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定影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
[0001]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310001494.0、申請日為2013年I月5日、申請人為株式會社理光、發明名稱為“定影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將圖像定影到記錄媒介里的定影裝置,及包括該定影裝置的圖像形成
目.ο
【背景技術】
[0003]作為用于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或它們的復合機等的各種圖像形成裝置里的定影裝置,眾所周知的是包括了由金屬底材和彈性橡膠層等構成的薄的定影帶的裝置。這樣,通過設置被低熱容量化了的薄的定影帶,就能夠大幅度地降低定影帶的加熱所需要的能量,并實現預熱時間(在開啟電源等時,從常溫狀態到可以印刷的規定溫度(重新加載reload)為止所需要的時間)或首次打印時間(接到印刷要求后,經過印刷準備后執行印字動作并至完成排紙為止的時間)的短縮化。
[0004]以往,在這種定影裝置里,如圖13所示地,包括有環狀帶(定影帶)100、配設在環狀帶100的內部里的管狀的金屬導熱體200、配設在金屬導熱體200內的熱源300,以及借助于環狀帶100與金屬導熱體200抵接后形成夾持部N的加壓輥400 (參照專利文獻I)。這種情況下,環狀帶100通過加壓輥400的轉動被帶動轉動,這時,金屬導熱體200引導環狀帶100的移動。另外,通過金屬導熱體200內的熱源300借助于金屬導熱體200來加熱環狀帶100,就可以對環狀帶100全體進行加熱。由此就可以縮短從加熱待機時開始的首次打印時間,并且可以解決高速轉動時的熱量不足的問題。
[0005]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節能性和首次打印時間,提案有直接加熱(不借助金屬導熱體)環狀帶的定影裝置(參照專利文獻2)。
[0006]在圖14所示的例子中,是從環狀帶100的內側去除上述管狀的金屬導熱體,取而代之的是在與加壓輥400相對的位置里設置了板狀的夾持形成部件500。這時,因為在配設有夾持形成部件500的部位以外處能夠通過熱源300來直接加熱環狀帶100,所以就大幅提高了傳熱效率并降低消耗電力。由此,就可以進一步縮短從加熱待機時開始的首次打印時間。另外,還可以獲得不設置金屬導熱體的成本降低效果。
[0007]然而,在上述的對薄的定影帶直接加熱的構成中,在連續通過紙張的情況下,會在沒有通過用紙的非通過紙張領域里產生定影帶過度升溫的問題。
[0008]為了解決該問題,在專利文獻3中提案了在加熱源和定影帶之間設置對加熱源來的熱進行遮蔽的遮蔽部件的定影裝置。這時,通過遮蔽部件在用紙寬度方向里的移動,就使得定影帶的加熱領域在對應于用紙寬度的大小里變化,并成為恰當的加熱領域。
[0009]但是,一般來說,因為鹵素加熱管越是靠近發光部的端部,其發光強度越低,將發光長度設定在與通過紙張領域相同的范圍里時,預熱結束或通過紙張開始時的通過紙張領域的端部的溫度分布就會低于中央。因此,通過將鹵素發熱管的發光長度配設為延長后長于規格尺寸的用紙的通過紙張寬度,以使得發光強度為一定的部分和通過紙張領域一致,即使在第一頁通過紙張里,也能夠確保端部的定影性。然而,在連續通過規格尺寸的用紙的時候,即使延長的發光部的發熱量再小,也因為其不會通過用紙被吸熱,所以就會導致定影帶過度的溫度上升,進而超過耐熱溫度。
[0010]【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OO7-3M2O5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233011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0-66583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3]本發明鑒于上述課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非通過紙張領域的過度的溫度上升的定影裝置,以及包括該定影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0014]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I提供一種定影裝置,一種定影裝置,其包括:
[0015]環狀的定影帶,其可以轉動;
[0016]夾持形成部件,其被配設在所述定影帶的內側里;
[0017]對向轉動體,其借助于所述定影帶與所述夾持形成部件抵接后在和定影帶之間形成夾持部;
[0018]加熱源,其在所述夾持部以外的部位中對所述定影帶進行直接加熱,
[0019]其將載置有未定影圖像的記錄媒介搬送到所述夾持部后,將未定影圖像定影到該記錄媒介里,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源在所述記錄媒介的最大通過領域外具有發熱部,并至少在所述記錄媒介的最大通過領域外的部位里,在所述定影帶和所述加熱源的發熱部之間配設有對熱進行遮蔽的遮蔽部件。
[0020]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I的定影裝置,通過由遮蔽部件來遮蔽加熱源的熱,就至少能夠在記錄媒介的最大通過領域外中抑制定影帶的過度的溫度上升,并防止定影帶因熱而導致的劣化或損傷。
【附圖說明】
[0021]圖1所示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概要構成圖。
[0022]圖2所示是搭載在前述圖像形成裝置里的定影裝置的概要構成圖。
[0023]圖3所示是設置在定影裝置里的遮蔽部件的立體圖。
[0024]圖4所示是設置有遮蔽部件的部位處的定影裝置的截面圖。
[0025]圖5所示是用于說明遮蔽部件的配設位置的圖。
[0026]圖6所示是設置有遮蔽部件的切口部的部位處的定影裝置的截面圖。
[0027]圖7所示是有遮蔽部件和沒有遮蔽部件時的定影帶的溫度變化示意圖。
[0028]圖8(a)所示是定影帶的軸方向中的光的相對照射強度示意圖,圖8(b)所示是定影帶的軸方向中的溫度分布示意圖。
[0029]圖9(a)-圖9(c)所示是遮蔽部件的變形例示意圖。
[0030]圖10A、B(因圖面尺寸原因而將同一流程圖拆分成兩個圖)所示是定影動作時的控制的流程示意圖。
[0031]圖11所示是適用了本發明的構成的其他定影裝置的構成圖。
[0032]圖12所示是適用了本發明的構成的另一個其他定影裝置的構成圖。
[0033]圖13所示是以往的定影裝置的概要構成圖。
[0034]圖14所示是其他的以往的定影裝置的概要構成圖。
[0035]【符號說明】
[0036]20 定影裝置
[0037]21 定影帶
[0038]22 加壓輥(對向轉動體)
[0039]23 鹵素發熱管(加熱源)
[0040]24 夾持形成部件
[0041]25 支撐(支持部件)
[0042]40 帶保持部件
[0043]42 遮蔽部件
[0044]43 傾斜部
[0045]44a、44b主要發熱部
[0046]45a、45b 微小發熱部
[0047]53 切口部
[0048]54 貫通孔
[0049]N 夾持部
[0050]P用紙(記錄媒介)
[0051]Wl 小于最大通過領域的通過領域
[0052]W2 最大通過領域
【具體實施方式】
[0053]以下,根據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還有,在用于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各圖中,對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狀的部件或構成部品的構成要素,在可以判別的范圍內通過賦予同一符號并經一次說明后將省略其再次的說明。
[0054]首先,參照圖1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全體構成及動作。
[0055]圖1所示圖像形成裝置I是彩色激光打印機,在該裝置本體的中央里設置了四個造像部4Y、4M、4C、4K。各造像部4Y、4M、4C、4K除了收容對應于彩色圖像的顏色分解成分的黃色(Y)、品紅色(M)、青色(C)、黑色(Bk)等不同顏色的調色劑以外,其他的構成都相同。
[0056]具體來說是,各造像部4Y、4M、4C、4K包括有,作為潛像載置體的鼓狀的感光體5,和對感光體5的表面進行帶電的帶電裝置6,和將調色劑供給到感光體5表面里的顯影裝置7,和對感光體5的表面進行清潔的清潔裝置8等。還有,在圖1中,僅對黑色的造像部4K所有的感光體5K、帶電裝置6K、顯影裝置7K、清潔刮板8K賦予了符號,在其他的造像部4Y、4M、4C中省略了符號的表不。
[0057]在各造像部4Y、4M、4C、4K的下方里配設了對感光體5的表面進行曝光的曝光機構的曝光裝置9。曝光裝置9具有光源、多面鏡、f-θ透鏡、反射鏡等,并根據圖像數據來將激光照射到各感光體5的表面里。
[0058]在各造像部4Y、4M、4C、4K的上方里配設了轉印裝置3。轉印裝置3包括有作為轉印體的中間轉印帶30、作為一次轉印手段的四個一次轉印輥31、作為二次轉印手段的二次轉印輥36、二次轉印支持輥32、清潔支持輥33、張緊輥34、帶清潔裝置35等。
[0059]中間轉印帶30是環狀的帶,被張緊架設在二次轉印支持輥32、清潔支持輥33及張緊輥34里。這里,通過二次轉印支持輥32的轉動驅動,中間轉印帶30就在圖中箭頭所示方向里做環繞移動(轉動)了。
[0060]四個一次轉印輥31分別在和各感光體5之間夾入中間轉印帶30后形成了一次轉印夾持。另外,在各一次轉印輥31里連接有未圖示的電源,并且規定的直流電壓(DC)以及/或交流電壓(AC)被施加在各一次轉印輥31里。
[0061]二次轉印輥36是在和二次轉印支持輥32之間夾入中間轉印帶30后形成了二次轉印夾持。另外,和一次轉印輥31同樣地,在二次轉印輥36里也連接有未圖示的電源,并且規定的直流電壓(DC)以及/或交流電壓(AC)被施加在二次轉印輥36里。
[0062]輪帶清潔裝置35具有與中間轉印帶30抵接地被配設的清潔刷和清潔刮板。從該輪帶清潔裝置30延伸的未圖示的廢調色劑移送管被連接到未圖示的廢調色劑收容器的進口部里。
[0063]在打印機本體的上部里設置有罐收容部2,并在罐收容部2里可以裝卸地安裝了對補給用的調色劑進行收容的四個調色劑罐2Y、2M、2C、2K。在各調色劑罐2Y、2M、2C、2K和上述的各顯影裝置7之間設置了未圖示的補給路徑,并借助于該補給路徑來將調色劑從各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