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裝置及噴碼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機器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定位裝置及噴碼設備。
【背景技術】
[0002]之前的噴碼都是以皮帶帶動電芯移動實現噴碼,皮帶速度受摩擦力等影響非常不穩定,噴碼的定位精度為+/-1mm左右,且噴碼位置定位方式只能以電芯邊沿定位。由此導致定位精度受到影響,進而在自動化的噴碼過程中出現殘次率的幾率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定位裝置,其定位精度高。
[0004]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噴碼設備,其能有效降低工件在自動化的噴碼過程中出現殘次率的幾率。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定位裝置,其包括:機座;伺服電機,位于機座的上方。其中,定位裝置還包括:定位夾具,用于收容并定位工件;傳送機構,連接于伺服電機和定位夾具,支撐并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帶動定位夾具移動;以及感應定位系統,用于感測定位夾具上是否存在工件,并在所述定位夾具的移動過程中感測定位夾具是否移動至指定位置。
[0006]在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噴碼設備,其包括:以上所述的定位裝置;以及噴頭組件,固定連接于機座,以對移動至指定位置的定位夾具上的工件進行噴碼。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定位裝置中,通過感應定位系統首先感測定位夾具上是否存在工件,若感測到定位夾具上存在工件,則在伺服電機的驅動下經由傳送機構帶動,并基于感應定位系統的再次感應而將定位夾具上的工件移動到指定位置(即下一個工序作用位置,在本說明書中特指下文所述的噴碼設備操作位置)。在本實用新型中采用這種帶有感應定位系統的定位裝置,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0009]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噴碼設備中,基于定位裝置上的伺服電機、傳送機構和感應定位系統而將定位夾具上的工件移動到噴頭組件所在的位置,以使噴頭組件可對工件進行準確噴碼,從而有效降低了工件在自動化的噴碼過程中出現殘次率的幾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的立體圖;
[0011]圖2是圖1中的傳送機構、聯軸器及其伺服電機的組裝立體圖;
[0012]圖3是圖1中的定位夾具的立體圖;
[0013]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噴碼設備的立體圖;
[0014]圖5是圖4中的噴碼組件的立體圖;
[0015]圖6是圖4中的定位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可見,未示出傳送機構和伺服電機;
[0016]圖7是沿圖6中的X-X線切分后的局部視圖。
[0017]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8]I定位裝置143滑塊
[0019]11機座144支撐板
[0020]111機殼1431避讓凹部
[0021]112啟動開關15聯軸器
[0022]12伺服電機16前后移動用氣缸
[0023]13定位夾具17感應定位系統
[0024]131第一定位孔171第一信號源
[0025]132底板172第一感應器
[0026]133定位板173第二信號源
[0027]134第二定位孔174第一感應器
[0028]1331定位部2噴頭組件
[0029]13311收容凹部21噴頭
[0030]133111底壁22噴頭左右調節機構
[0031]133112側壁221左右滑動用滑塊
[0032]133113后壁222左右用調節手柄
[0033]13312前方止擋塊23噴頭上下調節機構
[0034]13313左右止擋塊231上下滑動用滑塊
[0035]14傳送機構232上下用調節手柄
[0036]141絲桿24基座
[0037]142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及噴碼設備。
[0039]首先說明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定位裝置。
[0040]參照圖1至圖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包括:機座11;伺服電機12,位于機座11的上方。其中,定位裝置還包括:定位夾具13,用于收容并定位工件(未示出);傳送機構14,連接于伺服電機12和定位夾具13,支撐并在伺服電機12的驅動下帶動定位夾具13移動;以及感應定位系統17,用于感測定位夾具13上是否存在工件,并在所述定位夾具13的移動過程中感測定位夾具13是否移動至指定位置。
[0041]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中,通過感應定位系統17首先感測定位夾具13上是否存在工件,若感測到定位夾具13上存在工件,則在伺服電機12的驅動下經由傳送機構14帶動,并基于感應定位系統17的再次感應而將定位夾具13上的工件移動到指定位置(即下一個工序作用位置,在本說明書中特指下文所述的噴碼設備操作位置)。在本實用新型中采用這種帶有感應定位系統17的定位裝置,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004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定位裝置,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6,定位夾具13設置有:第一定位孔131;以及第二定位孔134。感應定位系統17可包括:第一信號源171,置于定位夾具13的第一定位孔131中;第一感應器172,置于第一定位孔131中,并接收第一信號源171發出的信號,以感測定位夾具13上是否存在工件;第二信號源173,置于定位夾具13的第二定位孔134中;以及第二感應器174,設置于與所述指定位置對應的機座11上的區域,并接收第二信號源173發出的信號以感測定位夾具13是否移動至指定位置。
[0043]在這里補充說明的是,第一信號源171和第二信號源173發出的信號可為光信號或電信號,相應的,第一感應器172和第二感應器174可為光傳感器或電傳感器以分別接收第一信號源171和第二信號源173發出的光信號或電信號。但不僅限如此,基于選擇的第一信號源171和第二信號源173不同,它們所發出的信號不同,相應的,第一感應器172和第二感應器174也不同。還需補充說明的是,第一信號源171置于定位夾具13的第一定位孔131中和第二信號源173置于定位夾具13的第二定位孔134中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定位夾具13表面出現信號的散射現象(即定位夾具13上沒有工件或未到達指定位置,而由于定位夾具13表面出現的信號的散射導致第一感應器172接收到信號從而判斷定位夾具13上有工件,同時也可導致第二感應器174接收到信號從而判斷定定位夾具13已到達指定位置)。
[0044]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4和圖6,機座11可包括:機殼111;控制器(未不出),收容于機殼111,并與伺服電機12、傳送機構14以及第一感應器172和第二感應器174通信連接。
[0045]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4和圖6,機座11還可包括:啟動開關112,通信連接于控制器,以控制定位裝置I的啟動。
[0046]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3、圖4、圖6和圖7,定位夾具13還可包括:底板132和定位板133。定位板133位于底板132之上,可包括:定位部1331。定位部1331具有:收容凹部13311,收容工件,且具有形成收容凹部13311的底壁133111、側壁133112以及后壁133113;前方止擋塊13312,設置在收容凹部13311的前方,能夠前后移動,以與收容凹部13311的后壁133113分別在工件的前方和后方止擋工件;以及左右止擋塊13313,設置在收容凹部13311的左右兩側,能夠左右移動以在工件兩側止擋工件。
[0047]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3、圖4、圖6和圖7,第一定位孔131可設置在定位夾具13的定位板133的定位部1331的收容凹部13311的底壁133111上。參照圖6,第二定位孔134可設置在定位夾具13的底板132上。
[0048]在一實施例中,定位夾具13的第一定位孔131為貫穿定位夾具13的定位板133的通孔,第二定位孔134為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