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是于2012年6月25日提交的序列號為13/532,154的美國申請的部分繼續申請,其內容通過引用整體并入本文。本發明涉及具有兩個顯示器的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具有多個顯示10模式,包括基本上低功率消耗反射顯示模式。
背景技術:
::可切換鏡顯示專利ep0933663b1(sekiguchi等人;1999年8月4日)和jp3419766(adachi等人;2001年11月16日)描述了夾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的反射起偏器膜(例如,雙亮度增強膜或“dbef”)的使用。這些顯示裝置可以在正常圖像顯示模式和反射鏡模式之間電切換,由此環境光從dbef反射以產生反射鏡模式。us7495719b2(adachi等人;2009年2月24日)描述了能夠在顯示高質量圖像的狀態(正常模式)和反射鏡模式之間電切換的顯示裝置。反射鏡模式產生適合于人物觀看他/她自己的臉部或身形的易于觀看的反射圖像。參照adachi的圖1,顯示裝置具有連續設置的圖像顯示部分1000、反射偏振選擇構件300、透射偏振軸可變部分400和吸收偏振選擇構件500。圖像顯示部分1000包括吸收偏振選擇構件208,吸收偏振選擇構件208透射預定方向的線性偏振分量并吸收與其正交的方向的線性偏振分量,并且吸收偏振選擇構件208設置在反射偏振選擇構件300側。us5686979(weber等人;2011年11月11日)描述了標準背光源、反射起偏器膜(dbef)、能夠顯示圖像的第一簡單可切換液晶(lc)面板和第二液晶顯示器(lcd)的使用。組裝這些部件以產生可以在利用背光源的透射顯示模式和不使用背光源的反射顯示模式之間切換的顯示系統。反射lcd對于在高環境照明條件下觀看圖像特別有用。us5686979還描述了使用反射起偏器膜(dbef)和單個圖像顯示器產生能夠傳達文本和單色圖片的顯示系統。wo2014002402a1(smith等人;2014年1月3日)描述了夾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的反射起偏器膜(dbef)的使用。顯示系統能夠具有多重圖像功能。在來自日本德島大學的論文(“使用視差屏障的立體全色led顯示器的最佳參數和觀看區域(optimumparametersandviewingareasofstereoscopicfullcolorleddisplayusingparallaxbarrier)”,hirotsuguyamamoto等人,ieicetranselectron,vol.e83-cno10oct2000)中很好地描述了用于觀看3d圖像的視差屏障技術的設計和操作。圖1示出與圖像顯示器結合使用以用于產生3d顯示器的視差屏障技術的基本設計和操作。用于左眼和右眼的圖像在圖像顯示器的交替像素列上交錯。視差屏障中的狹縫允許觀看者僅從他們的左眼位置看見左圖像像素和僅從他們的右眼位置看見右圖像像素。可以通過使用雙凸透鏡實現與圖1所示的自動立體3d效果相同的自動立體3d效果。每個透鏡基本上等同于視差屏障狹縫。圖2示出由雙凸透鏡和圖像顯示器組成的常規3d系統。圖1和圖2中所示的技術可以經配置提供高質量的3d模式。然而,存在許多應用,由此還需要顯示器以高質量2d模式操作。使用圖1和圖2中所示的技術將產生具有圖像顯示器的一半原始分辨率的2d圖像——這是非常不期望的。為了圖像顯示器在2d模式下顯示具有100%原始分辨率的圖像,視差光學器件(視差屏障、雙凸透鏡等)必須在第一模式(2d模式)與第二操作模式(3d模式)之間可切換,該第一模式基本上不提供成像功能,該第二操作模式提供成像功能。在us7813042b2(mather等人;2010年10月12日)中公開了可切換視差屏障技術的示例。然而,可切換視差屏障技術具有以下缺點:視差屏障在3d模式下吸收光,將透射減少~65%。這種低效率的光使用是不利的,因為2d模式和3d模式將具有明顯不同的亮度。可以以增加的功率消耗為代價實現提高3d模式的亮度,這是不期望的,尤其對于移動產品。液晶漸變折射率透鏡(lcgrin透鏡)是使用常規液晶顯示器(lcd)制造工藝的可切換透鏡。已經由us2007296911a1(hong;2007年12月27日)、us7375784(smith等人;2008年5月20日)和takagi等人的“30.3自動立體局部2-d/3-d可切換顯示器(30.3autostereoscopicpartial2-d/3-dswitchabledisplay)”(siddigest2010pp436)公開了使用lcgrin透鏡的3d顯示系統。在gb1103815.5(smith等人;于2011年3月7日提交)中公開了提供高質量2d模式和高質量3d模式的光學元件的另一示例。為了實現3d模式,gb1103815.5中公開的光學元件包括grin透鏡陣列,其中每個grin透鏡與下一個grin透鏡通過視差屏障的區域分離。雙穩態液晶顯示器在以下中描述:bryan-brown等人的“光柵對準雙穩態向列裝置(gratingalignedbistablenematicdevice)”,procsidxxviii5.3,pp37-40(1997)和專利us6249332(bryan-brown等人;2001年6月19日)、us7019795(jones;2006年3月28日)和us6992741(kitson等人,2002年5月21日)。雙穩態lcd具有兩個能量穩定的液晶分子配置。僅需要功率以從第一能量穩定狀態切換到第二能量穩定狀態。因此,雙穩態lcd可以利用第一圖像無源編址,并且僅需要功率以顯示不同于第一圖像的第二圖像。雙穩態lc模式可以與光學部件組合以實現反射雙穩態lcd。反射雙穩態lcd對于在高環境照明條件下觀看圖像特別有用。反射雙穩態lcd對于需要非常低功率消耗的顯示器應用特別有用。超扭曲向列(stn)顯示器的原理和操作已經由許多不同的來源充分描述,該來源包括yeh和gu的“液晶顯示器的光學器件(opticsofliquidcrystaldisplays)”pp.194(wiley,1999)。超扭曲向列顯示器采用可以無源編址以便產生圖像的液晶模式。雙穩態扭曲向列(btn)顯示器的原理和操作已經由許多不同的來源完全描述。在x.l.xie等人的“具有大的dδn的0°-360°雙穩態向列液晶顯示器(0°-360°bistablenematicliquidcrystaldisplaywithlargedδn)”,journalofappliedphysics,vol.88,no.4,p.1722中描述了btnlc模式的綜述。雙穩態扭曲向列顯示器采用可以無源編址以便產生圖像的液晶模式。已經由許多不同來源充分描述了鐵電液晶顯示器(flc)的原理和操作,該來源包括us4840463(clark等人;1989年6月20日)和us4958916(clark等人;1990年9月25日)。鐵電液晶顯示器采用可以無源編址以便產生圖像的液晶模式。us6445434描述了使用額外的液晶層以實現在廣角公共觀看模式和窄角私密觀看模式之間切換。技術實現要素:根據一方面,提供了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反射起偏器,其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顯示系統的觀看側;以及控制器,其用于將圖像數據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其中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選擇性地根據以下操作:第一顯示功能,其中第一圖像顯示器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觀看者是可見的,并且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顯現得基本上透明;第二顯示功能,其中顯示系統處于向用戶傳達信息的反射模式;以及第三顯示功能,其中圖像被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可以通過利用漫反射元件產生第二顯示功能,使得顯示系統對于觀看者顯現為圖案化的漫反射。根據另一方面,提供了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反射起偏器,其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顯示系統的觀看側;以及控制器,其用于將圖像數據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其中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選擇性地根據以下操作:第一顯示功能,其中第一圖像顯示器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觀看者是可見的,并且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顯現得基本上透明;第二顯示功能,其中顯示系統對觀看者顯現為平面鏡;以及第三顯示功能,其中顯示系統對觀看者顯現為圖案化的反射鏡。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包括從觀看側開始的:第二圖像顯示器、光學漫射器、反射起偏器以及第一圖像顯示器。例如,第一圖像顯示器可以是任何合適的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并且能夠顯示高分辨率的全色圖像。第二圖像顯示器是液晶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不包含不透明薄膜晶體管(tft),并且經由無源編址方案(占空型(duty-type)驅動)或不采用不透明晶體管或任何其它基本上不透明的特征的另一編址方案在第二圖像顯示器上顯示圖像。第二圖像顯示器不包含濾色器或將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提供顯著的、不可切換的視差效應或顯著的莫爾效應的任何特征。第二圖像顯示器與第一圖像顯示器結合使用以產生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具有多種圖像顯示功能,包括具有優異的陽光可讀性的低功率顯示模式。為了實現前述和相關目的,則本發明包括在下文中充分描述并在權利要求中具體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圖詳細闡述了本發明的某些說明性實施例。然而,這些實施例僅指示其中可以采用本發明的原理的各種方式中的幾種。從結合附圖考慮的本發明的以下詳細描述中,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優點和新穎特征將變得顯而易見。附圖說明在附圖中,相似的參考標號指示相似的零件或特征:圖1示出用于產生3d顯示器的視差屏障技術的常規設計和操作;圖2示出包括雙凸透鏡和圖像顯示器的常規3d系統;圖3示出具體的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zbd)的常規設計和操作;圖4示出顯示系統;圖5示出液晶型第一圖像顯示器,側視圖;圖6示出有機發光型第一圖像顯示器,側視圖;圖7示出第二圖像顯示器,側視圖;圖8a示出偏振元件和反射起偏器的組合;圖8b示出偏振元件和反射起偏器的組合;圖8c示出偏振元件和反射起偏器的組合;圖8d示出偏振元件和反射起偏器的組合;圖8e示出偏振元件和反射起偏器的組合;圖9示出與第二圖像顯示器相關的電極;圖10示出與第二圖像顯示器相關的電極;圖11示出與第二圖像顯示器相關的電極;圖12示出在第二圖像顯示器上顯示的信息,平面圖;圖13示出在第二圖像顯示器上顯示的信息,平面圖;圖14示出在第二圖像顯示器上顯示的信息,平面圖;圖15示出用于自動立體3d圖像觀看的顯示系統;圖16示出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光學布置,分解側視圖;圖17示出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光學布置,分解側視圖;圖18示出包括透鏡和視差屏障的光學器件;圖19示出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光學布置,分解側視圖;圖20示出圖20是顯示系統的詳圖;圖21示出圖21是表示第一圖像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和背光源(如果適用)的控制的表格;圖22a示出同時采用多種顯示功能;圖22b示出同時采用多種顯示功能;圖22c示出同時采用多種顯示功能;圖22d示出同時采用多種顯示功能;圖22e示出同時采用多種顯示功能;圖22f示出同時采用多種顯示功能;圖23示出對于2個不同的域的處于tn模式的zbd的表面對準方向;圖24示出高于lc切換閾值的處于tn模式的zbd的錐光亮度圖;圖25示出替代的顯示系統實施例;圖26示出液晶型第一圖像顯示器的替代實施例,側視圖;圖27示出有機發光型第一圖像顯示器的替代實施例,側視圖;圖28示出有機發光型第一圖像顯示器的附加替代實施例,側視圖;圖29示出有機發光型第一圖像顯示器的附加替代實施例,側視圖;圖30示出第二圖像顯示器的替代實施例,側視圖;圖31示出具有光學漫射器的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光學布置的替代實施例,分解側視圖;圖32示出具有光學漫射器的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光學布置的附加替代實施例,分解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因為顯示器消耗大量的功率,所以移動顯示裝置上的電池,具體地智能手機上的電池需要定期再充電。然而,對于許多智能手機使用情形,觀看者不需要全色高分辨率圖像,例如,查看時間、閱讀文本消息或電子郵件等。除了全色、高分辨率圖像顯示模式之外,還提供可以傳達諸如文本或簡單圖片的信息的低功率顯示系統將因此使智能手機用戶能夠降低智能手機功率消耗,并且延長電池再充電之間所需的時間。如常規技術中所討論的,反射雙穩態lcd非常適合于需要非常低功率消耗的顯示器應用。當陽光照射到顯示器上時,圖像和文本變得難以閱讀。提供不管環境陽光的強度如何都可以向用戶清楚地傳達信息的顯示系統將有益于各種應用,諸如移動電話、膝上型pc、自動柜員機、廣告顯示器等。如在傳統技術中所討論的,反射lcd對于在高環境照明條件下觀看圖像特別有用。如在傳統技術中所討論的,結合可切換光學元件使用第一圖像顯示器可以用于實現能夠實現全分辨率、全亮度正常圖像模式和第二指向圖像顯示模式的顯示器。指向顯示模式可以是自動立體3d顯示模式。指向顯示模式可以是私密顯示模式,其中信息僅基本上在軸上才可辨別。盡管自動立體3d顯示模式和/或私密顯示模式是有吸引力的光學特征,但是可切換光學元件為顯示裝置附加了顯著的額外厚度、重量和成本。對于許多顯示器應用,難以證明附加的可切換光學元件的附加厚度、重量和成本的正確性。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顯示器,該顯示器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其中反射起偏器(例如,dbef)夾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和dbef被堆疊,使得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觀看側。第一圖像顯示器可以是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等,并且能夠顯示高分辨率、全色圖像。第二圖像顯示器是液晶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不包含不透明薄膜晶體管(tft),并且經由無源編址方案(占空型驅動)或者不采用不透明晶體管或具有基本不透明特征的任何其它編址部件的另一編址方案在第二圖像顯示器上顯示圖像。第二圖像顯示器優選地不包含濾色器或將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提供固有的、不可切換的視差效應或莫爾效應的任何特征。第二圖像顯示器與第一圖像顯示器結合使用以產生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具有多種圖像顯示功能,包括具有優異的陽光可讀性的低功率顯示模式和3d模式。根據一方面,可以實現第一顯示功能,由此第二圖像顯示器均勻地切換到第一透明狀態并且展現由第一圖像顯示器顯示的信息。根據一方面,可以實現第二顯示功能,由此沒有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并且第二圖像顯示器均勻地切換到第二狀態,使得顯示系統起類似于平面鏡的作用并且對于觀看者顯現為反射表面。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則關斷背光源。根據一方面,可以實現第三顯示功能,由此沒有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并且將圖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以產生可以傳達諸如文本或簡單圖片的信息的圖案化的反射鏡。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則關斷背光源。根據一方面,可以實現第四顯示功能,由此將圖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以產生可以傳達諸如文本或簡單圖片的信息的圖案化的反射鏡,并且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使得通過在第一圖像顯示器上顯示的圖像增強圖案化的反射鏡的視覺效果。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則接通背光源。根據一方面,可以實現第五顯示功能,由此將自動立體三維(以下稱為“3d”)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并且將圖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該第二圖像顯示器產生視差光學器件,使得第一顯示器上的三維圖像用肉眼可觀看。視差光學器件可以形成視差屏障。視差光學器件可以形成透鏡陣列。視差光學器件可以形成透鏡陣列,由此視差屏障設置在透鏡元件之間。根據一個方面,可以實現第六顯示功能,由此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并且將圖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使得第二圖像顯示器變成模糊光學器件,以便第一顯示器的圖像基本上在顯示系統的軸上可觀看,但是從離軸觀看基本上是模糊的,并因此產生私密觀看模式。參照圖4,顯示系統40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10、第二圖像顯示器20和諸如雙亮度增強膜(dbef)的反射起偏器30。反射起偏器30可以具有鏡面反射特性或漫反射特性。顯示系統40還可以包括用于輸入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是固有的或非固有的信息的觸摸屏(未示出)。反射起偏器30夾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之間。第二圖像顯示器20設置在顯示系統40的觀看側50。例如,反射起偏器30可以層壓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或第二圖像顯示器20。例如,通過使用光學粘合劑可以將反射起偏器30粘附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或第二圖像顯示器20。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液晶顯示器(lcd)11(圖5)或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60(圖6)或任何其他類型的圖像顯示器。第一圖像顯示器10是像素化的,并且能夠顯示高分辨率、全色圖像。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無源編址顯示器,或者可以是有源編址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20是也是像素化的液晶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不包含不透明薄膜晶體管(tft),并且經由無源編址方案(占空型驅動)或不采用不透明晶體管的另一編址方案在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上顯示圖像。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包含濾色器或將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之間提供固有的、不可切換的視差效應或莫爾效應的任何特征。參照圖5,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液晶顯示器11,該液晶顯示器11包括背光源12、第一起偏器13、第一基板14、液晶層15、第二(最上的)基板16和第二起偏器17。第二起偏器17設置在液晶顯示器11的觀看側50。改善液晶顯示器11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的光學延遲膜可以設置在第一起偏器13和第一基板14之間,和/或設置在第二基板16和第二起偏器17之間。為了圖示的清楚,已經省略了改善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等的對準層、控制電子器件、光學延遲膜。參照圖6,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器60,該有機發光顯示器60包括第一基板14、有機電致發光層61和第二基板16。有機發光顯示器60可以具有設置在有機發光顯示器60的觀看側50的起偏器17。參照圖5和圖6,起偏器17可以是圓起偏器或者可以是線起偏器。如果起偏器17由延遲膜和線起偏器構成以便產生圓起偏器,則該構成器件的線起偏器部分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觀看側50。因此,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光將是線偏振的。參照圖7,第二圖像顯示器20是液晶顯示器,該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最下的)基板24、液晶層25、第二基板26和第二起偏器27。改善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的光學延遲膜可以設置在第一基板24的外表面上,和/或設置在第二基板26和第二起偏器27之間。為了圖示的清楚,已經省略了改善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的光學延遲膜。為了圖示的清楚,還從圖7中省略了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lc對準層、控制電子器件等。由圖4、圖5和圖7示出包括作為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lcd11的顯示系統40的優選配置。由圖4、圖6和圖7示出包括作為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oled60的顯示系統40的優選配置。偏振光學器件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還可以經由諸如起偏器和延遲膜的控制光的偏振狀態的光學膜的替代布置實現顯示系統40的優選配置的功能。參照圖8a、圖8b、圖8c、圖8d和圖8e,在相關部分中示出起偏器17(圖8c、圖8d和圖8e)、反射起偏器30(圖8a、圖8b、圖8c、圖8d和圖8e)和延遲膜(圖8b、圖8d和圖8e)19a、19b、19c、19d的各種組合,可以設計所述各種組合以便實現各種實施例中的顯示系統40。通常,與起偏器17相關聯的透射軸和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彼此平行對準,以便使顯示系統40內的光學部件的數量最小化。然而,如果與起偏器17相關聯的透射軸和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不彼此平行對準,可以將諸如半波片的延遲膜插入在起偏器17和反射起偏器30之間。如果半波片插入在起偏器17和反射起偏器30之間,則布置半波片的光軸以將與起偏器17相關聯的透射軸和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二等分。參照圖8a,顯示系統40可以包括定位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第二基板16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之間的反射起偏器30。在該實施例中,已經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省略了起偏器17。當第一圖像顯示器10是oled60時,起偏器17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60的操作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常包括起偏器17以便減少降低圖像質量的來自圖像顯示層61的反射。如果圖像顯示層61包含至少第一反射電極,則可以發生來自圖像顯示層61的顯著反射。如果起偏器17與第一圖像顯示器60結合使用,則起偏器17通常是圓起偏器。當第一圖像顯示器10是lcd11時,為了最佳的顯示特性,例如對比度和視角,優選存在起偏器17。然而,為了降低成本并減小顯示系統40的整體厚度,可以移除起偏器17,并且起偏器27使得能夠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1上顯示圖像。參照圖8b,顯示系統40可以包括定位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第二基板16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之間的延遲膜19a和反射起偏器30。同樣可以省略起偏器17。延遲膜19a可以是光學四分之一波片。如果延遲膜19a是相對于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定向為45°的光學四分之一波片,則入射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的環境光將是圓偏振的。優選的是,圓偏振光入射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特別是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10是具有反射電極的oled60時。用圓偏振光照射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提高圖像顯示器10的對比度。延遲膜19a可以是光學半波片,并且用于旋轉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線偏振光的取向,并且反之亦然。參照圖8c,顯示系統40可以包括直接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第二基板16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之間的起偏器17和反射起偏器30。如前所述,這是偏振光學器件的優選配置,并出于完整性被包括在此。實質上,圖8c簡單地突出顯示系統40的優選實施例中的部件的順序,將注意力集中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最上層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最下層。參照圖8d,顯示系統40可以包括在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正下方的起偏器17、延遲膜19b和反射起偏器30。延遲膜19b可以是光學半波片,并且用于旋轉線偏振光的取向。例如,延遲膜19b可以經配置使得透射通過起偏器17的線偏振光旋轉并與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對準。在該實施例中,布置半波片的光軸以將與起偏器17相關聯的透射軸和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二等分。參照圖8e,顯示系統40可以包括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第二基板16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之間的起偏器17、延遲膜19c、反射起偏器30和延遲膜19d。延遲膜19c可以是光學半波片并且用于旋轉線偏振光的取向。例如,延遲膜19c可以經配置使得透射通過起偏器17的線偏振光旋轉并與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對準。延遲膜19d可以是光學半波片或光學四分之一波片或最優化顯示質量度量的預定值的波片。參照圖8a、圖8b、圖8c、圖8d和圖8e,有利的是,顯示系統40具有盡可能少的光學部件,使得顯示系統40薄、輕、制造成本低。然而,通常,由于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顯示度量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顯示度量可以獨立地最優化,所以使用更多的光學部件將改善顯示系統40在視角、對比度等方面的度量。因此,圖8a示出被最優化為薄、輕且制造成本低的顯示系統40,而圖8e示出可具有比圖8a改善的顯示度量的顯示系統40。圖8b、圖8c和圖8d示出旨在最優化顯示度量同時將部件的數量保持為最小的顯示系統40。當第一圖像顯示器10是常規oled顯示器60時,圖8b是特別好的配置。對于與作為常規lcd11的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一起使用,圖8c和圖8d是特別好的配置。如圖8a、圖8b、圖8c、圖8d和圖8e所示的顯示系統40中的光學元件的各種配置不是詳盡的,并且偏振光學器件和顯示器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能夠構思其他基本上等同的配置。參照圖9,第二圖像顯示器20包括基本上透明的電極24e、26e(未按比例示出)的矩陣陣列。電極布置在無源矩陣布置中并且用作編址部件。電極由氧化銦錫或任何其它合適的透明材料制成。通過利用具有透明電極24、26的常規無源編址方案,第二圖像顯示器20避免了附加的編址部件,例如可以不透明并從而降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圖像的質量的tft。當然,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其他類型編址部件和方案。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可以具有多個行電極24e,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26可以具有多個列電極26e。合適的lc對準層(未示出)設置在電極24e和26e的頂部。當基板24和基板26組裝在一起時,電極24e和電極26e形成電極的矩陣陣列,其中lc層25夾在基板24和基板26之間。以標準無源編址的方式(例如,使用行和列驅動器(未示出))將合適的電子波形施加到電極24e和電極26e以空間地切換lc材料。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各個像素由電極24e和電極26e的重疊區域限定。電極24e的寬度24ew1可以是均勻的。電極26e的寬度26ew1可以是均勻的。電極24e的寬度24ew1可以與電極26e1的寬度26ew1相同。電極24e的寬度24ew1可以不同于電極26e的寬度26ew1。連續的電極24e之間的間隙24eg可以是均勻的。連續的電極26e之間的間隙26eg可以是均勻的。由重疊的電極24e和電極26e限定的像素可以是正方形或矩形。參照圖10,根據另一實施例,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可以具有均勻寬度24ew1的多個行電極24e,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26可以具有交替寬度26ew1和26ew2的多個列電極26e。替代地,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可以具有均勻寬度24ew1的多個列電極24e,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26可以具有交替寬度26ew1和26ew2的多個行電極26e。電極26e1和電極26e2的寬度26ew1、26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周期視差屏障,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一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替代地,電極26e1和電極26e2的寬度26ew1、26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周期性透鏡陣列,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一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作為另一替代方案,電極26e1和電極26e2的寬度26ew1、26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透鏡和視差元件的周期性陣列,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一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透鏡和視差元件的周期性陣列可以具有設置在每個透鏡元件之間的視差屏障元件。參照圖11,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24可以具有交替寬度24ew1和24ew2的多個行電極24e,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26可以具有交替寬度26ew1和26ew2的多個列電極26e。電極26e1和電極26e2的寬度26ew1、26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周期視差屏障,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一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電極24e1和電極24e2的寬度24ew1、24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周期視差屏障,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二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替代地,電極26e1和電極26e2的寬度26ew1、26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周期性透鏡陣列,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一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作為另一個替代方案,電極24e1和電極24e2的寬度24ew1、24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周期性透鏡陣列,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二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作為又一替代方案,電極26e1和電極26e2的寬度26ew1、26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透鏡和視差元件的周期性陣列,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一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透鏡和視差元件的周期性陣列可以具有設置在每個透鏡元件之間的視差屏障元件。電極24e1和電極24e2的寬度24ew1、24ew2可以經配置以便實現透鏡和視差元件的周期性陣列,其繼而可以引導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以使得能夠在第二取向上觀看自動立體圖像。顯示系統40的第一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能夠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存在。更特定地,第二圖像顯示器20被切換到使其對于由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光基本上透明的狀態。通過基本上透明,旨在透射從反射起偏器30入射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上的光的至少75%。優選地,透射從反射起偏器30入射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上的光的至少90%。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lc模式可以是常白模式。當沒有電壓施加在lc層25上時,常白模式將透射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光。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lc模式可以是常黑模式。當在lc層25上施加適當的電壓時,常黑模式將透射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光。通常,對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有利的是使用偏振光學器件的常白配置,以便避免由電極間隙24eg和/或26eg引起的不期望的視差效應。如果在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中采用雙穩態lc模式,則不需要電壓來保持黑色圖像或白色圖像(僅需要電壓以在黑色和白色狀態之間切換)。然而,仍然有利的是,在這種雙穩態lcd中布置偏振光學器件,使得電極間隙24eg和/或26eg不引起從第一圖像顯示器發射的光的吸收(即,電極間隙24eg和/或26eg不引起不期望的視差效應)。由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必須能夠切換到基本上透明的狀態,所以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包括不透明薄膜晶體管(tft)或任何其他不透明元件(至少對任何觀看者可感知的程度),所述任何其他不透明元件直接可見或在由第一圖像顯示器10呈現的圖像中表現可見偽像,例如視差或莫爾紋。顯示系統40的第二顯示功能是使觀看者能夠觀看反射的圖像的反射模式。通過使用常規無源編址技術施加合適的驅動電壓,第二圖像顯示器20具有影響環境光的偏振狀態的液晶配置,使得其基本上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由顯示系統的觀看者觀察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的光。當激活第二顯示功能時,可以關斷第一圖像顯示器10以便節省功率消耗。第二顯示功能可以用作梳妝鏡。第二顯示功能可以用作用于美容目的的“備用”顯示模式。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在第一圖像顯示器關斷(或不顯示圖像)的同時能夠觀看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上的信息。通過再次通過常規的無源編址技術施加合適的驅動電壓,第二圖像顯示器20具有用于修改環境光的偏振狀態的至少兩個液晶配置。第一液晶配置影響環境光的偏振狀態,使得其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朝向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的光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例如,起偏器17)吸收。因此,該第一液晶配置對觀看者顯現黑色。第二液晶配置影響環境光的偏振狀態,使得其基本上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顯示器40系統的觀看者觀察到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的光。因此,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像素可以經配置顯現黑色或反射環境光。通過施加合適的電壓,進一步的液晶配置是可以的,所述進一步的液晶配置使得顯著比例的入射光能夠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顯著比例的入射光能夠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例如,起偏器17)吸收,即可以實現部分反射像素。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在第一圖像顯示器關斷(或不顯示圖像)的同時能夠觀看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且因此可以用作低功率顯示模式。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可以在第一圖像顯示器處于“備用”模式(即,第一圖像顯示器打開,但不傳達信息)時用作顯示信息的“備用”顯示模式。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可以用于在諸如強陽光的高環境照明條件下傳達信息。高環境照明條件通常降低許多顯示器的可讀性;然而,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可以容易地向觀看者傳達即使在最強環境光條件下都可讀的信息。參照圖12,第二圖像顯示器20用于實現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以傳達諸如時間、日期、新消息提醒(文本、電子郵件、語音郵件等)的信息101、顯示任何新消息、電池電量、網絡信號強度、wi-fi、裝置鎖定/解鎖、來自應用軟件(“apps”)的信息、標識、裝飾特征、廣告、幾何形狀、非幾何形狀等。參照圖12,可以在顯示裝置20p的縱向取向和/或顯示裝置20l的橫向取向上觀看第二圖像顯示器20。可以經由觸摸屏、手勢、按鈕、滑動器等通過來自觀看者的輸入來控制由第二圖像顯示器20顯示的信息101的訪問和/或操縱。出于樣式和/或易于使用的目的,在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上顯示的信息可以具有基本類似于第一圖像顯示器10所屬的信息布局的布局。使用上述第一至第三顯示功能的任何組合,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能夠同時觀看第二圖像顯示器20和第一圖像顯示器10。因此,顯示系統40可以傳達是黑色、白色、彩色和反射區域的組合的信息。在圖13中示出第四顯示功能的第一示例。第二圖像顯示器20,20p、20l用于傳達信息101,例如如前所述的時間、日期、新消息等。信息101可以由指定的空間區域102包圍。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在指定的空間區域102中顯示可以是或可以不是彩色的圖像。指定的空間區域102可以是或可以不是動畫的。當結合指定的空間區域102觀看信息101時,實現了意想不到的有吸引力的顯示模式。圖14中示出第四顯示功能的第二示例。除了由指定的空間區域102包圍的信息101之外,可以實現以標準方式傳達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信息的進一步的區域103。在區域103中,第二圖像顯示器20切換到透明狀態。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可以用于在諸如強陽光的高環境照明條件下傳達信息。高環境照明條件通常降低許多顯示器的可讀性;然而,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可以容易地向觀看者傳達即使在最強環境光條件下都可讀的信息。顯示系統40的第五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能夠觀看3d圖像。交錯3d圖像以標準方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將立體圖像引導到觀看者的相應的眼睛。以預定的方式編址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便實現成像功能。可以由視差屏障陣列執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成像功能。替代地,可以由液晶透鏡陣列執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成像功能。替代地,可以由液晶透鏡陣列執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成像功能,其中每個透鏡鄰接視差屏障元件。觸摸輸入裝置或功能可以并入顯示系統40,使得觀看者可以與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顯示的信息互動。觸摸輸入裝置或功能可以并入顯示系統40,使得觀看者可以與在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上顯示的信息互動。與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觸摸輸入裝置或功能可以是相同的觸摸輸入裝置或功能,或者可以是不同的觸摸輸入裝置和/或功能。圖15中示出能夠進行3d自動立體模式的顯示系統40。根據(e.s)/(n.pi)計算3d(或三維的)觀看距離vd,其中e是眼間距離,pi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間距,n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液晶層15或有機電致發光層6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液晶層25之間的材料的平均折射率,并且s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液晶層15或有機電致發光層6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液晶層25之間的距離。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顯示三維自動立體圖像。2視圖3d自動立體顯示器向觀看者呈現不同視角的兩個圖像。第一圖像被引導朝向觀看者的左眼,并且第二圖像被引導朝向觀看者的右眼。參照圖15,左圖像和右圖像可以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交替像素。左圖像和右圖像分別被引導到觀看者的左眼9b和觀看者的右眼9a。為了將正確的圖像引導到正確的眼睛,第二圖像顯示器20可以用于形成視差屏障的周期性陣列或透鏡元件的周期性陣列或透鏡和視差屏障元件的周期性陣列。對于2視圖3d自動立體顯示模式,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光引導光學器件的間距或周期pe(圖15中未示出)可以大約是第一圖像顯示器的像素間距或周期pi的兩倍。為了校正視點,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光引導光學器件的精確間距或周期pe被布置為等于(2*pi)/(1+s/e)。在2視圖3d自動立體系統中使用的通常視差屏障設計具有在光引導光學器件間距或周期pe的20%和50%之間的孔徑(即,視差屏障與孔徑的比分別在4:1和1:1之間)。在2視圖3d自動立體系統中使用的優選視差屏障設計具有光引導光學器件間距或周期pe的~35%的孔徑。3d自動立體顯示器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顯示系統40可以經配置為n視圖3d自動立體顯示系統(多視圖顯示系統),其中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顯示n個不同視角的n個圖像,并且n個圖像各自由光引導光學器件引導到唯一的角度觀看區中。如文獻中所述,n視圖(多視圖)3d自動立體顯示系統(n>5)具有相比2視圖3d系統的優點在于,3d圖像可以同時呈現給多個觀看者,并且對于每個觀看者,3d頭部觀看自由度相對較大。如文獻中所述,n視圖(多視圖)3d自動立體顯示系統(n>5)具有相比2視圖3d系統的缺點在于,呈現給每個觀看者的3d圖像具有較低的分辨率。優選實施例使用也可以被稱為頂點雙穩態向列(zbn)的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zbd)70(圖16)作為第二圖像顯示器20和具有鏡面反射特性的反射起偏器30。在文獻中已經廣泛公開zbd70的操作。zbd具有至少第一雙穩態lc對準表面。雙穩態lc對準表面可以由具有形狀和/或取向的孔構成,以在基本上相同的方位角方向上引起兩個不同的lc傾斜角。替代地,雙穩態lc對準表面可以由可以引起兩個不同的lc傾斜角的光柵構成。此后,將僅討論具有由光柵構成的雙穩態lc對準表面的zbd,但是應當理解,光柵不是可以用于實現優選實施例的唯一的雙穩態液晶對準表面。參照圖3(常規技術),zbd70具有單穩態表面基板6,在單穩態表面基板6上具有可以提供單穩態、低表面傾斜的lc2分子的lc對準層(未示出),例如聚酰亞胺。參照圖3,zbd具有雙穩態表面基板4,在雙穩態表面基板4上具有提供lc雙穩態表面的雙穩態lc對準層8。雙穩態lc對準層8可以是可以提供lc雙穩態表面的光柵(如圖3所示)。具有單穩態lc對準層(未示出)的單穩態表面基板6可以是顯示系統40中的第一基板24,而具有雙穩態lc對準層8的雙穩態表面基板4可以是顯示系統40中的第二基板26。具有單穩態lc對準層(未示出)的單穩態表面基板6可以是顯示系統40中的第二基板26,而具有雙穩態lc對準層的雙穩態表面基板4可以是顯示系統40中的第一基板24。可以對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邊緣平行、垂直或以預定角度布置zbd單穩態表面6的對準方向。可以圖案化zbd單穩態表面6的對準方向,使得對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至少第一空間區域,單穩態對準方向以第一角度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邊緣對準,并且對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至少第二空間區域,單穩態對準方向以第二角度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所述邊緣對準。圖案化的第一和第二單穩態對準方向可以彼此垂直。第一和第二單穩態對準方向可以相對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給定邊緣分別布置成+45°和-45°。在上述所有情況下,相對于單穩態表面對準方向布置zbd70的光柵對準方向,以實現zbd裝置的正確操作。因此,如果圖案化單穩態對準方向,則也必須適當地圖案化光柵方向。給定的zbd70中的lc分子的第一能量穩定配置是混合對準向列狀態(han狀態)25a(圖3)。在han狀態25a中,雙穩態lc對準層8使得lc分子在雙穩態lc對準層8附近采取高傾斜。給定的zbd70中的lc分子的第二能量穩定配置是扭曲向列狀態(tn狀態)25b。在tn狀態25b中,雙穩態表面使得lc分子在雙穩態lc對準層8附近采取低傾斜。如在圖3中示意性地示出并在文獻中詳細描述的,通過施加合適的波形實現在han狀態25a和tn狀態25b之間的切換。在是選擇han狀態25a還是選擇tn狀態25b時,脈沖的極性是關鍵因素。通過以標準方式采用電極的矩陣陣列,zbd70內的像素可以在han狀態25a和tn狀態25b之間單獨切換。驅動zbd70不需要使用不透明的tft。在zbd70內使用不透明tft或任何其他基本上不透明的特征將與由第一圖像顯示器10呈現的圖像產生莫爾效應,該莫爾效應將顯著地減損顯示系統40的外觀。參照圖16,現在將描述被布置以實現顯示系統40的光學部件的特定示例,該顯示系統40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顯示功能。應當理解,圖16是顯示系統40的部分分解圖;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反射起偏器3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被布置并且優選地彼此光學接觸地粘合在一起(以最小化不期望的反射),以便形成顯示系統40。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平行于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30t偏振的線偏振光10p。線偏振光10p的取向可以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設計固有或非固有的。延遲膜(例如,19a、19b或19c(未示出))可以是半波延遲膜,并且被采用以旋轉離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的線偏振狀態,使得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入射在反射起偏器30上的光是平行于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30t偏振。第二圖像顯示器20是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zbd)70。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與第一基板24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4a與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30t平行布置。在tn狀態25b中,與第二基板26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6a與lc對準方向24a垂直布置。起偏器27的透射軸27t與反射起偏器透射軸30t垂直布置。反射起偏器30的反射軸30r可以與起偏器27的透射軸27t平行布置。替代地,參照圖17,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與最下的基板24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4a可以與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方向30t垂直布置。在tn狀態25b中,與最上的基板26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6a與對準方向24a垂直布置。起偏器27的透射軸27t與反射起偏器透射軸30t垂直布置。參照圖16和圖17,現在將描述實現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顯示功能的顯示系統40的光學操作。顯示系統40的第一顯示功能使觀看者能夠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通過將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實現第一顯示功能。從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線偏振光基本上無衰減地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進入zbd70。在離開zbd70時,光基本上是線偏振的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偏振元件27的透射軸27t定向(即zbd基本上將線偏振軸旋轉90°)。顯示系統40的第二顯示功能是使觀看者能夠觀看反射的圖像的反射模式。可以通過將zbd70均勻地切換到han狀態25a實現第二顯示功能。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基本上平行于顯示系統40的法線(即,與顯示器法線的θ=±~15°)入射的環境光在穿過切換到han狀態25a的zbd70的液晶層25時基本上不經歷偏振改變。因此,該環境光被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產生反射鏡功能。或者,可以通過將zbd70均勻地切換到tn狀態25b實現第二顯示功能,并且跨tn狀態25b施加電壓,使得基本上平行于顯示系統40的法線(即,與顯示器法線的θ=±~15°)入射的環境光在穿過zbd70的液晶層25時基本上不經歷偏振改變。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因此,環境光(與顯示器法線的θ=±~15°)被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便產生反射鏡功能。通過改變跨tn狀態25b的電壓,可以調節反射鏡的反射率。通過增加跨tn狀態25b的電壓,可以增加反射鏡的反射率。使用han狀態25a實現反射鏡功能的優點是,在lc層均勻地切換到han狀態25a時不消耗功率(即,不需要電壓來保持反射鏡功能)。使用tn狀態25b實現反射鏡功能的優點是可以實現可變反射率的反射鏡(即,需要電壓來保持反射鏡功能,并且電壓的大小與反射鏡功能的反射率相關)。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是可以向觀看者傳達信息的反射模式。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通過將zbd70的像素切換到han狀態25a或tn狀態25b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如前所述,在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從顯示系統40反射。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因此,可以經由反射像素和黑色像素的組合將圖像(以及因此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第三顯示功能實質上是可以經由編址方案在像素的分辨率下被圖案化的反射鏡。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是反射模式,該反射模式可以通過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引人注目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向觀看者傳達信息。如前所述,在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從顯示系統40反射。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如前所述,當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時,觀看者可以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即,zbd70顯現得基本上透明)。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清楚地展現給觀看者。在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情況下,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一小比例的光可以透射通過第二顯示器20以被觀看者觀察。該效果可以用于增加顯示模式的吸引力。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經由跨tn狀態25b施加電壓,可以調節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透射通過第二顯示器20的光的比例和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的光的比例。該效果還可以用于增加顯示模式的吸引力。因此,信息可以經由反射像素(來自zbd70)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的像素的組合傳達給觀看者。zbd70的反射像素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可以橫向分離和/或橫向一致(即,觀看者可以感知反射像素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從顯示系統40的不同的空間位置發出,和/或觀看者可以感知反射像素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的像素從顯示系統40的相同空間位置發出)。顯示系統40的第五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能夠觀看3d圖像。交錯3d圖像以標準方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將立體圖像引導到觀看者的相應眼睛。參照圖10和圖15,現在將描述使得能夠觀看自動立體3d圖像的電極設計的特定示例。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可以選擇lc層25的厚度(d)和lc層25的雙折射率(δn),使得對于波長λ的光,滿足gooch-tarry第一最小或第二最小tn條件等(即,對于第一最小tn條件,√3=2dδn/λ,并且對于第二最小tn條件,√15=2dδn/λ,等)。參照圖10,通過使用電極26e2將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并且使用電極26e1將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可以形成由透射區域和非透射區域構成的視差屏障。與偏振元件(27、30、19)協作,han狀態25a形成防止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到達觀看者的眼睛的非透射區域的周期性陣列。與偏振元件(27、30、19)協作,tn狀態25a形成使得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的光能夠到達觀看者的眼睛的透射區域的周期性陣列。對于如圖15所示的2視圖3d系統,形成視差屏障的電極26e的間距或周期pe由26ew1+2*26eg+26ew2給定,并且基本上等于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間距或周期pe的兩倍(即,26ew1+2*26eg+26ew2=2*pi)。為了校正視點,形成視差屏障的電極的精確間距或周期pe被布置為使得pe=26ew1+2*26eg+26ew2=(2*pi)/(1+s/e),其中e是眼間距離,pi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間距或周期pi,并且s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液晶層15或有機電致發光層6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液晶層25之間的距離。tn狀態25b(透射區域)的寬度可以被布置為間距或周期pe的~35%。電極26e的垂直布置使得能夠在水平取向上觀看3d圖像。替代地,可以通過使用zbd70形成透鏡和視差屏障的周期性陣列,使得視差屏障(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不透射)設置在每個透鏡元件之間來實現第五顯示功能。參照圖18,視差屏障區域112(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不透射)的寬度主要由用于將lc層25切換到han狀態25a的電極26e的寬度控制,例如,電極26e1(已經忽略電極間間隙26eg)。透鏡元件111(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透射)的寬度主要由用于將lc層25切換到tn狀態25b的電極26e的寬度控制,例如26e2(已經忽略電極間間隙26eg)。然后將電壓施加到電極26e1,使得在電極26e1和24e之間形成邊緣電場。該邊緣電場形成基本上位于連續電極26e1之間并且基本上位于電極26e2下方的被稱為漸變反射率(grin)的透鏡元件111。透鏡元件111的焦距f(未示出)可以近似滿足方程f=a2/8δnd,其中a(未示出)是透鏡孔徑(透鏡孔徑~電極26e2的寬度),δn是lc的雙折射率,并且d是lc層25的厚度。當f/n~s時,發生優選的3d成像性能,其中n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液晶層15或有機電致發光層6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液晶層25之間的材料的平均折射率,并且s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液晶層15或有機電致發光層6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液晶層25之間的距離。當滿足條件3<a/d<9時,也發生優選的3d成像性能。現在將執行電極設計的工作示例。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具有100μm的像素間距或周期pi,則pe=26ew1+2*26eg+26ew2=200μm。對于~300mm的3d觀看距離,則s~700μm。因此f~470μm且a~120μm且δnd~3.8μm。如果選擇δn為~0.2,則d~20μm。因此,如果我們假定26eg~20μm,則26ew1~45μm和26ew2~115μm的電極26e1、26e2的寬度可以用于形成用于觀看3d圖像的透鏡和視差屏障元件的陣列。替代地,zbd70可以用于通過將lc層25均勻地切換到tn狀態25b來形成透鏡和視差屏障的周期性陣列。然后如前所述,將電壓施加到電極26e1,使得在電極26e1和24e之間形成邊緣電場,以產生基本上位于連續電極26e1之間并基本上位于電極26e2下方的grin透鏡元件111。通過改變電極26e1和電極26e2的寬度,可以控制視差屏障區域和透鏡區域的比例以適合顯示系統40的特定要求。例如,如果需要具有高亮度3d模式的顯示系統40,則可以最小化形成視差屏障的電極(例如26e1)的寬度(例如26ew1)。然而,如果需要具有相等尺寸的反射像素的顯示系統40,則可以將26e1和26e2設計為具有相同的寬度。可以選擇26eg的寬度以最優化3d成像性能。如由第二和第三顯示功能所描述的,可以選擇26eg的寬度以最優化反射光的量。關于3d功能(第五顯示功能),僅視差屏障設計相對于透鏡+視差屏障設計的優點在于可以實現更薄的lc層25。透鏡+視差屏障設計相對于僅視差屏障設計的另一個優點在于可以實現更亮的3d模式,因為透射區域與非透射區域的比增大。如果顯示系統40需要具有3d功能和其中反射像素具有相等尺寸的反射功能,則透鏡+視差屏障設計可以是優選的,因為電極26e1和電極26e2可以被布置為具有相等的寬度,并且仍然形成用于3d功能的良好質量的成像光學器件。顯示系統40的第六顯示功能使得能夠在軸上觀看圖像,而所述圖像從離軸觀看是模糊的,并因此產生私密觀看模式。圖像可以包括圖片、文本或圖片和文本的組合。參照圖23,通過在至少兩個方向上圖案化zbd單穩態表面6的對準方向和圖案化雙穩態表面8的對準方向,以便產生兩個不同的lc域(域1和域2)來實現第六顯示功能。可以圖案化單穩態對準方向,使得對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至少第一空間區域(域1),單穩態對準方向以第一角度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邊緣對準,并且對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至少第二空間區域,單穩態對準方向以第二角度與第二顯示器20的所述邊緣對準。圖案化的第一和第二單穩態對準方向可以彼此垂直。優選的是,圖案化單穩態表面,使得域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邊緣成+45°,并且域2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所述邊緣成-45°。在上述所有情況下,相對于單穩態表面對準方向布置雙穩態表面8的對準方向,以實現zbd裝置的正確操作。優選的是,相對于單穩態對準方向布置雙穩態表面的對準方向,使得當zbd裝置70切換到tn模式時,在整個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中保持相同的lc扭曲的旋向性。通過將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實現第六顯示功能,并且跨zbd施加電壓,使得重新定向lc分子,但是仍然保持在tn狀態25b(即,zbd裝置不切換到han狀態25a)。跨lc層施加的電壓足以部分地重新定向lc分子,使得大部分lc分子具有平行于單穩態表面法線對準的分量。因此,必須跨lc層施加的電壓高于tn閾值電壓,但低于tn飽和電壓,并低于將zbd從tn狀態25b切換到han狀態25a的電壓。如果tn層用作圖像顯示器,則跨lc層施加的電壓將因此對應于中間灰度級。參照圖24,這種電壓對tn狀態25b的光學效應是域1和域2在軸上具有相同的亮度。然而,域1和域2對于離軸角度范圍具有不同的亮度值。因此,對于第一范圍的離軸角度,域1將顯現為亮,而域2將顯現為暗,并且對于第二范圍的離軸角度,域1將顯現為暗,而域2將顯現為亮。域1和域2之間的離軸亮度對比度通過模糊在圖像顯示器10上展示的信息來執行私密功能。優選的是,域1和域2是相同的尺寸。域1和域2可以是正方形。如果是正方形,則域1和域2的尺寸可以是1mm2至10mm2,并且優選地是3mm2至6mm2。使用如上所述的2個遠距lc域實現對于顯示器用戶的左側和右側的隱私功能(即,對于與顯示器用戶相鄰的人信息是模糊的)。使用4個遠距lc域實現360°離軸私密功能。參照圖19,進一步的實施例使用作為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stn)71和具有鏡面反射特性的反射起偏器30。在文獻中已經廣泛地公開了stn的操作。驅動stn71不需要使用不透明的tft。在stn71內使用不透明的tft或任何其他基本上不透明的特征將與第一圖像顯示器10產生莫爾效應,該莫爾效應將顯著地減損顯示系統40的外觀。實質上,stn具有相關的兩個lc配置。第一lc配置(跨stn層的施加的電壓v=0v)具有第一相位延遲量,并且第二lc配置(跨stn層的施加的電壓v>~2v)具有第二相位延遲量。在穿過第一lc配置之后離開stn71的光的偏振狀態基本上正交于穿過第二lc配置之后離開stn71的光的偏振狀態。顯示系統40的第一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能夠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這可以通過以第一lc配置(0v)操作的stn71來實現。從第一圖像顯示器發射的光穿過lc層25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顯示系統40的第二顯示功能是使得觀看者能夠觀看反射的圖像的反射模式。這可以通過以第二lc配置(v>~2v)操作的stn來實現。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10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者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基本上平行于顯示系統40的法線(即,與顯示器法線的θ=±~15°)入射的環境光被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便產生反射鏡功能。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是可以向觀看者傳達信息的反射模式。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10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通過將stn71的像素切換到第一lc配置(v=0v)或第二lc配置(v>~2v)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在stn71切換到第一lc配置(v=0v)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在stn71切換到第二lc配置(v>~2v)的情況下,環境光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返回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便產生反射鏡功能。因此,可以經由反射像素和黑色像素的組合將圖像(以及因此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是反射模式,該反射模式可以通過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引人注目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向觀看者傳達信息。如前所述,在stn71切換到第二lc配置(v>~2v)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從顯示系統40反射。在stn71切換到第一lc配置(v=0v)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如前所述,當stn71切換到第一lc配置(v=0v)時,觀看者可以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即,stn71顯現得基本上透明)。因此,信息可以經由反射像素(來自stn71)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的組合傳達給觀看者。顯示系統40的第五顯示功能使得觀看者能夠觀看3d圖像。交錯3d圖像以標準方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將立體圖像引導到觀看者的相應眼睛。參照圖10和圖15,現在將描述使得能夠觀看自動立體3d圖像的電極設計的特定示例。電極26e2用于將stn71切換到第二lc配置(v>~2v)。當處于第二lc配置(v>~2v)時,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穿過第二基板層26的光基本上被起偏器27吸收。電極26e1用于將stn71切換到第一lc配置(v=0v)。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穿過第一lc配置(v=0v)的光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因此,電極26e1和電極26e2與stn71層和偏振元件結合產生視差屏障,用于觀看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顯示的3d圖像。繼續參照圖19,進一步的實施例使用作為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雙穩態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btn)72和具有鏡面反射特性的反射起偏器30。在文獻中已經廣泛公開btn72的操作。驅動btn72不需要使用不透明的tft。在btn72內使用不透明的tft或任何其他基本上不透明的特征將與由第一圖像顯示器10呈現的圖像產生莫爾效應,該莫爾效應將顯著地減損顯示系統40的外觀。實質上,btn72具有兩個相關的lc配置。第一lc配置(總lc扭曲角=0°)具有第一延遲量,并且第二lc配置(總lc扭曲角=360°)具有第二延遲量。在穿過第一lc配置之后離開btn72的光的偏振狀態基本上正交于穿過第二lc配置之后離開btn72的光的偏振狀態。顯示系統40的第一顯示功能使觀看者能夠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這可以通過以第一lc配置操作的btn72來實現。從第一圖像顯示器發射的光穿過lc層25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偏振元件27。顯示系統40的第二顯示功能是使觀看者能夠觀看反射圖像的反射模式。這可以通過以第二lc配置操作的btn72來實現。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10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基本上平行于顯示系統40的法線(即,與顯示器法線的θ=±~15°)入射的環境光由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便產生反射鏡功能。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是可以向觀看者傳達信息的反射模式。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通過將btn72的像素切換到第一lc配置或第二lc配置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在btn72切換到第一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在btn72切換到第二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返回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便產生反射鏡功能。因此,可以經由反射像素和黑色像素的組合將圖像(以及因此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是反射模式,該反射模式可以通過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引人注目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向觀看者傳達信息。如前所述,在btn72切換到第二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從顯示系統40反射。在btn72切換到第一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如前所述,當btn72切換到第一lc配置時,觀看者可以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即,btn72顯現得基本上透明)。因此,可以經由反射像素(來自btn72)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的組合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顯示系統40的第五顯示功能使觀看者能夠觀看3d圖像。交錯3d圖像以標準方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將立體圖像引導到觀看者的相應眼睛。參照圖10和圖15,現在將描述使得能夠觀看自動立體3d圖像的電極設計的特定示例。電極26e2用于將btn72切換到第二lc配置。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穿過第二lc配置的光基本上被起偏器27吸收。電極26e1用于將btn72切換到第一lc配置。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穿過第一lc配置的光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因此,電極26e1和電極26e2與btn72層和偏振元件結合產生視差屏障,用于觀看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顯示的3d圖像。再次參照圖19,進一步的實施例使用作為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鐵電液晶顯示器(flc)73和具有鏡面反射特性的反射起偏器30。在文獻中已經廣泛公開flc的操作。驅動flc不需要使用不透明的tft。在flc73內使用不透明的tft或任何其他基本上不透明的特征將與第一圖像顯示器10呈現的圖像產生莫爾效應,該莫爾效應將顯著地減損顯示系統40的外觀。實質上,flc73具有兩個相關的lc配置。第一lc配置具有第一延遲量(lc對準基本上平行于輸入線偏振方向),并且第二lc配置具有第二延遲量(lc對準基本上相對于輸入線偏振方向成45°)。在穿過第一lc配置之后離開flc73的光的偏振狀態基本上正交于穿過第二lc配置之后離開flc73的光的偏振狀態。顯示系統40的第一顯示功能使觀看者能夠看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flc73不在那里一樣。這可以通過以第一lc配置操作的flc73來實現。從第一圖像顯示器發射的光穿過lc層25,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偏振元件27。顯示系統40的第二顯示功能是使觀看者能夠觀看反射的圖像的反射模式。這可以通過以第二lc配置操作的flc73來實現。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基本上平行于顯示系統40的法線(即,與顯示器法線的θ=±~15°)入射的環境光由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便產生反射鏡功能。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是可以向觀看者傳達信息的反射模式。第一圖像顯示器10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10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通過將flc73的像素切換到第一lc配置或第二lc配置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在flc73切換到第一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在flc73切換到第二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并且基本上返回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便產生反射鏡功能。因此,可以經由反射像素和黑色像素的組合將圖像(以及因此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是反射模式,該反射模式可以通過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引人注目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向觀看者傳達信息。如前所述,在flc73切換到第二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從顯示系統40反射。在flc73切換到第一lc配置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如前所述,當flc73切換到第一lc配置時,觀看者可以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即,flc73顯現得基本上透明)。因此,可以經由反射像素(來自flc73)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的組合將信息傳達給觀看者。顯示系統40的第五顯示功能使觀看者能夠觀看3d圖像。交錯3d圖像以標準方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將立體圖像引導到觀看者的相應眼睛。參照圖10和圖15,現在將描述使得能夠觀看自動立體3d圖像的電極設計的特定示例。電極26e2用于將flc73切換到第二lc配置。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穿過第二lc配置的光基本上被起偏器27吸收。電極26e1用于將flc73切換到第一lc配置。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穿過第一lc配置的光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因此,電極26e1和電極26e2結合flc73層和偏振元件產生視差屏障,用于觀看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顯示的3d圖像。圖20是示出包括控制電子器件的整個顯示系統40的框圖。特定地,系統包括控制器120,該控制器120經配置向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提供本文所述的各種控制和數據電壓。控制器120可以是根據常規編程技術編程的數字處理器,并且因此為了簡潔起見已經省略了進一步的細節。包括功能選擇器122,其可以是用戶選擇的輸入裝置(例如,小鍵盤、觸摸屏等)、基于應用的選擇器(由利用顯示系統40的具體應用自動選擇)等,其使得能夠在顯示系統40旨在操作的本文所述的第一至第六顯示功能中的任何一個之間選擇。基于從功能選擇器122接收的選擇,控制器120向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提供控制和顯示數據124。如本文所述,根據常規技術提供控制和顯示數據124使顯示器的相應行和列驅動器改變顯示器內的相應像素的狀態,以便顯示圖像、提供反射像素、關閉顯示器等。在顯示系統40包括背光源12的情況下,控制器120還用于如本文所述的打開和關閉背光源。圖21概括了顯示系統40的操作。在根據第一顯示功能的操作期間,控制器120向第一圖像顯示器10提供圖像數據(例如,文本、視頻等),以便向觀看者顯示。同時,控制器120向第二圖像顯示器20提供數據,以將第二圖像顯示器20均勻地切換到第一、透明的狀態,并且展現由第一圖像顯示器10顯示的信息。在顯示系統40包括背光源12的情況下,例如根據用戶部分、環境光條件、省電模式等,控制器120打開或關閉背光源12。當根據第二顯示功能選擇操作時,控制器120不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從而使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不工作)。同時,控制器120向第二圖像顯示器20提供數據以將第二圖像顯示器20均勻地切換到第二狀態,使得與反射起偏器30組合的第二圖像顯示器起類似于平面鏡的作用。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10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則控制器120關斷背光源12。在選擇了根據第三顯示功能的操作的情況下,控制器120再次不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同時,控制器120將圖像數據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產生可以向觀看者傳達諸如文本或簡單圖片的信息的圖案化的反射鏡。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12,則控制器120關斷背光源12。在選擇第四顯示功能的情況下,控制器120再次將圖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產生可以傳達諸如文本或簡單圖片的信息的圖案化的反射鏡,并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使得由第二圖像顯示器20產生的圖案化的反射鏡的視覺效果被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上顯示的圖像增強。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10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12,則控制器120可以接通或關斷背光源12。在選擇第五顯示功能的情況下,控制器120將自動立體三維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同時,控制器120將圖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該第二圖像顯示器20產生如本文所述的視差光學器件,使得對于觀看者第一顯示器上的三維圖像用肉眼可觀看。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10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12,則控制器120可以接通或關斷背光源12。在選擇第六顯示功能(第二圖像顯示器20是zbd70)的情況下,控制器120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同時,控制器120將圖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該第二圖像顯示器20將變成如本文所述的模糊光學器件,使得第一顯示器10的圖像基本上在顯示系統40的軸上可觀看,但是從離軸觀看基本上是模糊的,并因此產生私密觀看模式。如果第一圖像顯示器10具有相關聯的背光源12,則控制器120可以接通或關斷背光源12。控制器120、功能選擇器122和顯示數據124可以用于實現顯示系統40,該顯示系統40在顯示系統40的多于一個空間區域中同時采用多于一個所述顯示功能。例如,圖22a示出在顯示系統40的第一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一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二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二顯示功能。例如,圖22b示出在顯示系統40的第一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三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二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二顯示功能。例如,圖22c示出在顯示系統40的第一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三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二空間區域中采用第四顯示功能。例如,圖22d示出在顯示系統40的第一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一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二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二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三空間區域中采用第四顯示功能。例如,圖22e示出在顯示系統40的第一空間區域中采用第四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二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五顯示功能。例如,圖22f示出在顯示系統40的第一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一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二空間區域中采用第五顯示功能,并且在第三空間區域中采用第六顯示功能。給定空間區域的尺寸和形狀以及所述空間區域的相關聯的顯示功能1至6可以由用戶或由基于應用的選擇器(由利用顯示系統40的具體應用自動選擇)來配置。如以上參照圖4所述,反射起偏器30可以具有鏡面反射特性或漫反射特性。上述實施例一般并入了具有鏡面反射特性的反射起偏器。以下實施例并入了具有漫反射特性的反射起偏器。在第一一般實施例中,圖4的反射起偏器30被視為這種漫反射元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與漫反射元件組合地提供鏡面反射元件,以便提供具有鏡面反射特性和漫反射特性兩者的雙層光學膜。圖25示出以上圖4的變型,但圖25并入了這種雙層光學膜。參照圖25,修改顯示系統40以便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10、具有鏡面反射特性的反射起偏器30(諸如雙亮度增強膜(dbef)、光學漫射器130、以及第二圖像顯示器20。顯示系統40還可以包括用于輸入可以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或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固有的或非固有的信息的觸摸屏(未示出)。還示出了顯示系統40的觀看側50。反射起偏器30和光學漫射器130可以組合成單個光學膜。在示例性實施例中,光學膜由鏡面反射dbef30和具有光學漫射器功能以形成光學漫射器130的粘合劑層構成。提供光學漫射器功能130的部件可以基本上保持通過光學漫射器130的光的偏振狀態。如果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光被偏振,則基本上保持偏振度的光學漫射器具有以下優點:更多的光可以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透射到觀看者。換句話說,如果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光被偏振,則偏振維持漫射器通過使更多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到達觀看者來提高顯示系統的光效率。光學漫射器130可以是偏振敏感光學漫射器,并且因此漫射第一偏振狀態的光而不漫射第二偏振狀態的光。第一偏振狀態和第二偏振狀態可以彼此正交。第一偏振狀態和第二偏振狀態可以是線偏振。第二偏振狀態可以與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偏振狀態基本上相同。換句話說,透射通過光學漫射器130的來源于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偏振光不被光學漫射器60漫射。第一偏振狀態可以與已經透射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環境光的偏振狀態基本上相同。當第二圖像顯示器切換到han狀態25a時,第二偏振可以與已經透射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環境光的偏振狀態基本上相同。換句話說,當第二圖像顯示器20處于han狀態25a時,透射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環境光被偏振,使得其被光學漫射器130漫射。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如圖26所描繪的液晶顯示器(lcd)10a,或可以是如圖27至圖29所描繪的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10b,或可以是任何其他類型的圖像顯示器。第一圖像顯示器配置10a和10b可以與先前描述的第一圖像顯示器10相似。lcd10a可以是透射lcd或反射lcd或半透反射lcd。第一圖像顯示器10a或10b是像素化的,并且可以能夠顯示高分辨率、全色圖像。第一圖像顯示器10a或10b可以是無源編址顯示器,或者可以是有源編址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20可以是液晶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可以是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不包含不透明的薄膜晶體管(tft),并且可以經由無源編址方案(占空型驅動)或不采用不透明的晶體管的另一編址方案在第二圖像顯示器上顯示圖像。選擇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最小化可以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a或10b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之間出現的任何莫爾偽像。人眼對莫爾偽像特別敏感,并且因此如果不使用光學漫射器130,則可以難以完全抑制在第一圖像顯示器10a或10b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之間的所有莫爾偽像。與常規配置相比,實現了意想不到的和增強的優點:光學漫射器130可以顯著地減少或消除莫爾偽像,同時保持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a或10b的高度的圖像清晰度。換句話說,在不顯著降低第一圖像顯示器10a或10b的感知分辨率的情況下,可以顯著減少或消除莫爾偽像。利用反射起偏器30和光學漫射器130的雙層光學膜特別好地實現了該顯著的優點。參照圖26,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液晶顯示器10a,該液晶顯示器10a包括背光源12、第一起偏器13、第一基板14、液晶層15、第二基板16和第二起偏器17。第二起偏器17設置在液晶顯示器10a的觀看側50。起偏器13和17可以是線起偏器或圓起偏器。改善液晶顯示器10a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的光學延遲膜可以設置在第一起偏器13和第一基板14之間,和/或設置在第二基板16和第二起偏器17之間。為了圖示的清楚,已經省略改善第一圖像顯示器lcd10a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的光學延遲膜。從觀看側50的偏振元件離開的光被線偏振,其中與偏振元件17相關聯的透射軸和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基本上彼此平行對準。參照圖27,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10b,該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10b包括第一基板14、有機電致發光層61和第二基板16。參照圖28,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10b,該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10b包括第一基板14、有機電致發光層61、第二基板16和設置在oled10b的觀看側50的偏振元件17。偏振元件17可以是線起偏器或圓起偏器。圓起偏器的優點是防止來自oled10b內的電極的不期望的環境光反射,并且因此改善oled10b的對比度。從觀看側50的偏振元件離開的光被線偏振,其中與偏振元件17相關聯的透射軸和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基本上彼此平行對準。參照圖29,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可以是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10b,該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10b包括第一基板14、有機電致發光層61、第二基板16和設置在oled10b的觀看側50的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18。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18被布置為使得從觀看側50入射在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18上的線偏振光產生圓偏振光。因此,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的光軸被布置為與來自觀看側50的入射光的線偏振狀態基本上成45°。圓偏振光的優點是防止來自oled10b內的電極的不期望的環境光反射,并因此改善oled10b的對比度。參照圖30,第二圖像顯示器20可以是液晶顯示器,該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24、液晶層25、第二基板26和起偏器27。改善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的光學延遲膜可以設置在第一基板24的外表面上,和/或設置在第二基板26和起偏器27之間。為了圖示的清楚,已經省略了改善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視角性能和對比度的光學延遲膜。為了圖示的清楚,還從圖30中省略了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相關的lc對準層、控制電子器件和其他部件。第二圖像顯示器20是液晶顯示器,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該液晶顯示器是低功率液晶顯示器。如在先前的實施例中那樣,第二圖像顯示器20可以是如本領域中已知的并且在上面結合對現有技術的描述所述的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zbd)70。參照圖31和圖32,其示出實現顯示系統40所需的光學部件的特定示例。圖31和圖32與上述圖16和圖17具有相似性,其中差異在下面指示。具體地,圖31和圖32的實施例包括光學漫射器130,該光學漫射器130在先前的實施例中不存在。如上所述,圖31和圖32是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10、反射起偏器30、光學漫射器13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顯示系統40的分解圖。部件可以彼此光學接觸地粘合在一起,以便形成顯示系統40。彼此光學接觸的顯示系統40部件具有最小化不期望的環境反射的優點。參照圖31,第一圖像顯示器10發射平行于反射起偏器膜30的透射軸30t偏振的線偏振光10p。垂直于反射起偏器膜30的透射軸30t的是反射軸30r。在通過光學漫射器130時,可以基本上保持光的偏振狀態。基本上保持偏振狀態的光學漫射器130的優點是更多的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傳達給用戶。換句話說,第一圖像顯示器10顯現得更亮,因為避免了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被隨后的偏振元件吸收和/或反射。基本上保持偏振狀態的光學漫射器130的進一步的優點是,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透射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環境光離開顯示系統40,并因此為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圖像提供良好質量的暗狀態(即,第二圖像顯示器20可以展示黑色和白色狀態之間的改善的對比度)。換句話說,基本上保持偏振狀態的光學漫射器130的所述進一步的優點是,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透射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20并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的光離開顯示系統40,并因此為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圖像提供良好質量的暗狀態(即,第二圖像顯示器20可以展示黑色和白色狀態之間的改善的對比度)。參照圖31,線偏振光10p的取向可以是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設計固有或非固有的。可以采用半波延遲器(未示出)以旋轉離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的線偏振狀態,使得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入射在反射起偏器30上的光平行于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30t偏振。第二圖像顯示器20是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zbd)70。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與最下的基板24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4a與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方向30t平行布置。在tn狀態25b中,與最上的基板26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6a總是與對準方向24a垂直布置。起偏器27的透射軸27t與反射起偏器透射軸30t垂直布置。參照圖32,替代地,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與最下的基板24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4a可以與反射性起偏器30的透射方向30t垂直布置。在tn狀態25b中,與最上的基板26相關聯的液晶對準方向26a總是與對準方向24a垂直布置。起偏器27的透射軸27t與反射起偏器透射軸30t垂直布置。顯示系統40的第一顯示功能使得用戶能夠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通過將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實現第一顯示功能。從圖像顯示器10發射的線偏振光基本上無衰減地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和光學漫射器130并進入zbd70。在離開zbd時,光基本上是線偏振的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偏振元件27的透射軸定向,即zbd使線偏振軸可持續地旋轉90°。顯示系統40的第二顯示功能是可以向用戶傳達信息的漫反射模式(不是類似反射鏡的)。第一圖像顯示器被布置為不發射光(即,第一圖像顯示器關閉或處于備用模式,或顯示黑色圖像或使背光源14(如果適用)關閉)。為了降低功率消耗,優選的是,關閉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通過將zbd70的像素切換到han狀態25a或tn狀態25b將信息傳達給用戶。在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從顯示系統40漫反射。光學漫射從光學漫射器層130發生,并且反射從反射起偏器30發生。光學漫射器130和反射起偏器30的組合功能用于提供漫反射特性。環境光在穿過切換到han狀態25a的zbd70的液晶層25時基本上不經歷偏振改變。如果光學漫射器130是偏振保持光學漫射器,則環境光在穿過光學漫射器130時基本上不經歷偏振改變。因此,當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時,該環境光被漫反射,并且基本上透射通過起偏器27,以產生漫反射模式。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因此,經由漫反射像素和非反射黑色像素的組合可以將圖像(以及因此將信息)傳達給用戶。相對于鏡面反射(類似反射鏡的)像素,漫反射(不是類似反射鏡的)像素的優點是由漫反射像素構成的圖像更容易從較大的視角范圍中辨別。換句話說,如果反射模式是漫反射的(不是類似反射鏡的),則具有反射模式的顯示系統40具有更寬的視角。顯示系統40的第三顯示功能可以通過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以引人注目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向用戶傳達信息。如前所述,在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從顯示系統40反射。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環境光基本上透射通過反射起偏器30,并且被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光學部件吸收。如前所述,當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時,用戶可以觀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猶如第二圖像顯示器20不在那里一樣(即,zbd70顯現得基本上透明)。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清楚地展現給用戶。在zbd70切換到han狀態25a情況下,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小比例的光可以透射通過第二顯示器20以由用戶觀察。這些效果可以用于增加顯示模式的吸引力。在zbd70切換到tn狀態25b的情況下,經由跨tn狀態25b施加電壓,可以調整從第一圖像顯示器10透射通過第二顯示器20的光的比例和從反射起偏器30反射的光的比例。該效果還可以用于增加顯示模式的吸引力。因此,可以經由反射像素(來自zbd70)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的像素的組合將信息傳達給用戶。來自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反射像素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的像素可以橫向分離和/或橫向一致(即,觀看者可以感知來自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反射像素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從顯示系統40的不同的空間位置發出,和/或觀看者可以感知來自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反射像素和來自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從顯示系統40的相同空間位置發出)。顯示系統40的第四顯示功能使得用戶能夠觀看自動立體3d圖像。交錯3d圖像可以以標準方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10,而第二圖像顯示器20將立體圖像引導到用戶的相應眼睛。替代地,3d圖像可以以標準方式編址到第二圖像顯示器20,而第一圖像顯示器10將立體圖像引導到用戶的相應眼睛。對于將立體圖像引導到相應眼睛的第一圖像顯示器10或第二圖像顯示器20,第一圖像顯示器10或第二圖像顯示器20必須執行成像功能。可以由視差屏障陣列執行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成像功能或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成像功能。通過用黑色圖像編址一些像素并用白色圖像編址其他像素以產生非透射部分(黑色像素)和透射部分(白色像素)的周期性陣列,從而在第一圖像顯示器或第二圖像顯示器中形成視差屏障陣列。可以由液晶透鏡陣列執行第一圖像顯示器10或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成像功能。可以由液晶透鏡陣列執行第一圖像顯示器10和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成像功能,其中每個透鏡鄰接視差屏障元件。根據一方面,提供了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的反射起偏器,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顯示系統的觀看側;以及用于將圖像數據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控制器,其中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選擇性地根據以下操作:第一顯示功能,其中第一圖像顯示器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觀看者是可見的,并且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顯現得基本上透明;第二顯示功能,其中顯示系統對觀看者顯現為平面鏡;以及第三顯示功能,其中顯示系統對觀看者顯現為圖案化的反射鏡。根據另一方面,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進一步經配置根據第四顯示功能選擇性地操作,其中來自第一顯示器的圖像數據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觀看者是可見的,并且圖案化的反射鏡對于觀看者從第二圖像顯示器是可見的。根據另一方面,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進一步經配置根據第五顯示功能選擇性地操作,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起可切換視差光學器件的作用以向觀看者呈現自動立體觀看由第一圖像顯示器呈現的三維數據。根據另一方面,第二圖像顯示器是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zbd),其也可以被稱為頂點雙穩態向列(zbn)。根據另一方面,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進一步經配置根據第六顯示功能選擇性地操作,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起可切換模糊光學器件的作用,以便由第一圖像顯示器呈現的圖像基本上在顯示系統的軸上可觀看,但是從離軸觀看基本上是模糊的。根據另一方面,控制器編址zbd以在第一和第二穩定狀態之間切換像素。根據又一方面,處于第一穩定狀態的像素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基本上是透明的,并且處于第二穩定狀態的像素對于觀看者是反射的。根據另一方面,第二圖像顯示器是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stn)。在另一方面,第二圖像顯示器是雙穩態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btn)。根據另一方面,第二圖像顯示器是鐵電液晶顯示器(flc)。在另一方面,反射起偏器具有鏡面反射特性。根據另一方面,反射起偏器是雙亮度增強膜(dbef)。根據另一方面,延遲膜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的最上的基板和反射起偏器之間。在又一方面,延遲膜設置在反射起偏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最下的基板之間。根據另一方面,延遲膜是四分之一波片。在又一方面,延遲膜是半波片。根據另一方面,起偏器定位在第一圖像顯示器的最上的基板和反射起偏器之間。在另一方面,第二圖像顯示器的編址方案不利用不透明晶體管。根據另一方面,背光源用于向第一圖像顯示器提供背光,并且控制器經配置根據具體顯示功能來打開或關閉背光源。在另一方面,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在不同的對應空間區域中根據兩種或更多種顯示功能同時操作。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是顯示系統。在示例性實施例中,顯示系統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漫反射元件以及控制器,所述漫反射元件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顯示系統的觀看側,所述控制器用于將圖像數據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根據以下選擇性地操作:第一顯示功能,其中第一圖像顯示器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對觀看者是可見的,并且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顯現地基本上透明;以及第二顯示功能,其中顯示系統以反射模式操作,使得顯示系統對觀看者顯現為圖案化的漫反射。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漫反射元件是光學漫射器。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根據第三顯示功能選擇性地操作,其中將圖像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根據使用戶能夠觀看自動立體3d圖像的第四顯示功能選擇性地操作。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顯示系統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反射起偏器以及控制器,所述反射起偏器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顯示系統的觀看側,所述控制器用于將圖像數據編址到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經配置根據以下選擇性地操作:第一顯示功能,其中第一圖像顯示器通過第二圖像顯示器對觀看者是可見的,并且第二圖像顯示器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顯現得基本上透明;以及第二顯示功能,其中顯示系統對觀看者顯現為圖案化的漫反射。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進一步經配置根據第三顯示功能選擇性地操作,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起可切換視差光學器件的作用,以向觀看者呈現自動立體觀看由第一圖像顯示器呈現的三維數據。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控制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進一步經配置根據第四顯示功能選擇性地操作,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起可切換模糊光學器件的作用,以便由第一圖像顯示器呈現的圖像基本上在顯示系統的軸上可觀看,但是從離軸觀看基本上是模糊的。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圖像顯示器是頂點雙穩態液晶顯示器(zbd)。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控制器編址zbd以在第一和第二穩定狀態之間切換像素。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處于第一穩定狀態的像素對于第一圖像顯示器基本上是透明的,并且處于第二穩定狀態的像素對于觀看者是反射的。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圖像顯示器是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stn)。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圖像顯示器是雙穩態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btn)。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圖像顯示器是鐵電液晶顯示器(flc)。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延遲膜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的最上的基板和反射起偏器之間。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延遲膜設置在反射起偏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的最下的基板之間。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延遲膜是四分之一波片。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延遲膜是半波片。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圖像顯示器的編址方案不利用不透明晶體管。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反射起偏器包括光學漫射器。在顯示系統的示例性實施例中,顯示系統包括第一圖像顯示器、第二圖像顯示器、反射起偏器以及光學漫射器層,所述反射起偏器設置在第一圖像顯示器和第二圖像顯示器之間,其中第二圖像顯示器設置在顯示系統的觀看側,所述光學漫射器層設置在第二圖像顯示器和反射起偏器之間。盡管已經關于某個實施例或某些實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但是在閱讀和理解本說明書和附圖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等同的變化和修改。具體地,關于由上述元件(部件、組件、裝置、構成器件等)執行的各種功能,除非另有說明,用于描述這樣的元件的術語(包括對“設備”的引用)旨在對應于執行所描述的元件的指定功能(即,功能上等同)的任何元件,盡管在結構上不等同于執行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本文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功能的所公開的結構。另外,盡管上文僅關于幾個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特征,但是如對于任何給定或具體應用可以是期望的和有利的,這樣的特征可以與其他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征組合。工業實用性適用于移動電話、手持游戲機、便攜式pc和電視機的顯示系統。附圖標記說明2液晶4雙穩態表面基板6單穩態表面基板8雙穩態液晶對準層9a右眼9b左眼10第一圖像顯示器10a第一圖像顯示器lcd10b第一圖像顯示器oled10p離開第一圖像顯示器的線偏振光11液晶顯示器12背光源13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起偏器14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第一基板15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液晶層16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第二(最上的)基板17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起偏器18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19a延遲膜19b延遲膜19c延遲膜19d延遲膜20第二圖像顯示器20p以縱向取向的顯示裝置20l以橫向取向的顯示裝置24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最下的)基板24a液晶對準方向24e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相關的行配置中的電極24e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相關的第一電極24e24ew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相關的第一電極24e1的寬度24e2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相關的第二電極24e24ew2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相關的第二電極24e2的寬度24eg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一基板相關的電極之間的間隙25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液晶層25a混合對準向列狀態25b扭曲向列狀態26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26a液晶對準方向26a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26的液晶對準方向26e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相關的列配置中的電極26e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相關的第一電極26e26ew1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相關的第一電極26e1的寬度26e2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相關的第二電極26e26ew2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相關的第二電極的寬度26eg與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第二基板相關的電極之間的間隙27第二圖像顯示器20的起偏器27t起偏器的透射軸30反射起偏器(雙亮度增強膜)30t反射起偏器30的透射軸30r反射起偏器30的反射軸40顯示系統50顯示系統的觀看側60有機發光顯示器61有機電致發光層70頂點雙穩態顯示器(zbd)71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stn)72雙穩態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btn)73鐵電液晶顯示器(flc)101信息102顯示器的指定空間區域103顯示器的進一步的指定空間區域111透鏡元件112視差屏障區域120控制器122功能選擇器124顯示數據130光學漫射器vd3d觀看距離e眼間距離pi第一圖像顯示器10的像素間距或周期n層(15,61)和lc層25之間的材料的平均折射率s層(15,61)和lc層25之間的距離dlc層25的厚度δnlc層25的雙折射率pe光引導光學器件的間距或周期f焦距a透鏡孔徑n平均折射率當前第1頁12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