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收納了用于形成圖像的調色劑的調色劑容器以及具備此調色劑容器的圖像形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冷卻調色劑容器內調色劑的技術。
背景技術:
在圖像形成裝置中,隨著機器的多功能化、小型化等,許多零部件安裝于狹小的空間內,因此要求裝置內部具有高效率的冷卻。
例如,提出了如下技術A,在處理盒(process cartridge)與圖像形成裝置本體這側的部件之間形成通風道,或者將處理盒的放電器內側作為通風道使用,或者將圖像形成裝置本體這側的光學系統內側作為通風道使用,以使得狹小的空間得到有效利用。
另外,對于用于形成圖像的調色劑,由于其熔融溫度低,因此也有必要考慮調色劑的冷卻。
例如,還存在如下技術B,在形成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紙即將排出到排紙托盤之前,將空氣吹到記錄紙上,以冷卻記錄紙及調色劑圖像。由此,排出到排紙托盤的記錄紙上的調色劑迅速固化,并能夠防止因未固化調色劑的黏合作用而導致被排出到排紙托盤的多張記錄紙相互黏合這種不良情況。另外,通過降低記錄紙溫度,能夠防止排紙托盤部被加熱,故在形成有排紙托盤的部位的內部配置有調色劑容器這種構造中,也具有防止調色劑容器周圍溫度上升的效果。
進一步地,還提出了如下的技術C,用薄片(sheet)將收納于調色劑容器的調色劑密封起來,且將調色劑容器裝入圖像形成裝置本體的調色劑補充裝置,在拖拽薄片并將其剝落掉時,調色劑從調色劑容器對調色劑補充裝置進行補充。其中,并不存在關于調色劑容器或者調色劑冷卻的技術記載,雖然上述薄片并未對調色劑的冷卻起到作用,但調色劑的冷卻是應該考慮的。
技術實現要素:
但是,在圖像形成裝置中具備收納有調色劑的調色劑容器,一旦調色劑容器的溫度上升,調色劑容器內調色劑的溫度也會上升。
然而,上述技術B、C并不是關于調色劑容器或者調色劑容器內調色劑冷卻的技術。
另一方面,如果將上述技術A的技術應用到其中,在調色劑容器的周圍形成通風道,則能夠冷卻調色劑容器。
但是,調色劑容器是合成樹脂的成型品,由于調色劑容器壁部的熱傳導率較低,故即使冷卻調色劑容器本身,也不能有效的冷卻調色劑容器內的調色劑。
因此,作為調色劑容器的材料,雖然可以考慮使用鋁等熱傳導率高的金屬,但是更換廢棄的調色劑容器是用金屬制作成的話,廢棄則變得困難,并且也不劃算,并不現實。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能夠提高收納于調色劑容器內調色劑的冷卻效率的構造的調色劑容器,以及一種圖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一方面涉及的調色劑容器,其在本體外殼設有:
調色劑收納部,其收納用于形成圖像的調色劑;
空氣流通部,其與所述調色劑收納部相鄰接;
吸氣口,其將空氣吸入所述空氣流通部;
排氣口,其將空氣從所述空氣流通部排出,
其中,所述調色劑收納部與所述空氣流通部被隔壁隔開,流經所述空氣流通部的內部的空氣與所述隔壁接觸。
另外,本發明另一方面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其具有調色劑容器并在記錄紙上形成調色劑圖像,所述調色劑容器具有本體外殼,
所述本體外殼包括收納用于形成圖像的調色劑的調色劑收納部,
設置于所述調色劑收納部的開口被隔壁隔開,所述調色劑收納部內的調色劑被該隔壁密封,
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裝置本體設置有:
供空氣流通的空氣流通部;
吸氣口,其將空氣吸入所述空氣流通部;
排氣口,其將空氣從所述空氣流通部排出;
管道,其與所述空氣流通部的吸氣口相連接;
風扇,其將空氣送入所述管道,
其中,所述調色劑容器相對于所述裝置本體裝卸自如,且當所述調色劑容器安裝于所述裝置本體上時,所述調色劑容器的所述調色劑收納部通過所述隔壁與所述空氣流通部合為一體。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了本發明涉及的第一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所適用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結構的正剖面圖;
圖2是示出了圖像形成裝置外觀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了圖像形成裝置上部處于開放狀態的立體圖;
圖4是示出了圖像形成裝置內調色劑容器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示出了從正面側觀察調色劑容器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了從背面側觀察調色劑容器的立體圖;
圖7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的正面的一端部的主視圖;
圖8是示出了取掉調色劑容器的正面的一端部的外罩狀態的主視圖;
圖9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的背面側的另一端部的后視圖;
圖10A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的橫剖面圖;
圖10B是示出了擴大調色劑容器一部分的橫剖面圖;
圖11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的縱剖面圖;
圖1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將空氣吹入空氣流通部的進氣縫的管道及風扇的側視圖。
圖13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14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的變形例的橫剖面圖。
圖15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的其他變形例的橫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是示出了本發明涉及的第一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所適用的圖像形成裝置的結構的正剖面圖。另外,圖2是示出了圖像形成裝置的外觀的立體圖,圖3是示出了圖像形成裝置的上部處于開放狀態的立體圖。
圖像形成裝置1是兼具了如復印功能、打印機功能、掃描儀功能及傳真機功能這樣的多項功能的復合機。圖像形成裝置1構成為在裝置本體2具備圖像讀取裝置(ISU,Image scanner unit)5、操作部47、圖像形成部120、定影裝置13、送紙部14以及本實施方式的調色劑容器50等。
關于圖像形成裝置1可執行的各種動作及處理,操作部47接收來自使用者的圖像形成動作執行指示以及圖像讀取動作執行指示等指示。
在進行圖像讀取動作時,圖像讀取裝置5光學性地讀取原稿圖像,并生成圖像數據。通過圖像讀取裝置5生成的圖像數據,被保存到內置HDD或者通過網絡連接的計算機等。
在進行圖像形成動作時,根據由上述圖像讀取動作生成的圖像數據、或者從網絡連接的計算機或智能手機等的用戶終端設備接收到的圖像數據、或者存儲在內置HDD的圖像數據等,圖像形成部120形成調色劑圖像,所述調色劑圖像是在送紙部14提供的作為記錄媒介的記錄紙P上形成。
圖像形成部120的圖像形成單元12M、12C、12Y及12Bk分別包括:感光體鼓122;帶電裝置,其使感光體鼓122的表面均勻帶電;曝光裝置(LSU,Laser scanning units)123,其對感光體鼓122的表面進行曝光并在其表面形成靜電潛影;顯影裝置124,其利用調色劑,將感光體鼓122表面的靜電潛影顯影成調色劑圖像;以及一次轉印輥126。
在進行彩色印刷時,在圖像形成部120的品紅用圖像形成單元12M、青色用圖像形成單元12C、黃色用圖像形成單元12Y、以及黑色用圖像形成裝置12Bk中,使感光體鼓122的表面均勻帶電后再對其進行曝光,并在其表面上形成與色彩的顏色成分的圖像對應的靜電潛影,感光體鼓122表面的靜電潛影被顯影裝置124顯影,并在感光體鼓122上形成其顏色成分的調色劑圖像,通過一次轉印輥126使得調色劑圖像在中間轉印傳送帶125上進行一次轉印,所述中間轉印傳送帶125架設在驅動輥125A及從動輥125B之間。
中間轉印傳送帶125的外周設定了供調色劑圖像轉印的圖像承載面,中間轉印傳送帶125在與感光體鼓122的外周表面相抵接的狀態通過驅動輥125A進行驅動。中間轉印傳動帶125與各感光體鼓122同步,在驅動輥125A和從動輥125B之間環形行進。
轉印到中間轉印傳送帶125上的各顏色成分的調色劑圖像,通過調整轉印時機而在中間轉印傳送帶125上重合,成為彩色的調色劑圖像。二次轉印輥210使得形成于中間轉印傳送帶125的表面的彩色調色劑圖像,在與中間轉印傳送帶125之間的壓夾部N處,二次轉印到通過傳送路徑190從送紙部14傳送過來的記錄紙P上。
此后,通過定影裝置13對記錄紙P進行加熱和加壓,記錄紙P上的調色劑圖像通過熱壓接而固定,進而記錄紙P通過排出輥159排出到排出托盤151上。
送紙部14收納多張記錄紙P,并旋轉驅動拾取輥145,從而將記錄紙P搬運輸送至輸送路徑190。
另一方面,在圖像形成部120的上方,設置有4個本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50。各個調色劑容器50分別收納品紅色調色劑、青色調色劑、黃色調色劑、黑色調色劑。這些調色劑分別通過各自的路徑(未圖示)提供給各個圖像形成單元12M、12C、12Y、及12Bk的顯影裝置124。
另外,如圖2、圖3所示,圖像讀取裝置5及排紙托盤151等被一體化的蓋體49可開閉自由地被支撐著,在打開這個蓋體49的狀態下,能夠更換各個調色劑容器50。
接著,對本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50進行詳細說明。圖4是示出了圖像形成裝置1內部中調色劑容器50的安裝狀態的立體圖。另外,圖5是示出了從正面側觀察調色劑容器50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了從背面側觀察調色劑容器50的立體圖。
如圖4至圖6所示,調色劑容器50由設置于圖像形成裝置1的裝置本體2內部的一對支撐架52、53支撐。在調色劑容器50正面側的一端部設有蓋子54,且在調色劑容器50的背面側的另一端部設有兩個引導凸起55。進一步地,在正面側的支撐架52的內壁上形成引導凹部52a,且在背面側的支撐架53的內壁上形成2條引導溝53a。且,在調色劑容器50的蓋子54插入到支撐架52的引導凹部52a的同時,調色劑容器50的各個引導凸起55插入到支撐架53的各個引導溝53a,且調色劑容器50架設到一對支撐架52、53上而被這對支撐架52、53支撐。
為了支撐4個調色劑容器50,在支撐架52上形成4個凹部52a,并在支撐架53上形成4組的2條引導溝53a。
圖7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50的正面側的一端部的主視圖,圖8是示出了取掉調色劑容器50的正面側的一端部的外罩54狀態的主視圖。另外,圖9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50的背面側的另一端部的后視圖。進一步地,圖10A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50的橫剖面圖。圖10B是示出了擴大調色劑容器50一部分的橫剖面圖。圖11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50的縱剖面圖。
如圖7至圖11所示,調色劑容器50的本體外殼51由調色劑收納部56及空氣流通部57組成,并設有將調色劑收納部56與空氣流通部57隔開的隔壁58。在調色劑收納部56的內部收納調色劑,隔壁58夾持在調色劑收納部56的上側開口部的周緣56h與空氣流通部57的下側開口部的周緣57h之間,通過該隔壁58將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調色劑密封起來。隔壁58的材料是薄片(sheet)或薄膜狀(film)的合成樹脂。
例如,將隔壁58夾持于調色劑收納部56的周緣56h與空氣流通部57的周緣57h之間,并通過超聲波黏合將各個周緣56h、57h與隔壁58黏合。在該使用超聲波黏合的情況下,必須使各個周緣56h、57h與隔壁58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熱。因此,如圖10B所示,在周緣56h的上面以及周緣57h的下面,形成沿所述各個周緣56h、57h旋轉的各個突條部56k、57k,當隔壁58夾持在各個周緣56h、57h之間時,這些突條部56k、57k得以與隔壁58進行線接觸。在這個狀態下,通過超聲波使各個周緣56h、57h的突條部56k、57k與隔壁58之間產生摩擦熱,并使各個周緣56h、57h的突條部56k、57k加熱熔融,從而使得各個周緣56h、57h與隔壁58相黏合。
另外,在空氣流通部57的內部形成有空氣通路57a。在該空氣流通部57正面側的側壁57b上形成有排氣縫57c,并在該空氣流通部57背面側的側壁57d上形成有吸氣縫57e,在該背面側的側壁57d上形成有包圍吸氣縫57e的框體57i。在像這樣的空氣流通部57中,空氣被吸氣縫57e吸入空氣通路57a,并一邊與隔壁58接觸一邊流動,并通過排氣縫57c從空氣通路57a排出。另外,空氣流通部57起到保護薄隔壁58這樣的蓋子作用。
其中,本體外殼51是權利要求書中本體外殼的一個例子,調色劑收納部56是權利要求書中調色劑收納部的一個例子,空氣流通部57是權利要求書中空氣流通部的一個例子,吸氣縫57e及排氣縫57c是權利要求書中吸氣口與排氣口的一個例子,隔壁58是權利要求書中隔壁的一個例子。
接著,如圖7、圖8及圖11所示,在調色劑收納部56的正面側的側壁56a上形成有圓筒部56b,并在所述圓筒部56b的外周壁下部形成有調色劑排出口56c。另外,圓筒狀閘門(shutter)59可旋轉自由地插入圓筒部56b,在所述圓筒狀閘門59外周壁的一部分上形成有開口部。在圖11中,圓筒部56b的調色劑排出口56c與圓筒狀閘門59的開口部不重合,調色劑排出口56c被遮蔽。
另外,在圓筒狀閘門59的外周形成有旋轉齒輪61,在所述旋轉齒輪61與扇形齒輪62嚙合,所述扇形齒輪62的軸62a被調色劑收納部56正面側的側壁56a可自由旋轉地進行支撐,所述扇形齒輪62的軸62a連接有控制桿64。當所述控制桿64被手動沿箭頭方向旋轉時,扇形齒輪62沿箭頭方向旋轉,旋轉齒輪61及圓筒狀閘門59一起沿與箭頭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并且圓筒部56b的調色劑排出口56c與圓筒狀閘門59的開口部重合。
如圖10A及圖11所示,在調色劑收納部56的內側底部設有螺旋(screw)輸送機71,螺旋輸送機71的端部插入在圓筒狀閘門59。另外,在螺旋輸送機71的上方設有攪拌部件72。
如圖9及圖11所示,在調色劑收納部56背面側的側壁56d上設有輸送齒輪65、小齒輪66和攪拌齒輪67。螺旋輸送機71的軸71a的兩端被圓筒狀閘門59內側及背面側的側壁56d可自由旋轉地支撐,輸送齒輪65及小齒輪66固定在所述軸71a的一端上。另外,攪拌部件72的軸72a的兩端被調色劑收納部56的各個側壁56a、56d可自由旋轉地進行支撐,攪拌齒輪67固定在所述軸72a的一端上,且攪拌齒輪67與小齒輪66相嚙合。
其中,如圖4所示,在調色劑容器50架設在一對支撐架52、53之間而被該對支撐架52、53支撐的狀態下,輸送齒輪65與圖像形成裝置1側的驅動齒輪(未圖示)相嚙合。當所述驅動齒輪被旋轉驅動時,輸送齒輪65開始旋轉,從而螺旋輸送機71開始旋轉。另外,輸送齒輪65的旋轉通過小齒輪66傳到攪拌齒輪67,并且攪拌齒輪67以比輸送齒輪65更慢的旋轉速度進行旋轉,從而攪拌部件72也開始旋轉。
而且,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調色劑通過螺旋輸送機71輸送到圓筒狀閘門59,并且調色劑通過圓筒狀閘門59的開口部及圓筒部56b的調色劑排出口56c排出,進而調色劑通過圖像形成裝置1側的路徑(未圖示)提供給顯影裝置124。另外,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調色劑被攪拌部件72攪拌,來防止調色劑的凝聚。
但是,一旦收納于調色劑容器50的調色劑的溫度升高,調色劑將會融化。例如,剛被定影裝置13加完熱的記錄紙P排出到排紙托盤151上,故排紙托盤151的溫度上升,且調色劑容器50因所述排紙托盤151放射出來的熱而被加熱,從而調色劑容器50內的調色劑溫度升高,有可能出現調色劑融化這種狀況。
為此,本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50具有能夠有效冷卻所述調色劑容器50內調色劑的特征的結構。接下來,針對該特征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由圖10A及圖11可知,調色劑收納部56與空氣流通部57由薄片狀或薄膜狀的隔壁58隔開。另外,在空氣流通部57上形成空氣通路57a、吸氣縫57e、排氣縫57c,空氣通過吸氣縫57e被吸入到空氣通路57a,且一邊與隔壁58接觸一邊流動,并通過排氣縫57c從空氣通路57a排出。
圖1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將空氣吹入空氣流通部57的吸氣縫57e的管道及風扇的側視圖。在圖12中,管道81及風扇82設于圖像形成裝置1的裝置本體2的內部。管道81具有主管道81a、以及由主管道81a分枝出來的4個子管道81b,在主管道81a的吸氣開口部81c配置有風扇82。另外,在背面側的支撐架53上形成4個連接開口部53b,這些連接開口部分別與4個子管道81b的排氣開口部81d相連接。
在四個調色劑容器50架設到各個支撐架52、53之間而被支撐的狀態下,各個調色劑容器50的空氣流通部57的背面側的框體57i與背面側支撐架53的各個連接開口部53b重合。由此,不管是調色劑容器50的哪一個,空氣流通部57的框體57i內側的吸氣縫57e均經由連接開口部53b而與子管道81b的排氣開口部81d的相連接。
在這種狀態下,風扇82開始啟動,空氣經風扇82通過主管道81a的吸氣開口部81c吹入主管道81a時,這些空氣通過各自的子管道81b被導入各個調色劑容器50的空氣流通部57的吸氣縫57e,進而被吹入各個調色劑容器50的空氣流通部57的空氣通路57a,且一邊與各個調色劑容器50的隔壁58相接觸一邊流動,并從各個調色劑容器50的空氣流通部57的排氣縫57c排出。
此時,不管在各個調色劑容器50的哪一個中,由于流經空氣流通部57的空氣通路57a的空氣與隔壁58接觸,故調色劑的熱量會傳導給這些流經的空氣而被帶走,調色劑得以迅速冷卻。因為隔壁58是薄片狀或薄膜狀的合成樹脂,所以從調色劑收納部56通過隔壁58到空氣通路57a的熱傳導率較高,且收納于調色劑收納部56的調色劑所具有的熱量通過隔壁58,與流經空氣通路57a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由此,通過這些空氣,調色劑容器50內的調色劑有效地被冷卻。另外,由于空氣流經空氣流通部57的狹小空氣通路57a,因此即使空氣的流經量變少,仍然能夠冷卻調色劑容器50內的調色劑。
以前,使大量的空氣流經調色劑容器50的周圍,即便如此,由于調色劑容器50的壁厚2mm左右,故冷卻調色劑容器50內的調色劑是困難的。
另外,即使隔壁58是薄片狀或薄膜狀的合成樹脂,但由于隔壁58受到空氣流通部57的保護,所以隔壁58不會無意中損壞。
接下來,對從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調色劑通過隔壁58到空氣通路57a的熱傳導率進行說明。
首先,通過隔壁58的熱輸送量(W)根據隔壁58的熱傳導率(W/m℃)、傳熱截面面積(m2)、厚度(m)以及隔壁58兩面之間的溫度差(℃),用下式(1)表示。
熱輸送量(W)=熱傳導率(W/m℃)×傳熱截面面積(m2)/厚度(m)×溫度差(℃)…(1)
由此可知,隔壁58的厚度(m)越薄,且隔壁58的熱傳導率(W/m℃)越高,則熱輸送量(W)變得越高,調色劑的冷卻效果越好。
因此,隔壁58的厚度用2mm與0.2mm作為比較例,另外隔壁58的材質用熱傳導率低的合成樹脂及熱傳導率高的鋁作為比較例,來考察調色劑的冷卻效果。
調色劑的冷卻效果與從調色劑收納部56通過隔壁58到空氣通路57a的熱通過率(W/m2℃)相對應,所述熱通過率(W/m2℃)用下式(2)表示。
熱通過率(W/m2℃)=1/(α+β+γ)…(2)
但是,α=1/(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空氣與隔壁58的內壁面之間的熱傳導率),β=(隔壁58的厚度(m)/(隔壁58的熱傳導率(W/m℃),γ=1/(隔壁58的外壁面與空氣通路57a的空氣之間的熱傳導率)。
其中,如果假定空氣自然對流,將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空氣與隔壁58的內壁面之間的熱傳導率、以及隔壁58的外壁面與空氣通路57a的空氣之間的熱傳導率都設定為10(W/m2℃),由此能夠確定所述α、γ。
另外,隔壁58的厚度設為2mm,構成隔壁58的材料的合成樹脂的熱傳導率設為0.3(W/m℃)左右,由此能夠確定所述β。由此,所述α、β、γ得以確定,且當使用厚度為2mm的合成樹脂作為隔壁58時的熱通過率(W/m2℃)可用下式(3)求得。
(使用合成樹脂的熱通過率)=1/((1/10)+(0.002/0.3)+(1/10))=4.84(W/m2℃)…(3)
同樣地,隔壁58厚度設為2mm,構成隔壁58的材料的鋁的熱傳導率設為120(W/m℃)左右,由此可確定所述β,那么,當使用隔壁58厚度為2mm的鋁時的熱通過率(W/m2℃)可用下式(4)求得。
(使用鋁的熱通過率)=1/((1/10)+(0.002/120)+(1/10))=5.00(W/m2℃)…(4)
另外,當隔壁58厚度設為0.2mm的情況下,使用合成樹脂作為隔壁58的構成材料時的熱通過率(W/m2℃)可用下式(5)求得,使用鋁作為隔壁58的構成材料時的熱通過率(W/m2℃)可用下式(6)求得。
(使用合成樹脂的熱通過率)=1/((1/10)+(0.0002/0.3)+(1/10))=4.98(W/m2℃)…(5)
(使用鋁的熱通過率)=1/((1/10)+(0.0002/120)+(1/10))=5.00(W/m2℃)…(6)
從上式(3)和(4)的比較、上式(5)和(6)的比較可知,當使用鋁作為隔壁58的材料時,與使用合成樹脂時相比,從調色劑收納部56通過隔壁58到空氣通路57a的熱通過率(W/m2℃)變高。這是因為鋁的熱傳導率120(W/m℃)是合成樹脂0.3(W/m℃)的400倍。
但是,當隔壁58的厚度變薄時,使用鋁時的熱傳導率(W/m2℃)和使用合成樹脂時的熱通過率(W/m2℃)的差距變小。即,當隔壁58的厚度是2.0mm時,根據上式(3)和(4),熱通過率(W/m2℃)的差為(5.00-4.84=0.16),而與此相對,當隔壁58的厚度是0.2mm,根據上式(5)和(6),熱通過率(W/m2℃)的差為(5.00-4.98=0.02)。
因此,即使鋁的熱傳導率120(W/m℃)是合成樹脂的熱傳導率0.3(W/m℃)的400倍,一旦隔壁58的厚度變薄,即使使用合成樹脂作為隔壁58的構成材料,也能夠達到與使用鋁時的約相同程度的熱通過率(W/m2℃)。
進一步地,不是讓空氣通路57a的空氣自然對流,而是如本實施所示的讓空氣流通部57的空氣通路57a的空氣流通,因此當使得所述流通的空氣與隔壁58接觸時,隔壁58的外壁面與空氣通路57a的空氣之間的熱傳導率可上升到20(W/m2℃)左右。此時,當使用厚度為0.2mm的合成樹脂作為隔壁58時的熱通過率(W/m2℃)可用下式(7)求得。
(使用合成樹脂的熱通過率)=1/((1/10)+(0.0002/0.3)+(1/20))=6.64(W/m2℃)…(7)
從上式(3)與(7)的比較可知,通過使空氣通路57a中流通的空氣與隔壁58接觸,可將熱通過率(W/m2℃)提高37%,由此,能夠有效地冷卻調色劑容器50內的調色劑。
在像這樣的本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50中,設置隔斷調色劑收納部56與空氣流通部57的隔壁58,使用薄片狀或薄膜狀的合成樹脂作為隔壁58,并使得空氣流通部57的空氣通路57a中流通的空氣與隔壁58相接觸,由此,能夠有效地冷卻調色劑容器50內的調色劑。
另外,作為調色劑容器50的本體外殼51的材料,沒必要使用鋁等熱傳導率較高的金屬,作為隔壁58的材料,可使用熱傳導率較低的合成樹脂。因此,本發明適用可更換廢棄的調色劑容器50。
圖13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50的變形例的立體圖。另外,圖14是示出了所述變形例的調色劑容器50的橫剖面圖。在所述變形例的調色劑容器50中,在空氣流通部57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凹部57f,在所述凹部57f的內側設有面向隔壁58的窗部57g。
另外,作為隔壁58的材料,適用薄片狀或薄膜狀且透明的合成樹脂。
因此,能夠從窗部57g通過透明的隔壁58查看調色劑收納部56內部,并能夠確認調色劑收納部56內調色劑的有無及剩余量。
圖15是示出了調色劑容器50的其他變形例的橫剖面圖。在其他變形例的調色劑容器50中,不僅僅在空氣流通部57設有窗部57g,而且調色劑收納部56的一部分壁由具有透光性的透光體73構成,且使得所述透光體73經由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調色劑與窗部相對。
另外,作為隔壁58的材料,適用薄片狀或薄膜狀且透明的合成樹脂。
進一步地,在窗部57g外側的裝置本體2部分上設置發光元件74,在透光體73外側的裝置本體2部分設置受光元件75,從而使得發光元件74與受光元件75通過窗部57g及透光體73相對。
在像這樣的結構中,當調色劑收納部56內有調色劑時,發光元件74的光被調色劑遮擋從而受光元件75不能受光,另外,當調色劑收納部56內沒有調色劑時,發光元件74的光沒有被遮擋而受光元件75受光。因此,根據受光元件75的光輸出,能夠判斷調色劑收納部56內調色劑的有無。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將調色劑收納部56、空氣流通部57及隔壁58一體化,但是,也可這樣形成,隔壁58僅與調色劑收納部56的周緣56h相黏合,從而通過隔壁58密封調色劑收納部56內的調色劑,且調色劑收納部56相對于空氣流通部57可裝卸自由地進行安裝。該情況下,空氣流通部57與導管81一同設置于圖像形成裝置1的裝置本體2的內部,從而空氣流通部57與導管81相連接并固定,并使得調色劑收納部56相對于空氣流通部57可自由裝卸。
另外,在所述實施例中,雖然使用彩色打印機作為本發明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進行了說明,但這不過是一個例子,也可以是黑白打印機和其他電子設備,例如復合機、復印機、傳真機等其他圖像形成裝置。
另外,利用圖1至圖15進行說明的結構及處理不過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并不旨在把本發明限定為所述結構及處理。
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及主旨的前提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然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修改實施例和變化實施例。另外,本發明應該理解為不限于本說明書記載的示例性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