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框架49上。注意的是,參照附圖,準直透鏡53將被稱為激光源31。
[0088]光源部分30的結構不受限制,并且例如可不使用框架49。激光源31的數量、它們如何對準、準直透鏡53的結構等不受限制。例如,可不使用透鏡單元54,并且可針對各激光源31布置準直透鏡。可供選擇地,一個準直透鏡可將來自多個激光源31的通量成束,以得到大致平行的光通量。注意的是,在附圖中示出多個激光源31(準直透鏡53)發射的藍色激光B1的光通量的部分。
[0089]包括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的反射器56布置在多個激光源31的前側5。反射器56被布置成,使得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面對多個激光源31。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被布置成,使得它相對于上面布置多個激光源31的布局表面52的平面方向(xz平面方向)是傾斜的。用這種結構,藍色激光B1向著平坦反射器36反射。例如,使用反射鏡作為反射器56。
[0090]通常,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是鏡面凹形反射器表面,其形狀被設計成,使得它能夠反射待收集的來自多個激光源31的藍色激光B1。另外,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可以是旋轉對稱非球面的或者是沒有旋轉對稱軸的自由形式表面。基于多個激光源31的位置、光反射方向、光收集位置、進入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的激光B1的光通量的入射角度等,任意地確定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的形狀。反射器56的材料不受限制,并且例如由金屬材料、玻璃等制成。
[0091]可根據用藍色激光B1照射的區域的大小,任意地確定反射器56的外部形狀和大小。例如,可使用大體矩形的反射器56、三角形反射器56、或具有其它多邊形形狀的反射器等。根據這種結構,可以更容易地任意調節反射器56的外部形狀并且使外部形狀小于使用聚光透鏡從多個激光源31等收集光的情況。結果,光收集光學系統34可縮小,并且可以防止光源設備100被增大。
[0092]如圖8中所示,支承構件57支承反射器56。如圖6中所示,用螺桿將支承構件57固定于支承件32。用這種結構,反射器56由支承件32支承。
[0093]圖9是示出由支承件32支承的放大平坦反射器36的放大視圖。平坦反射器36包括具有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平坦反射器構件60。平坦反射器表面37將被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反射的藍色激光B1向著熒光體層41上的預定點P反射。通常,平坦反射器表面37是鏡面的。例如,使用反射鏡作為平坦反射器構件。平坦反射器構件60的材料不受限制,并且由例如金屬材料、玻璃等制成。
[0094]另外,平坦反射器36包括: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其保持平坦反射器構件60 ;支承框架62,其可旋轉且可傾斜地支承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底部;聯接器63,其將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和支承框架62聯接于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頂側。
[0095]如圖9中所示,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是板型,在其一個表面的大致整個區域上形成凹陷64。板型平坦反射器構件60被裝配在凹陷64中。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被設置成,使得它直立在高度方向(z軸方向)上。包括凹陷64的表面的法線方向(即,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法線方向)垂直于z軸。
[0096]軸部分65形成在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端部部分上,并且在z軸方向上延伸。軸部分65與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 —體形成。例如,當軸部分65旋轉時,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也旋轉。結果,被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保持的平坦反射器構件60也與軸部分65 —體地移動。換句話講,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將平坦反射器表面37與軸部分65 —體地保持。
[0097]如圖9中所示,軸部分65形成在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上方和下方,使得它們對準成直線。安裝部分66形成在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上方和下方,軸部分55分別形成在安裝部分66上。形成在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上方和下方的安裝部分66具有相同形狀,形成在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上方和下方的軸部分65具有相同形狀。
[0098]兩個軸部分65中的一個被插入形成在支承框架62中的軸支承孔67中。使用另一個軸部分65作為柄部68,操縱柄部68來調節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角度。聯接器63安裝在柄部68側的安裝部分66上。基于例如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布置位置、光收集單元33的設計等,任意地選擇插入軸支承孔67中的軸部分65。
[0099]當形成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時,具有相同形狀的軸部分65形成在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上方和下方。換句話講,具有相同形狀的軸部分65和柄部68可沒有區分地形成。所以,可以降低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制造成本。另外,因為可以選擇將軸部分65插入軸支承孔67中,所以可以提高要安裝的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自由度。
[0100]支承框架62包括下支承件69、上支承件70和聯接它們的聯接框架71。下支承件69和上支承件70布置在z軸方向上的與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底部和頂部大致相同的位置,使得它們彼此面對。聯接框架71在z軸方向上延伸,并且聯接下支承件69和上支承件70 ο
[0101]軸支承孔67形成在下支承件69中,并且支承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軸部分65。由于軸部分65被插入軸支承孔67中,因此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被可旋轉且可傾斜地支承。例如,形成具有短軸方向和長軸方向的橢圓孔作為軸支承孔67。圓形插入軸被插入橢圓軸支承孔67中,圓形插入軸的直徑大致與軸支承孔67的短軸方向上的大小相同。插入軸被可旋轉地插入軸支承孔67中且可在長軸方向上傾斜。例如,根據這種結構,實現雙軸驅動機構,該雙軸驅動機構包括繞著作為旋轉軸的軸部分65 (軸Β)的旋轉驅動系統和以軸支承孔67為基準繞著作為旋轉軸的軸C的旋轉驅動系統(傾斜驅動系統)。根據這種結構,可以將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角度在軸部分65的旋轉方向和傾斜方向上進行調節。
[0102]注意的是,用于可旋轉且可傾斜地支承軸部分65的結構不限于上述結構,但可使用任意結構。另外,包括下支承件69的支承框架62和包括軸部分65的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的材料等不受限制。例如,可任意地使用金屬、塑料等。
[0103]如圖9中所示,支承框架62由框架支承構件74支承。框架支承構件74被包括在將平坦反射器36等作為一個單元支承的支承件32中。在這個實施例中,支承框架62在光源設備100的前后方向(y軸方向)上相對于框架支承構件74可移動地進行支承。當支承框架62在y軸方向上移動時,反射器構件保持器61和支承框架62 —體地移動。結果,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位置得到調節。
[0104]支承框架62移動可采用的移動機構的結構不受限制。例如,用于引導支承框架62的引導構件等形成在框架支承構件74的上方和下方。另外,可任意地使用在移動方向上可伸縮的彈簧構件等,從而將移動機構結構化。可供選擇地,可采用任意結構。根據該移動機構,實現線性驅動機構,其中,軸D是驅動軸。
[0105]當螺桿77臨時松動時,調節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位置和角度。當旋轉柄部68時,以軸部分65為中心,調節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角度。結果,可以在橫向方向上調節焦點P的位置。另外,通過將柄部68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來傾斜軸部分65,調節平坦反射器表面37的傾斜度。結果,可以調節高度方向上的焦點P的位置。另外,通過在前后方向上調節支承框架62的位置,可調節焦點P的焦點位置。在調節之后,旋緊螺桿77,將聯接器63和上支承件70固定在框架支承構件74上。
[0106]在這個實施例中的光源設備100中,兩個光收集單元33布置在關于穿過熒光體層41的軸A的兩個對稱位置處。根據這種結構,設置56個(即,雙倍的)激光源31。因此,熒光體層41發射的白光的亮度可增加。
[0107]如果聚光透鏡例如從多達56個激光源31收集光,則必須準備非常大量的透鏡。然而,在這個實施例中,由于使用包括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的光收集單元33,因此可以防止光源設備增大。所以,可以防止光源設備增大并且同時增加亮度。
[0108]注意的是,來自兩個光收集單元33的藍色激光B1可聚焦到一個焦點Pi。可供選擇地,來自兩個光收集單元33的藍色激光B1可分別聚焦到熒光體層41上的不同位置處的不同焦點上。因此,可以防止熒光體層41劣化。
[0109]在這個實施例中,來自熒光體單元40的白光W的光軸方向與多個激光源31發射的藍色激光B1的方向相同。所以,容易地操縱藍色激光B1。例如,當組裝光源設備100、調節構件等時,用戶可容易地理解藍色激光B1的前行方向。所以,例如,出于安全原因,可以容易地防止出現激光的不必要照射。
[0110]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用于將光聚焦到熒光體41上。因此,可以縮小光源設備100。例如,即使為了更高的亮度而增加激光源31的數量,也可以防止光收集光學系統34被增大。結果,同時地,可以防止裝置被增大并且增加亮度。另外,由于使用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因此還可以容易地實現取決于必要亮度和形狀的結構。
[0111]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使用將非球面反射器表面35反射的藍色激光B1向著熒光體41反射的平坦反射器構件60。由于設置了這種反射器,因此可以增加設計光收集光學系統34時的自由度。結果,光源設備100可被縮小,可具有所需形狀等。
[0112]另外,在這個實施例中,支承件32將多個激光源31和光收集光學系統34作為一個單元支承。根據這種結構,可容易地布置光收集單元33中的多個單元。換句話講,多個單元會是可行的。可自由地改變光收集單元33的形狀等。所以,可以任意地組合具有對應于各種規格的各種結構的光收集單元33。
[0113][冷卻結構]
[0114]接下來,將描述用于冷卻具有上述結構的光源設備100的熒光體單元40的冷卻結構。根據本技術的冷卻結構,可以有效冷卻熒光輪42和電機45。
[0115]圖10是示出沿著C-C線的圖1的光源設備100的剖視圖。圖11是示出傳送用于冷卻光源設備100的殼體3的空間部4中的熒光體單元40的冷卻氣流的氣流傳送單元170的結構示例的示圖。
[0116]如圖1和圖10中所示,殼體3包括吸氣口 150和排氣口 151,冷卻氣流被抽入到吸氣口 150中,冷卻氣流W從排氣口 151排出。吸氣口 150和排氣口 151被形成為,使得它們沒有面對藍色激光B1從光源部分30到熒光體單元40的光路。吸氣口 150和排氣口 151形成在使得例如當從吸氣口 150和排氣口 151看殼體3的空間部4時不可看到在該光路上前行的藍色激光B1的那些位置。這還意味著,通入空間部4中的吸氣口 150和排氣口 151的開口方向沒有面對光軸。另外,這還意味著,盡管開口方向面對光軸,但開口方向沒有直接面對光軸,因為在光軸上存在其它構件。
[0117]如上所述,熒光體單元40包括:熒光輪42,其用于支承熒光體層41 ;電機45,其旋轉熒光輪42 ;聚光透鏡79,其用于收集白光。如圖10中所示,吸氣口 150形成在使從吸氣口 150吸入的冷卻氣流W被傳送到熒光輪42和電機45的那個位置。結果,可有效冷卻熒光輪42和電機45。結果,可確保焚光輪42和電機45的長期可靠性。
[0118]在這個實施例中,熒光體單元40布置在底部1的第一邊緣部分7上。吸氣口 150形成在底部1的第一邊緣部分7上,使得吸氣口 150面對熒光體單元40。如圖10中所示,作為吸氣口 150,開口形成在第一邊緣部分7的底表面153和前表面154上,使得開口面對熒光輪42。冷卻氣流W在熒光輪42的前方向上從吸氣口 150傳送到向上傾斜方向。在熒光輪42附近,熒光輪的旋轉離心力形成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