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利申請是申請號為201310384459.1、申請日為2013年8月29日、發明名稱為“介質輸送裝置、介質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記錄裝置”的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發明涉及放出并輸送卷繞為卷筒狀的布帛等記錄介質的介質輸送裝置、介質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記錄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如下噴墨打印機:具備沿著輸送路徑輸送布帛的輸送部、卷出卷繞為卷筒狀的布帛的卷出部、設置于卷出部與輸送部之間的輸送路徑上并使輸送路徑彎曲變更的中間輥、介由卷出部使布帛在寬度方向移動的曲折(蛇行)修正單元、對送入輸送部的布帛的曲折進行檢測的曲折檢測傳感器以及基于由曲折檢測傳感器產生的檢測結果對曲折修正單元的驅動進行控制的控制單元,該噴墨打印機對因布帛的卷偏等引起的布帛的曲折進行修正(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011757號公報
但是,在這種噴墨打印機中,可考慮:在輸送伸縮性低的通常的布帛的情況下,為了在不產生皺摺的狀態下進行印刷,從卷出部(放出部)對布帛賦予張力并朝向中間輥(路徑變更輥)卷出;另一方面,例如在如彈性質地那樣輸送伸縮性高的布帛的情況下,為了不在拉斷了(伸び切った)的狀態下進行印刷,從卷出部使布帛向下方松弛之后輸送到中間輥,以此方式來卷出記錄介質。此外,在這種噴墨打印機中,輸送部(介質輸送機構)對于由噴墨頭進行的印刷換行,通常通過間歇輸送來對布帛進行輸送。
但是,在由輸送部進行的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因為在布帛與中間輥之間靜摩擦阻力起作用,所以與動摩擦阻力起作用的間歇輸送的輸送時相比,比中間輥靠下游側的記錄介質難以在寬度方向移動。進而,在使布帛松弛之后進行輸送的情況下,因為對所放出的布帛不施加張力,所以即使驅動曲折修正單元,比中間輥靠下游側的記錄介質也會處于難以通過寬度方向移動的狀態。從而,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即使驅動曲折修正單元,也只能使比中間輥靠下游側的布帛在寬度方向少許移動。也就是說,在輸送停止時,曲折修正單元的曲折修正量相對于驅動量會變少。因此,在輸送停止時,因為若繼續曲折修正單元的驅動,則僅中間輥的上游側的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移動,所以會在中間輥附近的記錄介質(布帛)產生皺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在通過間歇輸送進行輸送的介質輸送裝置中,不會使記錄介質產生皺摺、能夠可靠地對曲折進行修正的介質輸送裝置、介質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記錄裝置。
本發明的介質輸送裝置特征為具備:介質輸送機構,其間歇輸送記錄介質;檢測部,其對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的位置偏離進行檢測;寬度移動部,其使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移動;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檢測部產生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進行控制;控制部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停止寬度移動部的驅動。
本發明的介質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特征為,所述介質輸送裝置具備:介質輸送機構,其間歇輸送記錄介質;檢測部,其對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的位置偏離進行檢測;以及寬度移動部,其使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移動;所述介質輸送裝置基于由檢測部產生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進行控制,所述介質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停止寬度移動部的驅動。
根據該構成,因為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停止寬度移動部的驅動,所以不會產生寬度記錄介質的皺摺,能夠可靠地修正曲折。
在上述的介質輸送裝置中,優選:控制部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的期間之中的控制有效時間期間,基于由檢測部產生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進行控制。
根據該構成,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并非使寬度移動部完全不驅動,而是在控制有效時間期間基于檢測部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部進行驅動。由此,在僅通過在間歇輸送的輸送時對寬度移動部進行驅動而使得曲折修正量不足的情況下,能夠補足曲折修正量。
該情況下,優選:還具備取得部,其取得記錄介質的類別;控制部具有存儲部,該存儲部存儲按記錄介質的每種類別規定了控制有效時間的控制表,且所述控制部參照控制表確定與所取得的所述記錄介質的類別對應的控制有效時間。
若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進行基于檢測部的檢測結果的控制的控制有效時間過長,則會使記錄介質產生皺摺,若其過短,則曲折修正量不足。進而,因為根據記錄介質的類別,相對于路徑變更輥的摩擦阻力并不相同,所以即使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量相同,曲折修正量也根據記錄介質的類別而不相同,所以優選:按記錄介質的每種類別,求出最佳的控制有效時間。關于此點,根據本構成,因為確定與記錄介質的類別相應的控制有效時間,所以能夠僅在適于記錄介質的類別的控制有效時間期間,進行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的基于檢測部的檢測結果的控制。
該情況下,優選:控制部遍及輸送停止時的整個期間,停止寬度移動部的驅動。
該情況下,優選:具備放出部,其放出卷繞為卷筒狀的記錄介質;寬度移動部通過使放出部在寬度方向移動,使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移動。
本發明的記錄裝置具備:上述的介質輸送裝置;以及印刷部,其對通過介質輸送裝置輸送的記錄介質進行印刷。
根據該構成,通過具備介質輸送裝置,不會產生記錄介質的皺摺,能夠可靠地修正曲折。從而,對于不產生曲折和/或皺摺地輸送來的記錄介質,能夠適合地進行印刷。
本發明的介質輸送裝置特征為具備:介質輸送機構,其間歇輸送記錄介質;寬度移動部,其為了對所述記錄介質的位置偏離進行修正而使所述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移動;以及控制部,其對所述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進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記錄介質的類別、輸送方法的類別和印刷模式的類別中的至少一個類別,判定在印刷中的所述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是否停止所述寬度移動部的驅動。
本發明的介質輸送裝置特征為具備:介質輸送機構,其間歇輸送記錄介質;寬度移動部,其使所述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移動;以及控制部,其對所述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進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印刷中的所述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在控制有效期間對所述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進行控制,并且在所述控制有效期間以外停止所述寬度移動部的驅動,所述控制有效期間因所述記錄介質的類別、所述輸送方法的類別和所述印刷模式的類別中的至少一個類別而異。
本發明的介質輸送裝置的控制方法特征為,所述介質輸送裝置具備:介質輸送機構,其間歇輸送記錄介質;寬度移動部,其為了對所述記錄介質的位置偏離進行修正而使所述記錄介質在寬度方向移動;以及控制部,其對所述寬度移動部的驅動進行控制;所述控制方法,基于所述記錄介質的類別、輸送方法的類別和印刷模式的類別中的至少一個類別,判定在印刷中的所述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是否停止所述寬度移動部的驅動。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實施方式涉及的噴墨記錄裝置的剖面結構圖。
圖2是從上游側看噴墨記錄裝置的放出單元的圖。
圖3是從上方看噴墨記錄裝置的放出單元周圍的圖。
圖4是表示噴墨記錄裝置中的曲折控制的時序圖。
符號的說明
1…噴墨記錄裝置,7…控制部,12…介質輸送機構,18…放出單元,36…寬度移動單元,45…第1輥,48…曲折檢測傳感器,w…記錄介質,wr…介質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關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噴墨記錄裝置1進行說明。該噴墨記錄裝置1對以所謂的卷軸對卷軸(reeltoreel)的形式供收材料的布帛,使用專用染料墨液以噴墨方式印刷文字圖案等(印染)。還有,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作為布帛的記錄介質w的正反輸送方向規定為x軸方向,將正交于x軸方向的方向規定為y軸方向,將正交于x軸方向及y軸方向的方向規定為z軸方向。
圖1是噴墨記錄裝置1的剖面結構圖。如該圖所示,該噴墨記錄裝置1具備放出并輸送卷繞為卷筒狀的記錄介質w的放出部2、為了印刷而沿著輸送路徑3輸送所放出的記錄介質w的裝置主體4、配設于裝置主體4的上側且與裝置主體4協作而在記錄介質w以噴墨方式進行印刷的印刷部5、在裝置主體4的輸送方向下游側卷取并回收通過印刷部5印刷了的記錄介質w的卷取部6和對這些構成裝置進行統一控制的控制部7。
裝置主體4具有組裝鋼材而構成的主體用機座11和被主體用機座11支撐且通過帶輸送在x軸方向間歇輸送記錄介質w的介質輸送機構12。印刷部5具有滑架單元14和頭移動機構16,其中,所述滑架單元14具有噴墨頭15;所述頭移動機構16使滑架單元14在y軸方向往復移動。另一方面,放出部2構成為:具有放出記錄介質w的放出單元18和取得所放出的記錄介質w的松弛的松弛取得單元19。此外,卷取部6具有卷取記錄介質w的卷取單元21、向卷取單元21供給襯紙p的襯紙單元22和在卷取記錄介質w之前使浸入于記錄介質w的染料墨液的溶劑(水分)汽化的加熱單元23,并將這些部件搭載于卷取部用機座24。
從放出單元18放出的記錄介質w(布帛)通過松弛取得單元19張拉而取得松弛,并被送入于介質輸送機構12。送入于介質輸送機構12的記錄介質w粘附于表面地被進行帶輸送。在該帶輸送中,在x軸方向間歇輸送記錄介質w(副掃描),另一方面,滑架單元14與此同步地在y軸方向往復移動,從噴墨頭15進行墨液排出(主掃描)。
這樣,在進行了印刷之后,記錄介質w的印刷完畢部分(印染完畢部分)從介質輸送機構12向卷取部6送出。在卷取部6中,對從介質輸送機構12送出的記錄介質w,從襯紙單元22連續地供給襯紙p,記錄介質w與襯紙p重疊并被送至加熱單元23。在加熱單元23中,記錄介質w與襯紙p一起被加熱,染料墨液的溶劑(水分)汽化。這樣,干燥處理后的印染完畢的記錄介質w與襯紙p一起被卷取單元21卷取。
放出單元18具有:包括固定于上述的主體用機座11的左右(y軸方向)一對t字狀框架32及架設于一對t字狀框架32間的多根棒狀框架33的放出框架31;在y軸方向滑動自由地被一對t字狀框架32支撐且在y軸方向延伸的2根放出側桿座34;和滑動自由地被2根放出側桿座34支撐的一對放出軸突起35。各放出軸突起35的前端部形成為截圓錐形狀,一對放出軸突起35通過與記錄介質w的寬度相對應的相互貼邊,使各自的前端部嵌入于卷筒狀的記錄介質w的放出芯(參照圖2),從而水平地支撐記錄介質w。
一對放出軸突起35通過電動機驅動的寬度移動單元36,介由2根放出側桿座34在左右(記錄介質w的寬度方向)一體地移動。若通過后述的曲折檢測傳感器48檢測出記錄介質w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偏離,則使一對放出軸突起35左右地微小移動。由此,所卷繞的記錄介質w的邊緣部(寬度端)成為竹筍狀,防止在記錄介質w產生軸方向的卷偏的情況下,記錄介質w的相對于介質輸送機構12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偏離、即在介質輸送機構12中記錄介質w曲折(斜行)。
此外,在一對放出軸突起35的一方,組入電動機驅動的旋轉單元37,通過該旋轉單元37,使一對放出軸突起35放出旋轉而放出記錄介質w。進而,在放出單元18的下方,設置有對從放出單元18放出的記錄介質w的有無進行檢測的反射型的光傳感器142。
在本實施方式中,存在邊對記錄介質w施加一定的張力邊放出的張力模式和盡可能減少張力而放出的松弛模式,按記錄介質w類別進行模式切換。該張力模式和松弛模式在設置于印刷部5的操作畫面(圖示省略)中,通過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按鈕可以切換。
張力模式以伸縮性低的通常的布帛(記錄介質w)為對象,在該情況下,例如由個人計算機構成的控制部對旋轉單元37進行控制,以使得對記錄介質w賦予所需的張力而朝向第1輥45放出。更具體地,控制部7通過旋轉單元37的電動機的轉矩控制,在由介質輸送機構12進行的記錄介質w的輸送工作時,對旋轉單元37進行驅動以便放出記錄介質w,并在由介質輸送機構12進行的記錄介質w的輸送停止時,對旋轉單元37進行控制以使得稍微卷回記錄介質w。由此,在對放出單元18與松弛取得單元19之間的記錄介質w賦予張力的狀態下,輸送記錄介質w。
另一方面,松弛模式例如以彈性編織物那樣伸縮性高的布帛(記錄介質w)為對象,在該情況下,控制部7對旋轉單元37進行控制,以使得所放出的記錄介質w暫時向下方松弛,之后送入于松弛取得單元19(在圖1中以虛線表示松弛部分的記錄介質w)。即,若伴隨于由介質輸送機構12進行的記錄介質w的輸送工作,記錄介質w的松弛量減少,設置于放出單元18的下方的光傳感器142檢測到記錄介質w的“無”,則控制部7使旋轉單元37正向旋轉驅動以便放出記錄介質w,若由此松弛量增加,光傳感器142檢測到記錄介質w的“有”,則使旋轉單元37的驅動停止。通過該松弛量的控制,在放出單元18與松弛取得單元19之間的記錄介質w適當地松弛的狀態下,輸送記錄介質w。
松弛取得單元19具有:包括固定于后述的介質輸送機構12的側邊框架62的左右(y軸方向)一對l字狀框架42及架設于一對l字狀框架42間的棒框架43的松弛取得框架41;和雙側旋轉自由地被一對l字狀框架42支撐的輥組44。輥組44為了使從放出單元18送入的記錄介質w的輸送路徑3在多處彎曲,從輸送方向的上游側按第1棍45、第2輥46及第3輥47的順序配設,分別由摩擦系數高的棍構成。
從放出單元18放出的記錄介質w在第1輥45按u形彎轉而到達第2輥46及第3輥47。第2輥46及第3輥47上下接近地配設,旋轉自由地被兩端部一體形成的一對軸承部51所支撐。此外,各軸承部51旋轉自由地被l字狀框架42支撐,在一個軸承部51,組入有對第2輥46及第3輥47的上下的配置角度進行調整的角度調整單元52。
通過第2輥46及第3輥47的記錄介質w路徑變更為“s”字狀,但是能夠相應于記錄介質w的類別對該“s”字曲線進行變形調整,對記錄介質w賦予適度的張力。由此,記錄介質w可消除部分性的松弛和/或皺摺而送入于介質輸送機構12。另外,優選:這些輥45、46、47為中間高的形狀,以使得從中心朝向外側的分力作用于記錄介質w。此外,在第1輥45與第2輥46之間,設置有曲折檢測傳感器48。
介質輸送機構12具備主體框架61、帶輸送單元63和帶清洗單元65,其中,所述主體框架61具有載置固定于上述的主體用機座11上的左右(y軸方向)一對側邊框架62;所述帶輸送單元63支撐于一對側邊框架62并具有無端的輸送帶64;所述帶清洗單元65配設于帶輸送單元63的下側。此外,介質輸送機構12具備按壓輥66和分離輥67,其中,所述按壓輥66在上游側從上側面對帶輸送單元63;所述分離輥67在下游側相對于帶輸送單元63配設于斜上方。
主體框架61具有由厚的板材構成的一對側邊框架62和連接一對側邊框架62的前后(x軸方向)一對連接框架71,且主體框架61由一對側邊框架62的一部分載置固定于主體用機座11。此外,主體框架61具有支撐框架72,該支撐框架72位于一對連接框架71間,連接一對側邊框架62,并且對上述的帶清洗單元65進行支撐。在各側邊框架62,適宜設置用于安裝帶輸送單元63的切口部和/或用于安裝印刷部5的切口部,此外形成有用于檢查帶清洗單元65的開口部。
帶輸送單元63具有位于輸送方向的下游側的驅動皮帶輪81、位于輸送方向的上游側的從動皮帶輪82和架設于驅動皮帶輪81及從動皮帶輪82間的無端的輸送帶64。此外,帶輸送單元63具有:位于從動皮帶輪82的附近而引導輸送帶64的走帶的第1導板83、位于印刷部5的正下方而引導輸送帶64的走帶的第2導板84和位于上述的支撐框架72的正上方而引導繞到內側的輸送帶64的走帶的第3導板85。
第1導板83及第2導板84在配設為彼此的表面成為一個面(同一水平面)的狀態下,架設于一對側邊框架62間,也作為主體框架61的一部分而起作用。此外,第1導板83以剛從從動皮帶輪82離開之后的輸送帶64(的上側)水平地走帶的方式進行引導;第2導板84以在位于印刷區域的輸送帶64(的上側)不會產生松弛的方式進行引導。從而,位于第2導板84的正上方的輸送帶64作為壓印盤而起作用。進而,第3導板85以對由于帶清洗單元65而承受上頂力的輸送帶64按壓的方式進行引導。
驅動皮帶輪81及從動皮帶輪82介由專用的軸承,被一對側邊框架62旋轉自由地支撐,在驅動皮帶輪81的一個軸端,連接著使輸送帶64間歇地走帶的輸送電動機86。輸送帶64由在外周面(表面)具有粘附性(粘附處理)的寬幅的特殊帶構成,粘附記錄介質w而將其在x軸方向進行輸送。由此,記錄介質w在印刷部5的正下方,不會產生翻卷等地被進行印刷輸送(間歇輸送)。
在從動皮帶輪82的上側,配設有使從松弛取得單元19送入的記錄介質w貼附于輸送帶64的按壓輥66。按壓輥66在轉動自由地被側邊框架62支撐的一對支撐臂87的前端部,旋轉自由地被支撐。此外,按壓輥66具有預定的彈性和自重,通過其自重,在從動皮帶輪82的正上方將記錄介質w按壓于輸送帶64。即,按壓輥66與從動皮帶輪82夾持輸送帶64作為夾輥而起作用,并對走帶的輸送帶64連續地貼附記錄介質w。另外,在各支撐臂87的中間位置,連接用于使支撐臂87轉動的氣缸88,通過使一對氣缸88同步驅動,使按壓輥66從輸送帶64離開。
另一方面,在驅動皮帶輪81的斜上方,配設有將印刷后的記錄介質w從輸送帶64剝離并送入卷取部6的分離輥67。分離輥67轉動自由地支撐于從側邊框架62延伸的一對子框架89。該情況下,分離輥67雖然使記錄介質w從圍繞驅動皮帶輪81繞入內側的輸送帶64相對地剝離,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來自輸送帶64的剝離力按記錄介質w的類別而不同。因此,根據記錄介質w的類別,有在輸送帶64開始環繞的位置開始剝離的情況和在環繞了某程度的位置開始剝離的情況。但是,若剝離的點繞入內側,則記錄介質w有可能會卷繞進輸送帶64。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從輸送帶64送往分離輥67的記錄介質w的角度進行位置檢測,并基于該位置檢測的結果對卷取單元21進行卷取驅動,防止剝離的點繞入輸送帶64的內側。
帶清洗單元65在輸送帶64的下側支撐于上述的支撐框架72,以橫截輸送帶64的方式在y軸方向延伸。帶清洗單元65具備:載置于支撐框架72的單元基座91、以豎立設置于單元基座91的方式設置的升降柱體92、通過升降柱體92升降的清洗單元主體93和引導清洗單元主體93的升降的一對升降導向部94。
此外,清洗單元主體93具有:在y軸方向延伸并且貯留清洗液的箱狀的清洗容器96、收置于清洗容器96的旋轉刷97、使旋轉刷97旋轉的清洗電動機98和相對地掃除附著于輸送帶64的清洗液的擦拭器99。擦拭器99安裝于清洗容器96的內側,由配置為“v”字狀的2片擦拭葉片99a構成,與走帶的輸送帶64接觸而掃除清洗液。另外,最終殘留于輸送帶64的清洗液由抹布拭除。此外,優選:清洗液在與外部箱之間邊過濾邊循環。
因為在具有粘附性的輸送帶64,隨時間會附著絲屑和/或灰塵,所以通過帶清洗單元65,執行輸送帶64的定期的清洗。在該清洗工作中,在使清洗單元主體93上升到旋轉刷97及擦拭器99接觸輸送帶64的位置之后,使輸送帶64走帶并且以相對于走帶成為相反方向的方式使旋轉刷97旋轉。此時,輸送帶64通過上述的第3導板85按壓,維持水平姿態不變與旋轉刷97接觸。由此,輸送帶64(的粘附面)連續地被進行刷拭清洗。另外,優選:對清洗后的輸送帶64,進行為了使粘附力恢復的粘附處理。
印刷部5具備:以跨輸送路徑3(帶輸送單元63)的方式在y軸方向延伸的打印機框架101、支撐于打印機框架101的頭移動機構16、搭載于頭移動機構16并在y軸方向往復移動的滑架單元14和覆蓋這些部件的打印機蓋102。此外,雖然并未特別圖示,但是在印刷部5,搭載有對噴墨頭15進行維護的帽單元和/或清洗單元。另外,因為在各種記錄介質w中在其厚度上存在幅度,所以通過相對于裝置主體4(介質輸送機構12)使印刷部5整體升降而調整印刷部5中的所謂紙間隙(工作間隙)。
打印機框架101具有在y軸方向延伸的金屬板制的梁狀框架104和對梁狀框架104在兩端部進行支撐的金屬板制的一對立設框架105,并在一對立設框架105的一部分,支撐于上述的邊側框架62。另外,打印機蓋102安裝于該打印機框架101。
滑架單元14具有噴墨頭15和滑架107,其中,噴墨頭15具有彩色打印用的多色的噴嘴列;滑架107對噴墨頭15進行保持以使得噴嘴面朝下。另外,供給于各噴嘴列的各色的染料墨液從所謂的非托架裝載的墨液盒供給。
頭移動機構16具有:對滑架14在單側在y軸方向滑動自由地進行支撐的滑架導向部111、使滑架導向部111往復移動的帶傳導機構112和使帶傳導機構112驅動的滑架電動機113。滑架導向部111包括下側的主導向部114和上側的副導向部115,主導向部114和副導向部115在其兩端部支撐于上述的一對立設框架105。帶傳導機構112具有正時皮帶116,正時皮帶116的一部分固定于滑架單元14(滑架107)。
若通過滑架電動機113使正時皮帶116正反走帶,則滑架單元14被滑架導向部111引導而在y軸方向往復移動。滑架導向部111的移動位置通過線性編碼器檢測,基于該檢測結果和印刷數據,從噴墨頭15選擇性地排出各色的染料墨液。由此,進行向記錄介質w的印刷(印染)。
卷取部6具備:在x軸方向拆裝自由地連接于主體用機座11的卷取部用機座24、支撐于卷取部用機座24的上部的加熱單元23、支撐于卷取部用機座24的下部的卷取單元21及襯紙單元22。印染后的記錄介質w存在原樣卷取墨液不內滲的質地厚的記錄介質w的方式和對墨液容易內滲的質地薄的記錄介質w重疊襯紙p而卷取的方式,實施方式的卷取部6設計為,可以應對任一方式。以下,關于采用了后者的方式的情況進行說明。
卷取部用機座24具有上水平框架部121、下水平框架部122和連接上水平框架部121及下水平框架部122的鉛垂框架部123,并通過將鋁的擠壓型材縱橫地組裝而構成。在鉛垂框架部123的一部分,拆裝自由地連接于主體用機座11。
加熱單元23具有散熱板125和加熱器126,其中,散熱板125具有圓弧狀的散熱面125a;加熱器126內貼于散熱板125。此外,加熱單元23在其上半部載置于上水平框架部121的狀態下,通過設置于上水平框架部121的左右的固定部件127,安裝于上水平框架部121。散熱板125的上端部配設于接近上述的分離輥67且比分離輥67稍低的位置。此外,散熱板125的上端部,為了使從下方導入于該部分的襯紙p變更路徑,彎曲形成為向下的圓弧狀。
通過了分離輥的記錄介質w在散熱板125的上端部與從下方輸送來的襯紙p重疊,緊隨散熱板125的圓弧狀的外表面(散熱面125a)輸送到下方。邊與散熱面125a滑接邊在上下方向輸送的記錄介質w及襯紙p通過加熱器126連續地加熱。通過該加熱,浸入于記錄介質w的染料墨液的溶劑(水分)汽化,從而染料定著于布帛。
襯紙單元22具有:放出卷筒狀的襯紙p的襯紙輥131、使放出的襯紙p朝向散熱板125的上端部變更路徑的引導桿132。引導桿132固定于對下水平框架部122和鉛垂框架部123進行連接的傾斜部件的部分。此外,襯紙輥131介由組入了制動機構的一對軸承單元133,支撐于下水平框架部122的前部,通過該一對軸承單元133,襯紙p不產生松弛地被放出。
卷取單元21與上述的放出單元18同樣,支撐于下水平框架部122的后部,具有:在y軸方向延伸的2條卷取側桿座135和滑動自由地被2條卷取側桿座135支撐的一對卷取軸突起136。此外,卷取單元21位于散熱板125的下端部與一對卷取軸突起136之間的輸送路徑3,具有對記錄介質w及襯紙p提供張力的張力輥137。
各卷取軸突起136的前端部形成為截圓錐形狀,一對卷取軸突起136通過對應于記錄介質w的寬度的相互貼邊,使各自的前端部嵌入于卷取記錄介質w的卷取芯,從而水平地支撐其。在一對卷取軸突起136的一方,組入電動機驅動的旋轉單元138,使一對卷取軸突起136卷取旋轉,同時卷取記錄介質w及襯紙p。而且,如上所述,在分離輥67的附近,基于輸送到分離輥67的記錄介質w的角度檢測,控制旋轉單元138。
張力輥137在旋轉自由地被下水平框架122的后部支撐的一對轉動臂139的前端部,旋轉自由地被進行支撐。而且,張力輥137轉接于被卷取芯卷取的記錄介質w及襯紙p的襯紙p側,通過其自重使記錄介質w及襯紙p向下方轉動施力。由此,對記錄介質w及襯紙p賦予適度的張力,從而記錄介質w及襯紙p被卷緊地卷繞于卷取芯。
參照圖2,關于放出單元18詳細地進行說明。放出單元18如上所述具有放出框架31、2根放出側桿座34、一對放出軸突起35和寬度移動單元36,其中,放出框架31包括左右一對t字狀框架32及多根棒狀框架33(在圖2中省略圖示);2根放出側桿座34在y軸方向滑動自由地支撐于一對t字狀框架32,且在y軸方向延伸(在圖2中僅圖示1根);一對放出軸突起35介由后述的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滑動自由地支撐于2根放出側桿座34;寬度移動單元36介由2根放出側桿座34使一對放出軸突起35左右(記錄介質w的寬度方向)移動。
進而,放出單元18具有左右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和鎖定·解鎖柄152,其中,左右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在y軸方向滑動自由地支撐于2根放出側桿座34,旋轉自由地軸承一對放出軸突起35;鎖定·解鎖柄152用于對各軸突起支撐部151在放出側桿座34上的任意的位置進行鎖定、解鎖。
寬度移動單元36具有右滑動器153、滾珠絲杠154、右直線導向部155和寬度移動電動機156,其中,右滑動器153設置于2根放出側桿座34的右端側,對2根放出側桿座34在y軸方向滑動自由地進行支撐;滾珠絲杠154用于使右滑動器153移動;右直線導向部155對右滑動器153的移動進行引導;寬度移動電動機156使滾珠絲杠154正反旋轉。進而,寬度移動單元36具有左滑動器157和左直線導向部158,其中,左滑動器157設置于2根放出側桿座34的左端側,對2根放出側桿座34在y軸方向滑動自由地進行支撐;左直線導向部158對左滑動器157的移動進行引導。而且,若寬度移動電動機156進行驅動,則滾珠絲杠154正反旋轉,2根放出側桿座34介由右滑動器153在y軸方向移動。
在這樣構成的放出單元18中,首先,操作者操作鎖定·解鎖柄152而成為解鎖狀態。由此,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相對于2根放出側桿座34可以滑動。而且,使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對應于卷繞有記錄介質w的放出芯141的長度而相互貼邊,并且使一對放出軸突起35的各自的前端部嵌入于放出芯141。由此,卷繞于放出芯141的記錄介質w(介質輥wr,參照圖3)介由一對放出軸突起35水平地支撐于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接著,操作鎖定·解鎖柄152而成為鎖定狀態。由此,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固定于2根放出側桿座34上。在該狀態下,可以進行記錄介質w的放出。
而且,基于后述的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若寬度移動單元36(寬度移動電動機156)進行驅動,則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介由2根放出側桿座34,沿著右直線導向部155及左直線導向部158左右一體地移動。由此,支撐于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的記錄介質w在其寬度方向(左右)移動。通過該寬度移動單元36實現的一對軸突起支撐部151(介質輥wr)的可動范圍例如為左右±100mm。
參照圖3和圖4,關于噴墨記錄裝置1中的記錄介質w的曲折控制進行說明。如上所述,在松弛取得單元19的第1輥45和第2輥46之間,位于輸送的記錄介質w的左寬度端,設置有對記錄介質w的寬度方向的位置偏離(曲折)進行檢測的曲折檢測傳感器48。另外,相應于記錄介質w的寬度,能夠變更曲折檢測傳感器48在y軸方向上的位置。
如圖3所示,曲折檢測傳感器48具有分別由反射型的光敏傳感器構成的左曲折傳感器48a及右曲折傳感器48b。而且,左曲折傳感器48a及右曲折傳感器48b的各自的檢測結果輸出于控制部7。在記錄介質w的左寬度端位于左曲折傳感器48a及右曲折傳感器48b之間的情況下(正常時),左曲折傳感器48a關閉而右曲折傳感器48b開啟(以下也表示為“左/右:關閉/開啟”)。該情況下,控制部7不使寬度移動單元36驅動,記錄介質w不移動。另一方面,在記錄介質w的左寬度端向左曲折傳感器48a側位置偏離的情況下,成為左/右:開啟/開啟。該情況下,控制部7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以使得記錄介質w向右側移動。此外,在記錄介質w的左寬度端向右曲折傳感器48b側位置偏離的情況下,成為左/右:關閉/關閉。該情況下,控制部7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以使得記錄介質w向左側移動。另外,左曲折傳感器48a及右曲折傳感器48b的間隔(曲折容許范圍)可以相應于所需的印刷精度等適宜設定,但是優選:例如設為1mm左右。
如圖4所示,若通過操作者在操作畫面中指令“印刷開始”,則噴墨記錄裝置1開始印刷工作。在此,在印刷工作開始時,記錄介質w的左寬度端位于左曲折傳感器48a及右曲折傳感器48b之間,成為左/右:關閉/開啟。而且,控制部7接受該“印刷開始”的指令,控制介質輸送機構12而開始記錄介質w的間歇輸送,并且開始寬度移動單元36的控制。另外,該間歇輸送的各輸送時的時間雖然也倚賴于副掃描的距離(印刷換行寬度),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為0.2秒期間。此外,間歇輸送的各輸送停止時的時間雖然也倚賴于主掃描的距離(圖像的寬度),但是為2秒期間左右。
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因為記錄介質w與第一輥45的摩擦阻力大,所以比第1輥45靠下游側的記錄介質w難以在寬度方向移動。從而,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即使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也只能使比第1輥45靠下游側的記錄介質w在寬度方向少許移動。因此,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若繼續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則有可能記錄介質w的曲折保持得不到修正原樣,從而介質輥wr到達寬度移動單元36的可動界限位置。該情況下,因為曲折檢測傳感器48始終檢測到曲折,所以寬度移動單元36欲使介質輥wr超過可動界限位置而移動,所以寬度移動單元36會不能進行控制,或在記錄介質w上產生皺摺。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進行如下的曲折控制。
如圖4所示,控制部7在間歇輸送的輸送時,在該期間,基于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進行控制,但是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僅在預定的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基于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進行控制,在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以外,停止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若換言之,則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在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曲折控制有效,但是在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以外,曲折控制無效。
具體地,若伴隨于由介質輸送機構12進行的記錄介質w的輸送開始而記錄介質w向左側位置偏離,并且左曲折傳感器48a從關閉變位開啟(左/右:開啟/開啟),則控制部7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以使得記錄介質w向右側移動。而且,控制部7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僅在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基于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左/右:開啟/開啟),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以使得記錄介質w向右側移動。而且,若控制有效時間t結束,則控制部7不管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如何,停止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若返回到間歇輸送的輸送時,則控制部7再次基于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進行控制,并在左曲折傳感器48a從開啟恢復到關閉(左/右:關閉/開啟)的時間點,停止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
如以上地,根據本實施方式,因為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僅在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進行基于由曲折檢測傳感器48產生的檢測結果的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控制,在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以外,停止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所以寬度移動單元36不會使介質輥wr移動而超過可動界限位置。由此,能夠防止寬度移動單元36陷于不能進行控制的境地,并且也能夠防止在記錄介質w上產生皺摺。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當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控制部7在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基于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由此,在僅通過在間歇輸送的輸送時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而使得曲折修正量不足的情況下,能夠補足曲折修正量。從而,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寬度移動單元36不會變得不能進行控制,能夠可靠地修正曲折。
進而,因為根據記錄介質w的類別(原材料和/或預處理的有無等)和/或通過其引起的輸送方法的類別(張力模式和松弛模式),相對于第1輥45的摩擦阻力不相同,所以即使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量相同,曲折修正量也根據記錄介質w的類別而不同。作為記錄介質w的類別,存在絲、毛、尼龍、聚酯等衣物用途的原材料和/或紙、涂層紙、壁紙、帷幕、帆布等建材用途的原材料等各種類別。此外,因為即使是同一種記錄介質w,也依據印刷模式的類別(高質量模式、高速模式),間歇輸送時的記錄介質的輸送量和/或間歇輸送的各輸送時的時間不同,所以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量也就是說依印刷模式而曲折修正量不同。因此優選:關于記錄介質w的類別和/或輸送方法的類別、印刷模式的類別等各個,通過評價預先求出最佳的控制有效時間t。而且,預先在控制部7的存儲部存儲關于記錄介質w的類別和/或輸送方法的類別、印刷模式的類別的各個規定了通過這樣的評價求出的控制有效時間t的控制表。而且,使得操作者在印刷開始前,在操作畫面中,輸入記錄介質w的類別、輸送方法的類別、印刷模式的類別等。控制部7取得該輸入的這些信息,并參照存儲于存儲部的控制表,確定控制有效時間t。通過這樣,確定印刷時的最佳的控制有效時間t,所以能夠僅在適合的控制有效時間t期間進行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的基于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的控制。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間歇輸送的各輸送時的時間為0.2秒,但是根據在某圖像和某圖像之間加入空間的情況和/或印刷模式,有時輸送時的時間會比0.2秒長。這樣,在各輸送時的時間比預定的基準時間(例如0.5秒)長的情況下,優選:在此后的輸送停止時,在該期間,停止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在各輸送時的時間比預定的基準時間長的情況下,有時介質輥wr會移動到可動界限位置附近。因此,通過在此后的輸送停止時在該期間停止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能夠防止使介質輥wr移動而超出可動界限位置。此外,因為在輸送時的時間比預定的基準時間長的情況下,僅通過僅在輸送時期間基于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檢測結果對寬度移動單元36進行驅動,就能夠充分地修正記錄介質w的曲折,所以也不必在輸送停止時使寬度移動單元36驅動。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控制有效時間t設置于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的開頭(緊接輸送之后),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既可以設置于輸送停止時的最后(緊鄰下次輸送之前),也可以設置于輸送停止時的中間部。不過,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將控制有效時間t設置于輸送停止時的開頭這一方能夠增大輸送停止時的曲折修正量。因為即使介質輸送機構12的驅動停止,記錄介質w及第1輥45也會由于慣性而持續移動微少時間,所以能夠在該微少時間期待曲折修正的效果。
進而,在僅通過間歇輸送的輸送時的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就能夠充分修正記錄介質w的曲折的情況下,也可以在間歇輸送的輸送停止時,完全不設置控制有效時間t,從而在輸送停止時期間,停止寬度移動單元36的驅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通過設置于放出單元18的寬度移動單元36使一對放出軸突起35左右微小移動,使輸送到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卷繞的記錄介質w在寬度方向移動,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構成為,以2根輥夾入輸送到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記錄介質,通過對該輥在寬度方向進行移動控制而使輸送到曲折檢測傳感器48的記錄介質w在寬度方向移動。而且在該情況下,既不用使記錄介質w在卷繞的狀態下支撐于放出單元18,例如也可以使用放出折疊了的狀態的布帛的機構。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記錄介質w設為布帛,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即使是紙、涂層紙、膜等也可起到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