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線傳導部件、光線傳導組件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在觸控屏上設置絲印虛擬按鍵,并設置光線傳導組件以清楚顯示絲印虛擬按鍵所處的位置,便于用戶識別與操控。現有導光組件普遍采用側發光燈作為光源,側發光燈需要貼片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軟性線路板),再通過連接器連通至主板以實現側發光燈的導通。側發光燈及連接器需要大面積占用FPC,有可能影響射頻天線性能。可見,現有移動終端的光線傳導組件存在需要占用FPC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光線傳導部件、光線傳導組件及移動終端,以解決現有光線傳導組件以側發光燈作為光源而存在的需要占用FPC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線傳導部件,包括第一傳導部及第二傳導部,所述第一傳導部及所述第二傳導部均由透光材料構成;所述第一傳導部設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學微結構,所述第二傳導部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傳導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線,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光學微結構用于將入射光線的方向進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線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間。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光線傳導組件,包括光源、第一遮光片以及光線傳導部件,所述光線傳導部件包括第一傳導部及第二傳導部,所述第一傳導部及所述第二傳導部均由透光材料構成;所述第一傳導部設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學微結構,所述第二傳導部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傳導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線,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光學微結構用于將入射光線的方向進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線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間;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上設置有一透光區域,所述光源與所述第一傳導部的第一入射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相貼合,除所述透光區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完全覆蓋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光線傳導組件,所述光線傳導組件包括光源、第一遮光片以及光線傳導部件,所述光線傳導部件包括第一傳導部及第二傳導部,所述第一傳導部及所述第二傳導部均由透光材料構成;所述第一傳導部設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學微結構,所述第二傳導部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傳導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線,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光學微結構用于將入射光線的方向進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線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間;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上設置有一透光區域,所述光源與所述第一傳導部的第一入射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相貼合,除所述透光區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完全覆蓋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
本發明實施例中,光線傳導部件包括第一傳導部及第二傳導部,所述第一傳導部及所述第二傳導部均由透光材料構成;所述第一傳導部設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學微結構,所述第二傳導部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傳導部的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線,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光學微結構用于將入射光線的方向進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線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之間。這樣,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第一傳導部及第二傳導部的配合,可以改變光線的傳導方向,無須使用側發光燈作為光源,從而解決了現有光線傳導組件以側發光燈作為光源而存在的需要占用FPC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取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光線傳導組件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光線傳導組件的結構圖之一;
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光線傳導組件的結構圖之二;
圖4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取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線傳導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光線傳導組件,包括光源1、第一遮光片2以及光線傳導部件。
其中,光線傳導部件包括第一傳導部3及第二傳導部4,第一傳導部3與第二傳導部4為一體成型設置,具體的,可以是一體式注塑成型。第一傳導部3及第二傳導部4均由透光材料構成,例如,該透光材料可以是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以是透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
其中,第一傳導部3設置有第一入射面31及光學微結構32,第二傳導部4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41及第二平面42;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用于入射光線,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用于將入射光線的方向進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線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平行,且位于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之間。
其中,第一遮光片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平面21及第四平面22,第一遮光片2上設置有一透光區域23,光源1與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相對設置,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相貼合,除透光區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完全覆蓋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
具體的,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與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可以設置于光線傳導部件的同一側,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可以與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相對設置,并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至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之間的距離可以大于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的距離;光源1可以是正發光燈,光源1發出的光線可以垂直于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直線傳播。
具體的,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可以是對第一傳導部3的表面做微小凹凸處理而形成的具有光學性能的結構,也可以是由至少一個棱鏡進行組合而形成的具有光學性能的結構。
具體的,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可以自帶膠粘層,以將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進行粘接。
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線傳導組件可以配合移動終端上的虛擬按鍵而設置,使虛擬按鍵產生透光效果。其工作原理具體為:光源1發出的光線入射至第一入射面31并于第一傳導部3中傳導,當光線傳導至光學微結構32時,光線被光學微結構32的光學結構進行多次反射、偏折,形成與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且位于第一平面41與第二平面42之間的出射光線,該出射光線在第二傳導部4中傳導。由于第二傳導部4被第一遮光片2覆蓋,形成了只有透光區域23被點亮的視覺效果。由于光學微結構32可以將光源1發出光線的傳導方向進行改變,因此,上述光線傳導組件不僅可以使用正發光光源直接設置于主板上,而且光源裝貼于主板上的位置可以更加靈活。
相比于現有光線傳導組件使用側發光光源,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線傳導組件不再需要占用FPC空間,且不需要使用連接器將光源連接至主板上,大大節省了空間,簡化了工藝,避免了占用FPC空間而可能存在的影響射頻天線性能的問題。
可選的,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設置有M個凹點,凹點用于將光線向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擴散,其中,M大于或者等于1。具體的,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上的凹點設置于與透光區域23相對的區域。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設置多個凹點,例如,在第二傳導部4成型時利用機械加工直接在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或者,更具體的,第二平面42中與透光區域23相對的區域)上成型凹點。這些凹點可以作為光線的擴散點,將光線向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或者,更具體的,向透光區域23)擴散。這樣,可以適度提高光線傳導組件的透光效果。
可選的,光線傳導組件還包括第二遮光片5,第二遮光片5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五平面51及第六平面52,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相貼合,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完全覆蓋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考慮到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的光可能反串至移動終端的其它部位而透出,光線傳導部件還可以包括第二遮光片5,用來阻擋光線從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
可選的,除透光區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蓋有黑色吸光層,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蓋有白色反光層。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第一遮光片2及第二遮光片5可以根據黑色吸光的原理,將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蓋黑色吸光層;另外,根據白色反光的原理,將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蓋白色反光層。這樣,可以使光線聚集于第二傳導部4內,盡量避免光線被第一遮光片2或第二遮光片5吸收,不僅提高遮光片的遮光效果,還能提高光線從透光區域23透出的亮度。
可選的,透光區域23為一通孔。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可以將透光區域23設置為一通孔,提高光線從透光區域23透出的亮度。
第二實施例
參見圖2-3,圖2至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線傳導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2至圖3所示,光線傳導組件,包括光源1、第一遮光片2以及光線傳導部件。
其中,光線傳導部件包括第一傳導部3及第二傳導部4,第一傳導部3與第二傳導部4為分體設置,第一傳導部3及第二傳導部4均由透光材料構成。兩者可以使用不同的透光材料,例如,第一傳導部3所使用的透光材料可以是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第二傳導部4使用的透光材料可以是透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兩者還可以使用相同的透光材料。
其中,第一傳導部3設置有第一入射面31、光學微結構32及出射面33,第一傳導部3的出射面33與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互相垂直;第二傳導部4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41、第二平面42及第二入射面43,第一傳導部3的出射面33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入射面43相對設置。
其中,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用于入射光線;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用于將入射光線的方向進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線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平行,且位于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之間;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偏折的光線經第一傳導部3的出射面33射出第一傳導部3,最后經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入射面43進入第二傳導部4。
其中,第一遮光片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平面21及第四平面22,第一遮光片2上設置有一透光區域23,光源1與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相對設置,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相貼合,除透光區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完全覆蓋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
具體的,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與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可以設置于光線傳導部件的同一側,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可以與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相對設置,并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至第一傳導部3的第一入射面31之間的距離可以大于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至第二平面42的距離;光源1可以是正發光燈,光源1發出的光線可以垂直于第一入射面31直線傳播。
具體的,第一傳導部3的光學微結構32可以是對第一傳導部3的表面做微小凹凸處理而形成的具有光學性能的結構,也可以是由至少一個棱鏡進行組合而形成的具有光學性能的結構。
具體的,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可以自帶膠粘層,以將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進行粘接。
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線傳導組件可以配合移動終端上的虛擬按鍵而設置,使虛擬按鍵產生透光效果。其工作原理具體為:光源1發出的光線入射至第一入射面31并于第一傳導部3中傳導,當光線傳導至光學微結構32時,光線被光學微結構32的光學結構進行多次反射、偏折,形成與第一平面41(或第二平面42)平行,且位于第一平面41與第二平面42之間的出射光線,該出射光線在第二傳導部4中傳導。由于第二傳導部4被第一遮光片2覆蓋,形成了只有透光區域23被點亮的視覺效果。由于光學微結構32可以將光源1發出光線的傳導方向進行改變,因此,上述光線傳導組件不僅可以使用正發光光源直接設置于主板上,而且光源裝貼于主板上的位置可以更加靈活。
相比于現有光線傳導組件使用側發光光源,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線傳導組件不再需要占用FPC空間,且不需要使用連接器將光源連接至主板上,大大節省了空間,簡化了工藝,避免了占用FPC空間而可能存在的影響射頻天線性能的問題。
可選的,第二傳導部4設置有裝配孔44,第一傳導部3嵌于裝配孔44與第二傳導部4連接。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考慮到第一傳導部3與第二傳導部4可以為分體設置,可以在第二傳導部4設置裝配孔44,第一傳導部3嵌于裝配孔44與第二傳導部4連接。這樣,可以提高第一傳導部3與第二傳導部4之間的配合精確度,提高光學效果。
可選的,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設置有M個凹點,凹點用于將光線向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擴散,其中,M大于或者等于1。具體的,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上的凹點設置于與透光區域23相對的區域。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上設置多個凹點,例如,在第二傳導部4成型時利用機械加工直接在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或者,更具體的,第二平面42中與透光區域23相對的區域)上成型凹點。這些凹點可以作為光線的擴散點,將光線向第二傳導部4的第一平面41(或者,更具體的,向透光區域23)擴散。這樣,可以適度提高光線傳導組件的透光效果。
可選的,光線傳導組件還包括第二遮光片5,第二遮光片5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五平面51及第六平面52,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與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相貼合,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完全覆蓋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考慮到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的光可能反串至移動終端的其它部位而透出,光線傳導部件還可以包括第二遮光片5,用來阻擋光線從第二傳導部4的第二平面42射出。
可選的,除透光區域23之外,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蓋有黑色吸光層,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蓋有白色反光層。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第一遮光片2及第二遮光片5可以根據黑色吸光的原理,將第一遮光片2的第三平面21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六平面52覆蓋黑色吸光層;另外,根據白色反光的原理,將第一遮光片2的第四平面22和/或第二遮光片5的第五平面51覆蓋白色反光層。這樣,可以使光線聚集于第二傳導部4內,盡量避免光線被第一遮光片2或第二遮光片5吸收,不僅提高遮光片的遮光效果,還能提高光線從透光區域23透出的亮度。
可選的,透光區域23為一通孔。
本發明實施方式中,可以將透光區域23設置為一通孔,提高光線從透光區域23透出的亮度。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圖4,圖4是本發明實施提供的移動終端的結構圖。
如圖4所示,移動終端400包括射頻(Radio Frequency,RF)電路410、存儲器420、輸入單元430、顯示單元440、處理器450、音頻電路460、通信模塊470、電源480及光線傳導組件490。
其中,輸入單元430可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數字或字符信息,以及產生與移動終端400的用戶設置以及功能控制有關的信號輸入。具體地,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輸入單元430可以包括觸控面板431。觸控面板431,也稱為觸摸屏,可收集用戶在其上或附近的觸摸操作(比如用戶使用手指、觸筆等任何適合的物體或附件在觸控面板431上的操作),并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式驅動相應的連接裝置。可選的,觸控面板431可包括觸摸檢測裝置和觸摸控制器兩個部分。其中,觸摸檢測裝置檢測用戶的觸摸方位,并檢測觸摸操作帶來的信號,將信號傳送給觸摸控制器;觸摸控制器從觸摸檢測裝置上接收觸摸信息,并將它轉換成觸點坐標,再送給該處理器450,并能接收處理器450發來的命令并加以執行。此外,可以采用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以及表面聲波等多種類型實現觸控面板431。除了觸控面板431,輸入單元430還可以包括其他輸入設備432,其他輸入設備4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鍵盤、功能鍵(比如音量控制按鍵、開關按鍵等)、軌跡球、鼠標、操作桿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其中,光線傳導組件490可以與輸入單元430的觸控面板431連接,以實現觸控面板431特定區域的點亮功能。
其中,光線傳導組件490包括光源、第一遮光片以及光線傳導部件;所述光線傳導部件包括第一傳導部及第二傳導部,所述第一傳導部及所述第二傳導部均由透光材料構成;所述第一傳導部設置有第一入射面及光學微結構,所述第二傳導部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入射面用于入射光線,所述光學微結構用于將入射光線的方向進行偏折,偏折后的出射光線與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第二平面之間。所述第一遮光片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上設置有一透光區域,所述光源與所述第一入射面相對設置,所述第四平面與所述第一平面相貼合,除所述透光區域之外,所述第四平面完全覆蓋所述第一平面。
可選的,所述第一傳導部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為一體成型設置。
可選的,所述第一傳導部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為分體設置,所述第一傳導部還包括出射面,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出射面與第一入射面互相垂直,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出射面用于出射經所述光學微結構偏折的光線;所述第二傳導部還包括第二入射面,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出射面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二入射面相對設置。
可選的,所述第二傳導部設置有裝配孔,所述第一傳導部嵌于所述裝配孔與所述第二傳導部連接。
可選的,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二平面上設置有M個凹點,所述凹點用于將光線向所述第一平面擴散,其中,M大于或者等于1。
可選的,所述第一傳導部的光學微結構由N個棱鏡組合而成,其中,N大于或者等于1。
可選的,所述光線傳導組件還包括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五平面及第六平面,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與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二平面相貼合,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完全覆蓋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二平面。
可選的,除所述透光區域之外,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三平面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六平面覆蓋有黑色吸光層,所述第一遮光片的第四平面和/或所述第二遮光片的第五平面覆蓋有白色反光層。
可選的,所述第二傳導部的第二平面上的凹點設置于與所述透光區域相對的區域。
可選的,所述透光區域為一通孔。
其中,顯示單元440可用于顯示由用戶輸入的信息或提供給用戶的信息以及移動終端400的各種菜單界面。顯示單元540可包括顯示面板441,可選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來配置顯示面板441。
應注意,觸控面板431可以覆蓋顯示面板441,形成觸摸顯示屏,當該觸摸顯示屏檢測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觸摸操作后,傳送給處理器450以確定觸摸事件的類型,隨后處理器450根據觸摸事件的類型在觸摸顯示屏上提供相應的視覺輸出。
觸摸顯示屏包括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及常用控件顯示區。該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及該常用控件顯示區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區分兩個顯示區的排列方式。該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可以用于顯示應用程序的界面。每一個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個應用程序的圖標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該應用程序界面顯示區也可以為不包含任何內容的空界面。該常用控件顯示區用于顯示使用率較高的控件,例如,設置按鈕、界面編號、滾動條、電話本圖標等應用程序圖標等。
其中處理器450是移動終端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種接口和線路連接整個手機的各個部分,通過運行或執行存儲在第一存儲器421內的軟件程序和/或模塊,以及調用存儲在第二存儲器422內的數據,執行移動終端400的各種功能和處理數據,從而對移動終端400進行整體監控。可選的,處理器450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單元。
移動終端可以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數碼相機、膝上型便攜計算機、車載電腦、臺式計算機、機頂盒、智能電視機、可穿戴設備中的至少一項。
本發明實施例的移動終端中的光線傳導組件不再需要占用FPC空間,且不需要使用連接器將光源連接至主板上,大大節省了移動終端可用空間,簡化了移動終端裝配工藝,避免了占用移動終端的FPC空間而可能存在的影響射頻天線性能的問題。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