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通常包括顯示面板及設置于該顯示面板內的觸控電極層,然而,由于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及非顯示區處的電極及布線差別較大,可能導致該觸控電極層在顯示區與該非顯示區交界處的位置的觸控靈敏度及準確度下降,影響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的用戶體驗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戶體驗性較佳的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一種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其包括位于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內的觸控導電層,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還包括顯示區及位于該顯示區外側的非顯示區,該顯示區包括主顯示區及位于該顯示區外側的邊緣顯示區,該觸控導電層包括位于該主顯示區的主觸控電極、及位于該邊緣顯示區的邊緣觸控電極,其中,該邊緣觸控電極的尺寸小于該主觸控電極。
相較于現有技術,在該顯示區的與非顯示區相鄰邊緣顯示區設置比主顯示區的主觸控電極尺寸較小的邊緣觸控電極,可提高該邊緣顯示區的觸控靈敏度及準確度,提高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的用戶體驗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觸控電極層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的薄膜晶體管及其驅動布線層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示本發明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100、200
第一基板 110、210
第二基板 120、220
液晶層 130、230
觸控電極層 140、240
第一基底 111、221
彩色濾光層 112、222
第一偏光片 113、223
第二基底 121、221
薄膜晶體管及驅動布線層 122、222
第一絕緣層 123、223
觸控電極層 140、240
第二絕緣層 124、224
金屬導線層 125、249
第三絕緣層 126、225
像素電極層 127、227
第二偏光片 128、228
顯示區 150
非顯示區 160
驅動電路 170
主顯示區 151
邊緣顯示區 152
主觸控電極 141
邊緣觸控電極 142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通孔 1241
金屬導線層 125
金屬導線 1251
第一邊緣觸控電極 142a
第二邊緣觸控電極 142b
第二邊緣觸控電極 142c
掃描線 1221
數據線 1222
薄膜晶體管 1223
像素電極 1271
第四絕緣層 226
公共電極層 229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及夾于該第一基板110與該第二基板120之間的液晶層130。優先地,該第一基板110為彩色濾光片基板,該第二基板120為薄膜晶體管基板。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還包括一設置于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內部的觸控電極層140。具體地,該觸控電極層140可以形成于該第二基板120上,即該薄膜晶體管基板上
該第一基板11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111、形成該第一基底111上的彩色濾光層112及設置于該第一基板110外側的第一偏光片113。該第二基板120可以包括第二基底121、設置于該第二基底121鄰近該液晶層130一側的薄膜晶體管及驅動布線層122、設置與該薄膜晶體管及驅動布線層122鄰近該液晶層130一側的第一絕緣層123、設置于該第一絕緣層123鄰近該液晶層130一側的觸控電極層140、設置于該觸控電極層140鄰近該液晶層130一側的第二絕緣層124、設置于該第二絕緣層124鄰近該液晶層130的金屬導線層125、設置于該金屬導線層125鄰近該液晶層130一側的第三絕緣層126、設置于該第三絕緣層126鄰近該液晶層130一側的像素電極層127、及設置于該第一基底121遠離該液晶層130一側的第二偏光片128。該觸控電極層140不僅作為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的觸控感測層,還作為該內嵌式顯示面板100的公共電極層,用配合像素電極層127驅動液晶層130以顯示畫面,具體地,該觸控電極層140可以被分時施加觸控感測信號及公共電極信號。
請參閱圖2,圖2是圖1所示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的觸控電極層的平面結構示意圖。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還包括顯示區150、位于該顯示區150外側的非顯示區160及設置于該非顯示區160的驅動電路170。進一步地,該顯示區150可以分為主顯示區151及位于該顯示區150外側的邊緣顯示區152。該觸控導電層140包括位于該主顯示區150的主觸控電極141、及位于該邊緣顯示區152的邊緣觸控電極142,其中,該邊緣觸控電極142的尺寸小于該主觸控電極141。
具體地,該主觸控電極141呈矩陣排列,定義該矩陣行所在的方向為第一方向X,該矩陣列所在的方向為第二方向Y,該邊緣觸控電極142包括沿該第一方向X與該主觸控電極141同行設置的第一邊緣觸控電極142a。該第一邊緣觸控電極142a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小于該主觸控電極141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該第一邊緣觸控電極142a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等于該主觸控電極141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優選地,該第一邊緣觸控電極142a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為1.5毫米,該第一邊緣觸控電極142a與該主觸控電極141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均為5毫米。此外,該主觸控電極141之間的間距可以均相同,且大于該第一邊緣觸控電極142a與該主觸控電極141之間的間距。
該邊緣觸控電極142還包括沿該第二方向Y與該主觸控電極141同列設置的第二邊緣觸控電極142b,該第二邊緣觸控電極142b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小于該主觸控電極141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該第二邊緣觸控電極142b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等于該主觸控電極141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二邊緣觸控電極142b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為1.5毫米,該第二邊緣觸控電極142b與該主觸控電極141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均為5毫米。此外,該主觸控電極141之間的間距可以大于該第二邊緣觸控電極142b與該主觸控電極141之間的間距。
進一步地,該邊緣觸控電極142還包括位于該邊緣顯示區152角落處的第三邊緣觸控電極142c。該第三邊緣觸控電極142c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小于該第一邊緣觸控電極142a沿該第一方向X的寬度。該第三邊緣觸控電極142c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等于該第二邊緣觸控電極142b沿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優選地,該第三邊緣觸控電極142c沿該第一方向X及該第二方向Y的寬度均為1.5毫米。
該金屬導線層125與該觸控電極層140通過位于該第二絕緣層124的通孔1241電連接,該金屬導線層125包括多條金屬導線1251,每一主觸控電極141及每一邊緣觸控電極142均通過一金屬導線1251連接至驅動電路170。該驅動電路170可以為通過COG等技術設置于該第二基板120的非顯示區160上,該驅動電路170用于分時施加觸控信號及公共電壓信號至該主觸控電極141及邊緣觸控電極142。
請參閱圖3,圖3是圖1所示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的薄膜晶體管及其驅動布線層122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可以理解,該薄膜晶體管及其驅動布線層122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掃描線1221、沿該第二方向Y延伸且與該掃描線1221垂直絕緣相交的數據線1222、及位于該掃描線1221與數據線1222交叉處的薄膜晶體管1223。該薄膜晶體管1223的柵極連接至對應的掃描線1221,源極連接至對應的數據線1222,漏極電連接至該像素電極層127。其中該像素電極層127包括多個呈矩陣排列的像素電極1271,每一漏極對應電連接至其中一個像素電極1271。該掃描線1221及該數據線1222還電連接至該驅動電路170。該驅動電路170可以為整合觸控及顯示功能的集成電路芯片,用于施加顯示驅動信號至該薄膜晶體管及其驅動布線層122、及施加公共電壓信號或觸控信號至該觸控電極層140,從而使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實現顯示與觸控功能。可以理解,該薄膜晶體管1223的漏極可以依序經由該第一絕緣層123、第二絕緣層124及第三絕緣層126中的通孔(圖未示)與對應的像素電極1271電連接。
請參閱圖4,圖4是本發明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200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120及夾于該第一基板210與該第二基板220之間的液晶層230。優先地,該第一基板210為彩色濾光片基板,該第二基板220為薄膜晶體管基板。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200還包括一設置于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200內部的觸控電極層240。具體地,該觸控電極層240可以形成于該第二基板220上,即該薄膜晶體管基板上
該第一基板21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211、形成該第一基底211上的彩色濾光層212及設置于該第一基板210外側的第一偏光片213。該第二基板220可以包括第二基底221、設置于該第二基底221鄰近該液晶層230一側的薄膜晶體管及驅動布線層222、設置與該薄膜晶體管及驅動布線層222鄰近該液晶層230一側的第一絕緣層223、設置于該第一絕緣層223鄰近該液晶層一側的公共電極層229、設置于該公共電極層229鄰近該液晶層230一側的第二絕緣層224、設置于該第二絕緣層224鄰近該液晶層230一側的像素電極層227、設置于該像素電極227鄰近該液晶層230一側的第三絕緣層225、設置于該第三絕緣層225鄰近該像素電極227一側的觸控電極層240、設置于該觸控電極層240鄰近該液晶層230一側第四絕緣層226、及設置于該第四絕緣層226鄰近該液晶層230一側的金屬導線層249、及設置于該第一基底221遠離該液晶層230一側的第二偏光片228。
其中,該公共電極層229用于配合該像素電極層227顯示畫面。該觸控電極層240用于偵測施加到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200上的觸控動作。該觸控電極層240的具體結構與圖2所示的觸控電極層140結構基本相同,此處就不再贅述其結構,該金屬導線層249用于將該觸控電極層240的多個觸控電極連接至驅動電路。該薄膜晶體管及驅動布線層222與圖3所示的薄膜晶體管及驅動布線層1222結構基本相同,此處也不再贅述其結構。
相較于現有技術,在該顯示區150的與非顯示區160相鄰邊緣顯示區152設置比主顯示區151的主觸控電極141尺寸較小的邊緣觸控電極142,可提高該邊緣顯示區152的觸控靈敏度及準確度,提高該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100及200的使用者體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