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顯示領域的顯示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顯示終端。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用戶使用手機的頻率越來越高,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為了方便顯示,手機的屏幕也越做越大;但是采用當前的液晶屏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屏等不能彈性收縮的屏幕,屏幕越大,表示電子設備的體積越大,質量越大;顯然不方便攜帶以及用戶的使用。
[0003]故提出一種方便用戶攜帶,且顯示屏幕大的顯示終端是現有技術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期望提供一種顯示終端,可以提供較大的顯示屏幕,同時保持顯示終端體積小的優點。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6]待拷貝權利要求......
[0007]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顯示終端,在第一顯示單元的基礎上,增設了第二顯示單元,且第二顯示單元的第二顯示屏可顯露和隱藏;這樣在需要大屏顯示時,將第二顯示屏從容置腔拉出以提供足夠大的顯示屏,以實現大屏顯示;在無需大屏顯示時,第二顯示屏可以收納在容置腔中,以保持顯示終端體積小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顯示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09]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支撐層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10]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支撐層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
[0011]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顯示終端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闡述。
[0013]實施例:
[001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終端,所述顯示終端包括第一顯示單元110和第二顯示單元120 ;
[0015]所述第一顯不單兀110的正面設有外露的第一顯不屏;
[0016]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包括第二顯示屏121以及容納所述第二顯示屏121的容置腔 122 ;
[0017]所述容置腔122位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側面和/或背面;
[0018]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對應有隱藏狀態和顯露狀態;
[0019]在所述隱藏狀態下,所述第二顯示屏121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內;
[0020]在所述顯露狀態下,所述第二顯示屏1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外。
[0021]所述顯示終端為可以顯示圖像的終端,具體如手機、電子書或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所述顯示終端優選為移動終端。
[0022]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第一顯示屏可為硬顯示屏,具體如常見的由玻璃作為顯示屏支撐組成結構的液晶LCD顯示屏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屏等屏幕。所述第一顯示屏還可為柔性顯示屏;所述第一顯示屏為固定顯示在所述電子設備表面的顯示屏。所述柔性顯示屏可如常見的塑料作為顯示屏支撐結構的液晶顯示屏或投影屏。
[0023]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設有所述第一顯示屏的一面為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正面;通常所述第一顯示屏外露在所述顯示終端外表面的部分為所述第一顯示屏的顯示區域;則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設置有所述顯示區域的一面為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正面。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背面為與所述正面相對的一面;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側面是位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正面四周的面。
[0024]所述第二顯示屏121可以為柔性液晶顯示屏或投影屏等屏幕。所述容置腔122可以為由殼體形成的中空腔體。所述容置腔12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側面或位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背面,還可以是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側面,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側面。
[0025]所述容置腔122的腔體可以如圖1中所示的與安裝第一顯示單元110的殼體形成一體,也可以與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殼體分離的獨立殼體(具體如圓柱形的殼體)。
[0026]在具體實現過程中,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和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可以是獨立的兩個顯示結構,也可以是對應了同一顯示結構的兩個顯示部分;當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和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對應的是同一顯示結構的兩個顯示部分時,對應于所述第一顯示屏的顯示部分是固定顯露的,而對應于第二顯示屏的顯示部分是可以顯露和隱藏的。具體如,所述顯示結構包括一個面積較大的柔性顯示屏;對應于所述第一顯示屏部分為固定顯示在所述電子設備的表面的一部分,對應于所述第二顯示屏的部分則是可以隱藏在容置腔內或顯露在容置腔外的。
[0027]在具體實現過程中,為了實現大屏顯示的效果,所述第二顯示屏121的顯示面積通常大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顯示面積,具體如所述第二顯示屏121的顯示面積為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的顯示面積的1.5?4倍之間,這樣可以提供較大的顯示屏,以實現大屏顯示;具體如,所述第二顯示屏121是所述第二顯示單元顯示面積的2倍或3倍。
[0028]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的對應有隱藏狀態和顯露狀態;在所述隱藏狀態下所述第二顯示屏121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內;此時,所述顯示終端的外觀與現有的僅包括第一顯示單元的顯示終端差別很小,基本上無差異。當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對應于顯露狀態時,所述第二顯示屏1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外,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外的部分可用于顯示。在圖1中所述第二顯示屏121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121夕卜。
[0029]在具體實現時,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還包括顯示驅動等其他用于顯示的結構。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的顯露狀態對應于所述第二顯示單元的顯示狀態,此時第二顯示單元的顯示驅動等開啟;所述第二顯示單元120的隱藏狀態對應于第二顯示單元的非顯示狀態,此時,所述顯示驅動等用于顯示的結構處于關閉狀態,這樣能節省所述顯示終端的能耗。
[0030]此外,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所述顯示終端還可包括檢測所述第二顯示屏121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外的面積的檢測單元及顯示控制單元;所述檢測單元具體可包括位移傳感器,具體如重力傳感器等結構,通過檢測自身的位移來確定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面積;具體的所述檢測單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屏的拉出端;所述拉出端為可用于將所述柔性顯示屏拉出的一端。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所述檢測單元還可包括檢測信號的發射結構,以及位于所述拉出端上的反射結構。所述發射結構位于所述容置腔122的外表面,且在所述第二顯示屏121可拉出方向上;所述發射結構向外發散式發送檢測信號,所述反射結構的面積一定,當所述反射結構離所述發射結構越遠,被所述反射結構阻擋而返回的檢測信號越少。所述反射結構可以金屬擋片等結構。
[0031]所述顯示控制單元可用于根據所述檢測單元檢測到的柔性顯示屏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面積,來調整顯示畫面的大小。
[0032]如圖2所示,所述柔性顯示屏元包括顯示層以及支撐層123 ;
[0033]所述支撐層由若干個微型剛性結構124構成;
[0034]在所述顯露狀態下,在所述顯示層展開方向上的相鄰兩個微型剛性結構相互吻合,形成剛性支撐層。圖2中所示箭頭指向的方向為所述展開方向,所述展開方向為所述展示層背離所述容置腔122的方向。
[0035]所述微型剛性結構為微米級剛性結構;如圖2所示,每一個所述微型結構124可包括一個凹槽和一個凸起;所述凹槽用于在顯露狀態下時,在展開方向上的相鄰供微型剛性結構124的凸起插入,從而多個微型剛性結構拼接形成整體的剛性結構。如圖3所示,在所述展開方向上的相鄰兩個微型剛性結構的相鄰側通過鉸接等方式活動連接,通過兩個所述微型剛性結構的相對位置,一個所述微型剛性結構的凸起出入另一個所述微型剛性結構的凹槽內;在圖3中展開方向上的相鄰兩個通過彈性拉繩形成所述活動連接。
[0036]所述微型剛性結構124的構成材質可以是延展性良好的金屬或合金,還可以是剛性的塑料等結構。
[0037]在具體實現時,所述顯示層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外的面積等于或略小于所述支撐層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外的面積;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微型剛性結構才拼接形成整體的剛性結構,以支撐所述柔性屏。
[0038]所述顯示層優選為柔性顯示層,優選為柔性液晶屏。所述液晶屏包括液晶層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層兩側的上支撐層和下支撐層;所述上支撐層和下支撐層優選由透明塑料構成。
[0039]在具體實現時,所述第二顯示屏121可以僅包括所述顯示層;但是通過所述支撐的設置,可以實現對所述顯示層進行支撐,這樣可以保證所述顯示層平整的鋪開,同時方便用戶通過掰動所述支撐層來調整所述柔性顯示屏相對于所述第一顯示單元的位置,如調整所述第二顯示單元的傾斜角度。
[0040]優選地,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槽縫123 ;
[0041]在所述顯露狀態下,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顯示屏121穿過所述槽縫123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外。
[0042]所述槽縫123的面積與所述第二顯示屏121的橫截面相適配,需要保證所述第二顯示屏121可以自由穿梭于所述槽縫;且沒有過大空隙,以免進入灰層等雜物影響所述顯示終端的使用壽命。
[0043]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殼體100,所述第一顯示單元110安裝在所述殼體100上,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殼體100內;所述槽縫123位于所述殼體上。
[0044]所述容置腔122內設有卷軸;所述第二顯示屏121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45]所述第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卷軸上;
[0046]在所述顯露狀態下,所述第二顯示屏12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置腔122外。
[0047]所述第二端即為上述的拉出端,通過拉動所述第二端可以將所述第二顯示屏121的顯示區域部分拉出所述容置腔122。
[0048]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所述卷軸上設置磁體開關,當用戶通過觸控所述顯示終端時,通過向所述磁體開關通電,使所述磁體開關打開,并在磁力的作用下,將所述柔性顯示屏彈出部分,以方便用戶拉出所述柔性顯示屏。
[0049]具體如所述磁體開關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端的第一磁扣,以及設置在所述容置腔內的第二磁扣;在所述第二磁扣未通電時,所述第一磁扣和所述第二磁扣之間相互吸引,或相互沒有磁力作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