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與傳統的陰極射線管型顯示裝置相比,各種平板型顯示裝置可以提供減少的重量 和體積。這樣的顯示裝置可以分為液晶顯示器(IXD)、場致發射顯示器(FED)、等離子顯示 板(PDP)或有機發光二極管(0LED)。顯不面板可以包括被后殼體覆蓋的背側和被前殼體覆 蓋的前邊緣。前殼體的聯接至顯示面板的前邊緣的前部可以稱為"邊框"。邊框越小,則可 以允許屏幕顯得越大。
【發明內容】
[0003] 技術問題
[0004] 為了克服缺點,因此實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能夠在減 小前屏幕上的邊框尺寸的情況下減少所述顯示裝置中設置的元件的數量以降低制造成本 和處理。
[0005] 解決問題的方案
[0006] 為了實現這些目的以及其它優點,并且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如這里所實施以及寬 泛地描述的,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模塊;被構造成支撐所述顯示模塊的背表面的背蓋; 頂部外殼,該頂部外殼被構造成覆蓋所述顯示模塊的前表面的邊緣部或者所述顯示模塊的 側表面,所述頂部外殼包括形成在側表面中的聯接部,以被聯接至所述顯示模塊的側表面 和所述背蓋的邊緣部;以及后殼體,該后殼體被構造成覆蓋所述背蓋的背表面,其中所述頂 部外殼的側表面暴露于外部。
[0007] 所述聯接部可以包括向內伸出并向后延伸的具有側表面的聯接突起,所述聯接突 起可以被聯接至從所述背蓋的邊緣部或所述顯示模塊的側表面伸出的聯接槽,使所述聯接 槽朝向前表面敞開。
[0008] 所述聯接部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頂部外殼的側表面的內邊緣部中并朝向前表面 伸出的臺階狀突出部;以及在所述顯示模塊的側表面或所述背蓋的邊緣部這二者的未形成 所述聯接槽的預定部分中朝向背表面形成的鉤掛突出部,并且所述臺階狀突出部以接合的 方式被聯接至所述鉤掛突出部以防止所述頂部外殼分離。
[0009] 所述顯示模塊可以包括:聯接至所述背蓋以向光擴散部供應光的光源;被構造成 將由所述光源供應的光均勻地供應給前表面的光擴散部;被構造成基于圖像信息而針對各 個像素控制透明度和顏色的顯示面板;以及引導面板,該引導面板被構造在所述顯示面板 和所述光擴散部這二者的側邊緣部處并引導所述顯示面板和所述光擴散部的布置,所述鉤 掛突出部可以相對于所述引導面板的側表面形成在外部中。
[0010] 在另一方面,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模塊;被構造成支撐所述顯示模塊的背表 面的背蓋;頂部外殼,該頂部外殼被構造成覆蓋所述顯示模塊的前表面的邊緣部或者所述 顯示模塊的側表面,所述頂部外殼被聯接至所述背蓋;貫穿所述背蓋的邊緣部而聯接至所 述頂部外殼的螺釘;以及被構造成覆蓋所述背蓋的背表面的后殼體,該后殼體的邊緣部被 聯接至所述頂部外殼,其中當所述頂部外殼被聯接至所述后殼體時,所述頂部外殼的預定 部分暴露于外部。
[0011] 所述背蓋可以進一步包括從所述邊緣部的端部向外延伸以覆蓋所述頂部外殼的 側端面的翼部,并且所述螺釘貫穿所述翼部朝向背表面而被聯接至所述頂部外殼的側端 面。
[0012] 所述頂部外殼的側表面可以包括鄰近所述頂部外殼的背表面的第一側表面和鄰 近所述頂部外殼的前表面的第二側表面,并且所述背蓋的邊緣部的端部可以一次彎曲成L 形狀以朝向背表面延伸,并且所述螺釘可以沿橫向方向被聯接至所述第一側表面、貫穿所 述背蓋的彎曲端部,并且所述后殼體可以被聯接至所述第一側表面。
[0013]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4] 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頂部外殼,該頂部外殼被構造成固定顯示模塊的結 構并同時不使聯接結構暴露于側表面。因而,可以省略傳統的前殼體,并且頂部外殼可以用 作外部材料。
[0015] 可以省略前殼體,并且可以減少部件的數量。因而,可以獲得降低成本的效果。
[0016] 此外,由覆蓋顯示面板的前表面的整個邊緣部的前殼體以及頂部外殼構成的傳統 雙層結構可以被結合為單一結構。因而可以減小邊框的尺寸。
[0017] 本公開的附加優點、目的和特征將在后續描述中部分闡述,并且部分對于本領域 技術人員來說在審閱了如下描述時將明了或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獲知。通過在所寫說明 書及其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具體指出的結構可以實現并獲得本發明的目的和其它優點。
【附圖說明】
[0018]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地描述實施方式,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 件,其中:
[0019] 圖1是根據如這里所寬泛描述的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0020] 圖2是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0021] 圖3是從圖1和圖2所示的顯示裝置切除的頂部外殼的局部立體圖;
[0022] 圖4是根據如這里所寬泛描述的實施方式的、圖1和圖2所示的顯示裝置的頂部 外殼的內部的局部立體圖;
[0023] 圖5是根據如這里所寬泛描述的實施方式的、圖1和圖2所示的顯示裝置的頂部 外殼的內部的局部立體圖;
[0024] 圖6是沿圖1所示的線A-A'剖取的側視剖視圖;
[0025] 圖7是沿圖1所示的線B-B'剖取的側視剖視圖;
[0026] 圖8是圖1和圖2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側視剖視圖;
[0027] 圖9是根據如這里所寬泛描述的另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0028] 圖10是圖9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0029] 圖11是圖9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側視剖視圖;
[0030] 圖12是其中后殼體從圖9所示的顯示裝置分離的后視立體圖;
[0031] 圖13是圖9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后視立體圖;
[0032] 圖14是根據另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0033] 圖15是圖14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側視剖視圖;
[0034] 圖16是其中后殼體從圖14所示的顯示裝置分離的后視立體圖;以及
[0035] 圖17是圖14所示的顯示裝置的后視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6] 以下,當將元件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時,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下, 并且也可以存在一個或多個介入元件。當將元件稱為位于"上"或"下"時,基于另一元件 可以包括"在另一元件下"以及"在另一元件上"。
[0037] 某些顯示裝置可以包括固定地聯接至顯示模塊的前側和后側的頂部外殼以及后 蓋,前殼體和后殼體聯接至頂部外殼的前表面和后蓋的后表面,因而使頂部外殼和后蓋與 各種電子部件之間的聯接不可見。盡管這樣的前殼體和后殼體提供了潔凈的外觀,但雙層 結構會導致沿顯示器的邊緣部有稍寬的邊框。邊框越厚,會使屏幕顯得越小,并且會增大產 品的實際尺寸和重量。
[0038] 在這里所實施以及寬泛地描述的顯示裝置中,可以省略前殼體以使邊框不會不必 要地厚,并且可以減少元件的數量。
[0039] 如圖1和圖2所示,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頂部外殼110、顯示面板120、引導面板 130、導光面板140、背蓋150和后殼體160。顯不面板120、引導面板130和導光面板140可 以順次地疊置以形成顯示模塊。顯示面板120可以通過改變液晶的布置而選擇性地使從后 表面提供的光透射過該顯示面板。顯示面板120可以針對各像素控制透明度和顏色,以顯 示基于圖像信息的畫面。可以在兩個透明玻璃之間注射液晶,并且電流可以流向形成在透 明玻璃上的透明電極以改變針對各像素的液晶布置,使得顯示面板120可以控制像素的透 明度。
[0040] 布置在顯示面板120的背側以提供光的光源可以被聯接至背蓋150以發光。該光 源可以采用諸如發光二極管(LED)的點光源。導光面板140可以向顯示面板120的背側均 勻地供應該點光源。導光面板140可以將點光源轉換成面光源,并使面光源沿向前方向均 勻地發光。導光面板140可以包括順次疊置的導光膜、擴散膜和棱鏡膜。膜的其它布置和 /或組合也是合適的。
[0041] 引導面板130可以使顯示面板120和包括多個膜的導光面板140對準。參照作為 顯示裝置100的剖視圖的圖8,引導面板130可以包括座置部131和引導壁132。座置部 131可以形成在引導面板130的前表面中以支撐顯示面板120的背表面的邊緣部和顯示面 板120的側表面的邊緣部。引導壁132可以形成在引導面板130的側表面中,并且導光面 板140的膜可以布置在引導壁132的背側上。
[0042] 頂部外殼110聯接至顯示模塊(包括顯示面板120、引導面板130和導光面板140) 的前表面,并且背蓋150聯接至顯示模塊的背側,以固定所得到的層疊結構。在該實施方式 中,頂部外殼110和背蓋150的聯接可以以足以將顯示模塊的各層保持在一起的預定力來 支撐顯示模塊的前表面和背表面。
[0043] 當使用諸如螺釘的聯接構件時,可以提供相對強的緊固力,并且螺釘的頭部在一 些布置中可能露出。因而,會不利地影響顯示裝置的外觀,可以考慮輔助殼體來修飾外觀。
[0044] 根據該實施方式,聯接部可以設置在頂部外殼110的側表面111中并聯接至背蓋 150和引導面板130,使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