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術等領域,具體的說,是在線自動噴碼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食品的罐藏就是將經過一定處理的食品裝入鍍錫薄板罐、玻璃罐或其它包裝容器中,經密封殺菌,使罐內食品與外界隔絕而不再被微生物污染,同時又使罐內絕大部分微生物(即能在罐內環境生長的腐敗菌和致病菌)死滅并使酶失活,從而消除了引起食品變敗的主要原因,獲得在室溫下長期貯藏的保藏方法。這種密封在容器中并經殺菌而在室溫下能夠較長時間保存的食品稱為罐藏食品,即罐頭食品,也簡稱為罐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延長食物的保藏期,千百年來人類想出過許許多多的辦法,如煙熏、日曬、鹽腌等。而罐藏技術,是最年輕的。罐藏技術的發明者是法國人Nichols Apppert。1795年,法國政府出于戰爭的需要重金懸賞供軍用食品保藏的方法。Nichols Apppert于1804年研究獲得成功。他的保藏方法是將肉和黃豆裝入壇子中,再輕輕塞上軟木塞(保證氣體能自由進入壇子)置于熱水浴中加熱,至壇內食品沸騰30-60min,取出趁熱將軟塞塞緊,并涂蠟密封。Nichols Apppert于1809年向當時的拿破侖輪政府提出的自己的發明并獲得一萬二千法郎的獎金。1810年,Nichols Apppert撰寫并出版了《動物和植物的永久保存法》一書,書中提出了罐藏的基本方法—排氣、密封和殺菌。接著1810年英國的杜蘭德(Peter Durand)發明了鍍錫薄板金屬罐,使罐頭食品得以投入手工生產。1812年,Nichols Apppert正式開設了一家罐頭廠,命名為“阿培爾之家”,這是世界上第一家罐頭廠。1864年,Louis Paster最早闡明了食品變敗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從而解釋了罐藏的機理。1873年,Louis Paster提出了加熱殺菌理論。此后,罐頭食品不斷發展與完善,逐漸步入現代食品工業加工中。
目前,現在很多工廠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都在流水生產線上配置了自動化機械設備,使生產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且所需人數也可相對減少。另外,為了便于已總裝完成的后產品在后續程序中的儲存和運輸,都需要用紙箱將其包裝好,但是現在的工廠一般都是通過純人工完成對產品打包封箱,效率非常低,尤其在進行大批量產品打包封箱時更為明顯,封箱設備用于將產品打包,使產品便于存放和運輸。現有的封箱設備是采用流水線將箱體輸送到貼帶裝置下方直接貼帶,這樣的貼帶方式易使箱體貼帶時處于斜置的狀態,導致貼帶不平整,并且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會導致封箱不牢靠。既延長了交期,又增加了人工成本,且包裝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加上都是采用純人工對紙箱內的產品數量進行核對。
同時,現有技術在對封箱后的產品進行噴碼處理時,皆采用人工噴碼的發方式進行涂噴,如此將造成生成率底下,出錯率高且噴涂不規范等情況,嚴重影響產品線的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出在線自動噴碼檢測設備,解決現有技術中噴碼采用人工噴碼時易出現的生成率底下,出錯率高且噴涂不規范等情況,嚴重影響產品線的加工效率的不足之處,對封箱機進行改造,在其上設置可以實現自動化噴碼的噴碼設備,并結合傳感器設備,實現實時檢測,以此達到在線自動噴碼的目的,從而有效的提高生產線生產效率,并可避免出現噴碼不規范的不足之處。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在線自動噴碼檢測設備,包括封箱機主體及設置在封箱機主體上的噴碼設備,所述噴碼設備包括支架、噴碼電機及噴碼主機體,所述噴碼主機體設置在支架的豎桿上,所述噴碼電機設置在噴碼主機體上,在所述噴碼主機體的出口處設置有噴頭,且噴頭與支架的豎桿呈夾角設置,在所述支架的橫桿上還設置有傳感器裝載件,且傳感器裝載件向支架的豎桿處傾斜。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所述封箱機主體上設置有機體,所述機體包括工作臺及設置在工作臺下方用于支撐工作臺的支腳,在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封箱設備,所述支架設置在工作臺上,且支架設置在工作臺的運行出口段,在所述工作臺內設置有滾筒組件。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封箱設備包括設置在工作臺上的受力架、通過平衡梁設置在受力架上的貼帶裝置、第三壓輪及電機,所述貼帶裝置和電機以受力架為分隔件分置在平衡梁兩側;在所述平衡梁下方的工作臺上設置有夾箱裝置,在所述受力架上設置有調節環,所述第三壓輪與電機同側且位于平衡梁的端部。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貼帶裝置包括第二壓輪、金屬片及報警設備,且第二壓輪設置在平衡梁的下方,第二壓輪和第三壓輪分置在平衡梁的兩端;在所述夾箱裝置內設第一壓輪,且第一壓輪和第二壓輪同側且平行。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二壓輪距工作臺的高度大于第三壓輪距工作臺的高度。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滾筒組件包括至少2個呈平行排列的滾筒,且空間位置上第一壓輪設置在兩個滾筒之間。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中噴碼采用人工噴碼時易出現的生成率底下,出錯率高且噴涂不規范等情況,嚴重影響產品線的加工效率的不足之處,對封箱機進行改造,在其上設置可以實現自動化噴碼的噴碼設備,并結合傳感器設備,實現實時檢測,以此達到在線自動噴碼的目的,從而有效的提高生產線生產效率,并可避免出現噴碼不規范的不足之處。
(2)本實用新型有效提高噴碼工作效率及準確率,從而提高整個生產線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工作臺內的滾輪設置圖。
其中,1-支腳,2-工作臺,3-第一壓輪,4-第二壓輪,5-貼帶裝置,6-金屬片,7-報警燈,8-電機,9-第三壓輪,10-夾箱裝置,11-滾筒,12-機體,13-調節環,14-支架,15-噴碼電機,16-噴碼主機體,17-噴頭,18-傳感器裝載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在線自動噴碼檢測設備,解決現有技術中噴碼采用人工噴碼時易出現的生成率底下,出錯率高且噴涂不規范等情況,嚴重影響產品線的加工效率的不足之處,對封箱機進行改造,在其上設置可以實現自動化噴碼的噴碼設備,并結合傳感器設備,實現實時檢測,以此達到在線自動噴碼的目的,從而有效的提高生產線生產效率,并可避免出現噴碼不規范的不足之處,如圖1、圖2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包括封箱機主體及設置在封箱機主體上的噴碼設備,所述噴碼設備包括支架14、噴碼電機15及噴碼主機體16,所述噴碼主機體16設置在支架14的豎桿上,所述噴碼電機15設置在噴碼主機體16上,在所述噴碼主機體16的出口處設置有噴頭17,且噴頭17與支架14的豎桿呈夾角設置,在所述支架14的橫桿上還設置有傳感器裝載件18,且傳感器裝載件18向支架14的豎桿處傾斜。
在設置時,噴頭17的出口低于傳感器裝載件18的傳感器設置位。
在使用時,當封好的箱體被輸送至支架14下方后,傳感器裝載件18檢測到其上有箱體通過時,將給出信號使得噴碼主機體16及噴碼電機15工作,從而使得噴碼主機體16通過噴頭17按照預定的噴碼規則進行噴碼,從而實現在先自動噴碼的功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在所述封箱機主體上設置有機體12,所述機體12包括工作臺2及設置在工作臺2下方用于支撐工作臺2的支腳1,在所述工作臺2上設置有封箱設備,所述支架14設置在工作臺2上,且支架14設置在工作臺2的運行出口段,在所述工作臺2內設置有滾筒組件。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封箱設備包括設置在工作臺2上的受力架、通過平衡梁設置在受力架上的貼帶裝置5、第三壓輪9及電機8,所述貼帶裝置5和電機8以受力架為分隔件分置在平衡梁兩側;在所述平衡梁下方的工作臺2上設置有夾箱裝置10,在所述受力架上設置有調節環13,所述第三壓輪9與電機8同側且位于平衡梁的端部。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貼帶裝置5包括第二壓輪4、金屬片6及報警設備7,且第二壓輪4設置在平衡梁的下方,第二壓輪4和第三壓輪9分置在平衡梁的兩端;在所述夾箱裝置10內設第一壓輪3,且第一壓輪3和第二壓輪4同側且平行。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二壓輪4距工作臺2的高度大于第三壓輪9距工作臺2的高度。
實施例6: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滾筒組件包括至少2個呈平行排列的滾筒11,且空間位置上第一壓輪3設置在兩個滾筒11之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