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用于輸出第三光束并使得所述第三光束照射到所述熒光粉輪205的熒光粉上;
所述熒光粉輪205,用于根據所接收的第三光束受激輸出第四光束,并使得所述第四光束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 ;所述合束鏡片204,用于通過所述合束鏡片204的背面反射所述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還用于透射所述第四光束,使得所述透射后的第四光束與所述被合束鏡片204的背面反射后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合成所需的白色光束。
[0028]較佳的,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光束為藍色光束;所述第四光束為綠色光束;
所述第一光束為紅色光束,所述第二光束為藍色光束;或者,所述第一光束為藍色光束,所述第二光束為紅色光束。
[0029]因此,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為藍色激光光源;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為紅色激光光源,所述第二激光光源202為藍色激光光源;或者,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為藍色激光光源,所述第二激光光源202為紅色激光光源。
[0030]較佳的,如圖2所示,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合束鏡片204和熒光粉輪205之間還設置有至少一個聚焦鏡206;所述熒光粉輪205受激輸出的第四光束通過所述聚焦鏡206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上。由于上述聚焦鏡206的存在,可以減小照射到所述合束境片上的光斑,從而減小所述合束鏡片204的直徑。進一步的,當所述第三光束被合束鏡片204的正面呈90度角反射時,所述被反射的第三光束可通過所述聚焦鏡206照射到所述熒光粉輪205的熒光粉上。
[0031]較佳的,如圖3所示,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第二激光光源202和第三激光光源203中均設置有準直鏡207。所述準直鏡207用于對激光光源輸出的光束進行準直。
[0032]較佳的,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合束鏡片204的正面和背面均具有鍍膜結構;所述鍍膜結構可用于反射所述第一光束、第二光束,并透射所述第四光束。進一步的,所述鍍膜結構也可以用于反射第三光束,從而使得所述第三光束可被合束鏡片204的正面呈90角反射后,照射到所述熒光粉輪205的熒光粉上。例如,在圖4所示的鍍膜結構中,該鍍膜結構對于波長小于500nm的可見光光束(例如,激光光束)以及波長大于610nm的可見光束(例如,紅光光束)的反射率為100%或接近于100%,而對于波長在500nm?610nm之間的可見光光束(例如,綠光光束)的反射率為O或接近于O。因此,該鍍膜結構可以反射藍光光光束和紅光光束,并透射綠光光束。
[0033]根據上述的描述可知,在本發明的投影顯示光源中,所使用的光源都是激光光源。相對于傳統的LED光源而言,激光光源的光學擴展量大大減小,遠遠小于投影顯示系統所能接受的光學擴展量。因此,由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和第二激光光源202分別輸出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即使不經過合束操作就輸出到投影顯示系統的勻光設備中,也仍然能夠滿足光學擴展量的要求,特別是數字微透鏡裝置(DMD)等核心成像元件的光學擴展量的要求。所以,在本發明的投影顯示光源中,只需使用一個合束鏡片204將所述第四光束與所述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進行合束操作,以輸出所需的白色光束,從而可減少投影顯示光源中所使用的合束鏡片204的數量,因而可大大減小所述投影顯示光源的整體體積,同時還可降低所述投影顯示光源的生產成本。
[0034]另外,由于本發明的投影顯示光源中僅使用了一個合束鏡片204,因此投影顯示光源中的光程較短,所以所需使用的場鏡的數目也大為減少。進一步的,第一激光光源201和第二激光光源202所輸出的光束經過準直鏡的準直后,將具有較小的發光面積,而且經過準直后的光束的發散角度只有毫弧度量級,因此準直后的光束可以傳輸很遠的距離而不擴散。所以在本發明的投影顯示光源中甚至可以不使用場鏡,從而可以進一步減小所述投影顯示光源的整體體積,并進一步降低所述投影顯示光源的生產成本。
[0035]以下將以具體實施例的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地介紹。
[0036]實施例一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投影顯示光源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中的投影顯示光源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37]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投影顯示光源中也至少包括:第一激光光源201、第二激光光源202、第三激光光源203、合束鏡片204和涂敷有熒光粉的熒光粉輪205。
[0038]其中,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用于輸出第一光束并使得所述第一光束被所述合束鏡片204的背面呈90度角反射;
所述第二激光光源202,用于輸出第二光束并使得所述第二光束被所述合束鏡片204的背面呈90度角反射;
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用于輸出第三光束并使得所述第三光束被所述合束鏡片204的正面呈90度角反射到所述熒光粉輪205的熒光粉上;所述熒光粉輪205,用于根據所述被合束鏡片204反射后的第三光束受激輸出第四光束,并使得所述第四光束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上;所述合束鏡片204,用于通過所述合束鏡片204的背面反射所述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還用于通過所述合束鏡片204的正面反射所述第三光束;還用于透射所述第四光束,使得所述透射后的第四光束與所述被合束鏡片204的背面反射后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合成所需的白色光束;
所述第三光束為藍色光束;所述第四光束為綠色光束;
所述第一光束為紅色光束,所述第二光束為藍色光束;或者,所述第一光束為藍色光束,所述第二光束為紅色光束。
[0039]因此,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為藍色激光光源;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為紅色激光光源,所述第二激光光源202為藍色激光光源;或者,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為藍色激光光源,所述第二激光光源202為紅色激光光源。
[0040]較佳的,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投影顯示光源還可進一步包括:第一聚焦鏡組208。
[0041]所述第一聚焦鏡組208設置于所述合束鏡片204和熒光粉輪205之間;所述第一聚焦鏡組208至少包括一個聚焦鏡;所述被合束鏡片204的正面反射的第三光束可通過所述第一聚焦鏡組208中的聚焦鏡照射到所述熒光粉輪205的熒光粉上;所述熒光粉輪205受激輸出的第四光束可通過所述第一聚焦鏡組208中的聚焦鏡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 上。
[0042]舉例來說,如圖5和圖6所示,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和第二激光光源202設置于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的下方,所述合束鏡片204設置于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第二激光光源202與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之間,且所述合束鏡片204與所述第一、二激光光源和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之間的連線呈45度角設置。
[0043]以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為紅色激光光源,所述第二激光光源202為藍色激光光源為例,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所輸出的紅色光束(即第一光束)以及所述第二激光光源202所輸出的藍色光束(即第二光束)均可向上垂直照射到所述呈45度角設置的合束鏡片204上,被所述合束鏡片204的背面呈90度角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向右射出。由于紅色激光光源和杧色激光光源的光學擴展量都很小,因此所述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并不進行合束操作就可直接輸出到投影顯示系統的勻光設備中,仍然能夠滿足光學擴展量的要求。
[0044]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所輸出的藍色光束(即第三光束)可向下垂直照射到所述呈45度角設置的合束鏡片204上,被所述合束鏡片204的正面呈90度角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向左射出,經過第一聚焦鏡組208中的聚焦鏡后照射到所述熒光粉輪205的熒光粉上,并可在熒光粉輪205上會聚成一個很小的光斑點;所述熒光粉輪205上的熒光粉被上述藍色光束照射后,可受激輸出綠色光束(即第四光束)并經過第一聚焦鏡組208中的聚焦鏡后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上。由于所述合束鏡片204可以透射綠色光,因此上述綠色光束可穿過所述合束鏡片204后沿水平方向向右射出。由于紅色光束和藍色光束的光學擴展量之和也依然小于綠色光束的光學擴展量,因此,上述綠色光束即可與所述紅色光束和藍色光束進行合束操作,以合成為所需的白色光束。
[0045]較佳的,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投影顯示光源還可進一步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和第二激光光源202之前的第一光源聚焦鏡209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之前的第二光源聚焦鏡210。所述第一激光光源201和第二激光光源202輸出的光束通過所述第一光源聚焦鏡209后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上;所述第三激光光源203輸出的光束通過所述第二光源聚焦鏡210后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上。通過上述的第一光源聚焦鏡209和第二光源聚焦鏡210,可進一步縮小激光光源所輸出的光束照射到所述合束鏡片204上所形成的光斑,從而可以進一步縮小所述合束鏡片204的尺寸。
[0046]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熒光粉受激所輸出的綠色光束的光學擴展量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激發光束(即反射后的第三光束)的光斑點的大小,該光斑點的大小決定了熒光粉受激所輸出的綠色光束的發光面積;二是光束的發光角度,由于熒光粉是空間全方位出光,因此只能根據實際需要接收部分角度的光能,此角度便決定了熒光粉受激所輸出的綠色光束的光學擴展量。由于激發熒光粉的過程與對原色能量需求的差異,相對于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而言,熒光粉受激所輸出的綠色光束(即第四光束)的光學擴展量一般都較大。因此,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光學擴展量之和將與熒光粉受激所輸出的綠色光束的光學擴展量相當,所以只需使用一個合束鏡片即可完成合束操作,因而有效地減少了投影顯示光源中的合束鏡片的數目,同時也減少了投影顯示光源中的場鏡的數目,從而可以有效地減小投影顯示光源整體的體積,并降低投影顯示光源的生產成。
[0047]進一步的,與圖2相比,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