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顯示面板逐漸被應用于各類電子產品中。
現有技術中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設置有綁定區域,為顯示面板提供信號的控制芯片被綁定在該區域內。為了提高控制芯片綁定的準確性,綁定區域內設置有芯片對位標記,用于和控制芯片上對應設置的對位標記配合完成芯片的定位。除了芯片對位標記,綁定區域內還包括對應控制芯片引腳設置的多個連接部,以及用于實現多個連接部與顯示面板內部走線或外部電路連接的多條連接線,其中對位標記、多個連接部、以及用于實現連接部與顯示面板內部走線連接的連接線位于同一金屬層,用于實現連接部與外部電路連接的連接線位于另一金屬層。
在形成對位標記、多個連接部以及多條連接線的過程中,由于膜層對位偏差以及實際結構尺寸與預設結構尺寸偏差的存在,對于間距較小的連接部和連接線,常會發生壓線現象,導致顯示面板的良率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以避免壓線現象的發生,提高顯示面板的良率。
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
顯示區和圍繞所述顯示區的非顯示區;
所述非顯示區包括綁定區域,所述綁定區域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設置有芯片對位標記、多條第一金屬線、多條第二金屬線以及多個連接部;
其中,所述多個連接部用于綁定控制芯片;
每個所述連接部分別連接一條所述第一金屬線和一條所述第二金屬線,所述第一金屬線用于連接所述連接部的第一端以及所述顯示區內的金屬走線,所述第二金屬線用于連接所述連接部的第二端以及外部電路;
所述多個連接部呈至少兩行排列,且沿所述連接部行方向的垂直方向,所述多條第一金屬線和所述多條第二金屬線分別設置于所述多個連接部相對的兩側;
所述芯片對位標記,以及在所述行方向上與所述多個連接部相鄰設置的第一金屬線和第二金屬線位于同一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多條第一金屬線、所述多條第二金屬線、所述多個連接部以及所述芯片對位標記位于第一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顯示區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和多條數據線,所述多條掃描線或所述多條數據線位于所述第一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多條第一金屬線、所述多條第二金屬線以及所述芯片對位標記位于第二金屬層,所述多個連接部位于第三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顯示區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和多條數據線,所述多條掃描線位于所述第二金屬層,所述多條數據線位于所述第三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顯示區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和多條數據線,所述多條數據線位于所述第二金屬層,所述多條掃描線位于所述第三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多個連接部、所述多條第二金屬線以及所述芯片對位標記位于第四金屬層,所述多條第一金屬線中第一部分位于第五金屬層,除所述第一部分外的其他第一金屬線位于所述第四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多個連接部呈兩行排列,不同行所述連接部連接的第一金屬線位于不同金屬層。
可選地,位于所述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與遠離所述外部電路的一行連接部連接。
可選地,位于所述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和位于所述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依次交錯設置。
可選地,所述顯示區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和多條數據線,所述多條掃描線位于所述第四金屬層,所述多條數據線位于第五金屬層。
可選地,位于所述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分別與對應的掃描線電連接,位于所述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分別與對應的數據線電連接。
可選地,所述顯示區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和多條數據線,所述多條數據線位于所述第四金屬層,所述多條掃描線位于所述第五金屬層。
可選地,位于所述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分別與對應的數據線電連接,位于所述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分別與對應的掃描線電連接。
可選地,位于所述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以及位于所述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均與所述掃描線電連接,或者均與所述數據線電連接。
可選地,所述多個連接部、所述多條第一金屬線以及所述芯片對位標記位于第六金屬層,所述多條第二金屬線中第一部分位于第七金屬層,除所述第一部分外的其他第二金屬線位于所述第六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多個連接部呈兩行排列,不同行所述連接部連接的第二金屬線位于不同金屬層。
可選地,位于所述第七金屬層的第二金屬線與靠近所述外部電路的一行連接部連接。
可選地,位于所述第六金屬層的第二金屬線和位于所述第七金屬層的第二金屬線依次交錯設置。
可選地,所述顯示區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和多條數據線,所述多條掃描線位于所述第六金屬層,所述多條數據線位于所述第七金屬層。
可選地,所述顯示區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和多條數據線,所述多條數據線位于所述第六金屬層,所述多條掃描線位于所述第七金屬層。
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顯示面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在顯示面板非顯示區的綁定區域內,將芯片對位標記以及在連接部的行方向上與多個連接部相鄰設置的第一金屬線和第二金屬線設置于同一金屬層,避免了多個連接部與相鄰第一金屬線或第二金屬線發生的壓線現象,提高了顯示面板的良率。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內容。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顯示面板10包括顯示區100和圍繞顯示區100的非顯示區200,非顯示區200包括綁定區域210。綁定區域210包括基板(未示出),基板(未示出)上設置有芯片對位標記214、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以及多個連接部213。其中,多個連接部213用于綁定控制芯片,每個連接部213分別連接一條第一金屬線211和一條第二金屬線212。第一金屬線211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一端以及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具體的,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包括多條掃描線110、多條數據線120以及多條其他金屬走線(未示出),第二金屬線212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二端以及外部電路(未示出)。多個連接部213呈至少兩行排列,且沿連接部213行方向X的垂直方向Y,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和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分別設置于多個連接部213相對的兩側。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在行方向X上與多個連接部213相鄰設置的第一金屬線211和第二金屬線212位于同一金屬層。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中,芯片對位標記214的形狀為四個分立正方形,此時,控制芯片上對應設置的對位標記為十字型,與芯片對位標記214中四個分立正方形的縫隙形狀相同。控制芯片的實際貼合過程中,操作者可通過透明的基板觀測到芯片對位標記214與控制芯片上對應設置的對位標記間的嵌合情況,通過調整控制芯片的位置和角度即可實現控制芯片的準確定位。在能夠實現與控制芯片上的對位標記嵌合的情況下,芯片對位標記214還可以是其他形狀。
還需要說明的是,圖1僅以綁定區域210內包括兩行連接部213且每行設置五個連接部213為例進行說明而非限定,本實施例對連接部213的行數、每行設置的連接部213數量以及各行中連接部213的排列方式不做具體限定。此外,在行方向X上與多個連接部213相鄰設置的第一金屬線211和第二金屬線212指的是,在行方向X上緊鄰各連接部213設置的第一金屬線211和第二金屬線212。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多個連接部213排列方式的不同,與各連接部213相鄰設置的可能是兩條第一金屬線211,可能是兩條第二金屬線212,也可能是一條第一金屬線211和一條第二金屬線212。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在顯示面板10非顯示區200的綁定區域210內,將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在連接部的行方向X上與多個連接部213相鄰設置的第一金屬線211和第二金屬線212設置于同一金屬層,避免了膜層對位偏差以及實際結構尺寸與預設結構尺寸偏差導致的多個連接部213與相鄰第一金屬線211或第二金屬線212發生的壓線現象,提高了顯示面板10的良率。
需要說明的是,圖1中具有相同陰影圖案的結構同層設置,具有不同陰影圖案的結構異層設置。此外,為更清楚的說明綁定區域210中各結構的設置情況,圖1對綁定區域210進行放大,因此,圖1所示顯示面板10中各結構之間的比例關系與實際比例關系不同。本實用新型其他附圖情況與圖1相同,后續不再贅述。
示例性的,如圖1所示,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多個連接部213以及芯片對位標記214可以位于第一金屬層。即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多個連接部213以及芯片對位標記214同層設置。
參見圖1,顯示區100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110和多條數據線120,多條掃描線110可以位于第一金屬層,多條數據線120可以位于第一金屬層之外的其他金屬層。即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多個連接部213、芯片對位標記214與多條掃描線110同層設置,并與多條數據線120異層設置。
可選的,也可以是多條數據線120位于第一金屬層,多條掃描線110位于第一金屬層之外的其他金屬層,如圖2所示。即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多個連接部213、芯片對位標記214與多條數據線120同層設置,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采用同種材料形成。
需要說明的是,將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多個連接部213以及芯片對位標記214與多條掃描線110或多條數據線120同層設置,使得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多個連接部213、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多條掃描線110或多條數據線120能夠在同一工藝步驟中采用同種材料形成,減少了一次工藝步驟,有利于降低工藝難度。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顯示面板30包括顯示區100和圍繞顯示區100的非顯示區200,非顯示區200包括綁定區域210。綁定區域210包括基板(未示出),基板(未示出)上設置有芯片對位標記214、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以及多個連接部213。其中,多個連接部213用于綁定控制芯片,每個連接部213分別連接一條第一金屬線211和一條第二金屬線212。第一金屬線211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一端以及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具體的,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包括多條掃描線110、多條數據線120以及多條其他金屬走線(未示出),第二金屬線212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二端以及外部電路(未示出)。多個連接部213呈至少兩行排列,且沿連接部213行方向X的垂直方向Y,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和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分別設置于多個連接部213相對的兩側。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以及芯片對位標記214位于第二金屬層,多個連接部213位于第三金屬層。即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以及芯片對位標記214同層設置,多個連接部213同層設置并與上述結構異層設置。
參見圖3,顯示區100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110和多條數據線120,多條掃描線110可以位于第二金屬層,多條數據線120可以位于第三金屬層。即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芯片對位標記214與多條掃描線110同層設置,多個連接部213與多條數據線120同層設置并與上述結構異層設置。同層設置的各結構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采用同種材料形成,以達到降低工藝難度的有益效果。
可選的,也可以是多條數據線120位于第二金屬層,多條掃描線110位于第三金屬層,如圖4所示。即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芯片對位標記214與多條數據線120同層設置,多個連接部213與多條掃描線110同層設置且與上述結構異層設置。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顯示面板50包括顯示區100和圍繞顯示區100的非顯示區200,非顯示區200包括綁定區域210。綁定區域210包括基板(未示出),基板(未示出)上設置有芯片對位標記214、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以及多個連接部213。其中,多個連接部213用于綁定控制芯片,每個連接部213分別連接一條第一金屬線211和一條第二金屬線212。第一金屬線211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一端以及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具體的,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包括多條掃描線110、多條數據線120以及多條其他金屬走線(未示出),第二金屬線212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二端以及外部電路(未示出)。多個連接部213呈至少兩行排列,且沿連接部213行方向X的垂直方向Y,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和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分別設置于多個連接部213相對的兩側。多個連接部213、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以及芯片對位標記214位于第四金屬層,多條第一金屬線211中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位于第五金屬層,除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外的其他第一金屬線(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位于第四金屬層。即多個連接部213、多條第二金屬線212、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同層設置,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同層設置并與上述結構異層設置。同層設置的各結構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采用同種材料形成,以降低工藝難度。
示例性的,如圖5所示,多個連接部213可以呈兩行排列,不同行的連接部213連接的第一金屬線211位于不同金屬層。需要說明的是,連接部213的行方向X可以與多條掃描線110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可與多條掃描線110的延伸方向存在一夾角,本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
可選的,位于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可以與遠離外部電路的一行連接部213連接。即如圖5所示,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可以與遠離外部電路的一行連接部213連接。需要說明的是,外部電路設置于顯示面板50外側,通常可以為外部測試電路,用于在未綁定控制芯片前對顯示面板50進行功能測試。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與多個連接部213、多條第二金屬線212、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異層設置,雖然在膜層對位偏差以及實際結構尺寸與預設結構尺寸偏差的影響下,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的形成位置會與原設計位置有偏差,但由于在連接部213的行方向X上與各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相鄰設置的為第一金屬線211而非連接部213,使得不會出現與連接部213的壓線問題。
參見圖5,位于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和位于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可以依次交錯設置。即如圖5所示,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和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可以依次交錯設置。這樣的設置有利于減小多個連接部213在基板上的整體占用面積,能夠達到減小顯示面板50面積的有益效果。
進一步的,顯示區100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110和多條數據線120,多條掃描線110可以位于第四金屬層,多條數據線120可以位于第五金屬層。即多個連接部213、多條第二金屬線212、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與多條掃描線110同層設置,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與多條數據線120同層設置并與上述結構異層設置。這樣的設置有利于減少一次工藝步驟,進而降低工藝難度。
相應的,對于通過控制芯片為顯示區100的掃描線110以及數據線120提供信號的情況,位于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掃描線110電連接,位于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數據線120電連接。即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掃描線110電連接,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數據線120電連接。這種情況下,與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連接的多個連接部213和控制芯片的各掃描信號傳輸引腳連接,與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連接的多個連接部213和控制芯片的各數據信號傳輸引腳連接。
可選的,也可以是多條數據線120位于第四金屬層,多條掃描線110位于第五金屬層,如圖6所示。相應的,位于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數據線120電連接,位于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掃描線110電連接。即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數據線120電連接,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可以分別與對應的掃描線110電連接。這種情況下,與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連接的多個連接部213和控制芯片的各數據信號傳輸引腳連接,與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連接的多個連接部213和控制芯片的各掃描信號傳輸引腳連接。
可選的,對于圖5和圖6所示的顯示面板結構,位于第四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以及位于第五金屬層的第一金屬線211也可以均與掃描線110電連接,或者均與數據線120電連接。即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以及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可以均與掃描線110電連接,或者均與數據線120電連接。此時,與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連接的多個連接部213以及與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連接的多個連接部213均和控制芯片的各掃描信號傳輸引腳連接,或者均和控制芯片的各數據信號傳輸引腳連接。示例性的,對于圖5所示的顯示面板50,當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以及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均與掃描線110電連接時,由于多條掃描線110與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同層設置,因此在形成第四金屬層中各結構時同時形成多條第二部分第一金屬線211/2與多條掃描線110的連接線即可。而多條第一部分第一金屬線211/1與多條掃描線110異層設置,要實現連接則需要使用跨線結構。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顯示面板70包括顯示區100和圍繞顯示區100的非顯示區200,非顯示區200包括綁定區域210。綁定區域210包括基板(未示出),基板(未示出)上設置有芯片對位標記214、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以及多個連接部213。其中,多個連接部213用于綁定控制芯片,每個連接部213分別連接一條第一金屬線211和一條第二金屬線212。第一金屬線211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一端以及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具體的,顯示區100內的金屬走線包括多條掃描線110、多條數據線120以及多條其他金屬走線(未示出),第二金屬線212用于連接連接部213的第二端以及外部電路(未示出)。多個連接部213呈至少兩行排列,且沿連接部213行方向X的垂直方向Y,多條第一金屬線211和多條第二金屬線212分別設置于多個連接部213相對的兩側。多個連接部213、多條第一金屬線211以及芯片對位標記214位于第六金屬層,多條第二金屬線212中的第一部分第二金屬線212/1位于第七金屬層,除多條第一部分第二金屬線212/1外的其他第二金屬線212(第二部分第二金屬線)212/2位于第六金屬層。即多個連接部213、多條第一金屬線211、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多條第二部分第二金屬線212/2同層設置,多條第一部分第二金屬線212/1同層設置并與上述結構異層設置。
如圖7所示,多個連接部213可以呈兩行排列,不同行連接部213連接的第二金屬線212位于不同金屬層。具體的,多條第一部分第二金屬線212/1位于第七金屬層,多條第二部分第二金屬線212/2位于第六金屬層。
可選的,位于第七金屬層的第二金屬線212可以與靠近外部電路的一行連接部213連接。即如圖7所示,多條第一部分第二金屬線212/1可以與靠近外部電路的一行連接部213連接。
參見圖7,位于第六金屬層的第二金屬線212和位于第七金屬層的第二金屬線212可以依次交錯設置。即多條第二部分第二金屬線212/2和多條第一部分第二金屬線212/1可以依次交錯設置。
進一步的,顯示區100包括絕緣交叉設置的多條掃描線110和多條數據線120,多條掃描線110可以位于第六金屬層,多條數據線120可以位于第七金屬層。即多個連接部213、多條第一金屬線211、芯片對位標記214以及多條第二部分第二金屬線212/2與多條掃描線110同層設置,多條第一部分第二金屬線212/1與多條數據線120同層設置。同層設置的各結構可以在同一工藝步驟中采用同種材料形成,以降低工藝難度。
可選的,也可以是多條數據線120位于第六金屬層,多條掃描線110位于第七金屬層,如圖8所示。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與圖7所示顯示面板的結構相比,不同之處在于顯示區數據線和掃描線的層疊關系,其他相同之處不在贅述。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所示,顯示裝置90包括本實用任意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910。
注意,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