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背光源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液晶顯示屏在手機、電視等各種產品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背光源是液晶顯示屏的重要組成部分,液晶顯示屏的顯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背光源的光學性會K。
[0003]在將背光源進行裝之前,需要對背光源的光學性能進行測試。具體地,通過點燈治具將待檢測的背光源點亮,然后人工的對背光源進行檢測,以攔截不良的產品。
[0004]然而,在現有的檢測過程中,由于采用的是人工檢測方式,因此檢測效率比較低,平均30s才能完成對一個背光源的檢測。更重要是的,隨著檢測過程的進行,人眼及其容易出現工作疲勞,從而使得檢測的精準度下降,進而出現不良背光源被漏檢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源檢測裝置,可自動對背光源的光學性能進行高效率、高精度的檢測。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背光源檢測裝置,包括:檢測腔體,所述檢測腔體的底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承載待檢測的背光源并將所述背光源點亮的點燈治具,所述檢測腔體的頂板的下表面設置有對所述背光源的發光亮度進行采集并根據所述發光亮度判斷所述背光源是否發光異常亮度檢測儀,所述亮度檢測儀的檢測面與所述背光源的出光面相對設置。
[0007]可選地,所述檢測腔體的一個側面設置有開口,對應所述開口的位置設置有可關閉或打開的移動門。
[0008]可選地,所述檢測腔體的外表面涂布為黑色,所述檢測腔體的內表面涂布為白色。
[0009]可選地,所述檢測腔體的外表面設置有遮光結構,所述檢測腔體的內表面設置有反射結構。
[0010]可選地,所述頂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手把。
[0011]可選地,所述點燈治具包括:承載所述背光源的點燈平臺,所述導電平臺通過導線與位于檢測腔體外的外部電源連接,所述點燈平臺上設置有電源供給線和視頻信號供給線,
[0012]所述點燈平臺通過所述電源供給線向所述背光源提供電能以及通過所述信號供給線向所述背光源提供點燈測試信號。
[0013]可選地,所述亮度檢測儀包括:
[0014]用于采集所述背光源的發光亮度的亮度采集單元和判斷采集到的所述發光亮度是否處于預設范圍的亮度判斷單元,其中,所述亮度采集單元與所述頂板的下表面連接,所述亮度采集單元與所述亮度判斷單元連接。
[0015]可選地,還包括:在所述亮度檢測儀判斷出所述背光源發光異常時進行報警的報警器,所述報警器與所述亮度檢測儀連接。
[0016]可選地,所述報警器固定于所述頂板的上表面。
[001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檢測背光源檢測裝置,該背光檢測裝置包括:檢測腔體以及位于檢測腔體內的點燈治具和亮度檢測儀,其中,該點燈治具設置于檢測腔體的底板的上表面,亮度檢測儀設置于檢測腔體的頂板的下表面,點燈治具用于承載待檢測的背光源并將背光源點亮,亮度檢測儀用于對背光源的發光亮度進行采集并根據發光亮度判斷背光源是否發光異常,該亮度檢測儀的檢測面與背光源的出光面相對設置。本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檢測裝置可對背光源進行高效率、高精準度的光學性能檢測,與此同時,由于該檢測背光源檢測裝置的檢測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因此可避免人工檢測時出現的漏檢現象。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中點燈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圖1中亮度檢測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檢測裝置進行詳細描述。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背光源檢測裝置包括:檢測腔體I以及位于檢測腔體I內的點燈治具2和亮度檢測儀3,其中,該點燈治具2設置于檢測腔體I的底板101的上表面,亮度檢測儀3設置于檢測腔體I的頂板102的下表面,點燈治具2用于承載待檢測的背光源8并將背光源8點亮,亮度檢測儀3用于對背光源8的發光亮度進行采集并根據發光亮度判斷背光源8是否發光異常,該亮度檢測儀3的檢測面與背光源8的出光面相對設置。
[0024]本實施例中,通過在檢測腔體I的底板101的上表面設置點燈治具2,在檢測腔體I的頂板102的下表面設置亮度檢測儀3,以構成一個能自動對背光源8的光學性能進行高效率、高精度的檢測的背光源檢測裝置。具體地,在進行檢測之前,僅需將待檢測的背光源8置于點燈治具2上,且使得背光源8的出光面與亮度檢測儀3的檢測面相對設置,此時檢測腔體I將待檢測的背光源8與外界環境進行了隔離,從而可避免外界環境對后續檢測過程的干擾。在進行檢測時,先利用點燈治具2將背光源8點亮,然后利用亮度檢測儀3自動對背光源8是否發光異常進行檢測。由此可見,本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檢測裝置可對背光源8進行高效率、高精準度的光學性能檢測。此外,由于該檢測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因此可避免人工檢測時出現的漏檢現象。
[0025]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將點燈治具2設置在檢測腔體I的底板101的上表面,將亮度檢測儀3設置在檢測腔體I的頂板102的下表面,可對檢測腔體1、點燈治具2以及亮度檢測儀3進行了有效的整合,該整合可使得背光源檢測裝置移動起來十分的方便。
[0026]本實施例中,為便于該背光源檢測裝置的移動和攜帶,可在頂板102的上表面設置手把7,此時檢測人員可根據檢測需要將該背光源檢測裝置攜帶至相應的檢測地點。
[0027]本實施例中,可選地,檢測腔體I的一個側面設置有開口 4,對應開口 4的位置設置有可關閉或打開的移動門5。該移動門5在檢測開始或檢測結束時處于打開狀態,以供待檢測的背光源8進出該檢測腔體I ;在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保持關閉狀態,以避免外界環境對檢測過程的干擾,從而保證檢測的精準度。需要說明的是,圖1中移動門5可通過在豎直方向移動以實現打開和關閉。但是圖1中移動門4的結構僅起到示例性的作用,本實施例中的移動門4還可以采用其他的門結構,此處不再一一距離。
[0028]可選地,檢測腔體I的外表面涂布為黑色,檢測腔體I的內表面涂布為白色。本實施例中,將檢測腔體I的外表面涂布為黑色,可對外界環境的光線進行遮擋,以避免外界光線射入至檢測腔體I。與此同時,將檢測腔體I的內表面涂布白色,可最大限度的保證射至檢測腔體I的內表面的光線發生反射,以避免該光線被檢測腔體I的內表面所吸收,從而保證最終的檢測結果更為的準確。
[0029]當然,本實施例中還可在檢測腔體I的外表面設置遮光結構(未示出),在檢測腔體I的內部設置有反射結構(未示出),以實現檢測腔體I的外表面遮擋外界環境的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