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申請的相互參照
本申請基于2014年12月16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14-254214號,并通過參照該公開內容而引入至本申請。
本公開涉及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以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上述的平視顯示器已知有在使用者的視線的上下方向顯示多個圖像的平視顯示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001377號公報
另外,在上述平視顯示器中,為了防塵,通常設置具備使包含圖像的光線透過的透過部件的蓋部件。在該蓋部件中,為了抑制外部光線被透過部件反射而進入使用者的視野,而相對于水平面等基準面具有某種程度角度。因此,若如上述專利文獻1那樣欲在使用者的視線的上下方向配置視場角大的圖像,則存在蓋部件的高度變大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鑒于這樣的點,本公開的目的在于能夠在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中抑制蓋部件的高度。
本公開的第1方式的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從上側覆蓋生成在使用者的前側作為虛像而被視覺確認的圖像的圖像生成部,上述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具備:
第1透過部件,使包含由上述圖像生成部生成的圖像的光線透過;以及
第2透過部件,被設置于比上述第1透過部件靠后側,使包含由上述圖像生成部生成的圖像的光線透過,
上述第1透過部件具有從前側的端部到后側的端部朝向上側的形狀,
上述第2透過部件具有從前側的端部到后側的端部朝向上側的形狀,
上述第1透過部件的上述后側的端部的切面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被設定為比上述第2透過部件的上述前側的端部的切面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大,或者上述第1透過部件的上述后側的端部比上述第2透過部件的上述前側的端部向上側偏移。
根據第1方式的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第1透過部件的后側的端部的切面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被設定為比第2透過部件的前側的端部的切面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大,或者第1透過部件的后側的端部比第2透過部件的前側的端部向上側偏移。因此,能夠抑制蓋部件整體的上下方向上的長度(高度)。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性表示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2是包含第1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3是包含第2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4是包含第3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5是包含第4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6是包含第5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7是包含第6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8是包含第7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圖9是光線透過部的放大圖。
圖10是表示第8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說明圖,(a)是從上觀察光線透過部的圖,(b)是光線透過部的側剖視圖。
圖11是表示第8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光線透過部的說明圖,(a)是從上觀察光線透過部的圖,(b)是光線透過部的側剖視圖。
圖12是從上觀察第9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的說明圖。
圖13是表示變形例的光線透過部的側視圖。
圖14是表示變形例的光線透過部的側視圖。
圖15是包含參考例的光線透過部的平視顯示器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在以下對本公開的多個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首先,為了容易理解本公開的技術的意義,參照圖15,對作為參考例的平視顯示器進行說明。
在參考例的平視顯示器中,具備具有光線透過部45z的蓋部件。對于蓋部件的光線透過部45z而言,為了減輕外部光線的影響,設置成隨著接近駕駛員的視點25側而光線透過部45z向上方彎曲。
這里,若欲使從駕駛員的視點25視覺確認被顯示于擋風玻璃(組合器)21的圖像時的視場角α2更大,則需要使光線透過部45z的水平方向的長度w2增大。若像這樣使光線透過部45z的水平方向的長度w2增大,則光線透過部45z的高度h2也變大。
另外,若光線透過部45z的高度h2變大,則圖像中心與視線下端平面所成的角β2變小,駕駛員的視野變窄。并且,若光線透過部45z的高度h2變大,則來自hud光源的光線入射到光線透過部45z的角度θ2變大,從而透光率降低,光利用效率降低。
鑒于上述的點,關于能夠避免蓋部件的高度變大的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示出多個實施方式并進行以下說明。
[第1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構成]
第1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1是被搭載于車輛(移動體)而被使用的裝置,如圖1所示,具備圖像生成控制部10、凹面鏡15、驅動部16、顯示部17以及反射鏡18。這里,圖1中的光軸31例如示意性地表示使顯示部17顯示的光的光路的中心等某部位。
顯示部17例如作為液晶顯示器而構成,顯示基于圖像生成控制部10的指令的圖像。在顯示部17中顯示的圖像(顯示光)被反射鏡18以及凹面鏡15反射并且放大,向車輛所具備的擋風玻璃21投射。而且,將該擋風玻璃21作為組合器,而到達位于眼盒(eyebox)23的駕駛員(使用者)的視點25。駕駛員能夠在擋風玻璃21的前方的地點,將顯示部17所顯示的圖像作為虛像(虛像顯示像)27來視覺確認。即,駕駛員在自身的前側對由圖像生成控制部10生成的圖像的虛像27進行視覺確認。
此外,如圖1所示,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駕駛員的視線方向作為前側,將其相反方向作為后側。在本實施方式中,以駕駛員的視線為基準的前后方向是與水平方向大致平行且與汽車的行進方向的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向。并且,與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是與鉛垂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而且,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將上方向稱為高度方向(參照圖1)。其中,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各自并不限定于嚴格意義上的水平方向以及鉛垂方向。若是能夠技術性地實施本公開的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并能夠發揮作用效果的范圍的話,則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也可分別相對于水平方向以及鉛垂方向傾斜。
眼盒23是駕駛員能夠視覺確認圖像的區域,根據顯示部17所顯示的圖像(圖像的顯示畫面中的顯示區域)、凹面鏡15的角度來調整其位置。凹面鏡15的角度例如通過被驅動部16驅動而變更,驅動部16由步進馬達等馬達與由馬達驅動的齒輪的組合而構成。
例如,若使凹面鏡15的角度從圖1的實線所示的位置稍微朝下變更,則眼盒23向上側移動,能夠與視點25位于高的a位置的駕駛員對應。而且,例如若使凹面鏡15的角度從圖1的實線所示的位置稍微朝上變更,則能夠與視點25位于低的b位置的駕駛員對應。
這樣,能夠使眼盒23的位置根據駕駛員的視線的位置(座高)而變更。
這里,凹面鏡15、驅動部16、顯示部17、反射鏡18構成用于形成圖像的構成亦即圖像生成部5。圖像生成部5以及圖像生成控制部10如圖1的虛線所示那樣被收納于殼體35。在殼體35具備從上側覆蓋圖像生成部5以及圖像生成控制部10的蓋部件(平視顯示器用蓋部件)40。
在蓋部件40中,形成沿上下方向開放的開口部,在蓋部件40的開口部設置有用于使包含由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光線從殼體35的內部向殼體的35的外部透過的光線透過部45(45a)。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45a具備:第1支承部件51、第2支承部件52、第3支承部件53、第1透過部件54以及第2透過部件55。
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例如由丙烯酸、玻璃等透明的材料構成,具有使包含由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光線透過的透過區域。此外,對于本實施方式的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而言,大體整個區域是透過區域。第2透過部件55位于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駕駛員側),兩個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
第1~第3支承部件51、52、53支承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具體而言,第1透過部件54被第1以及第2支承部件51、52支承,第2透過部件55被第2以及第3支承部件52、53支承。即,第1~第3支承部件51、52、53以該按順序從前側向后側排列配置。第2支承部件52位于第1透過部件54以及第2透過部件55之間,作為連接兩個部件52、53的連接部件發揮功能。這里,第1透過部件54以及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后方向的長度規定駕駛員視覺確認的虛像27的上下方向的范圍。即,若使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的前后方向的長度增大,則駕駛員視覺確認虛像27的上下方向的范圍也變大。相反地,若使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的前后方向的長度變小,則駕駛員視覺確認虛像27的上下方向的范圍變小。
透過了第1透過部件54的光線在進入使用者的視野入時,能夠在比透過了第2透過部件55的光線靠下側看見。換句話說,在圖2中,對于駕駛員而言,越是透過了前側的光線,越在下側識別,越是透過了后側的光線,越在上側識別。
第1透過部件54以及第2透過部件55成為相互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狀。即,第1透過部件54成為從前側的端部到后側的端部朝向上側(變高)的形狀。相同地,第2透過部件55成為從前側的端部到后側的端部朝向上側(變高)的形狀。具體而言,第1透過部件54呈從前側的端部隨著接近后側的端部而向上側彎曲的向下凸的彎曲面。相同地,第2透過部件55也呈從前側的端部隨著接近后側的端部而向上側彎曲的向下凸的彎曲面。因此,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的前側的端部位于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各自的最下側,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的后側的端部位于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各自的最上側。如圖2所示,在將第1透過部件54以及第2透過部件55視為一個部件的情況下,其剖面形狀在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以及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不連續。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將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以及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所成的不連續的部分稱為不連續部521。
并且,如圖2所示,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的切面p1在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γ1被設定為比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切面p2在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γ2大。換句話說,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的相對于前后方向的斜率被設定為比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相對于前后方向的斜率大。
并且,在第1實施方式中,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相對于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向上側偏移。即,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上下錯開。
第2支承部件52由抑制光的透過的遮光部件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基于第2支承部件52的可見光的遮光率是100%,但只要具備不對人的視野造成影響的程度的可見光的遮光率(例如99%以上)即可。
第1支承部件51具備遮光壁a。遮光壁51a從第1支承部件51中的與第1透過部件54連接的連接部520向上方突出。此外,在圖2中,將通過駕駛員的視線位置與遮光壁51a的上端部(第1支承部件51的上端部)的平面作為視線下端平面而用虛線表示。另外,將虛像27的中心與支援下端平面所成的角用β3表示。
遮光壁51a被照射由第1透過部件54反射的外部光線的反射光。遮光壁51a吸收該反射光,抑制向擋風玻璃21等對駕駛員的視野造成負面影響的部位照射外部光線的反射光。
這里,圖像生成控制部10以使包含蓋部件40所具備的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中的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和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區域成為生成的圖像的非顯示區域92的方式來生成圖像。換句話說,圖像生成控制部10在與由第2支承部件52形成影的區域大體一致的區域設置不顯示圖像的非顯示區域92。
[本實施方式的效果]
在以上那樣詳述的平視顯示器1中具備:生成使顯示部顯示的圖像的圖像生成部5、覆蓋圖像生成部5的蓋部件40、使圖像生成部5生成圖像的圖像生成控制部10。圖像生成控制部10以包含在蓋部件中所具備的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以及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區域(不連續部521)成為生成的圖像的非顯示區域的方式生成圖像。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1,將包含難以顯示圖像的不連續部521的區域設為圖像的非顯示區域,因此能夠向使用者提供減少了不協調感的圖像。
另外,在平視顯示器1中,蓋部件40具備:使包含由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光線透過的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以及對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進行支承的第1~第3支承部件51、52、53。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分別呈從前側到后側朝向上側的形狀。
另外,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在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以及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形成有不連續部521。而且,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的切面p1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γ1被設定為比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切面p2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γ2大。并且,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比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向上側偏移。
因此,根據第1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1,與前述的參考例的蓋部件(圖15所示的蓋部件中的光線透過部45z的高度)相比,能夠抑制蓋部件整體的高度。另外,能夠抑制蓋部件整體的高度,并且能夠使圖像的鉛垂方向的視場角(圖2等的α3的角度)變大。
另外,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均呈從前側的端部隨著接近后側的端部而朝向上側彎曲的向下側凸的彎曲面。即,第1透過部件54的前側的端部的切面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比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的切面p1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γ1小。相同地,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切面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比第2透過部件55的后側的端部的切面p2相對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γ2小。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1,在外部光線到達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時,能夠使被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反射的反射光難以進入使用者的視野。
另外,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相比位于上側。而且,具備將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相互連結的第2支承部件52。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1,能夠有效地抑制蓋部件整體的高度。
另外,在平視顯示器1中,第2支承部件52由遮光部件構成。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1,能夠抑制被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反射的外部光線進入使用者的視野。
[第2實施方式]
接下來,對第2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以下的說明中,僅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1不同的地方進行詳述,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1相同的地方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
如圖3所示,在光線透過部45b中,著眼于將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下表面或者第1支承部件51中的與第1透過部件54的前側的端部連接的連接部520的下表面中的任一個處于更下側的面作為基準面時的、第2支承部件52的高度h3。另外,著眼于第3支承部件53相對于該基準面的高度h3。在本實施方式中,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下表面與連接部520相比位于下側,將該第2透過部件55的前側的端部的下表面作為基準面。另外,基準面是與高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即,水平面)。
如圖2所示,在第1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54a中,第3支承部件53的高度h3比第2支承部件52的高度h3高,相對于此,在第2實施方式的光線透過部45b中,如圖3所示,這些第2以及第3支承部件52、53的高度h3、h3成為大體相同的值。換句話說,在蓋部件40中,設定為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的后側的端部的高度位置大體一致。但是,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以及第2透過部件55的后側的端部的高度位置也不必完全一致,也可以高度位置稍微不同。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能夠將蓋部件40整體的高度抑制成最小限度。此外,優選第1以及第2支承部件52、53的高度h3、h3被設定為不對駕駛員的視野造成影響,并且不超過視線下端平面。
[第3實施方式]
在第3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中,進行研究以便在光線透過部45c中,光線的透過率成為大體恒定。詳細而言,如圖4所示,光線透過部45c的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被設定為包含由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光線入射到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時的入射角分別大體恒定。
換句話說,被反射鏡18反射的圖像經由凹面鏡15到達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時,由于光線隨著接近擋風玻璃21而被放大,所以根據通過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時的位置而光線的角度慢慢變得不同(參照圖1)。因此,通過將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設為與該角度的不同對應的曲面,從而設定成光線入射到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時的入射角大體恒定。
向第1透過部件54c的入射角在任何位置均以φ3設為大體恒定,另外,向第2透過部件55c的入射角在任何位置均以θ3設為大體恒定。其中,入射到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時的入射角φ3、θ3不僅限于分別在全部的位置均嚴格地恒定的情況,也可以入射角稍微不同。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向第1透過部件54c的入射角φ3的值與向第2透過部件55c的入射角θ3的值被設定為大體相同。其中,不僅限于入射角φ3與入射角θ3嚴格地相同的情況,也可以入射角φ3與入射角θ3稍有不同。
根據這樣的蓋部件40,能夠將包含圖像的光線入射到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時的入射角按每個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設為大體恒定。因此,能夠使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中的光的透過率按每個區間大體恒定。
并且,在蓋部件40中,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被設定為入射角相互大體相等,因此能夠使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中的光的透過率不依賴于位置而大體恒定。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只要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c、55c的入射角各自大體恒定即可。換句話說,向第1透過部件54c的入射角φ3和向第2透過部件55c的入射角θ3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第4實施方式]
在第4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中,進行研究以便在光線透過部45d中,使不顯示圖像的非顯示區域92盡可能地窄。詳細而言,如圖5所示,在蓋部件40中,第2支承部件52d被形成為平板狀。另外,第2支承部件52d被配置為與通過設置了第2支承部件52d的位置的附近的光線的朝向大致平行。此外,第2支承部件52d不僅限于與通過設置了第2支承部件52d的位置的附近的光線嚴格地平行的情況,也可以相對于該光線稍微傾斜。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能夠使因第2支承部件52d而形成陰影(即,光線無法透過)的區域變窄,能夠減輕對駕駛員的視覺的影響。
[第5實施方式]
在第5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中,在光線透過部45e中配置構成圖像生成部5的光學部件。詳細而言,如圖6所示,第1~第3支承部件51e、52e、53e分別由保持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的梁部件構成。而且,構成圖像生成部5的反射鏡、透鏡等光學系統的部件亦即光學部件57a、57b、58a、58b中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于第1~第3支承部件51e、52e、53e。更具體而言,在第1以及第2支承部件51e、52e之間設置有與第1透過部件54對應的光學部件57a、57b。另外,在第2以及第3支承部件52e、53e之間設置有與第2透過部件55對應的光學部件58a、58b。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能夠利用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使相對于各個圖像27a、27b的光線透過,能夠使駕駛員視覺確認各個圖像27a、27b。
另外,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能夠有效利用在蓋部件40產生的空間。
[第6實施方式]
如圖7所示,在第6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中,被設為在光線透過部45f中,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f的前側的端部通過拐點523(經由第2支承部件52的連接部)連接的構成。而且,在拐點523處,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f的前側的端部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大致一致。因此,在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f的前側的端部之間,不產生如第1實施方式所示那樣的上下方向的階梯差。另外,在將第1透過部件54以及第2透過部件55f視為一個部件的情況下,其剖面形狀在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f的前側的端部的連接部處不連續。
即使是這樣的平視顯示器,與由一個部件構成透過部件的情況相比,也能夠抑制蓋部件40的高度。此外,在能夠將第1透過部件54的后側的端部與第2透過部件55f的前側的端部穩固地連接的情況下,也可設為不設置第2支承部件52的構成。
[第7實施方式]
在第7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中,在光線透過部45g中具備用于使成為非顯示區域92的區域顯示與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不同的圖像的構成。
詳細而言,如圖8以及圖9所示,光線透過部45g具備發光部61、62、63以及遮光部61a、62a、63a。發光部61、62、63被配置于第2支承部件52中的后側,向包含由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光線的方向產生與該光線不同的光線。
遮光部61a、62a、63a在第2支承部件52中被設置于比發光部61、62、63更靠后側。該遮光部61a、62a、63a被配置為與包含由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光線通過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的方向大致平行。
即,遮光部61a、62a、63a將從發光部61、62、63發出的光線(參照圖9的細箭頭)不遮光地發送至擋風玻璃21,另一方面吸收被第2透過部件55反射的外部光線(參照圖9的粗箭頭)。其結果是,遮光部61a、62a、63a抑制外部光線向發光部61、62、63照射,抑制外部光線向對駕駛員的視覺造成影響的部位反射。
根據這樣的平視顯示器,在第2支承部件52設置有發光部61、62、63,因此在因第2支承部件52的存在而無法顯示圖像的區域(非顯示區域92)也能夠進行某些顯示。另外,在第2支承部件52設置有遮光部61a、62a、63a,因此能夠抑制被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反射的外部光線向發光部61、62、63入射。
[第8實施方式]
在第8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中,如圖10的(a)以及圖10的(b)所示,在光線透過部45h中,第1透過部件54h和第2透過部件55h在左右方向偏移地配置。
在圖10的(a)所示的例子中,第1透過部件54h相對于第2透過部件55h向左側偏移。若將此時左右方向的偏移量設為δh,將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h、55h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坐標的偏移量設為δv,則優選具有|δv|>|δh|≥0的關系。由此,能夠抑制平視顯示器的大型化。
另外,也可以構成為圖11的(a)以及圖11的(b)所示的光線透過部45i。即,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i、55i也可以分別相對于左右方向具有規定的角度。
此時,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i、55i的水平面上的角度差在10度左右的范圍內即可。更優選該角度差與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形變的形狀相吻合。
并且,根據上述那樣的平視顯示器,能夠得到與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相同的效果。
[第9實施方式]
在第9實施方式的平視顯示器中,在光線透過部45g中,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j、55j具有沿著由圖像生成部5生成并通過兩個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j、55j的圖像的外形的外形。
例如如圖12所示,與圖像生成部5生成的圖像的形變的形狀相配合,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j、55j的形狀被彎曲地設定。此時,若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j、55j以及殼體35的形狀也與擋風玻璃21的形狀一致,則能夠更省空間地配置殼體35。換句話說,能夠有效利用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j、55j所需的區域。
[其他的實施方式]
本公開并不被上述的實施方式進行任何限定地解釋。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使用的附圖標記也適當地使用在權利要求書中,但其使用的目的在于容易理解各權利要求的發明,并不是對各權利要求的發明的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的意圖。可以將上述實施方式中的一個構成要素所具有的功能分散成多個構成要素,或將多個構成要素所具有的功能統一為一個構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將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的至少一部分置換成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知的構成。另外,只要能夠解決課題,也可省略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的一部分。另外,也可將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的至少一部分對其他的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進行附加或者置換。此外,僅由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文字特定的技術思想所包含的所有方式均是本公開的實施方式。
除了上述的平視顯示器以外,能夠以將該平視顯示器作為構成要素的系統等各種方式來實現本發明。
例如,對在上述實施方式的蓋部件40中,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55具有曲面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將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形成為平板狀,在不連續部521將兩透過部件連接。例如,也可以如圖13所示,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k、55k無上下方向的階梯差地連接,第1透過部件54k的后側的端部的切面與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被設定為比第2透過部件55k的前側的端部的切面與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大。這樣,在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k、55k被形成為平板狀的情況下,“切面”成為與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d、55k平行的面。或者也可以如圖14所示,在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m、55m的連接部存在上下方向的階梯差,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m、55m的傾斜角度例如被設定為相同的值等,被設定為任意的斜率,也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狀。
根據這樣的變形例的平視顯示器,將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k、55k、54m、55m作為平板,因此能夠對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k、55k、54m、55m的材料使用通用品。另外,能夠抑制第1以及第2透過部件54k、55k、54m、55m的大型化,能夠提高成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