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其液晶配向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可避免因錯位而導致亮度不均的液晶顯示面板及其液晶配向方法。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面板由于具有輕薄短小與節能等優點,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式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smartphone)、筆記本電腦(notebookcomputer)、平板電腦(tabletPC),在近期,液晶顯示面板并不僅僅局限在平面顯示,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也大量的被開發與發展,如曲面電視(curveTV)、曲面手機(curvesmartphone)、曲面屏幕(curvemonitor),其優點在于具有更廣泛的視角以及環繞效果。然而,當液晶顯示面板的技術應用在曲面液晶顯示面板時,會將已配向完成的液晶顯示面板彎曲,使之產生曲面,因此,會造成上基板與下基板部分區域的像素元件錯位,兩基板表面的液晶分子預傾角無法對應,造成部分區域光線穿透率下降,進而使得曲面液晶顯示面板亮度不均。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其液晶配向方法,其通過僅在一側基板形成聚合物配向層,并搭配自組裝垂直配向(self-assemblyverticalalignment)添加劑(additive),以改善因面板彎曲或錯位而造成的光線穿透率下降以及顯示面板亮度不均的問題。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單元、第二基板單元以及顯示介質層。第一基板單元包括第一基板與設置于第一基板的內表面的第一導電層,且第一導電層的表面上具有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第一表面粗糙度。第二基板單元與第一基板單元相對設置,而第二基板單元包括第二基板與與設置于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的第二導電層,且第二導電層的表面上具有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第二表面粗糙度。顯示介質層設置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并包括多個液晶分子,其中位于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其中一者表面上的液晶分子具有一預傾角,位于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其中另一者表面上的液晶分子不存在預傾角,且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小于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者第一表面粗糙度小于第二表面粗糙度。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配向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第一基板單元與第二基板,其第一基板單元包括第一基板。于第二基板表面形成聚合物配向材料層,其包含聚合物主鏈以及多個連接于聚合物主鏈的側鏈,其中聚合物主鏈的側鏈具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接著組裝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形成顯示介質層,其中顯示介質層包括多個液晶分子以及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其中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包括多個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施加電壓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以使液晶分子、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與聚合物配向材料的側鏈產生一預傾角。在施加電壓的狀況下,利用光照射或加熱使聚合物配向材料的側鏈交聯固化而形成多個交聯側鏈,以固定液晶分子的預傾角,并且交聯側鏈與聚合物主鏈形成聚合物配向層,聚合物配向層與第二基板構成第二基板單元,且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分別附著于第一導電層表面上與聚合物配向層部分表面上。最后去除施加于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的電壓,以完成顯示介質層的液晶配向工藝。本發明的液晶顯示面板,一個基板表面具有預傾角,另一個基板表面不具有預傾角及其相關的結構,因而分別于二基板表面上產生明顯不同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表面粗糙度,即二基板表面上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表面粗糙度具有較大的差值,以使得兩基板在錯位時或是為制作曲面液晶顯示面板而扭曲并產生錯位時,液晶分子于兩基板的預傾角可以相對應,因此,可改善制作曲面液晶顯示面板時,因錯位造成的光線穿透率下降以及顯示面板亮度不均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至圖5繪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配向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基板單元以及對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上基板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下所拍攝的影像。圖7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二基板單元以及對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下基板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所拍攝的畫面。圖8繪示本發明顯示面板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9繪示本發明顯示面板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AD自組裝垂直配向添加劑ADM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L2聚合物配向層CL2交聯側鏈DM顯示介質層L長軸延伸方向LC液晶分子MC2聚合物主鏈PI配向層PL2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N、PN’、PN”液晶顯示面板PSA突起物SB1第一基板SB2第二基板SC2側鏈SD1、SD2顯示元件層TC1第一導電層TC2第二導電層U1第一基板單元U2第二基板單元UV照光工藝V電壓源VA2垂直配向側鏈θ預傾角具體實施方式為使熟悉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說明書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實現的技術效果。請參考圖1至圖5,圖1至圖5繪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配向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且圖5繪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根據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配向方法的第一實施例,首先如圖1所示,提供第一基板單元U1,其中第一基板單元U1包括第一基板SB1。另一方面,本實施例方法包括另提供第二基板SB2,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可為透明基板,例如為玻璃基板、塑膠基板、石英基板、藍寶石基板或其它適合的硬質基板或可撓式基板。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單元U1另包括設置于第一基板SB1上的第一導電層TC1,而第二基板SB2表面設置有第二導電層TC2,其中第一導電層TC1與第二導電層TC2其中至少一者為整層的導電層或具有特定圖案的導電層。根據本實施例,第二基板SB2是作為液晶顯示面板的陣列基板,其表面設置開關元件陣列,例如薄膜晶體管陣列,因此第二導電層TC2為具有圖案化的導電層。另一方面,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基板SB1為對向基板,第一導電層TC1可為整面設置的透明導電層。然而,本發明不以上述為限,例如第一與第二導電層TC1、TC2的圖案可分別具有其他的設計。第一導電層TC1與第二導電層TC2的材料可為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銦鎵鋅、納米碳管、低于60埃(A)的金屬或合金、或其它適合的透明導電材料、或前述的組合。本發明方法另包括在提供第二基板SB2后,于第二基板SB2上形成聚合物配向材料層(或稱為高分子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包含聚合物主鏈(或稱為高分子聚合物主鏈)MC2以及多個連接于聚合物主鏈MC2的側鏈SC2,其中聚合物可包括具有酰胺鍵的重復單元,舉例而言,聚合物可包括例如聚酰亞胺(Polyimide),但不以此為限。另外,聚合物主鏈MC2的側鏈SC2具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或稱為光反應官能基或熱反應官能基),可于光固化反應或熱固化反應或其他固化反應中被固化而形成交聯側鏈,上述聚合物主鏈MC2的側鏈SC2舉例為具有查耳酮(chalcone)、肉桂酸基(cinnamate)、桂皮酰基(cinnamoyl)、香豆素(coumarin)、馬來酰亞胺(maleimide)、苯甲酮(benzophenone)、降冰片烯(norbornene)、谷維素(orizanol)、殼聚糖(chitosan)、或亞克力(acrylate)的側鏈。在本實施例中,側鏈SC2不具有垂直配向能力,而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可另包含多個具有垂直配向能力的垂直配向側鏈VA2連接于聚合物主鏈MC2,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垂直配向側鏈VA2可由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連接而成,其中第一部分可為鏈狀或具有支鏈的有機基群,如第一部分可為烯烴基(olefin),但不以此為限;第二部分可為具有多個環狀結構的二價有機基群,如第二部分可為1,4亞苯基(1,4-phenylenegroup)、1,4亞環己基(1,4-cyclohexylenegroup)、嘧啶-2,5雙基(pyrimidine-2,5-diylgroup)、1,6萘基(1,6-naphthalenegroup)、具有類固醇(steroid)骨架的二價基或上述的衍生物,但不以此為限;以及第三部分可為單價有機基群,如第三部分可包括氫原子(hydrogenatom)、鹵素原子(halogenatom)、烷基(alkylgroup)、烷氧基(alkoxylgroup)、碳酸酯基(carbonateester)或其衍生物,但不以此為限。由上述可知,本實施例的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包括聚合物主鏈MC2、具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的側鏈SC2以及具有垂直配向能力的垂直配向側鏈VA2,其中具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的側鏈SC2可經固化工藝而交聯固化形成交聯側鏈,而具有垂直配向能力的垂直配向側鏈VA2可提供液晶垂直配向的功能,并且在固化反應后會被交聯側鏈固定,以給予特定角度的配向。在變化實施例中,側鏈SC2除了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之外,還可具有垂直配向能力,故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可不需額外包含具有垂直配向能力的垂直配向側鏈VA2。另外,垂直配向側鏈VA2也可具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或對任何能量不具有反應性。再者,由于本實施例的第二基板SB2為陣列基板,因此第二基板SB2表面可另設置有顯示元件層SD2(或稱為子像素層),設置于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與第二基板SB2之間。舉例而言,顯示元件層SD2可包括導線(信號線)與晶體管元件(例如薄膜晶體管元件)或其它顯示元件,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第二基板SB2的表面具有至少一個子像素上,子像素電連接一信號線(圖未示)與第二導電層TC2,例如:具有圖案化的導電層。此外,第二基板SB2與第一基板SB1的其中一者表面可設置彩色濾光層(圖未示),本實施例是以彩色濾光層設置在第二基板SB2表面為例,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彩色濾光層也可設置在第一基板SB1表面。接著,請參考圖2,進行組裝基板的步驟。然后在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之間設置顯示介質層DM,其中顯示介質層DM包括多個液晶分子LC以及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或稱為自組裝垂直配向添加劑)AD,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self-verticalalignment)AD包括多個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舉例而言,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可具有倍半氧硅烷基(例如倍半氧硅烷(silsesquioxanes))的極性定位基或具有氮、氧、硫或磷官能基的定位基,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可不具有光反應性(或稱為光反應基)或熱反應性(熱反應基),但不以此為限。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不具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的優點在于可以提高整體工藝寬裕度與彈性,避免面板在其他工藝中受到光照或受熱時增加整體工藝的復雜性。然而,在變化實施例中,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也可具有光反應性或熱反應性。請再參考圖2,舉例而言,本實施例的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具有親無機端以及垂直配向能力,故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會較為親附(或稱為附著、或稱為設置)表面不具有聚合物膜層的基板,也就是說,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或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會比較容易附著于第一基板單元U1的表面,但是,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或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仍會有附著(或稱為設置)于第二基板單元U2的第二基板SB2部分表面。因此,鄰近于第一基板單元U1與第二基板SB2的液晶分子LC主要會分別受到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與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的垂直配向側鏈VA2的配向能力影響,使得液晶分子LC在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D2表面上排列整齊。需注意的是,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并不一定會全部親附到第一基板SB1的表面,部分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可能會散布在顯示介質層DM中。在某些實施例中,部分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也可能會附著在第二基板SB2部分表面。接著如圖3所示,施加電壓于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例如:施加電壓于第一基板SB1上的第一導電層TC1與第二基板SB2上的第二導電層TC2,使兩者之間具有一特定電壓差,以使液晶分子LC、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側鏈SC2以及垂直配向側鏈VA2產生一預傾角。然后,如圖4所示,在施加電壓的狀況下,對組合后的基板進行光照射或加熱工藝,例如本實施例是以照光工藝UV為例,以使具有聚合物材料的側鏈SC2交聯固化而形成多個交聯側鏈CL2,以固定鄰近第二基板SB2的液晶分子LC的預傾角(pre-titledangle)θ。同時,交聯側鏈CL2的形成也會固定垂直配向側鏈VA2的預傾角θ。在光照或加熱工藝后,聚合物配向材料層PL2的交聯側鏈CL2與主鏈MC2形成一聚合物配向層(或稱為高分子聚合物配向層)AL2,且本發明的聚合物配向層AL2還另包括垂直配向側鏈VA2。在形成聚合物配向層AL2后,聚合物配向層AL2、第二基板SB2、第二導電層TC2構成一第二基板單元U2。如圖5所示,在形成聚合物配向層AL2后,移除施加于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的電壓,以完成顯示介質層DM的液晶配向工藝以及液晶顯示面板PN的制作。由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聚合物配向層AL2的垂直配向側鏈VA2已被聚合物配向層AL2的交聯側鏈CL2固定,故于未通電時,鄰近于第二基板SB2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預傾角θ被固定在預定的角度,舉例而言,在未通電時,鄰近于第二基板SB2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長軸延伸方向L與垂直于第二基板SB2表面的方向的夾角小于10度,但大于0度,因此,可視為在未通電時,液晶分子LC相對于垂直于第二基板SB2表面的方向傾斜一角度。另一方面,于未通電時,鄰近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液晶分子LC與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或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因未被交聯側鏈CL2固定,故會恢復到未具有預傾角θ的狀態,并且液晶分子LC受到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的垂直配向能力影響,使得鄰近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液晶分子LC會在未具有預傾角的狀態下排列整齊,舉例而言,鄰近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長軸延伸方向L與第一基板SB1表面的夾角為約90度,故于未通電時,鄰近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預傾角為約0度,亦即不具有預傾角,可視為在未通電時,液晶分子LC相對于垂直于第一基板SB1表面的方向不傾斜一角度,而是液晶分子LC垂直/站立于第一基板SB1表面。或者,也可以說,鄰近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液晶分子LC僅具有很小的預傾角,其與第一基板SB1表面的夾角遠小于鄰近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預傾角。請再參考圖5,經由上述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液晶配向方法所制作出的液晶顯示面板PN的結構介紹如下。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PN包括第一基板單元U1、第二基板單元U2以及顯示介質層DM。第一基板單元U1包括第一基板SB1與設置于第一基板SB1的內表面的第一導電層TC1。第二基板單元U2與第一基板單元U1相對設置,而第二基板單元U2包括第二基板SB2與設置于第二基板SB2的內表面的第二導電層TC2。顯示介質層DM,設置于第一基板SB1與第二基板SB2之間,其包括多個液晶分子LC,其中,于未通電時,鄰近于其中之一基板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長軸延伸方向L與垂直于第一基板SB1表面的方向存在小于10度的夾角,但大于0度,可視為于未通電時,液晶分子LC相對于垂直于第二基板SB2表面的方向傾斜一角度,并于通電時,此夾角可協助液晶分子LC轉動或徧轉較快,而可被稱為預傾角,另一方面,于未通電時,鄰近于另一基板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長軸延伸方向L與第一基板SB1表面存在90度的夾角,可視為于未通電時,液晶分子LC相對于垂直于第一基板SB1表面的方向不傾斜一角度,而是液晶分子LC垂直/站立于第一基板SB1表面,故此90度夾角就不可被稱為預傾角,也就是說,相較于具有預傾角的液晶分子LC,于通電時,不具有預傾角的液晶分子LC轉動或徧轉較慢。因此,位于第一導電層TC1與第二導電層TC2其中一者表面上的液晶分子LC具有預傾角θ,但位于第一導電層TC1與第二導電層TC2其中另一者表面上不存在預傾角θ。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TC1的表面上具有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oot-mean-squareroughness,Rms)或是第一表面粗糙度(或稱為第一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oughness,Ra),第二導電層TC2的表面上具有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是第二表面粗糙度(或稱為第二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且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小于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是第一表面粗糙度小于第二表面粗糙度。詳細的數值描述可參閱后述的表一及其相關描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基板單元U2還包含聚合物配向層AL2僅設置于第二導電層TC2表面上,但聚合物配向層AL2不設置于第一基板單元U1的第一導電層TC1表面上。此時,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或是第二表面粗糙度(Ra)存在于第二導電層TC2上方的聚合物配向層AL2表面上。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液晶顯示面板PN還包含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設置于(或稱為親附于、或稱為附著于)第一導電層TC1表面與聚合物配向層AL2部分表面。此時,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或是第一表面粗糙度(Ra)存在于第一導電層TC2上方的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表面上。此外,第二基板單元U2的第二基板SB2內表面上可具有子像素,其相關描述可參閱前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由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不具有聚合物配向層AL2或配向層,因此在移除電壓后,鄰近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液晶分子LC與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會恢復到未具有預傾角θ且排列整齊的狀態。另一方面,因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具有聚合物配向層AL2,因此鄰近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液晶分子LC會具有預傾角θ,例如:<10度,但大于0,所以當第一基板單元U1與第二基板單元U2發生錯位,例如因制作成曲面液晶顯示面板而使得兩基板彎曲并產生錯位時,并不會因為錯位而造成液晶分子LC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與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預傾角互相不對應,影響顯示效果。再者,液晶分子LC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排列甚至可被液晶分子LC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預傾角影響而產生相對應的預傾角。因此,可實現液晶分子LC于兩基板的預傾角互相對應,改善錯位造成的光線穿透率下降以及顯示面板亮度不均的問題。請參考圖6與圖7。圖6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基板單元以及對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上基板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下所拍攝的影像,而圖7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二基板單元以及對照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下基板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所拍攝的畫面。如圖6與圖7所示,對照實施例為以PSA工藝制作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上基板(第一基板)與下基板(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皆具有配向層(圖中以符號PI標示),并且配向層上方都有顆粒狀突起(圖中以符號PSA標示),例如中心線平均粗糙度約為11.77至14.61nm。其中,對照實施例的第一基板不存在晶體管,第二基板存在晶體管。相對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由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內表面)并未具有聚合物配向層AL2,在SEM圖中沒有觀察到配向膜層,而第二基板單元U2面向顯示介質層DM的表面(內表面)可觀察到聚合物配向層AL2,如圖中標示處。因此,第一基板單元U1面向顯示介質層DM的表面(內表面)較為平整,例如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約為0.7192nm,而第二基板單元U2面向顯示介質層DM的表面(內表面)則具有較為粗糙的表面,亦即具有較為不平整的表面,例如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約為11.22nm。請同時參考表一,表一為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與對照實施例各基板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與粗糙度均方根值(Rms)的對照表,其中根據本發明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方法制作的液晶顯示面板為實例A、實例B及實例C,而對照實施例是以PSA工藝制作的液晶顯示面板,包括對照實例a、對照實例b、對照實例c及對照實例d。其中,對照實施例的實例a、b、c、d中,其上基板(第一基板)與下基板(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皆具有配向層,如圖6與7所示,且對照實施例的第一基板不存在晶體管,第二基板存在晶體管。比較本發明實例A、實例B及實例C的第一基板單元U1(對向基板或稱為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單元U2(陣列基板或稱為第二基板)兩側的Ra值,兩基板單元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的差值(△Ra)分別約為10.5、9.98及11.31,皆大于9,因此可以說明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PN的兩基板內表面的△Ra值,例如:第二基板SB2上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減去第一基板上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會大于等于約8納米(nm),較佳大于等于9nm。再者,本發明實例A、實例B及實例C的兩基板的粗糙度均方根值的差值(△Rms)分別約為11.8、11.21及12.22,可以說明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PN的兩基板內表面的△Rms值,例如:第二基板SB2上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減去第一基板SB1上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會大于等于約8nm,較佳大于等于約11nm。換句話說,若定義第一基板單元U1面向顯示介質層DM的表面,例如:第一導電層TC1表面上的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具有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與第一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第二基板單元U2面向顯示介質層DM的表面,例如:第一導電層TC1表面上的聚合物配向層AL2,具有第二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與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且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會大于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者第二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會大于第一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并且根據本實施例,第二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與第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的差值大于等于8nm,例如大于等于11nm,但不以此為限。相對的,由于對照實施例的兩基板的內表面皆具有配向層PSA,因此,對照實施例的實例a、b、c、d的兩基板表面的粗糙度之間的差異值很小,且其兩基板內表面的△Rms值僅小于等于5nm。因此,當對照實施例的兩基板于制作成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并使對照實施例的兩基板彎曲而產生錯位時,會因前述的對照實施例的設計及粗糙度(Ra/Rms),而造成液晶分子LC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與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預傾角因為錯位而互相不對應,影響顯示效果,例如:造成的光線穿透率下降以及顯示面板亮度不均。但是,當本發明實施例的兩基板于制作成曲面液晶顯示面板并使本發明實施例的兩基板彎曲而產生錯位時,由于具有前述的設計及粗糙度(Ra/Rms),因此不會因為錯位而造成液晶分子LC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與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預傾角互相不對應,影響顯示效果,甚至液晶分子LC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排列可被液晶分子LC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預傾角影響而產生相對應的預傾角。因此,可實現液晶分子LC于兩基板的預傾角互相對應,改善錯位所造成的光線穿透率下降以及顯示面板亮度不均的問題。表一顯示面板的基板表面粗糙度平均值與粗糙度均方根值對照表另需注意的是,本發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聚合物配向層AL2是以聚合物主鏈MC2和交聯側鏈CL2以及選擇性的垂直配向側鏈VA2來使液晶分子LC配向并形成液晶分子LC預傾角,而PSA工藝是利用液晶層中的添加物形成預傾角,所以兩者的工藝、使用材料和最后在基板表面的結構都不相同。由圖7可知,本發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聚合物配向層AL2雖具有較為不平整的表面,但其顆粒比對照實施例小。例如,若以顆粒基板表面突起的最高點(山峰)與最低點(山谷)的差值來表示最大粗糙度,則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基板單元U2(陣列基板或稱為第二基板)表面的最大粗糙度約為58.25nm,而對照實施例的陣列基板(或稱為第二基板)表面的最大粗糙度約為256.7nm,遠大于本發明第二基板單元U2表面的最大粗糙度。然而,需注意的是,上述本發明液晶顯示面板PN各實例中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粗糙度均方根值以及最大粗糙度僅為舉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的液晶顯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并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下文將依序介紹本發明的其它較佳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且為了便于比較各實施例的相異處并簡化說明,在下文的各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號標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針對各實施例的相異處進行說明,而不再對重復部分進行贅述。請參考圖8,圖8繪示本發明顯示面板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8所示,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之處在于本實施例液晶顯示面板PN’是為一曲面顯示面板,在第一基板單元U1與第二基板單元U2皆彎曲的情況下,由于第一基板單元U1表面的液晶分子LC不具有預傾角,因此即使兩側基板都彎曲而發生對位錯位問題,也不會有兩側基板表面的液晶分子LC的預傾角互相不對應而影響畫面顯示的問題。請參考圖9,圖9繪示本發明顯示面板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9所示,不同于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PN”中,第一基板單元U1的第一基板SB1是作為陣列基板,即第一基板SB1內表面上具有子像素,其電連接信號線與第一導電層(圖案化的第一導電層)TC1,而第二基板單元U2的第二基板SB2是作為對向基板,因此本實施例的顯示元件層SD1是包含于第一基板單元U1中,設于第一基板SB1的內表面。換言之,依照本實施例的結構設置,可參閱圖5與表一的相關描述,于此不再贅言。在本實施例中,陣列基板(第一基板SB1)表面不具有聚合物配向層AL2,其表面的液晶分子LC不具有預傾角θ,如前述的定義,而對向基板(第二基板SB2)表面具有第一實施例所述的聚合物配向層AL2,所以對向基板表面的液晶分子LC具有預傾角θ,如前述的定義。據此,液晶顯示面板PN中僅有一個基板表面的液晶分子LC具有預傾角,可以避免因組裝或彎曲面板造成錯位而導致兩側預傾角不對應的問題,改善顯示畫面。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陣列基板(第一基板SB1)表面僅附著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AD/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ADM,于通電時,鄰近于陣列基板(第一基板SB1)的液晶分子LC偏轉速度可能較輕微的小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鄰近于陣列基板(第二基板SB2)的液晶分子LC偏轉速度,即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LC反應時間(responsetime),例如:上升時間,可能較快于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LC反應時間。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液晶顯示面板,一個基板表面具有預傾角,另一個基板表面不具有預傾角及其相關的結構,例如:僅于一個基板表面形成聚合物配向層,且另一個基板表面不形成聚合物配向層,并搭配自組裝垂直配向材料/自組裝垂直配向單體分別設置于(附著于)二個基板上,因而分別于二基板表面上產生明顯不同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表面粗糙度,即二基板表面上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或表面粗糙度具有較大的差值,以使得兩基板在錯位時或是為制作曲面液晶顯示面板而扭曲并產生錯位時,液晶分子于兩基板的預傾角可以相對應,因此,可改善制作曲面液晶顯示面板時,因錯位造成的光線穿透率下降以及顯示面板亮度不均的問題。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