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工藝品制作的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農產品加工領域,涉及一種種子核殼材料的處理方法,具體是一種用于工藝品制作的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油棕是典型的多年生熱帶木本油料作物,被美譽為“世界油王”,其果實由外果皮、中果皮(產油組織)、內果皮(核殼)、核仁(產油組織)四部分構成,其中種子部分包括內果皮(核殼)和核仁兩部分。油棕果實的果皮和種仁(核仁)均可產油,其中中果皮產的油通常稱為棕櫚油,種仁產的油稱為棕仁油。油棕全身是寶,除生產棕油并廣泛用于餐飲業、食品制造業和油脂化工業等外,油掠副廣品如圣葉、核殼等可用于制作豕具、工藝品、生物質燃料、造紙、肥料、動物飼料、活性碳等。
[0003]我國自1926年開始引種油棕,在海南島、云南、廣東和廣西等地試種,但發展十分緩慢,基本處于小規模引種試種階段,后來為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食用油需要,于1956-1958年從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引進35批次共3.6萬千克未經選育的日里杜拉厚殼種種子用于大面積生產性種植,發展高峰時全國種植面積達65萬畝,因引種的品種為厚殼種,果實含油量低,再加上干旱、風害和蟲害等因素影響,不結果株多,單株變異大,產量低,油棕種植面積逐年萎縮或改種其他作物并于1980年中期終止了油棕生產性種植。
[0004]根據果實的核殼類型,油棕通常分為厚殼型(杜拉種)、薄殼型(丹那拉種)和無殼型(比西夫拉種)油棕。厚殼型油棕在育種研宄中通常作為母本材料,其種子核殼厚,約為1.3-3.7毫米;果肉薄,約0.8-2.1毫米;果肉占果實的比率為40-50%,果穗出油率為15-18%,果肉與核殼間通常有纖維環。薄殼型油棕為厚殼型油棕與無殼型油棕的雜交種,是商業栽培品種種型,其種子的核殼薄,約為0.6-1.3毫米;果肉厚,約為2.1-6.0毫米;果肉占果實的比率為65-85 %,果穗出油率為21-23 %,果肉與核殼間通常有纖維環。無殼型油棕果實小,無核殼,果肉厚,果肉占果實的比率可達90-95%,果肉與核殼間通常油纖維環,其雌花敗育率高、產量極低,在育種研宄中通常作為父本材料。現今,我國前期引種的油棕(厚殼型)絕大部分散落于我國廣東、福建、廣西、云南和海南等熱區,因為沒有商業價值,其主要作為園林綠化樹種進行栽培。
[0005]油棕種子為頑坳性種子,沒有休眠期,不耐貯藏,其新鮮成熟的種子(種子含水量達15-22%)在高溫(33-38°C)高濕(75-95%)下容易發芽,通常有3_4個發芽孔(其中只有1-2個為真芽孔),發芽孔上面覆蓋有纖維和種皮。此外,除無殼種外,一般核殼堅硬,吸水和透氣性能較差,其中以厚殼型油棕種子核殼最厚最硬。目前,國外油棕種子的核殼主要用于制活性炭以及作為燃料用于發電等,而在我國,雖然前期引種的油棕大量散落分布于我國熱區各地,但因為絕大部分為厚殼型油棕,無商業價值,而且種子核殼為有機物,核殼表面通常還附有纖維,外形較差,利用人工去除纖維費時費工,因此油棕種子除少部分作為育種材料和綠化樹種材料外,其他均廢棄不用,致使大量油棕種子被浪費,極大地限制我國油棕產業的發展。經檢索,尚無利用油棕種子核殼材料制作各種工藝品的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用于工藝品制作的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的處理方法,利用化學方法對核殼材料表面進行處理,在不改變其外觀形狀和大小的前提下通過打磨獲得表面整體平順光滑、不同顏色的油棕種子核殼材料,能滿足工藝品材料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核殼材料的多樣化,提高了油棕的綜合利用水平,對促進我國油棕產業發展、豐富我國旅游市場產品等具有重要意義。
[0007]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0008]一種用于工藝品制作的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的處理方法,其步驟如下:
[0009]1、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的獲取
[0010]選取厚殼型油棕樹(其種子核殼厚度約為1.3?3.7毫米)作為選種母樹,然后從選種母樹上采集油棕果穗(其中成熟果穗的油棕種子核殼為黑褐色、核仁為乳白色,未成熟果穗的油棕種子核殼為杏色或淺杏色);將采集的油棕果穗,經慪制、脫果肉,得到核殼顏色為黑褐色或杏色的厚殼型油棕種子,并根據其大小、形狀以及核殼的顏色進行分類。
[0011]所述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的獲取是直接收集廢棄的不新鮮的厚殼型油棕種子。
[0012]2、油棕種子炭化脫水處理
[0013]取質量百分比等于或大于70%的濃酸溶液對選取的油棕種子進行I?2次炭化脫水,每次2?3分鐘,取出后用清水洗掉殘留濃酸,然后用砂紙或紗布等擦拭油棕種子核殼表面。
[0014]所述濃酸溶液是指濃硫酸或濃硝酸。
[0015]3、油棕種子干燥處理
[0016]將經過炭化脫水的油棕種子在70?80°C的烘干箱中干燥24小時以上,使其種子的含水量降低至5%以下。
[0017]4、油棕種子發芽孔填充處理
[0018]用干燥填充材料填充油棕種子發芽孔洞并用強力膠水粘合。利用不同顏色的填充材料不僅可以對發芽孔進行封堵,使種子內部隔絕與外界空氣、水分、細菌等的接觸,降低種子污染率,保持核殼的美觀和平整度,還可以對種子核殼材料起到點綴效果。
[0019]所述填充材料是木肩粉。
[0020]5、油棕種子核殼打磨拋光處理
[0021]待油棕種子發芽孔洞的填充材料自然干燥后,用打磨機對油棕種子核殼表面進行砂紙打磨、布輪拋光,得到咖啡色的油棕種子核殼材料。
[0022]所述用打磨機對油棕種子核殼表面進行打磨的次數是二次或二次以上。
[0023]將上述所制備得到的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經過鉆孔,繩線連接,可制作成手鏈、鑰匙鏈、項鏈等掛帶品或工藝品,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核殼材料的多樣化,極大地拓展了油棕的綜合利用水平。
[002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25]1、油棕種子利用率高、核殼材料多樣化。本方法可利用不同成熟度或廢棄的厚殼型油棕種子,其種子形狀、大小各異,但核殼厚度沒有明顯變化,顏色也不盡相同(黑褐色和杏色),此外,通過不同打磨處理使油棕種子核殼的顏色也發生了變化(黑褐色和咖啡色),從而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核殼材料的多樣化,能滿足工藝品的個性化需求。
[0026]2、油棕種子核殼材料美觀、質量穩定。本方法不會改變油棕種子核殼的大小、形狀,且處理后種子核殼的顏色更加光亮、纖維條紋更加清晰、耐腐蝕性更好。
[0027]3、本方法操作簡便、安全,勞動強度小,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的剖視圖。
[0029]圖2是未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的剖視圖。
[0030]圖3是新鮮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1]圖4是經過炭化脫水處理的新鮮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2]圖5是二次打磨的新鮮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3]圖6是三次打磨的新鮮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4]圖7是經過打磨、拋光的新鮮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5]圖8是新鮮未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6]圖9是經過炭化脫水處理的新鮮未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7]圖10是二次打磨的新鮮未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8]圖11是三次打磨的新鮮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39]圖12是經過打磨、拋光的新鮮未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40]圖13是廢棄的成熟的厚殼型油棕種子。
[0041]圖14是經過炭化脫水處理的廢棄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42]圖15是二次打磨的廢棄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43]圖16是三次打磨的廢棄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0044]圖17是經過打磨、拋光的廢棄成熟厚殼型油棕種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下列實施例中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