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點對點印刷對位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絲網印刷機部件,尤其是一種用于絲網印刷機的點對點印刷對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絲網印刷機因具有操作方便、印刷效果好以及適用面廣等優點,已在在對料帶進行網印的連續化作業實踐當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廣。絲網印刷機的構成主要包括基材輸送機構、印刷機構以及使印刷機構和基材進行準確定位的傳動機構。在上述印刷實踐過程中,絲網印刷機需要將料帶傳送至印刷機構下方,在確保印刷機構中的網版和料帶的準確對位后再進行印刷動作。因此,網版和料帶之間的對位裝置對于定位精度和印刷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現有的絲網印刷機產品當中,缺乏一種高精度、自動化和穩定性好的絲網印刷機對位裝置。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控制精度高、調節方便、穩定性好的點對點印刷對位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點對點印刷對位裝置,包括機臺、安裝在機臺主體上的料帶定位機構以及安裝在機臺后部、位于料帶定位機構上方、并可沿Z軸方向上下運動的橫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梁上自左向右依次安裝有左機械臂、可沿X軸方向進行運動的印刷機構以及右機械臂,所述的左機械臂和右機械臂之間安裝有網版,左機械臂和右機械臂上分別對稱地安裝有左電眼和右電眼,所述的料帶定位機構包括安裝有朝上校正電眼并位于網版下方的料帶承載平臺,位于網版出料側的機臺上安裝有外電眼,各電眼聯合作用并實現網版和料帶之間的點對點對位。
[0005]所述的印刷機構包括印刷導軌、印刷載臺、回油裝置和印刷裝置,所述的印刷載臺具有升降氣缸并可沿安裝在橫梁上的印刷導軌上下運動,所述的回油裝置由安裝在印刷載臺上的回油氣缸、回油導向桿以及安裝在回油導向桿底部的回油刮刀構成,所述的印刷裝置由安裝在印刷載臺上的印刷氣缸、印刷導向桿以及安裝在印刷導向桿底部的印刷刮刀構成,所述的回油刮刀位于出料側并由回油氣缸驅動升降,印刷刮刀位于進料側并由印刷氣缸驅動升降且與網版之間的傾斜角度可調,所述的升降氣缸、回油氣缸和印刷氣缸均與氣管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點對點印刷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0007]I)初始定位步驟,調整好整個印刷對位裝置的初始位置,通過夾緊氣缸固定住網版,調整好料帶承載平臺以及外電眼的安裝位置,調整好左電眼和右電眼在對應機械臂上的安裝位置,在網版出料側的機臺上調整好外電眼的安裝位置;
[0008]2)網版對位步驟,將料帶傳送至料帶承載平臺上,先通過各電眼掃描料帶的初始位置(色標),然后沿X軸方向調整好左機械臂、印刷機構和右機械臂之間的距離,再沿Z軸方向調整橫梁高度,并通過Y向驅動機構調整好網版在Y軸方向的位置,使得網版與料帶的上表面接觸并實現準確定位;
[0009]3)網版轉印步驟,分別通過升降氣缸調節印刷載臺、通過回油氣缸調節回油刮刀、以及通過印刷氣缸調節印刷刮刀在Z軸方向上的高度,然后調節好印刷刮刀和網版之間的傾角,其中回油刮刀和印刷刮刀之間的切換由微處理器控制電磁閥實現,同時通過吸風電磁閥控制吸風;
[0010]所述的網版轉印步驟中,單次動作由印刷刮刀向一方向運動的涂刷作業以及回油刮刀向反方向的涂刷作業構成;
[0011]4)網版脫離步驟,以一定順序調整印刷機構、兩個機械臂以及橫梁的位置,使得網版離開已進行印刷完畢的料帶;
[0012]5)將料帶以印刷完的部分自網版下方輸送至出料側,并將料帶的下一承印面傳送至料帶承載平臺上,執行步驟2)、3)、4)的循環動作。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實現了料帶印刷的連續化、自動化作業,操作和維護方便,定位更準確,控制精度高,印刷質量好,且運行穩定,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機臺,2-橫梁,3-印刷機構,4-左機械臂,5-右機械臂,6_承載板,7_承載臺,8-承載架,9-夾緊機構,10-網版,11-電眼,20-Y向驅動機構,21-上導軌,22- X向絲桿,23-下導軌,24-線性導軌,31-印刷導軌,32-印刷載臺,33-回油刮刀,34-印刷刮刀。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所示,一種點對點印刷對位裝置,包括機臺1、安裝在機臺I主體上的料帶定位機構以及安裝在機臺I后部、位于料帶定位機構上方、并可沿Z軸方向上下運動的橫梁2,所述的橫梁2上自左向右依次安裝有左機械臂4、可沿X軸方向左右運動的印刷機構3以及右機械臂5,所述的左機械臂4和右機械臂5之間安裝有網版10,左機械臂4和右機械臂5上分別對稱地安裝有左電眼11和右電眼11,所述的料帶定位機構包括安裝有朝上校正電眼11并位于網版10下方的料帶承載平臺,位于網版10出料側的機臺I上安裝有外電眼11,所述的校正電眼11和外電眼11用于從Y軸方向校正網版10和料帶之間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各電眼11采用德制的SICK高精度電眼11,能共同實現網版10和料帶之間的點對點對位。
[0018]所述的印刷機構3包括印刷導軌31、印刷載臺32、回油裝置和印刷裝置,所述的印刷載臺32具有升降氣缸并可沿安裝在橫梁2上的印刷導軌31上下運動,所述的回油裝置由安裝在印刷載臺32上的回油氣缸、回油導向桿以及安裝在回油導向桿底部的回油刮刀33構成,所述的印刷裝置由安裝在印刷載臺32上的印刷氣缸、印刷導向桿以及安裝在印刷導向桿底部的印刷刮刀34構成,所述的回油刮刀33位于出料側并由回油氣缸驅動升降,印刷刮刀34位于進料側并由印刷氣缸驅動升降且與網版10之間的傾斜角度可調,所述的升降氣缸、回油氣缸和印刷氣缸均與氣管連接。
[0019]所述的左機械臂4包括安裝在橫梁2上的左承載板6、安裝在左承載板6前面的左承載臺7以及安裝在左承載臺7底部的左承載架8,所述的左承載臺7前后兩端底部固定有左承載架8,所述的左承載架8上安裝有Y向驅動機構,Y向驅動機構包括Y向安裝架、Y向電機和Y向絲桿,所述的Y向安裝架可前、后運動地安裝在左承載架8上,Y向電機安裝在Y向安裝架前方并通過Y向絲桿與左承載架8前端連接,所述的Y向安裝架內側面前部和后部分別安裝有兩個用于固定網版10的夾緊機構9,所述的夾緊機構9包括U型夾板和安裝在U型夾板上的夾緊氣缸,各夾緊氣缸均與氣管連接,所述的Y向安裝架外側面安裝有左電眼11。
[0020]所述的右機械臂5包括安裝在橫梁2上的右承載板6、安裝在右承載板6前面的右承載臺7以及安裝在右承載臺7底部的右承載架8,所述的右承載臺7前后兩端底部固定有右承載架8,所述的右承載架8上安裝有Y向驅動機構,Y向驅動機構包括Y向安裝架、Y向電機和Y向絲桿,所述的Y向安裝架可前、后運動地安裝在右承載架8上,Y向電機安裝在Y向安裝架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