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引導元件的圓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用于精梳機的圓梳,其中該圓梳具有基體,該基體以可旋轉鎖定的方式被緊固在圓梳軸上并且在其外圓周上支撐至少一個梳布,所述梳布的梳布頂端形成外包含圓,如沿梳布的梳理方向觀察的,緊隨支撐所述梳布的所述基體設置被緊固在圓梳上的引導元件,所述引導元件具有至少兩個彼此相鄰的引導表面,其中鄰接基體的第一引導表面被設置在包含圓內并且距包含圓具有基本恒定的徑向間隙,并且鄰接的第二引導表面與第一引導表面形成鈍角。
【背景技術】
[0002]文獻CH-654 599公開了用于精梳機的圓梳的實施例,其中部件27(稱為引導元件)被安裝在梳布(具有梳針的針段)之后以便使得在圓梳和下鉗板之間的間隙變窄。為此,圓梳被可旋轉地安裝在吸氣通道內,真空被施加到該吸氣通道以便吸出被提取的部分。額外安裝的引導元件(部件27)的目的是防止在發生接頭過程之前已經被分離羅拉回饋的纖維幅的末端被吸氣通道內存在的抽吸氣流提升離開下分離羅拉。在連結從鉗板伸出的被提取纖維束之前這樣提升纖維幅的末端會干擾下游連結過程(接頭過程)并且導致不干凈且故障的拼接(接頭)。在CH-654 599中提出的技術方案在干擾抽吸氣流方面改進了之前的實施例。
[0003]如所引用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額外的引導元件(部件27)僅能夠圍繞圓梳的一定旋轉角度延伸以便防止與鉗板單元的前后樞轉的下鉗板碰撞。
[0004]由于需要以持續增加的夾持速率來操作梳,所以關于制造高質量接頭的需要也持續增加。即,在高夾持速率時,不希望的氣流對于接頭過程具有甚至更大的影響。此外,在從鉗板伸出的被提取纖維束的末端被放置在纖維幅的末端上之前越來越難以將纖維幅的回饋末端保持在下分離羅拉的周邊上。由于旋轉部件(例如圓梳和毛刷羅拉)具有較大旋轉速度且剩余部件(例如鉗板單元)具有較快運動,所以所生成的氣流也在鉗板單元和分離羅拉之間的連結區域中變化。即,在當前幾何形狀中在梳理單元之后的已知引導元件不再能夠控制連結區域內的氣流從而確保被提取纖維束末端至纖維幅的回饋末端的無干擾連結(接頭)O
【發明內容】
[0005]因此,本發明所解決的問題是改進或優化并研發在圓梳上的已知引導元件,使得它們能夠確保同樣以高速夾持速率在精梳機上產生高質量接頭。
[0006]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引導元件的第一引導表面距包含圓的徑向間隙在4-10mm之間并且第二引導表面與第一引導表面形成在130° -170°之間的角度,其中第二引導表面的后端(沿梳布的梳理方向觀察)距梳布的包含圓具有在8-18mm之間的徑向間隙,并且第二引導表面的長度是第一引導表面長度的至少兩倍,如沿圓梳的周向方向觀察的。
[0007]由于引導元件的這種特定幾何構型,可以控制在鉗板單元、圓梳和分離羅拉之間的區域內的氣流,使得同樣在高夾持速率的情況下從隨后接頭過程回饋的纖維幅的末端被保持在下分離羅拉的周邊上,以便將纖維束的被提取末端準確放置在纖維幅的末端上。
[0008]有利地,提出了,第一引導表面具有在5-20毫米之間的長度。因此確保了引導元件將不會碰撞前后樞轉的鉗板,并且在鉗板的下鉗板和引導元件之間的足以控制氣流的間隙的減小仍是可用的。還有利的是,第二引導表面具有在20-50毫米之間的長度。
[0009]此外,提出了,在第一和第二引導表面之間提供在5-15毫米之間的半徑。
[0010]從而確保了從梳布露出的纖維束的末端能夠從第一引導表面輕柔地滑動到下游的第二引導表面上。通過在這個過渡區域引入一個半徑,避免了空氣循環的后邊緣,否則該后邊緣會導致額外的空氣湍流。
[0011]優選地,提出了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三引導表面如沿圓梳的周向方向觀察那樣地鄰接第二引導表面的末端并且與第二引導表面形成90° -120°之間的角度,并且第三引導表面的末端沿圓梳軸的方向指向。為了保證不存在會額外產生空氣湍流的氣流后邊緣,還提出了,在第二和第三引導表面之間提供具有在5-15毫米之間的半徑的平緩過渡。為了避免當纖維撞擊梳布時過猛地作用于為了梳理而存在的纖維束的纖維上,另一引導元件被直接安裝在支撐梳布的基體的前方(沿梳理方向觀察),所述引導元件具有至少兩個彼此相鄰的引導表面,其中鄰接基體的第一引導表面被設置在包含圓內并且距包含圓具有在4-10毫米之間的基本恒定間隙,并且鄰接的第二引導表面與第一引導表面形成在130° -170°之間的鈍角,其中第二引導表面的前端(沿梳布的梳理方向觀察)被定位成距梳布的包含圓具有在8-18mm之間的徑向間隙,并且第二引導表面的長度是第一引導表面長度的至少兩倍,如沿圓梳的周向方向觀察的。第一引導表面的長度能夠是在5-20毫米之間。第二引導表面的長度能夠是在20-50毫米之間。
[0012]借助于這個能夠具有與梳布之后的引導元件相同的設計的該額外引導元件,纖維束被輕輕地插入到精梳段中,從而導致更少的纖維損壞。
[0013]還提出了,第三引導表面如沿所述圓梳的周向方向觀察那樣地鄰接圓梳的第二引導表面的末端并且與第二引導表面形成在90° -120°之間的角度,并且第三引導表面的末端沿圓梳軸的方向指向。為了避免氣流的后邊緣,還提出了,在額外引導元件的引導表面之間的過渡處設置在5-15毫米之間的半徑。
[0014]引導元件優選地由鋁或塑料制成。因此包括使用纖維增強材料。
[0015]引導元件應該基本由具有小比重的材料制成,使得作用在圓梳上的負載(例如,離心力)能夠保持盡可能小。
[0016]引導元件能夠以各種方式(例如借助于螺釘、結合、焊接等)被緊固在圓梳上。
[0017]為了防止纖維沉積在具體引導元件上,具體引導元件的引導表面具有不粘附纖維的表面。可以給引導元件的引導表面提供涂層。因此,這些表面也能夠被設計成具有更大的耐磨性。
[0018]為了確保生產簡單,引導元件被整體連接到基體。因此,省去了在圓梳上安裝引導元件,并且避免了纖維可能會沉積在其上的過渡邊緣。
【附圖說明】
[0019]參考隨后的示例性實施例更加具體地描述且圖釋了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點,其中: 圖1示出了包括具有公知設計的圓梳的精梳機的梳頭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2示出了具有根據本發明而設計的引導元件的圓梳的示意性側視圖,以及圖3示出根據圖2的側視圖X。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圖1示出精梳機的梳頭K的示意性側視圖。在公知精梳機中,例如存在彼此相鄰地設置的八個這樣的梳頭K。僅示出梳頭K的一部分元件,梳頭K包括鉗板單元1,其被安裝在精梳機的框架內以便能夠經由樞轉臂9、11繞軸桿10、15前后樞轉。也被稱為鉗板軸的軸桿10由未被具體示出的驅動器驅動,以用于向鉗板單元I施加前后運動。軸桿15是圓梳軸,圓梳R以旋轉鎖定方式被緊固在該軸桿15上。具有中央軸線A的圓梳軸15也被未示出的驅動器連續或不連續地驅動。在示出的公知技術方案中,在鉗板單元I底側被緊固在圓梳軸15上的圓梳R包括兩個輪轂N1、N2,其被固定地緊固在圓梳軸15上以便彼此間隔開,并且在這兩個輪轂的外圓周上在一側上緊固有基體18并且在另一側上緊固有質量平衡元件AG。如示意性示出的,質量平衡元件(被簡稱為平衡元件)經由螺釘S被緊固,該質量平衡元件經由該螺釘S被緊固在輪轂N1、N2上。基體18經由未示出的器件也被固定地連接到輪轂N1、N2。梳布G被緊固在基體18之上,其如平衡元件AG —樣延伸跨過圓梳R的整個寬度B。梳布G的梳布頂端位于包含圓HK內。在公知精梳機中,梳布G的圓周處的角度是在90和130度之間并且也被稱為“梳角”。
[0021]為了減小在圓梳的某個旋轉角度位置處在下鉗板6和圓梳R之間的間隙,緊隨基體18安裝引導元件7,所述引導元件延伸跨過圓梳的幾乎整個寬度B (見圖3)。引導元件7具有第一引導表面fl,其直接地鄰接基體18且相對于包含圓HK具有間隙并且近似平行于包含圓HK延伸。第二引導表面f2鄰接第一引導表面f I以形成鈍角α。
[0022]如圖1所示的這種引導元件例如存在于公布文獻CH-654 599中。
[0023]鉗板單元通過鉗板框架5形成,下鉗板6被緊固在該鉗板框架5上。上鉗板2被安裝在鉗板框架5上以便能夠繞樞軸線4和樞轉臂3樞轉。在所示實施例中,鉗板單元I閉合,其中從鉗板單元的夾持點伸出的纖維束FB被梳布G抓取并提取。未示出的加載器件(例如,彈簧)作用在樞轉臂3上,其中所述加載器件控制上鉗板2的樞轉運動并且在鉗板單元I的夾持點產生必要的夾持力。喂給羅拉16也可旋轉地安裝在鉗板框架5內、在下鉗板6上方,所述喂給羅拉例如被未示出的棘輪驅動器步進地驅動。被喂給到鉗板單元I的棉卷W (或者單個棉條)經由該喂給羅拉16被喂給到鉗板單元的夾持點。在纖維束FB已經被提取之后,鉗板單元I沿下游分離羅拉對AW的方向樞轉。在該樞轉過程中,鉗板單元打開并且棉卷W或纖維束FB的被提取末端被放置在先前形成的纖維幅V的末端E上并借助于分離羅拉AW的夾持點的作用與該末端E接頭,并且沿運輸方向F被運走。
[0024]圖2示出了圓梳R的示例性實施例,其根據本發明被設計并且具有引導元件7a(或7b),其中這里示出的基體20被設計成具有半圓形槽21的中空輪廓,該半圓形槽21與圓梳軸15相對地設置。溝槽形凹槽24被形成在槽21內,支撐元件13位于該凹槽24內。
[0025]可更換的間隔元件D被置于支撐元件13的支撐表面和凹槽24的基底表面之間,借助于該可更換的間隔元件D,能夠相對于圓