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顯影裝置及利用該顯影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在復印機或打印機等的圖像形成裝置中,色調劑從構成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部的顯影裝置向裝置內飛散。飛散的色調劑附著于帶電充電器等而成為故障的原因。為了減少該色調劑的飛散,需要進行設置用于回收飛散的色調劑的過濾器、風扇等這樣的對策。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用于減少顯影劑所包含的色調劑的飛散的顯影裝置及利用該顯影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在此,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謀求以下的方法。一種顯影裝置,具有:殼體,形成有開口,并容納顯影劑;顯影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于所述殼體,并且一部分從所述殼體的開口露出;第一開口部,形成于所述殼體內;以及第二開口部,相對于所述殼體的開口而言設于所述顯影輥的旋轉方向下游側,并與所述第一開口部通過路徑連接,所述第二開口部與所述顯影輥相對。
一種顯影裝置,具有:殼體,形成有開口,并容納顯影劑;顯影輥,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于所述殼體,并且一部分從所述殼體的開口露出;遮蔽部,與所述顯影輥接觸,并且設于所述殼體內;以及第二開口部,相對于所述遮蔽部而言設于所述開口附近,并連接到所述殼體內。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具有:上述的顯影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概略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截面圖。
圖2是概略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部的截面圖。
圖3是概略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定位輥、定影器和轉印部的關系的說明圖。
圖4是概略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影裝置的截面圖。
圖5是概略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顯影裝置的開口的截面圖。
圖6是示意性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顯影裝置的顯影輥和開口的下端部的說明圖。
圖7是示意性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顯影裝置的風的流動的說明圖。
圖8是示意性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顯影裝置的載體和色調劑的動作的說明圖。
圖9是概略示出本實施方式的沒有顯影裝置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使用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圖像形成裝置,例舉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多功能數碼復合一體機)進行說明。
參照圖1至圖8來說明本實施方式。圖1是概略示出實施方式的mfp100的構成例的截面圖。如圖1所示,mfp100包括掃描儀部1、打印機部2、操作面板4以及系統控制部5。
系統控制部5控制構成mfp100的掃描儀部1、打印機部2以及操作面板4等。系統控制部5由cpu、rom和ram構成。
掃描儀部1例如設置在mfp100的主體上側,并且是讀取原稿的圖像而轉換為圖像數據的裝置。掃描儀部1具有眾所周知的構成,并通過在讀取面將原稿的圖像轉換為圖像數據的例如ccd線陣傳感器等而構成。掃描儀部1可以邊移動邊掃描載置于原稿臺玻璃(未圖示)的原稿,也可以不移動而讀取自動原稿輸送裝置(adf:autodocumentfeeder)輸送的原稿的圖像。掃描儀部1通過系統控制部5而被控制。
打印機部2在作為記錄介質的紙張p上形成圖像。在本實施方式中,打印機部2是電子照片方式的圖像形成部。打印機部2在彩色圖像的情況下,利用多種種類(例如,黃(y)、青(c)、品紅(m)、黑(k)、消色(d)的五種)的色調劑而形成圖像。黃(y)、青(c)、品紅(m)、黑(k)的色調劑是即使施加預定的定影溫度以上的熱,也不能消色的不能消色的色調劑。消色色調劑(d)是通過超過定影溫度的預定溫度以上的加熱而可消色的色調劑。消色色調劑(d)的顏色例如為深藍色或黑色。此外,關于通過打印機部2進行圖像的生成的眾所周知的構成的詳細內容在后面敘述。
該實施方式中使用的消色色調劑為例如使粘合劑樹脂中含有色材而成。可消色的色材料包含呈色性化合物、顯色劑以及消去劑。呈色性化合物可舉出例如隱色染料。顯色劑可舉出例如酚類。消去劑若加熱則與呈色性化合物相溶,從而可舉出與顯色劑沒有親和性的物質。可消色的色材通過呈色性化合物和顯色劑的相互作用而發色,由于通過加熱到消色溫度以上而切斷呈色性化合物和顯色劑的相互作用,因此被消色。
在圖1所示的構成例中,打印機部2具有供紙盒20(20a、20b、20c)來作為供紙部。例如,各供紙盒20a、20b、20c在mfp100主體的下部以可裝卸的狀態而設置。這些供紙盒20a、20b、20c分別容納設定了種類(例如尺寸、紙質)的紙張p。另外,在這些供紙盒20a、20b、20c例如容納尺寸不同的紙張p后,還可以分別設定對應各尺寸的供紙盒。在各供紙盒20a、20b、20c設有供紙部傳感器。供紙部傳感器檢測供紙托盤22容納的紙張的容納量。該供紙部傳感器例如為紅外線傳感器。此外也可以使用利用眾所周知的微動開關等的機械式的傳感器。該供紙部傳感器將檢測結果發送到后述的系統控制部5。另外,打印機部2也可具有眾所周知的手動送紙托盤(未圖示)等來作為其它的供紙部。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在供紙盒20a為了進行圖像形成而載置白紙的紙張p。并且,也可以在供紙盒20b載置以消去為目的的紙張p。換言之,在供紙盒20b載置通過可消色的色調劑已形成圖像的紙張p。此時,還另外需要用于消去紙張上形成的圖像的消色單元。
與各供紙盒20a、20b、20c容納的紙張p相關的設定信息等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器中。打印機部2根據設定信息選擇容納印刷處理使用的紙張p的供紙盒。打印機部2在從已選擇的供紙盒所供給的紙張p上印刷圖像。此外,在打印機部2具有手動送紙托盤時,可以將從操作面板4輸入的設置于手動送紙托盤的紙張p的尺寸存儲到上述的非易失性存儲器。
此外,在以下的圖像形成的說明中,由于紙張從供紙部20向后述的排紙部30傳送,將供紙部20側作為相對紙張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將排紙部30側作為相對紙張輸送方向的下游側。
圖1所示的輸送輥22在打印機部2內沿紙張的輸送路徑而配置,并將紙張p從供紙部20向排紙部30輸送。輸送輥22通過未圖示的電機而被驅動。輸送輥22通過拾取輥21a、21b或21c將由對應的供紙盒20a、20b或20c供給的紙張p輸送到配置在后述的轉印部28的上游側的定位輥24。定位輥24在從后述的中間轉印帶27向紙張p轉印圖像的定時下,將該紙張p輸送到轉印位置。
在下文中,將詳細說明圖像的形成。此外,通過如圖1所示的、具有顯影裝置250的圖像形成部25、眾所周知的曝光部26和眾所周知的中間轉印帶27以及眾所周知的轉印部28,作為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來發揮作用。圖像形成部25形成轉印于紙張上的圖像。在圖1所示的生成彩色圖像的構成例中,在后面詳細的敘述,但圖像形成部25y對原稿圖像進行顏色分解,從而通過黃色的色調劑形成對應于黃色的圖像。圖像形成部25m同樣地通過品紅的色調劑形成對應的圖像。圖像形成部25c通過青色的色調劑形成對應的圖像。圖像形成部25k通過黑色的色調劑形成對應的圖像。然后,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中間轉印帶27上重疊各色的色調劑圖像而進行轉印。另一方面,圖像形成部25d當要再利用紙張時使用可消色的色調劑而形成可消去的原稿圖像。如上所述可消色的色調劑的顏色為深藍色、黑色。因此,通過圖像形成部25d形成的圖像為黑白(單色)圖像。另外,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25d分別具有眾所周知的感光鼓210、眾所周知的一次轉印輥220、眾所周知的帶電充電器240、眾所周知的清潔器部230以及顯影裝置250等。如圖2所示,在感光鼓210的周圍從感光鼓210的旋轉方向n的上游側依次配置有隔著感光鼓210和中間轉印帶27而配置的一次轉印輥220、從感光鼓210除去色調劑殘留的清潔器部230、使感光鼓210帶電的帶電充電器240、向感光鼓210供給顯影劑的色調劑而可視化在以下說明的感光鼓上形成的靜電潛像的顯影裝置250。此外,圖像形成部25d僅在再利用紙張的情況下使用,但由于僅使用的色調劑不同,構成及動作和其它的圖像形成部相同,因此在下文的說明中同時說明。
在下文中,詳細敘述電子照片方式的圖像形成。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25d分別具有未圖示的電位傳感器以及濃度傳感器等眾所周知的傳感器。電位傳感器是檢測各圖像形成部具有的眾所周知的感光鼓210的表面電位的傳感器。在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25d中,帶電充電器240在感光鼓210通過后述的曝光部26曝光之前,使其表面帶電。系統控制部5通過帶電充電器240而能夠使帶電條件變更。電位傳感器檢測通過帶電充電器240而使表面帶電的感光鼓210的表面電位。濃度傳感器檢測在后述的中間轉印帶27上轉印的色調劑圖像的濃度。另外,濃度傳感器也可以檢測在感光鼓210上形成的色調劑圖像的濃度。
曝光部26在如上所述的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25d的帶電的感光鼓210上形成利用激光通過掃描儀部1獲取的原稿圖像的靜電潛像。各感光鼓210形成的靜電潛像是通過各色的色調劑顯影的圖像。即,曝光部26將與根據圖像數據而控制的各圖像形成部對應的激光,經由多面反射鏡等的光學系統,照射各感光鼓210。曝光部26根據來自系統控制部5的控制信號控制激光的能量。曝光部26也根據來自系統控制部5的控制信號控制用于控制激光的發光的脈沖寬度的調制量等。
如上所述,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25d通過顯影裝置250的各色的色調劑顯影形成于各個感光鼓210的靜電潛像。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25d在感光鼓210上形成作為可視圖像的色調劑圖像。中間轉印帶27是中間轉印體。當在上述不能消色的色調劑上形成彩色圖像時,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將形成在感光鼓210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一次轉印)在中間轉印帶27上。具體而言,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一次轉印位置(例如連接感光鼓210和中間轉印帶27的部位)向色調劑圖像給予轉印偏壓。各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通過轉印電流而控制轉印偏壓。各感光鼓210上的色調劑圖像在各自的一次轉印位置通過轉印偏壓轉印于中間轉印帶27。系統控制部5控制各圖像形成部在一次轉印處理中使用的轉印電流。另一方面,當要再利用紙張時,即通過可消色色調劑而形成黑白圖像的情況下,通過圖像形成部25d在感光鼓210上形成作為可視圖像的色調劑圖像。如上所述,該色調劑圖像轉印于中間轉印帶27。
轉印部28具有沿所述紙張p的輸送路徑設置的支承輥28a以及二次轉印輥28b,在二次轉印位置通過上述的定位輥24測量轉印定時而將中間轉印帶27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于被輸送的紙張p。二次轉印位置是支承輥28a以及二次轉印輥28b隔著中間轉印帶27相對的位置。轉印部28向二次轉印位置的中間轉印帶27給予通過轉印電流控制的轉印偏壓。轉印部28通過轉印偏壓將中間轉印帶27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于紙張p。系統控制部5控制在二次轉印處理中使用的轉印電流。
配置在上述轉印部28的下游側的定影器29具有使轉印的色調劑定影于紙張p的功能。例如,在實施方式中,定影器29通過附加于紙張p的熱以及壓力而使色調劑圖像定影于紙張p。
在圖1和圖3所示的構成例中,定影器29由內置有加熱源29a的加熱輥(加熱部)29b、以及通過加壓機構29d在加壓狀態相接的加壓輥(加壓部)29c構成。加熱源29a可以為眾所周知的能夠溫度控制的加熱器。例如,加熱源29a可由鹵素燈等的加熱燈構成,也可以是感應加熱(ih)方式的加熱器。另外,加熱源29a也可由多個加熱器構成。而且,定影器29還具有用于測量加熱輥29b的溫度的溫度傳感器29e。溫度傳感器29e將加熱輥29b的溫度發送到后述的系統控制部5。系統控制部5根據由溫度傳感器29e輸送來的溫度來控制加熱源29a,從而控制加熱輥29b的溫度。加壓機構29d將加壓輥29c向加熱輥29b按壓。加壓機構29d由彈性部件等構成。不通過加壓機構29d將加壓輥29c向加熱輥29b按壓時,加壓輥29c與加熱輥29b分離,并在它們之間形成間隙。另外,加熱輥29b通過驅動部29f而旋轉驅動。當加壓輥29c被按壓于加熱輥29b時,從動于加熱輥29b而旋轉驅動。此外,如圖3所示,定位輥24、轉印部28以及定影器29按照向輸送方向下游依次設置。
當對紙張p進行使色調劑圖像定影的定影處理或消去形成于紙張p的圖像的消去處理時,系統控制部5以使定影器29的溫度成為預定的定影溫度或預定的消色溫度的方式進行控制。
在定影處理中,容納于供紙盒20a的紙張p通過拾取輥21a拾取到輸送路徑,向轉印部28輸送紙張p。通過轉印部28如上所述向紙張p轉印圖像。定影器29通過成為預定的定影溫度的加熱輥29b和加壓輥29c,對轉印色調劑圖像的紙張p加壓,并加熱到定影溫度。由此,定影器29使色調劑圖像定影于紙張p。另外,在消去處理中,容納于供紙盒20b的紙張p通過拾取輥21b拾取到輸送路徑,向定影器29輸送。此時,轉印部28不進行轉印。定影器29通過成為預定的消色溫度的加熱輥29b和加壓輥29c,將通過可消色的色調劑形成圖像的紙張p加壓,并加熱到消色溫度。由此,定影器29使色調劑消色,并消去形成于紙張p的圖像。
若定影處理或消去處理結束,則通過配置于定影器29的下游的未圖示的眾所周知的分支結構,根據使用者的處理要求,將定影處理后的紙張p輸送到排紙部30與adu(automaticduplexunit:自動雙面單元)31中的任一個。將通過定影器29進行定影處理的紙張p排紙時,該紙張p輸出至排紙部30。此外,在通過定影器29進行定影處理后的紙張p的背面也要形成圖像時,紙張p暫時輸送到排紙部30側后,轉向adu31輸送。此時,adu31將通過轉向而使翻轉的紙張p如圖1所示再次供給到定位輥24的上游側。
操作面板4是用戶界面。操作面板4配置在通常mfp100主體的上部前側,具有包括眾所周知的各種輸入按鈕和觸摸面板4b的顯示部4a。系統控制部5控制在操作面板4的顯示部4a顯示的內容。另外,操作面板4將通過顯示部4a的觸摸面板4b或輸入按鈕輸入的信息輸出到系統控制部5。此外,操作者操作該操作面板4,選擇印刷模式與消去模式的兩種模式中的任一個。如上所述,印刷模式是在設置在供紙盒20a的紙張p通過不能消色的色調劑或可消色的色調劑而形成圖像來執行定影處理的模式。消去模式是執行設置在供紙盒20b的紙張p上形成的圖像的消去處理的模式。即,消去模式不使用打印機部2中的圖像形成部25、曝光部26、中間轉印帶27、以及轉印部28,而使用供紙部20、輸送部22及定影部29來消去在紙張上形成的圖像。印刷模式時輸入的印刷張數、濃度等印刷所需的信息,或者消去模式時輸入的消去張數等、各處理相關的信息作為處理信息存儲在ram預定的區域。
接著,使用圖2、圖4、圖5、圖6對mfp100的顯影裝置250的構造進行說明。顯影裝置250由殼體251、顯影輥252、薄片253、作為顯影劑攪拌部的第一攪拌器254、作為顯影劑供給部的第二攪拌器255、切斷從顯影裝置250到感光鼓210的空氣的流動的屏蔽部257、以及形成在殼體251的風路259等構成。
在殼體251的內部配置有第一攪拌器254以及第二攪拌器255。第一攪拌器254以及第二攪拌器255在殼體251內攪拌顯影劑。此外,顯影劑混合例如由鐵粉、氧化處理鐵粉、鐵、鎳等的磁性體構成的載體和色調劑。
如圖5所示,在殼體251形成開口256。顯影輥252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殼體251,且顯影輥252的一部分從該開口256露出。露出的顯影輥252的一部分與圖2所示感光鼓210相對。另外,顯影輥252配置在第二攪拌器255的上側。
顯影輥252具有固定地設于殼體252的軸部252b、固定于該軸部252b的多個磁極部、以及包含軸部252b和多個磁極部且通過驅動源而能夠旋轉的圓筒狀的套筒252a。
如圖2所示,顯影輥252的套筒252a逆時針旋轉(箭頭r方向)。另外,感光鼓210沿顯影輥252的旋轉方向r而順時針旋轉(箭頭n方向)。
顯影輥252的多個磁極部例如是磁石。并且,如圖4所示,以隔著套筒252a與感光鼓210相對配置的主極:n1為基準,向顯影輥252的旋轉方向下游依次形成輸送極:s1、剝離極:n2、抓住極:n3以及輸送極:s2。另外,主極:n1、剝離極:n2和抓住極:n3是n極,輸送極:s1和輸送極:s2是s極。
顯影劑通過抓住極:n3的磁力附著于顯影輥252,經由輸送極:s2,輸送到主極:n1。主極:n1如圖8所示形成顯影區域r。在該顯影區域r中,顯影劑所包含的色調劑從顯影輥252向感光鼓210移動,感光鼓210的潛像進行顯影。其后,經由輸送極:s1向剝離極:n2輸送顯影劑。通過剝離極:n2和抓住極:n3的磁力的排斥而使附著于顯影輥252的顯影劑剝離。
如圖4所示,在與顯影輥252相對的開口256的上側端部256a與顯影輥252的間隙形成空隙s1。另一方面,開口256的下側端部256b與顯影輥252以使開口256的下側端部256b能夠刮削附著于顯影輥252的顯影劑的方式具有使顯影輥252與開口256的下側端部256b不接觸的距離。由此,在殼體251的開口256的下側端部256b與顯影輥252形成如圖6所示的空隙s2,但由于如上所述的開口256的下側端部256b刮削在顯影輥252的表層形成的顯影劑,因此空隙s2被刮削出的顯影劑g堵塞。此外,由于有時空隙s2未完全被刮削出的顯影劑g堵塞,因此屏蔽部257形成于開口256的下側端部256b與感光鼓210之間。
在殼體251內配置有引導排出至殼體251外的空氣的引導部258。該引導部258在顯影輥252的上側與殼體251的內壁相對地配置。引導部258在與殼體251的內壁相對的面具有爪部260和如圖5所示的薄片插入口258a。薄片插入口258a插入薄片253的一部分(參照圖4)。在插入的薄片253的端部形成孔部,爪部260插入該孔部。通過該引導部258、插入的薄片253的一部分和殼體251形成風路259。
如圖4所示的風路259具有作為風路259的入口的第一開口部259a和作為風路259的出口的第二開口部259b。作為風路259的入口的第一開口部259a形成在第二攪拌器255的上方。作為風路259的出口的第二開口部259b設置在開口256的附近,且與顯影輥252相對形成。另外,該第二開口部259b設置在主極:n1的顯影輥252的旋轉方向下游側(換言之,設置在結束向感光鼓210的顯影的顯影輥252的顯影劑再次輸送到殼體251內的一側)(參照圖2)。因此,如圖4所示,該風路259以在顯影輥252的上側迂回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從第二開口部259b排出的風吹向殼體251內輸送顯影劑的顯影輥252的方式而形成路徑。
另外,在顯影輥252的上側接觸薄片253。該薄片253是具有閥功能的遮蔽部,所述閥功能用于防止包含要從殼體251內向殼體251外出來的色調劑的風的流動。該薄片的材質例如是聚氨酯等具有預定柔軟性的部件。薄片253的一端通過膠帶等粘結于引導部258。該薄片253的一端粘結于作為風路259的入口的第一開口部259a和作為風路259的出口的第二開口部259b之間的引導部258。薄片253向顯影輥252的下游側延伸,并形成大致u字形,在設于如上所述的引導部258的爪部260插入薄片253的另一端的孔部。通過該構成,由引導部258、薄片253的一部分和殼體251形成風路259。這樣,薄片253通過固定一端,將另一端掛于爪部260的構造,能夠使薄片253保持自由度,所以薄片253形成沒有褶皺的環狀,并能夠與顯影輥252接觸。
接著,以圖7為例舉出具有這種構成的顯影裝置250的空氣的流動而進行說明。顯影輥252通過在箭頭r方向旋轉,產生風的流動k1,經由空隙s1向殼體251內流入空氣。空氣流入后,如上所述由于空隙s2被顯影劑g阻塞,所以殼體251內的內壓升高,產生從殼體251內向殼體251外的空氣的流動k2。該空氣的流動k2朝向作為出口的空隙s1,所以成為上升氣流而朝向風路259的第一開口部259a。此時,空氣的流動k2卷入從殼體251內的顯影劑脫離的色調劑,朝向風路259的第一開口部259a。
然后,包含色調劑的空氣從第一開口部259a進入風路259,通過風路259,從第二開口部259b排出。從第二開口部259b排出的包含色調劑的空氣碰到顯影輥252。
通過顯影輥252的旋轉產生向殼體251內的空氣的流動k1,從第二開口部259排出的包含色調劑的空氣的幾乎全部與顯影劑一起再次輸送到殼體251內,一部分空氣流到殼體251外(也就是說,顯影輥252的顯影劑接收到從第二開口部259吹來的空氣。由此,通過包含流動著顯影劑的空氣,與附著于顯影輥252的顯影劑一起流動的空氣與色調劑輸送到殼體251內)。通過以上的構成,能夠在殼體251內制作包含色調劑的空氣的流動的循環路徑。
在此,如圖8所示,顯影劑的載體帶正電,色調劑帶負電。并且,如圖8所示,顯影劑所包含的色調劑在顯影區域r中從顯影輥252移動到感光鼓210。因此,通過顯影區域r后的顯影輥252的顯影劑帶負電的色調劑向感光鼓210移動,所以在輸送極:s1附近的套筒252a中,較多存在帶正電的載體。在該狀態下,從第二開口部259b的包含色調劑的風吹向顯影輥252。由于色調劑帶負電,通過帶正電的顯影劑捕獲,再次輸送到殼體251內。
另外,如圖4所示,輸送極:s1隔著套筒252a,與第二開口部259b相對設置。并且,通過輸送極:s1的磁力,與輸送極:s1相對的套筒252a的顯影劑成為立起狀態。
從第二開口部259b排出的包含色調劑的空氣碰到該立起狀態的顯影劑,所以色調劑易于通過顯影輥252捕獲。
通過該第二開口部259b、輸送極:s1和顯影區域各自的位置關系,將捕獲色調劑后的(不包含色調劑)空氣從空隙s1排出至顯影裝置250外,捕獲到的色調劑通過顯影輥252返回到殼體251內。
根據以上的構成,由于第二開口部259b設置在感光鼓210的下游側且空隙s1的附近,從殼體251要向外面出去的包含色調劑的空氣碰到顯影輥252的立起狀態的顯影劑。相比于顯影劑橫著狀態時,立起的狀態更容易從包含色調劑的空氣中捕獲色調劑,能夠減少顯影裝置250的色調劑飛散。
另外,在圖像的印刷結束等的定時下,為了維持畫質,顯影輥252進行向與r方向的逆向旋轉的控制。此時,由于薄片253形成環形狀,因此薄片253不會向上卷曲。
近年來,存在顯影裝置等的產品壽命變長的趨勢。因此,在以往的產品中,在迎接產品壽命前捕捉色調劑的過濾器的堵塞的次數增加。另外,設置過濾器也需要設置風扇或導管,導致裝置的大型化。但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由于無需設置過濾器,能夠提供提高維護性能的顯影裝置。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顯影輥252的上方設置薄片253,但可以不設置該薄片253。此時,如圖9所示,在引導部258沒有形成薄片插入口258a。風路259由殼體251的內壁和引導部258形成。
雖然說明了幾個實施方式,但這些實施方式只是作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發明的范圍。這些實施方式能夠以其它各種方式進行實施,能夠在不脫離發明的宗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被包括在發明的范圍和宗旨中,同樣地被包括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明及其均等的范圍內。
附圖標記說明
25圖像形成部;29定影器;100mfp;250顯影裝置;251殼體;
252顯影輥;253薄片;254第一攪拌器;255第二攪拌器;
256開口;256a上側端部;256b下側端部;257屏蔽部;
258引導部;258a薄片插入口;259風路;259a第一開口部;
259b第二開口部;260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