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照明以及顯示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與包括其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直下式背光模組中的畫面邊緣區域和中心區域色度具有差異,不均勻,需要一種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與包括其的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直下式背光模組出射光的光強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該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至少一個LED光源;具有開口的反射膜支撐體,包括底板和至少三個側板,上述底板在上述開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上述開口的內部,各上述LED光源設置在上述底板的朝向上述開口的表面上;反射膜,包括底反射膜與至少三個側反射膜,上述底反射膜設置在上述底板的朝向上述開口的表面上,上述底反射膜具有多個孔,上述孔與上述LED光源一一對應且適配設置,各上述LED光源穿過對應的上述孔設置,各上述側反射膜一一對應地安裝在各上述側板上;吸光膜,設置在至少一個上述側反射膜的遠離上述側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上,上述吸光膜用于吸收光;光轉換膜,遠離上述LED光源設置在上述開口處,用于將上述LED光源發出的光轉換為白光。
進一步地,上述吸光膜設置在各上述側反射膜的遠離上述側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上。
進一步地,上述吸光膜覆蓋各上述側反射膜的遠離上述側板的全部表面上。
進一步地,當上述側板和側反射膜的數量均為4個時,設置在兩兩相對的上述側反射膜表面上的上述吸光膜的面積相同、形狀相同且中心距上述LED光源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相同。
進一步地,上述吸光膜的吸收光波長在580~620nm之間或者在400~480nm之間。
進一步地,上述吸光膜的吸光材料選自染料、量子點、熒光粉及上光轉換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還包括:增亮膜,設置在上述光轉換膜的遠離上述LED光源的表面上。
進一步地,上述光轉換膜為量子點膜。
根據本申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組與設置在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一側的顯示模組,該直下式背光模組為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組。
進一步地,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LED光源,上述顯示模組包括液晶顯示面板,上述液晶顯示面板設置在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的遠離上述LED光源的一側。
應用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在側反射膜的表面上設置吸光膜,可以吸收光轉換膜邊緣出射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底反射膜邊緣少量反射的特定波段的光,使得最終由光轉換膜邊緣出射的光與光轉換膜中心區域的色度接近,從而實現色度較均勻,從而使得人眼對后續的顯示面板顯示的畫面感受一致。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申請的一種典型的實施方式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申請的實施例1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申請的種實施例2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4示出了根據本申請的另一種典型的實施方式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LED光源;2、反射膜支撐體;3、反射膜;4、吸光膜;5、光轉換膜;6、增亮膜;7、液晶顯示面板;21、底板;22、側板;31、底反射膜;32、側反射膜。
具體實施方式
應該指出,以下詳細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申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正如背景技術所介紹的,現有技術中直下式背光模組中的畫面邊緣區域和中心區域色度不均勻,為了解決如上的技術問題,本申請提出了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與包括其的顯示裝置。
本申請的一種典型的實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如圖1所示,該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至少一個LED光源1、具有開口的反射膜支撐體2、反射膜3、吸光膜4與光轉換膜5。其中,反射膜支撐體2包括底板21和至少三個側板22(由于是剖面圖,所以只示出兩個側板22),上述底板21在上述開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上述開口的內部,各上述LED光源1設置在上述底板21的朝向上述開口的表面上(如果將開口也看成一個板的話,LED光源則位于反射膜支撐體2圍成的空間中);反射膜3包括底反射膜31與至少三個側反射膜32(由于圖1是剖面圖,所以只顯示了一個側反射膜32,實際有三個側反射膜32),上述底反射膜31設置在上述底板的朝向開口的表面上,上述底反射膜31具有多個孔,上述孔與上述LED光源1一一對應且適配設置,各上述LED光源1穿過對應的上述孔設置,各上述側反射膜32一一對應地安裝在各上述側板22上;吸光膜4設置在至少一個上述側反射膜32的遠離上述側板22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即可以設置在一個側反射膜32的全部表面上,也可以設置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側反射膜32上,可以完全覆蓋一個側反射膜的一側表面,也可以只覆蓋部分一個側反射膜的一側表面,上述吸光膜4用于吸收某個或多個波長范圍的光;光轉換膜5遠離上述LED光源1設置在上述開口處,即直接搭設在開口的上方,光轉換膜用于將上述LED光源1發出的光經過光轉換后混合成為白光。
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組,在側反射膜的表面上設置吸光膜,可以吸收光轉換膜邊緣出射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底反射膜邊緣少量反射的特定波段的光,使得最終由光轉換膜邊緣出射的光與光轉換膜中心區域的色度接近,從而實現色度較均勻,從而使得人眼對后續的顯示面板顯示的畫面感受一致。
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如圖2與圖3所示,上述吸光膜4設置在四個上述側反射膜32的遠離上述側板22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具體地,如圖2所示,吸光膜4可以完全覆蓋側反射膜32的遠離側板22的一側表面(即覆蓋該表面的全部),如圖3所示(由于是剖面圖,所以只能看到兩個側反射膜32上的吸光膜4),也可以只覆蓋該表面的一部分表面。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出光不均勻情況,確定光轉換膜的不均勻的邊緣區域,設置合適大小的吸光膜。
為了使得吸光膜能夠較多地吸收量子點膜以及底反射膜的較小的邊緣區域發出的特定波長范圍的光,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上述吸光膜4覆蓋在各上述側反射膜32的遠離上述側板22的全部表面。
為了簡化吸光膜的設置過程,同時實現更好的色度均勻度,如圖3所示,當上述側板22和側反射膜32的數量均為4個時,本申請優選設置在兩兩相對的上述側反射膜32表面上的上述吸光膜4的面積相同、形狀相同且中心距上述LED光源1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相同。
本申請中的反射膜支撐體的側板可以是平面,這樣反射膜支撐體就是具有開口的梯形體;側板也可以是曲面,這樣反射膜支撐體就是具有開口的類梯形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合適形狀的側板。
本申請中,當反射膜設置在底板上和側板上時,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可以是將一個一體膜同時設置在底板與側板上,設置在底板上的一體膜的部分稱為底反射膜,設置在側板上的一體膜的部分稱為側反射膜;另外,也可以將獨立的底反射膜與獨立的側反射膜分別設置在底板上與側板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設置方式。
同樣地,當吸光膜同時設置在底板上和側板上(也包括吸光膜設置在底反射膜的遠離底板的表面上且同時設置在側反射膜的遠離側板的表面上的情況,因為,這相當于吸光膜間接設置在底板與側板的表面上)時,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可以是將一個一體膜同時設置在底板(或底反射膜)與側板(或側反射膜)上;另外,也可以將獨立的兩個吸光膜分別設置在底板上(或底反射膜)與側板(或側反射膜)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吸光膜設置方式。
針對現有技術中直下式背光模組的邊緣區域出光偏紅(紅光相對較多)的問題,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上述吸光膜的吸收光波長在580~620nm之間;針對現有技術中直下式背光模組的邊緣區域出光偏藍的問題,本申請的一種實施例中,上述吸光膜的吸收光波長在400~480nm之間。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出光的特點,將吸光膜設置為能夠吸收多余的某種光的材料膜。
本申請的另一種實施例中,上述吸光膜的吸光材料選自染料、量子點、熒光粉及上光轉換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上述上光轉換材料為本領域所熟知的被長波長光激發后產生短波長光的光轉換材料,量子點、熒光粉或上光轉換材料是吸收光能后發出另一種光的材料。但并不限于上述提到的材料,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吸光材料形成吸光膜。吸光材料可以和聚合物基質混合,通過涂覆的方式設置在側反射膜的表面上。也可以用制作好的吸光膜粘貼至側反射膜表面上。
為了提高整個直下式背光模組的發光效率,如圖2與圖3所示,本申請優選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中還包括增亮膜6,設置在上述光轉換膜5的遠離上述LED光源1的表面上。
本申請的再一種實施例中,上述光轉換膜為量子點膜,但并不限于上述的量子點膜,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光轉換膜。
本申請的另一種典型的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提出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組與設置在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一側的顯示模組,該直下式背光模組為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組。
該顯示裝置由于具有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組,使得該顯示裝置顯示的畫面的色度較均勻,顯示效果較好。
一種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LED光源,上述顯示模組包括液晶顯示面板7,上述液晶顯示面板7設置在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組的遠離上述LED光源的一側。
為了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以下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與對比例詳細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如圖4所示,該顯示裝置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組與顯示模組,LED光源為藍光光源,直下式背光模組與顯示模組的具體結構如該圖所示,并且,光轉換膜為量子點膜,該直下式背光模組中,吸光膜設置在四個側反射膜的表面上,且設置在各側反射膜的吸光膜只覆蓋了側反射膜的部分表面,其中吸光膜的吸收光波長為590~610nm,吸光膜的吸光材料為染料。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在各側反射膜的吸光膜覆蓋了側反射膜的全部表面。
對比例
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該顯示裝置的側反射膜上并未設置吸光膜。
對上述實施例1及對比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色度均勻性和亮度進行測試,其中光源為LED藍光光源,CIE(x,y)為色度坐標值,選取等間距的3×3個點,CIE-x偏差值=CIE-x最大值-CIE-x最小值,CIE-y偏差值=CIE-y最大值-CIE-y最小值,CIE-x偏差值與CIE-y偏差值越小,表明該背光模組的色度均勻性越好。亮度均勻度=9個點中的亮度最小值/9個點中的亮度最大值,且亮度均勻度越接近1表明亮度越均勻,各實施例的CIE-x色度均勻度提升百分數=|(該實施例的CIE-x偏差值-對比例的CIE-x偏差值)/對比例的CIE-x偏差值|,各實施例的CIE-y色度均勻度提升百分數=|(該實施例的CIE-y偏差值-對比例的CIE-y偏差值)/對比例的CIE-y偏差值|。測試結果如表1。
表1
由表1可知,與對比例相比,實施例1與實施例2的CIE-x色度均勻度與CIE-y色度均勻度均有提升,亮度均勻度也有提升,即具有較好的色度均勻性與較好的亮度均勻性;與實施例1相比,實施例2由于吸光膜的面積較大,使得吸光膜吸收了大部分光轉換膜以及底反射膜邊緣出射的紅光,使得顯示裝置具有更好的色度均勻性與更好的亮度均勻性。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1)、本申請的直下式背光模組中,在側反射膜的表面上設置吸光膜,可以吸收光轉換膜邊緣出射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底反射膜邊緣少量反射的特定波段的光,使得最終由光轉換膜邊緣出射的光與光轉換膜中心區域的色度接近,從而實現色度較均勻,從而使得人眼對后續的顯示面板顯示的畫面感受一致。
2)、本申請的顯示裝置由于具有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組,其顯示的畫面的色度較均勻,顯示效果較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