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設備,并且特別地涉及包括多個印刷單元的印刷設備。
背景技術:
已知例如激光型或噴墨型的印刷設備,用于在下述基體上印刷:比如紙張、紙板、聚合物片材或面板、瓷磚、海報等的基體,用在許多不同領域例如還使用在醫療中的基體,以及不同材料類型的基體,印刷設備通常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印刷單元,所述一個或更多個印刷單元安裝在滑動件以及支承平面——例如皮帶、平面或墊——的上方,其中,待被印刷的制品定位成并且可能制成為與印刷單元配合前進。
印刷單元上安裝有多個印刷頭,所述多個印刷頭中的每個印刷頭設置有相互以配合的方式布置的輸送噴嘴,以便用預設材料和顏色執行正確印刷順序。
印刷頭還可以設置有干燥裝置,或印刷頭可以與干燥裝置相配合,該干燥裝置通常為UV燈或其它類似的或相似的裝置(NIR燈、IR燈、UV發光二極管燈),以在相應的周期結束時基本同時地使作為印刷材料的顏色干燥。
每個印制頭允許輸送顏料——例如基色顏料(青色、品紅、黑色和黃色)、疊加色顏料(白色)——以及可能的用以獲得例如有光澤的/不透明的效果的特定材料,或用以允許沉積添加劑比如閃光劑的特定材料。
為了準確地執行印刷,需要印刷頭的精確的相互定位,使得印刷頭能夠準確地彼此對準或彼此平行定位和/或印刷頭布置成使得相應的輸送噴嘴一個接一個地定位,從而避免了存在包括在設備的印刷區域中的沒有被油墨覆蓋的區或線,或已沉積的印刷材料重疊的區。
印刷頭的精確定位可以以機械的方式或通過電子調節裝置而獲得。
關于機械調節,需要支承板的具有準確的加工公差的極其精確的加工,以限定用于各個印刷頭的精確定位的參考平面或鄰接平面。參考平面或鄰接平面也以協調的方式形成在印刷頭上。然而,這種解決方案極其昂貴且通常不使用,原因在于這種解決方案不是非常可靠并且實現高精度的可能性很小。
電子調節模式也不能實現非常復雜和精確的調節,因此電子調節模式僅適用于精度不太重要的領域中,例如,使用水墨印刷機的領域中,或印刷發生在例如類似陶瓷的基體上的領域中。
與此相反,在印刷精度極為重要的領域中——例如在UV印刷中,必須使用更為精確和準確的調節系統。
另外,已知直線型的電子調節系統,即,允許執行印刷頭相對于支承板的平移但不允許例如角度調節的電子調節系統。
還已知的是,在現有技術中存在后調節模式,即,印刷頭在其使用期間適應位置,而不存在先前的調節系統,即,在印刷操作之前賦予印刷頭的位置。
還已知的是,印刷單元能夠朝向/遠離皮帶或墊豎向地移動以將印刷頭定位成與支承件或與制品相距正確的距離,以執行印刷。
每個印刷單元可以執行一個、兩個或更多個連續印刷周期。隨著印刷周期增加,進而印刷圖像的清晰度提高。
已知的解決方案的典型缺點在于以下事實:如果需要執行對印刷模塊的維護和/或更換,必須更換整個系列的印刷單元。這個缺點至少部分地由于以下事實:不能夠有效地、精確地且機械地調節印刷頭。
在已知的印刷設備中發現的另一個缺點是:對于執行非常微小的操作——比如,印刷頭的調節或移除印刷模塊以進行更換——需要使用合格的技術人員或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例如印刷設備的技術助理,因此使得這些操作昂貴并且造成長時間停機。
另一個缺點是,由于一旦印刷設備已經組裝則能夠對印刷頭進行的調節是最小的,因此用以生產和獲得印刷設備的構成部件的操作必須是非常準確的并且具有最小公差,由此使機械加工非常困難、耗時長且極其昂貴。
另一個缺點是,在現有技術中,印刷設備被制成為體積大并且具有相當大的重量。
已知的印刷設備在其包括若干印刷單元的情況下具有另一個缺點:將印刷單元例如在橫向于印刷方向的方向上對準以便具有合適的連續性并且沒有中斷或障礙是不可能的目標。
由于難以調節印刷頭,已知的印刷設備具有基本上整體式結構,在這種印刷設備中,難以對單個印刷單元或單個印刷頭進行干預。
因此,需要完善印刷設備,使得能夠克服現有技術中的至少一個缺點。
特別地,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塊型的印刷單元,該模塊型的印刷單元包括多個印刷單元,其中,每個印刷單元可以被單獨更換,同時還保證了印刷精確度及可靠性,因此使所述設備極其通用、靈活且緊湊。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印刷設備、例如激光型的或噴墨型的印刷設備以在基體上進行印刷,該印刷設備允許精確地且可靠地調節每個印刷單元中設置的印刷頭或多個印刷頭的位置。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獲得下述印刷設備,在該印刷設備中,每個印刷單元的每個印刷頭的位置可以由操作者快速地且容易地調節,從而例如限制或防止印刷設備的部件的移除。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獲得下述印刷設備,在該印刷設備中,印刷頭可以由非專業人員來調節。
另一個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印刷設備,該印刷設備允許進行精確的、受限的、良好執行且快速的印刷。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獲得一種印刷設備,該印刷設備包括可以在沒有中斷或障礙的情況下在任意方向、甚至與待印刷的支承件移動的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上對準的多個印刷單元。
本申請人已經設計、試驗并且實施了本實用新型,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并且獲得這些及其他目的和優點。
技術實現要素:
在獨立權利要求中闡述本實用新型并且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特征,而從屬權利要求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或主要發明思想的變型。
根據以上目的,印刷設備包括支承平面和多個印刷單元,待印刷的基體能夠定位在支承平面上,所述多個印刷單元設置有至少一個印刷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每個印刷單元容置在至少一個支承板上,所述至少一個支承板能夠定位成在待印刷并且待由印刷單元的印刷頭橫過的基體附近,所述印刷設備包括位于支承板上的每個印刷頭的以及因此每個印刷單元的可移除的定位裝置;可移除的定位裝置能夠將印刷頭保持在支承板上并且允許其能夠從支承板移除,以更換單個印刷頭和/或整個印刷單元。印刷單元構造成以模塊的方式在確定的方向上對準,因此沒有障礙和中斷。以這種方式形成對齊的印刷組。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所述方向橫向于印刷方向,即,橫向于待印刷的基體移動的方向。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每個印刷頭能夠借助于定位構件被單獨地調節,該定位構件構造成執行印刷頭的相對于支承板的相對位置在由支承板限定的至少一個調節平面上的調節。
根據其他特征,印刷設備包括穩定板,該穩定板構造成圍繞至少所述印刷頭并且使基體上的印刷表面均勻。
優選地,支承板是用于印刷設備的所有印刷單元的唯一一個支承板,因此,印刷單元將設置成在支承板上對準。
有利地,本模塊化的印刷設備與已知的解決方案相比由于其部件易于拆卸和更換,因此本模塊化的印刷設備易于管理,并且在發生可能的故障的情況下易于維護。此外,印刷設備的部件容易觸及以進行必要的維護和調節操作。
附圖說明
根據參照附圖作為非限制性示例而給出的一些實施方式的以下描述,本實用新型的這些及其他特征變得明顯,在附圖中:
-圖1為印刷設備的總體立體圖,該印刷設備包括根據在此描述的實施方式的多個印刷單元;
-圖2為根據在此描述的實施方式的印刷單元的立體圖;
-圖3a為從根據在此描述的實施方式的印刷單元的一部分的上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3b為從圖3a的下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4為印刷單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立體圖;
-圖5為從印刷單元的一部分的上方觀察的視圖;
-圖6a為沿圖5中的VI-VI截取的在第一操作狀態下的截面圖;
-圖6b為沿圖5中的VI-VI截取的在第二操作狀態下的截面圖;
-圖7a為沿圖5中的VII-VII截取的在第一操作狀態下的截面圖;
-圖7b為沿圖5中的VII-VII截取的在第二操作狀態下的截面圖;以及
-圖8為根據在此描述的實施方式的印刷設備的細節的放大立體圖。
為了便于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指示附圖中相同的共同元件。應當理解的是,一個實施方式的元件和特征可以方便地結合到其他實施方式中,而無需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整體上以附圖標記10指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印刷設備,并且印刷設備10可以為激光型或噴墨型,該印刷設備用于沿印刷方向Y印刷下述基體11:比如紙張、紙板、聚合物片材或面板、瓷磚、海報等的基體11,在醫療領域中使用的基體,以及不同材料類型的基體11。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了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印刷單元12的印刷設備10,在圖1中包括四個印刷單元12。
印刷單元12可以設置成沿著軸線X對準,其中軸線X橫向于——例如垂直于——基體11經受印刷的印刷方向Y。
印刷設備10可以包括支承平面14,例如移動皮帶、平面或墊,待被印刷的基體11可以定位在支承平面14上并且可能在支承平面14上移動。
印刷單元12位于支承平面14上方以執行印刷操作。
多個印刷單元12或在僅存在一個印刷單元12的情況下的單個印刷單元12進而安裝在位于支承平面14上方的支承結構13上。
支承結構13或支承平面14或支承結構13和支承平面14兩者可以是沿印刷方向Y可往復移動的以執行印刷操作。
可以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支承平面14設置有推進裝置(圖中未示出),該推進裝置構造成允許在印刷過程期間沿印刷方向Y推進支承平面14以及因而推進定位在支承平面14上的基體11。
根據可能的解決方案,支承結構13能夠朝向/遠離支承平面14移動、例如豎向地移動,以定位成與待印刷的基體11相距一適當距離。
支承結構13進而可以安裝在框架上(未示出),該框架將支承結構13保持在支承平面14上方。
印刷單元12可以包括安裝在支撐桿或支承板15上的一個或更多個印刷頭20。支承板15可以僅有一個,在這種情況下,印刷單元12將在支承板15上沿方向X對準,或可以設置有若干支承板15,印刷單元12同樣沿方向X對準。
有利地,印刷單元12(參見圖1和圖2)具有與適當交錯布置對應的印刷頭20,而沒有大的元件或中斷。以這種方式,能夠將印刷單元12在方向X上精確地且有效地對準,以始終保證最佳的印刷質量和效率。
因此,印刷單元12精確地且以模塊化的方式對準,并且大致形成沿方向X布置的印刷組。
支承板15又安裝在支承結構13的預定位置中,如下文所述。
根據一些實施方式,可以具有用于所有印刷單元12的所有印刷頭20的單個支承板或桿15,或者每個印刷單元12設置有其自己的支承板15,印刷頭20或單元的印刷頭20安裝在支承板15上。支承板15設置有通孔以允許各種印刷頭20通過。
支承板15限定調節平面α以調節印刷頭20的位置。
在使用期間,調節平面α可以定位成大致平行于支承平面14以及因此大致平行于基體11。
根據本實用新型可能的解決方案,印刷單元12包括至少一個定位構件,在圖3a、圖3b、圖4、圖5、圖6a、圖6b、圖7a和圖7b中示出的這種情況下為第一定位構件45a和第二定位構件45b,所述至少一個定位構件與支承板15和印刷頭20相關聯以調節印刷頭20相對于支承板15的位置。
第一定位構件45a和第二定位構件45b各自包括至少致動裝置50以及運動學轉換裝置46,致動裝置50能夠在調節平面α上方被選擇性地致動,運動學轉換裝置46構造成將致動裝置50的致動轉換為印刷頭20相對于支承板15在位于調節平面α上的至少一個方向上的位置調節。
這種調節位置的可能性有利于補償由于所執行的用以生產至少支承板15和印刷頭20的機械加工的不規則而導致的印刷頭20可能的失準。
根據在圖3a、圖3b、圖4、圖5、圖6a、圖6b、圖7a和圖7b中示出的解決方案,第一定位構件45a構造成執行對印刷頭20在第一調節方向M上的位置調節,并且第二定位構件45b構造成執行對印刷頭20沿第二調節方向R的位置調節,其中,第二調節方向R與第一調節方向M不同。第一調節方向M和第二調節方向R兩者都位于調節平面α上。
根據可能的解決方案,第一調節方向M和/或第二調節方向R可以選自包括平移或旋轉的組。
根據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參照圖5所示),第一調節方向M包括沿橫向于印刷方向Y的方向的平移。
根據可能的解決方案,第二調節方向R包括印刷頭20在調節平面α上的旋轉。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能的解決方案,印刷頭20設置有孔眼54并且支承板15設置有銷56,或印刷頭20設置有銷56并且支承板15設置有孔眼54,其中,銷56定位在孔眼54中。孔眼54和銷56構造成允許印刷頭20相對于支承板15沿第一調節方向M的平移以及沿第二調節方向R的旋轉。
根據在圖5中示出的實施方式,孔眼54形成于印刷頭20中,而銷56附接至支承板15。
孔眼54沿與第一調節方向M平行的方向延伸。
特別地,在調節操作期間,設置成使得印刷頭20被移動為,使得銷56既可以在孔眼54中滑動從而確定印刷頭20沿第一調節方向M的平移,又可以圍繞孔眼54旋轉從而確定印刷頭20沿第二調節方向R的旋轉。
根據在圖5中示出的實施方式,第一定位構件45a布置成與印刷頭20的第一橫向邊緣相對應,而第二定位構件45b布置成與印刷頭20的相對于第一橫向邊緣橫向定位的第二橫向邊緣相對應。
根據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圖6a、圖6b、圖7a和圖7b中所示),致動裝置50具有穿過(incident against)調節平面α的致動軸線Z。
根據圖6a、圖6b、圖7a和圖7b中示出的解決方案,致動裝置50可以被圍繞致動軸線Z旋轉地驅動,并且運動學轉換裝置46構造成將從致動裝置50接收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印刷頭20在調節平面α上的定位運動。
根據一些實施方式,致動裝置50連接至支承板15并且連接至運動學轉換裝置46。以這種方式,支承板15為印刷頭20相對于支承板15的運動提供了參考點。
根據在圖6a、圖6b、圖7a和圖7b中示出的解決方案,致動裝置50包括安裝在支承板15上的螺釘51,螺釘51能夠圍繞致動軸線Z旋轉并且在沿著所述致動軸Z平移方面受到限制。
螺釘51又連接至運動學轉換裝置46。
根據在圖6a、圖6b、圖7a和圖7b中示出的可能的解決方案,運動學轉換裝置46包括成型塊48、以及至少座部58的抵接壁,該成型塊48連接至致動裝置50,座部58形成于支承板15中并且構造成與成型塊48相配合,使得印刷頭20在調節平面α上的位置調節與成型塊48的運動相對應。
根據可能的解決方案,可以設置為:座部58的抵接壁布置成相對于調節平面α傾斜除90°以外的角度,并且成型塊48能夠沿著座部58的抵接壁滑動地移動和靜置。
根據變型實施方式,致動裝置50構造成使成型塊48沿著與致動軸線Z平行的軸線線性地移動,從而使成型塊48垂直于印刷頭20的調節平面α而移動。
根據變型實施方式中,成型塊48可以呈具有平行四邊形底面的棱柱形式,在成型塊48中設置有傾斜側面,以靠在座部58的抵接壁上。
根據使用圖5描述的其他實施方式,成型塊48可以包括孔52,致動裝置50的螺釘51被旋入孔52中。
通過旋入或旋出螺釘51,可以使成型塊48沿著致動軸線Z線性地移動。成型塊48與座部58的抵接壁相配合的線性運動確定了印刷頭20相對于支承板15在調節平面α上的運動。
支承板15可以包括腔70,腔70構造成與運動學轉換裝置46協作,例如用于容納成型塊48。
根據未在附圖中示出的可能的變型實施方式,可以設置成使得:致動裝置50包括與以上所述螺釘的基本上類似的螺釘51,并且運動學轉換裝置46僅由形成于支承板15中的座部58的抵接壁限定,該抵接壁相對于調節平面α傾斜除90°以外的角度,并且螺釘51的末端端部在所述抵接壁上產生推力。螺釘51的由于其旋入/旋出而導致的豎向運動以及螺釘51的末端端部與形成于印刷頭20中的座部58的抵接壁的配合允許獲得印刷頭20的相對于支承板15并且在調節平面α上的運動。
由于第一定位構件45a、孔眼54與銷56之間的配合,可以執行印刷頭20相對于支承板15的平移。
通過激活致動元件50,使成型塊48沿著平行于致動軸線Z的軸線在箭頭F1(參見圖6a)的方向上的移動。由于成型塊48與座部58的抵接壁之間的干涉,確定了印刷頭20在箭頭L1的方向上的運動,該運動對應于相對于軸線X的與箭頭M一致的平移。
根據使用圖5和圖6b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以相同的方式,成型塊48可以位于座部58的抵接壁的內部,從而確定了印刷頭20的相對于支承板15的第二極限位置。
通過在與前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激活致動裝置50,使成型塊48沿著平行于致動軸線Z的軸線在箭頭F2的方向上移動。由于成型塊48與座部58的抵接壁之間的干涉,確定了印刷頭20的在箭頭L2的方向上的運動,該運動對應于相對于軸線X的在與前一方向相反并與箭頭M一致的方向上的平移。
以同樣的方式,由于第二定位構件45b、孔眼54與銷56之間的配合,相反也可以執行印刷頭20的相對于支承板15的旋轉和平移。
根據使用圖5和圖7a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成型塊48可以位于腔70的內部,以確定印刷頭20的相對于支承板15的第一極限位置。
通過激活致動裝置50,使成型塊48沿著平行于致動軸線Z的軸線在箭頭F1的方向上移動。由于成型塊48與座部58的抵接壁之間的干涉,確定了印刷頭20在箭頭L1的方向上的運動,該運動與印刷頭20的相對于銷56的與第二調節方向R一致的旋轉相對應。
通過在與前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激活致動元件50,使得成型塊48沿著平行于致動軸線Z的軸線在箭頭F2(參見圖7b)的方向上移動。由于成型塊48與座部58的抵接壁之間的干涉,確定了印刷頭20的在箭頭L2的方向上的運動,該運動對應于印刷頭20的相對于銷56在與前一方向相反并且與第二調節方向R相一致的方向上的旋轉。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能的解決方案,在印刷頭20與支承板15之間設置有定位裝置40,定位裝置40構造成保持印刷頭20擱置在支承板15上并且防止在與調節平面α的相交的方向上的運動。當然,印刷頭20穿過形成于支承板15上的相應的通孔。
借助于所述可移除的定位裝置40,每個印刷單元12的可以附接至支承板15或從支承板15移除。
根據圖6a、圖6b、圖7a和圖7b中示出的實施方式,定位裝置40包括帶螺紋的元件41,帶螺紋的元件41安裝在形成于支承板15中的通孔66中并且構造成被旋入形成于印刷頭20中的孔64或相對螺紋元件中。
印刷頭20可以設置有印刷分配器21和框架22,框架22構造成允許將印刷分配器21連接至支承板15。
根據可能的變型實施方式,印刷分配器21和框架22也可以制成為單體。
根據使用圖2、圖3a和圖3b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定位裝置40可以包括相對框架32,相對框架32構造成允許將框架22以及因此的印刷分配器21連接至對應的支承板15。
相對框架32可以布置在支承板15的相對于布置有框架22和印刷分配器21的那一側相反的一側上,因此在使用期間,框架22和印刷分配器21面向基體11,而相對框架32位于相反側上,所述相反側面向上并且對于想要進行調節的操作者而言是容易觸及的。
可以通過用附接元件——在此情況下,用上文所描述的相同的帶螺紋的元件41——約束框架22、相對框架32和支承板15而使框架22和相對框架32與支承板15相關聯。以此方式,可以非常容易地保持和/或更換印刷頭20。
根據使用圖5描述的可能的實施方式,框架22可以包括至少一個附接孔62、優選地至少兩個附接孔62,附接孔62構造成通過定位裝置40而使印刷頭20與相應的框架22相關聯。
根據可能的實施方式,框架22可以包括開孔60,開孔60構造成用于使連接件(圖中未示出)通至印刷分配器21。
根據使用圖5、圖6a、圖6b、圖7a和圖7b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框架22可以包括孔64。
根據使用圖5、圖6a、圖6b、圖7a和圖7b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支承板15可以具有與孔64相配合的通孔66。
根據變型實施方式,相對框架32包括與相應的框架22的孔64相配合的孔68。孔64和對應的孔68可以適當地對準成使得一旦已經調節并獲得孔64和對應的孔68中的一者相對于另一者的期望位置,通過將保持裝置40夾持在框架22和相對框架32上就能夠將框架22約束至支承板15。
通孔66的橫截面尺寸大于孔64、68的橫截面尺寸,因而允許使印刷頭20在調節平面α上移動的可能性。
根據使用圖4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每個印刷頭20可以包括安裝在印刷分配器21與對應的框架22之間的補償板42。補償板42可以由例如黃銅制成或可以由其他適當的材料制成。
根據其他變型實施方式,每個印刷頭20也可以包括第二補償板44。第二補償板44可以安裝在例如印刷分配器21與補償板42之間。
每個印刷分配器21設置有相應的噴嘴34,噴嘴34構造成執行正確的印刷順序并且分配預設的材料和顏色。
噴嘴34必須正確地對準以便獲得限定在基體11上并在基體11上良好地進行的精確印刷。
根據變型實施方式,每個印刷單元12可以包括一個或更多個進給裝置18,所述一個或更多個進給裝置18適于將適量的印刷材料比如顏料——例如原色顏料(青色、品紅色和黃色)、中性色顏料(黑色和白色)——以及可能的用以獲得例如有光澤的/透明的效果的特定材料供給至印刷頭20上,或者適于將添加劑比如閃光劑供給至印刷頭20上。
進給裝置18可以包括例如用以使印刷頭20中的印刷材料重新循環的構件。
進給裝置18可以連接至容納印刷材料的容器,該容器可以為印刷頭20提供印刷材料。
每個印刷頭20與相應的控制面板24相關聯,控制面板24被設置用以命令印刷頭20的選擇功能并且在可能的情況下命令進給裝置18的選擇功能。
每個印刷頭20、相應的控制板24以及可能地相應的進給裝置18一起限定印刷模塊16。
每個印刷單元12包括至少一個印刷模塊16、優選地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印刷模塊16,或如圖1中示出的情況,每個印刷單元12包括四個印刷模塊16。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以此方式獲得了以模塊型方式制造的印刷單元12,該印刷單元12能夠快速并且容易地、甚至由非專業人士以選擇性的方式在印刷設備10上進行安裝/更換。
根據使用圖1和圖2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印刷單元12可以包括支承面板28,支承面板28構造成支承并連接相應的印刷模塊16。
支承板15可以包括電連接器30。為了將控制板24電連接至印刷頭20,可以設置為:電纜被制成在支承面板28上,并且支承面板28連接至電連接器30。
進給裝置18可以包括入口/出口連接器36,入口/出口連接器36配置成使印刷材料流動至印刷頭20并且允許使過多的印刷材料再循環。
以相同的方式,印刷頭20可以包括用以供給待沉積在基體11上的印刷材料的入口/出口連接器38。
根據可能的實施方式,印刷模塊16包括連接元件比如薄的導管或管子(圖中未示出),以將印刷材料從進給裝置18供給至印刷頭20和/或將印刷材料從印刷頭20供給至進給裝置18進而使印刷材料從印刷頭20回到進給裝置18。
在可能的解決方案中,印刷頭20可以與干燥裝置——通常是UV燈,圖中未示出——配合,以使沉積在基體11上的印刷材料基本上立刻干燥。
根據各種需要,可以通過簡單的調節操作使印刷頭20以期望的方式簡單地并且精確地對準。
根據使用圖8描述的變型實施方式,印刷設備10可以包括平的穩定板72,該平的穩定板72構造成圍繞印刷頭20并且使待被印刷的基體11上的印刷表面均勻,從而減小由于基體11的滑動而引起的可能的湍動。以此方式,可以減小可能由基體11的滑動產生的湍動并且在沉積期間使印刷噴頭轉向。
根據變型實施方式,穩定板72包括殼體74,殼體74與印刷頭20形狀匹配并且在殼體74中在使用期間,印刷頭20至少部分地穿過殼體74定位以便使表面盡可能地均勻和平整。
穩定板72和支承板15可以包括用以在要更換一個或更多個支承板15的情況下維持期望位置的基準元件75。
根據可能的變型實施方式,基準元件75可以包括形成在穩定板72中的孔眼76和從支承板15突出的與孔眼76相配合的銷78。明顯的是,孔眼76和銷78的位置也可以在穩定板72與支承板15之間是相反的或相結合。
因此,本印刷設備10是高度模塊化的,使得印刷設備10能夠容納數個印刷單元12,其中,通過將所述數個印刷單元12從支承板或多個支承板15移除而單獨地更換印刷單元12。印刷設備10的這種模塊化允許使裝置極其通用、可靠且緊湊。
每個單獨的印刷頭20在至少兩個方向上的調節還允許始終保持印刷的極高的精確度及可靠性。
此外,有利地,本設備允許獲得在X方向上以模塊化方式精確對準的一組印刷單元12,而沒有中斷或障礙(例如參見圖1)。
可選地,還將能夠提供在確定方向上對準并且設置成彼此平行對準的數組印刷單元12。
由于這種對準的印刷單元組,能夠形成具有任意長度或寬度、極其緊湊、有效且經濟的印刷設備。
清楚的是可以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和范圍情況下對如上所述的印刷設備10進行修改和/或添加部件。
還清楚的是,盡管已經參照一些特定示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然應該能夠實現印刷設備10的多種其他等同形式,這些等同形式具有權利要求中所闡述的特征并因此全部落入由此限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