動結構配置在圖4所示主體支架內的剖視斜視立體圖;
[0024]圖12為齒輪傳動機構的前視斜視立體圖;
[0025]圖13為齒輪傳動機構的后視圖;
[0026]圖14為眼罩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參照圖1?圖14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體眼鏡的具體結構進行描述,為了附圖清晰,且突出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在部分附圖中省略了部分結構。在下述描述中,所述后(內)側是指與人臉相對的一側或一面,所述前(外)側是指背離人臉的一側或一面。
[0028]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眼鏡主要包括大致呈方筒狀的主體支架la、安裝在主體支架Ia的后側的眼罩5、配置在主體支架Ia的前側且能相對其在前后方向上往復移動的前板3、配置在前板3的前側并與該前板3轉動連接的翻蓋4,以及設置在主體支架Ia內的雙目透鏡機構6。
[0029]如圖4所示,主體支架Ia主要包括扣合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由前述這兩個殼體共同圍成一腔體,雙目透鏡機構6設置在該腔體內。雙目透鏡機構6包括一對分體設置的透鏡組件,每個透鏡組件包括一單目透鏡61及用以安裝該單目透鏡61的透鏡支架62。在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上分別開設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對準的一對通孔,位于同一殼體上的這一對通孔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設置,并在這一對通孔之間設有隔斷,以隔斷出兩個空間各自對應一個透鏡。雙目透鏡機構6的一對單目透鏡61安裝在位于同側的前后兩個通孔之間,在每個透鏡支架62上設有一端與該透鏡支架62底部連接另一端從第一殼體I的底部伸出形成一操作部的透鏡調節件63,在第一殼體I的底部開設有與該透鏡調節件63相配合并沿左右方向設置的長形滑道64,使用者可通過操作透鏡調節件63沿長形滑道64在左右方向移動,使前述一對單目透鏡61在左右方向上相對或相向移動,進而調節雙目透鏡機構6的瞳距以適應不同的使用者。由前述透鏡調節件63和長形滑道64共同構成雙目透鏡調節機構。
[0030]如圖4和圖10所示,在第一殼體I的下部兩側開設有與位于同側的透鏡支架62相對置的一對第一安裝孔13,在該第一安裝孔13內設有一彈性臂14,該彈性臂14的一端與第一安裝孔13的壁部形成于一體,其剩余部分與第一安裝孔13的壁部斷開設置并朝向透鏡支架62所在一側傾斜,且該彈性臂14的末端與透鏡支架62相抵接。調節雙目透鏡機構6的瞳距時,在前述一對透鏡組件左右移動過程中,彈性臂14的末端始終抵接在透鏡支架62上并對該透鏡支架62施加一壓力,使該透鏡支架62抵接在第二殼體2上,這樣,無論透鏡組件最終停留在任何位置,通過與其位于同側的彈性臂14都能對其進行有效地定位,使透鏡固定到在調節范圍內的任意位置,避免前述一對透鏡組件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晃動而導致瞳距改變,有利于提高雙目透鏡機構6的定位穩定性,進而確保立體眼鏡始終維持與使用者相匹配的瞳距。
[0031]如圖4、圖11?13所示,在主體支架Ia上于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之間還設有用以驅動前板3沿前后方向往復移動的齒輪傳動機構7,如圖12?13所示,齒輪傳動機構7包括一在左右方向上居中設置且部分從第一殼體I頂部伸出形成一操作部的調節輪71、對稱分居于該調節輪71兩側且沿左右方向設置的一對第一連桿72、與位于同側的第一連桿72的端部聯動連接并沿上下方向設置的一對第二連桿73、與位于同側的第二連桿73的底端聯動連接并沿前后方向設置的一對第三連桿74,這一對第三連桿74為具有內螺紋的圓筒狀部件,在這一對第三連桿74內套接與其螺絲配合的一對第四連桿75,這一對第四連桿75對稱固定在前板3的左右兩側。其中,在調節輪71的背面于其軸上設有第一齒輪76,以位于右側的齒輪傳動組件為例,在第一連桿72的左右兩端端部分別設有第二齒輪77,在第二連桿73的上下兩端端部分別設有第三齒輪78,在第三連桿74上設有第四齒輪79,第一齒輪76與位于左端的第二齒輪77嚙合連接,位于右端的第二齒輪77與位于上端的第三齒輪78嚙合連接,位于下端的第三齒輪78與第四齒輪79嚙合連接。
[0032]使用者轉動調節輪71時,由該調節輪71通過相嚙合的齒輪依次帶動第一連桿72、第二連桿73、第三連桿74轉動,進而帶動第四連桿75相對于第三連桿74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使前板3連同翻蓋4相對于主體支架Ia移動,從而調節設置在前板3上的手機屏幕與前述雙目透鏡機構6之間的距離。由于上述齒輪傳動機構7的多個部件之間通過齒輪嚙合傳動連接,能夠更好地對前板3等部件進行定位,使設置在前板3上的手機更好地保持在使用者所需的位置,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