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業不表直
[0001]本申請以2014年11月4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4-224232和2015年7月28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5-148332為基礎并享受其優先權,其全部內容援引于此。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3]近年來,在便攜電話和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便攜信息終端設備中,從性能面和設計性等角度來說,顯示區域在顯示面上所占的比例更大的顯示裝置的要求越來越高。例如,提出了實現更窄邊框的顯示裝置。
[0004]以往,已知在具有電極的基板的顯示區域周邊安裝驅動部的構造。在具有這樣的搭載驅動部的安裝方式的顯示裝置中,作為用來將輸入信號和電壓輸入到驅動部的布線基板,有時使用柔性印刷基板(FPC)。但是,為了提高成品率和實現窄邊框,正在討論如下的方法。即,不使用FPC,經由貫通陣列基板的接觸孔,將形成于陣列基板的下面側的布線部與形成于陣列基板的上面側的驅動部電連接。
【發明內容】
[0005]根據實施方式,顯示裝置具備:第I基板,包括具有貫通部的第I絕緣基板、形成于所述第I絕緣基板之上的焊盤電極、以及與所述焊盤電極電連接的信號布線;布線基板,具備連接布線,位于所述第I絕緣基板的下方;以及導電材料,設置于所述貫通部內,將所述焊盤電極和所述連接布線電連接。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DSP的構成的立體圖。
[0007]圖2是示出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DSP的陣列基板AR的概略俯視圖。
[0008]圖3是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DSP的有源區域ACT的截面圖。
[0009]圖4是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DSP的包括邊框區域PRP在內的截面圖。
[0010]圖5是用于說明將形成于支持基板5上的陣列基板AR和對置基板CT粘合的第I工序的概略截面圖。
[0011]圖6是用于說明接著圖5的第I工序的、在陣列基板AR上形成接觸孔CHll的第2工序的概略截面圖。
[0012]圖7是用于說明接著圖6的第2工序的、將布線基板I壓接到液晶顯示面板的第3工序的概略截面圖。
[0013]圖8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DSP的變形例的概略截面圖。
[0014]圖9是示出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DSP的實用例的卡器件300的概略截面圖。
[0015]圖10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DSP的變形例的概略截面圖。
[0016]圖11是示出圖10所示的連接布線100的部分構成的立體圖。
[0017]圖12是示出圖10所示的顯示裝置DSP中的連接布線100、接觸孔CH11,焊盤電極ro等的位置關系的圖。
[0018]圖13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DSP的變形例的概略截面圖。
[0019]圖14是示出圖13所示的連接布線100的部分構成的立體圖。
[0020]圖15是示出圖13所示的顯示裝置DSP中的連接布線100、接觸孔CH11,焊盤電極ro等的位置關系的圖。
[0021]圖16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DSP的變形例的概略截面圖。
[0022]圖17是示出圖16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連接布線100、接觸孔CH11,焊盤電極H)等的位置關系的圖。
[0023]圖18是示出圖17所示的變形例的構成的布局的一例的圖。
[0024]圖19是示出圖17所示的變形例的構成的布局的一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實施方式。另外,公開只不過是一例,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想到的適當變更當然也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此外,為了使說明更加明確,與實際的形態相比,附圖中各部的寬度、厚度、形狀等有時示意性地示出,但這些只是一例,不限定本發明的解釋。此外,在本說明書和各圖中,對于與已有的附圖中已經說明的構成要素發揮相同或類似的功能的構成要素,附加相同的參照符號,并適當省略重復的詳細說明。
[0026]首先,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圖1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DSP的構成的立體圖。圖1示出了由第I方向X、與第I方向X垂直的第2方向Y、與第I方向X及第2方向Y垂直的第3方向Z規定的三維空間。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顯示裝置為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進行說明。
[0027]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DSP具備有源矩陣型的液晶顯示面板PNL和布線基板I。液晶顯示面板PNL具備:平板狀的陣列基板AR、與陣列基板AR對置地配置的平板狀的對置基板CT、以及夾持在陣列基板AR和對置基板CT之間的液晶層(后述的液晶層LQ)。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陣列基板AR相當于第I基板,對置基板CT相當于第2基板。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面板PNL是反射型的液晶顯示面板。
[0028]在本實施方式中,將第3方向Z的正方向或者從陣列基板AR朝向對置基板CT的方向定義為上或上方,將第3方向Z的負方向或者從對置基板CT朝向陣列基板AR的方向定義為下或下方。
[0029]液晶顯示面板PNL具備顯示圖像的有源區域(顯示區域)ACT和有源區域ACT的外側的邊框區域(非顯示區域)PRP。液晶顯示面板PNL在有源區域ACT中具備多個像素PXo多個像素PX沿著相互交叉的第I方向X及第2方向Y排列,設置為矩陣狀。
[0030]在一個例子中,陣列基板AR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邊(例如短邊)的長度和對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邊的長度大致相等。此外,陣列基板AR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邊(例如長邊)的長度和對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邊的長度大致相等。SP,陣列基板AR的平行于X-Y平面的面積和對置基板CT的平行于X-Y平面的面積大致相等。而且,陣列基板AR的各邊在第3方向Z上與對置基板CT的各邊重疊。
[0031]布線基板I配置在液晶顯示面板PNL的下方。在一個例子中,布線基板I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邊的長度比陣列基板AR及對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I方向X的邊的長度短,或者同等。此外,布線基板I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邊的長度比陣列基板AR及對置基板CT的平行于第2方向Y的邊的長度短,或者同等。布線基板I與液晶顯示面板PNL的一端側重疊地配置,與邊框區域PRP及有源區域ACT重疊。另外,布線基板I不向比與液晶顯示面板PNL重疊的位置更向外側伸出。液晶顯示面板PNL及布線基板I相互電連接。
[0032]圖2是示出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DSP的陣列基板AR的概略俯視圖。
[0033]陣列基板AR在有源區域ACT中包括:多個柵極布線G,沿著第I方向X延伸,在第2方向Y上排列;多個源極布線S,沿著第2方向Y延伸,在第I方向X上排列;以及薄膜晶體管Tr,在各像素PX中與柵極布線G及源極布線S電連接。各像素PX例如由相鄰的2條柵極布線G和相鄰的2條源極布線S劃分。薄膜晶體管Tr作為開關元件起作用。
[0034]在邊框區域PRP中的陣列基板AR的一端部ARE,形成有貫通陣列基板AR的多個接觸孔CH及焊盤電極ro。焊盤電極ro分別形成在與接觸孔CH重疊的位置。各源極布線S及柵極布線G引出到邊框區域PRP,分別與焊盤電極ro電連接。如圖中虛線所示,布線基板I與陣列基板AR的一端部ARE重疊地配置。如后述那樣,布線基板I經由接觸孔CH,通過未圖示的導電材料與焊盤電極ro電連接。
[0035]圖3是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DSP的有源區域ACT中的截面圖。另外,圖3中作為一例示出了使用Twisted Nematic (TN)模式的反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
[0036]如圖3所示,陣列基板AR具備:第I絕緣基板10、薄膜晶體管Tr、反射層4、像素電極PE、第I取向膜ALl等。第I絕緣基板10使用有機絕緣材料形成,例如使用聚酰亞胺形成。第I絕緣基板10被第I絕緣膜11覆蓋。
[0037]薄膜晶體管Tr形成在第I絕緣膜11之上。在圖示的例子中,薄膜晶體管Tr構成為頂柵型,但也可以是底柵型。薄膜晶體管Tr具備形成在第I絕緣膜11之上的半導體層SC。半導體層SC被第2絕緣膜12覆蓋。此外,第2絕緣膜12還配置在第I絕緣膜11之上。
[0038]薄膜晶體管Tr的柵電極WG形成在第2絕緣膜12之上,位于半導體層SC的正上方。柵電極WG與柵極布線G電連接(或者與柵極布線G —體地形成),被第3絕緣膜13覆蓋。此外,第3絕緣膜13還配置在第2絕緣膜12之上。
[0039]這樣的第I絕緣膜11、第2絕緣膜12及第3絕緣膜13例如由硅氧化物或硅氮化物等無機系材料形成。
[0040]薄膜晶體管Tr的源電極WS及漏電極WD形成在第3絕緣膜13之上。此外,源極布線S也同樣地形成在第3絕緣膜13之上。源電極WS與源極布線S電連接(或者與源極布線S —體地形成)。源電極WS及漏電極WD分別穿過貫通第2絕緣膜12及第3絕緣膜13的接觸孔CH1、CH2而與半導體層SC接觸。薄膜晶體管Tr被第4絕緣膜14覆蓋。第4絕緣膜14還配置在第3絕緣膜13之上。這樣的第4絕緣膜14例如由透明的樹脂等有機系材料形成。
[0041]反射層4例如形成在第4絕緣膜14之上。反射層4由鋁或銀等反射率高的金屬材料形成。另外,優選為反射層4的表面(即對置基板CT側的面)是用來賦予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